婁君庭 陳松林
摘要:近年來,黨和國家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取得卓越成效。但同時也存在理性認知偏離、文化認同偏弱、行為認同知行脫節(jié)等問題。為提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的有效性,從理性認知路徑著眼,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思政課堂教學、第二課堂活動以及大學生養(yǎng)成教育,不斷引導大學生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認同;從文化認同路徑著手,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新價值觀教育的網絡宣傳形式,努力增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的人文情懷;從行為認同路徑著力,應從誠信教育、典型引領、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等方面引導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實踐路徑
基金項目:2021年湖北省高校社科基金思想政治教育項目“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研究”(2021CXYZ11)。
作者簡介:婁君庭,長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陳松林,長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湖北荊州434023)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5103(2022)06-0144-04
青年大學生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yè)的生力軍,他們是否高度認同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指導地位的鞏固、大學生個人的全面發(fā)展以及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2014年5月,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廣大青年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勤學、修德、明辨、篤實,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體力行大力將其推廣到全社會去,努力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chuàng)造自己的精彩人生?!备咝i_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其目的是引導大學生從理論上深刻理解并正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內涵,增強理性認同,從情感上內化為文化認同,從實踐上外化為行為認同,最終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知行合一。
一、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現狀
近年來,黨和國家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取得卓越成效。但是,目前各高校在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過程中仍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現實問題。
(一)理性認知出現偏離
增強學生的理論認同和理性認知是高校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工作的基礎和起點。從近年來大學生思想狀況的調查情況來看,青年大學生群體思想積極健康,樂于進取,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總體情況較好。在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上,大學生普遍認同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就,綜合國力得到明顯增強,國際地位得到極大提升。但還有極少數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認知模糊,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不深,在社會主義和諧觀的認知上存在一些困惑;在踐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會層面的價值行為上,大多數大學生追求自由與平等,法治意識強,但還有少數學生存在法治觀念淡薄的問題;在培育“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上,青年大學生普遍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能夠與人為善、樂于奉獻,但也有部分大學生存在誠信問題和失信行為。
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出現理性認知偏差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持續(xù)發(fā)展和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一些思想不夠成熟、思辨能力較弱、缺乏艱苦奮斗精神的大學生容易受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等不良思潮的影響,出現過度追求物質享受甚至盲目攀比的行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動力不足。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重視不夠、教育內容拓展不深、教育方式過于單一、教育活動流于形式,部分教師理論素質不高、理想信念不堅定,沒有發(fā)揮良好的榜樣示范作用。
(二)文化認同失衡
文化認同是一個動態(tài)的認知過程,在現實社會中,青年大學生面臨一系列情感沖突和文化危機。一是在世界多元文化融合發(fā)展的背景下,大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不高,容易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忽視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以及對傳統(tǒng)美德的傳承與弘揚。二是在多種社會思潮的影響下,大學生面臨價值判斷困境,有功利主義傾向,更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利益;道德觀念和集體榮譽感不強,缺乏集體主義責任和愛國主義情懷,嚴重者甚至難辨是非,迷失自我。
大學生出現文化認同危機,主要原因可歸結為兩個方面。一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世界范圍內多元文化興起,西方文化通過互聯網進行滲透,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產生較大影響,弱化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價值觀的認同。二是高校對人文教育不夠重視,偏重培養(yǎng)學生適應社會的生活技能和就業(yè)能力,對于旨在培養(yǎng)大學生人文精神的通識教育課程開設不足,其育人功效未能得到充分發(fā)揮。
(三)行為認同知行脫節(jié)
自覺踐行是價值認同的行動目標,直接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的實效性。目前,青年大學生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存在理性認知與實際行為相互脫節(jié)的問題。部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停留在簡單的“知道”層面,對其主要內容和思想內涵缺乏深入學習與認識,更缺乏情感投入,無法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觀,導致在踐行過程中出現消極的態(tài)度和“知易行難”的狀況。還有部分大學生雖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有較高的認可態(tài)度,但在踐行的具體情境中不善于用其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行動力較弱,造成“高知低行”的現象。另外,部分高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的社會實踐活動流于形式,不重視其中的實踐實訓活動,即使開展相關實踐活動,也只停留在小組研討、辦講座、貼標語等形式層面,沒有充分了解大學生的實際需要,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活動缺乏系統(tǒng)規(guī)劃,弱化了認同教育實踐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出現行為認同知行脫節(jié)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在多元文化沖擊下,一些大學生的思想受到極大影響,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缺乏判斷能力,在思想上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在踐行時,面對具體問題又出現猶豫不決的心態(tài)。二是從家庭教育來看,當代大學生基本都是在父母的呵護中長大的“00后”,具有意志力薄弱、抗壓能力差、依賴性強等心理特征,尤其缺乏艱苦奮斗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其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的情緒很難被喚醒。
二、抓實落細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的理性認知路徑
(一)發(fā)揮思政課堂教學育人的主渠道作用
強化理性認知是推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的邏輯起點。高校要“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1],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思想和基本內容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教學,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認知。首先,大學生要堅定對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提高政治覺悟。其次,大學生要深入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黨史知識。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可以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學習中國近現代史尤其是黨的發(fā)展歷史,可以深刻認識到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挽救中華民族,只有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才能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偉業(yè)。再次,教師要引導大學生堅持正確的義利觀和榮辱觀,自覺提升思想品德和社會公德,做到知行統(tǒng)一。最后,必須精心打造一支理想信念堅定、政治素質過硬、作風優(yōu)良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全面準確地傳遞給青年大學生,真正發(fā)揮思政課堂的育人主陣地功能。
(二)發(fā)揮第二課堂的陣地作用
黨團組織活動、社團活動和學術沙龍活動作為大學生的第二課堂,是進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的重要陣地。首先,要規(guī)范開展黨團組織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精髓內植于每一次“黨日”“團日”主題教育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先進黨團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通過“典型引路”“榜樣示范”的方式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其次,要加強社團活動管理。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融入社團活動的理論學習中,加強社團活動的宣傳、推廣和管理服務。再次,要充分利用學術沙龍活動。以學術沙龍形式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主題班會,讓師生進行深入交流討論,分享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見解,在潛移默化中增進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最后,要加強優(yōu)良學風建設。高校在組織開展入學教育、專業(yè)思想教育、考風考紀教育等活動中,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其中,促進優(yōu)良學風的養(yǎng)成。
三、豐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的文化認同路徑
增強文化認同是高校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的內在動力。高校要注重發(fā)揮校園文化的價值引領作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全方位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的影響力。
(一)發(fā)揮校園文化的價值引領作用
校園文化是高校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的重要資源。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必須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可以結合紀念五四運動和慶?!捌咭弧薄笆弧钡戎卮蠊?jié)日,以主題班會、“團日”“黨日”活動等形式開展主題教育,以專題研討形式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培養(yǎng)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二)提升校園文化建設質量
首先,以制度規(guī)范校園文化建設。高校應制定相應規(guī)章制度,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和文化內涵融入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以實現校園文化活動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同向而行,確保校園文化建設的正確導向。其次,打造精品校園文化活動。校園文化的精神靈魂在于以“文”“化”人,通過文化活動提升師生的文化品位,彰顯文化的育人功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指導作用需要通過精心組織開展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來體現。
(三)創(chuàng)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的形式
在組織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時,不僅要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更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當代大學生身處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正日益改變著青年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高校是意識形態(tài)工作和思想文化交流的前沿陣地,要把握網絡文化建設的主動權,充分利用各種新媒體對當代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首先,高校要采用QQ、微信、抖音短視頻等新媒體手段來開展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的主題文化活動,吸引大學生參與其中。其次,高校要建設大學生咨詢服務網絡平臺。利用平臺加強溝通的同時充分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營造積極健康的網絡育人環(huán)境,為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提供支持,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認同教育的實效性。
四、積極拓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的行為認同路徑
推動行為認同是高校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認同教育的最終旨歸。高校應從四個方面來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進而幫助其外化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動。
(一)將誠信教育作為行為認同的基本準則
誠信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大學生樹立良好的誠信意識和正確的道德觀,從而引導大學生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誠信內容的認同。一方面,實施誠信教育工程,營造文化育人氛圍。高校要充分發(fā)揮文化育人、教書育人和誠信育人的功能,通過課堂教學、校園文化活動營造誠信教育氛圍,通過黨團組織筑牢誠信教育陣地。另一方面,開展誠信助學活動,讓學生重視誠信品質的塑造。通過“助學貸款助我成才”“誠信評選陽光助學”“勵志感恩誠信成才”等助學活動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引導教育學生誠實守信、自立自強,懂得感恩與回報。
(二)以典型引領作為行為認同的內在動力
“典型引領”是通過表彰先進、選樹典型的方式給大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在榜樣的感召下引導大學生用行動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是要選樹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典型示范群體。不僅要在育人水平高、業(yè)務能力強的高素質教師群體中樹立,而且要在優(yōu)秀學生中選拔,還可以從優(yōu)秀校友中挖掘。二是廣泛宣傳先進典型的事跡。采用多渠道展示、故事化講述和互動式學習的宣傳方式,通過QQ、微信等大學生常用的新媒體平臺推送優(yōu)秀學生的先進事跡,將先進典型的引領作用融入學生的生活學習之中。三是構建學習引領長效機制。典型選樹不僅要做到公平公正令學生信服,而且要定期推送先進典型故事,讓學生時刻感受榜樣的力量,還要建立反饋機制強化宣傳效果。
(三)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作為行為認同的關鍵抓手
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是引導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一是用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激勵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激發(fā)大學生學好專業(yè)知識,學到真本領,并通過創(chuàng)業(yè)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二是將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積極鼓勵大學生報名參加“互聯網+”“挑戰(zhàn)杯”“百生講堂”“創(chuàng)青春”等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或文化競賽活動,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業(yè)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讓其主動探索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道路。三是主動爭取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方面的政策支持。宏觀上,爭取國家給予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政策支持,激勵大學生勇于創(chuàng)業(yè),敢于創(chuàng)業(yè);微觀上,為創(chuàng)業(yè)大學生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激勵更多大學生加入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團隊或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
(四)以社會實踐作為行為認同的重要手段
社會實踐要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同向同行。引導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是要開展體驗教學實踐活動。組織大學生參觀革命紀念館、革命遺址和紅色教育基地等場館,緬懷革命烈士的同時,教育大學生學習英雄人物的崇高理想和獻身精神,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入腦入心入行。二是要開展理論宣講活動。組織成立學校宣講團,把握社會熱點或時政要聞,開展理論宣講活動,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讓學生加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認同。三是要開展專業(yè)實習實踐活動。大學生可以結合專業(yè)特點參與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并尋求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四是要開展志愿服務實踐活動。鼓勵大學生參加“三下鄉(xiāng)”、科技志愿服務等實踐活動,讓其在志愿服務活動中踐行“敬業(yè)、友善”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實踐中升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
參考文獻:
[1]陳春蓮,陳蕾.西方“普世價值”思潮對我國當代大學生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5).
責任編輯:趙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