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雅歆
(湖南師范大學,湖南長沙 410081)
學界對“就是”的研究多集中在功能意義、理論綜述等方面。方梅、張誼生等學者討論了作為話語標記的“就是”。從對外漢語教學角度對話語標記“就是”的研究較少,語料多以課堂話語為主,缺乏日??谡Z交際的語料?!斗钦綍劇吩萍鲊菨h語母語者,交際語料豐富。所以該文對《非正式會談》第六季進行人工轉寫,轉寫出218 283 字,發(fā)現話語標記“就是”1 353 次,居所有話語標記之首,所以著重針對非母語者“就是”使用不當的情況進行研究,整理出包含“就是”的語料共計68 900 字。
根據非母語者的使用不當情況和張惟、史金生對話語標記“就是”的判定,使用不當具體有贅余和誤用兩種類型。符合以下條件的“就是”判定為贅余:(1)話語中反復使用“就是”;(2)語感上顯得生硬,話語不連貫。不當用“就是”時卻用了“就是”判定為誤用。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非母語者的使用不當
語料中贅余186 次,不當率為33.00%;誤用76次,不當率為13.50%;錯序27 次,不當率為7.10%;遺漏11 次,不當率為2.00%。以贅余和誤用兩類情況最為突出,因此該文對這兩方面做進一步探究。
除了贅余率和誤用率,該文進一步對出現位置進行了統(tǒng)計(見表2)。
表2 “就是”句法位置及不當率
例1:我就是①,保存得比較多的是我長輩的一些圖片,我去中國到現在越來越就是②老了,我的就是③(確立話題)我們的家族有一個疾病他們超過了80,90 歲以后他們會開始忘記了,就是④(解釋說明)前面一段時間的記憶。我保存他們的圖片有兩種原因。一個是他們超過八九十歲得到了這個疾病,他們就是⑤開始忘掉的時候,我會拿出來我們一起的合影,就是⑥給他們看。第二個的話呢,他們的年齡也大了,我然后我也是在中國那邊。就是⑦(確立話題)我們的國家是長輩或者你親戚,就是⑧(解釋說明)跟中國一樣比較傳統(tǒng),我們連接得比較緊,比較就是⑨(“就是”贅余)感情比較深,因為我特別喜歡他們,所以我就是就是⑩從小長到大,我的關系跟他們特別地好,所以我就是?這樣子保存他們的圖片,然后就是?(停頓填充)好好紀念他們。[土耳其唐小強]
第①②⑤⑥?處屬于誤用,影響聽者對話題內容的理解。⑨⑩處屬于贅余,不符合Grice[1]量的準則。第⑩處連用兩個“就是”,無法推動話語的連貫,通過現場其他參與者的反應也能看出他們對于唐小強所說的話感到疑惑不解。所以由于唐小強重復使用“就是”連接話語,給聽者造成理解困難,使交際效果受到影響[2]。
由上可見,作為高級漢語水平者的唐小強在語段中多次使用“就是”來促進銜接與連貫,實現了作為話語標記的功能,但也因此造成贅余和誤用。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已知非母語者會出現贅余和誤用,并且集中在句子中部。贅余易使非母語者的表達陷入固定化和程式化,誤用會造成信息的偏差與誤解,使交際效果受到影響。
非母語者與母語者在“就是”的使用上也存在共通性。具體情況如表3所示。
表3 漢語母語者與二語者使用不當情況對比
從表3 可見,母語者使用次數相較非母語者多,但不當率皆低于非母語者,兩者之間的共通性在于贅余和誤用集中在句中。
藥敏結果顯示,血液分離大腸埃希菌ST131菌株對頭孢唑林、頭孢曲松、環(huán)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慶大霉素以及復方新諾明耐藥率較高,ESBLs陽性率與多重耐藥率均較高,結果與國內外相關報道[5,32]相似,雖高于非ST131型菌株,但差異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與Chung等[30]報道一致。本研究中ST131對環(huán)丙沙星耐藥率為77.8%,Cho等[3]報道韓國血流感染中ST131菌株對環(huán)丙沙星耐藥率高達94.1%,可能是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及各地用藥習慣差異所致。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亞胺培南、厄他培南、阿米卡星耐藥率較低,提示對于ST131引起的血流感染可優(yōu)先選擇這類藥物進行經驗性治療。
針對同樣出現在句中的共通性贅余與共通性誤用,我們把節(jié)目中非母語者與母語者的語言表現進行比較,從漢語本體角度解釋贅余原因;針對共通性誤用,我們從非母語者的母語角度探源析因。
2.1.1 與句中其他連詞并用的贅余
例2:我們國家沒有,可是就是(贅余)我聽我也看過很多中國的,就是(解釋說明)現在比較流行的。[緬甸oo]
oo 想表達雖然緬甸沒有這樣類似的課程,但在中國生活已接觸過類似課程,這一轉折意義oo 沒能分清句子表義需要,表示轉折的語義在該語境中僅使用“可是”即可,無須多余使用“就是”。
諸如此類非母語者的贅余以與其他連詞并用的贅余最多,如與“就”“但”“然后”“所以”等連詞的并用。連詞是漢語學習者接觸較早的詞匯,已有學習基礎。首先,“可是”在現代漢語中有連詞和副詞兩種用法[2],比之“就是”功能較少,習得難度較低,對于二語者來說更易掌握[3]。其次,“就是”的語義和功能復雜多樣。“就是”發(fā)展出話語標記的功能[4],而“可是”并不具有這一功能,所以對于二語者來說,區(qū)分兩者的連詞用法具有難度。
2.1.2 與句中同素詞“就”并用的贅余
例3:我的孩子就是(修補)還不到一歲嘛,她就是(贅余)出生以后就是(贅余)我算了一下,最多是一個多月就是(贅余)我就(贅余)才能見過他一面。[土耳其唐小強]
出現此類使用不當的原因首先在于漢語本身的難度。其次“就”和“就是”通常需要配合語境和語義的因素來理解,用法難于區(qū)辨。
此處大左未將“就是”與“就”區(qū)分開,兩者都能作副詞和連詞,“就”多一介詞用法,“就是”多一助詞用法。在某些句式中“就”和“就是”能夠互換,替代后句法和意義不變[5]。①處“就是”當用“就”,組成“就+賓語+來說”這一格式,語義指向為后面的對象“大家”來表示論述的出發(fā)點。②雜糅,語義上不連貫。
母語者與非母語者的贅余現象都集中出現在句中,與其他連詞、同素詞連用時造成使用不當,主要受漢語語法復雜度影響。
由表3 可見,非母語者和母語者最易在句中出
現誤用現象,所以此處重點討論出現在句中的誤用現象。
2.2.1 非漢語母語者最易在句中出現誤用
例5:因此他們就是(誤用)看這書面上的最原汁原味的內容,而且從此是跟著作家完成這個故事。[澳大利亞孟杰明]
孟杰明表達的語義是并列,所以此處不當用“就是”來表達語義,應當用“不僅”來替換“就是”。與此同時孟杰明在說這句話時進行了停頓,可以理解為標記遲疑的話語標記。孟杰明是英語母語者,英語會話中也會運用到大量的連接詞[3],比如“just”“and”“therefore”[6]等,漢語中一般一個單句出現一處連接詞即可,誤用是因為混淆了英語與漢語之間話語標記的差別以及整個語境義。
例6:它就是(誤用)像素雞一樣。[緬甸oo]
oo 將“就”與“就是”誤用,“就像”中“就”無強調義,而“就是像”則多了一層強調義,不符合語境,應改為“它就像素雞一樣?!边@一誤用也是由于“就”和“就是”功能有相通,容易讓非母語者混淆。
2.2.2 漢語母語者最易在句中出現誤用
例7:我有次錄節(jié)目,就是(確立)我們帶著妝不能下海,因為化妝品會污染海里面有些珊瑚,就讓我們在岸邊把妝給擦了。有王俊凱、尹正,就拍他們卸妝,就那個音樂就像你們那時候。尹正這樣帥,酷。一到我,鋸木頭那個聲音,嘎吱嘎吱,因為拍他們就是(誤用),帥的那些鏡頭。[中國楊迪]
此處母語者楊迪誤用了“就是”?!八麄儭迸c“就是”連用表判斷,此處在整體語義上表對比,表明王俊凱與楊迪需要有反差,所以應連接另一動詞“需要”,改為“因為拍他們需要那些帥的鏡頭”。
綜合以上情況,出現在句中部分的誤用,原因是未能充分考慮整體語義。
除了對漢語的掌握不夠,這也和我們目前的教學有關系。
首先,此類研究在對外漢語領域成果很有限,系統(tǒng)性、理論性不足;其次,“就是”在教材中的呈現不盡完善。目前常用的口語教材存在話語標記復現率低、類型單一、針對性練習少等問題。最后,對外漢語詞典主要以針對英語、韓語、日語的詞典,但從《非正式會談》這一欄節(jié)目中發(fā)現緬甸、泰國、土耳其的非母語者使用不當是多于英語母語者的,加強針對性詞典編纂很有必要。
導致非母語者贅余的原因在于“就是”本身的復雜度,以及與功能意義有交叉疊加的連詞、同素詞并用。導致“就是”誤用的原因為非母語者未能充分考慮整體語義、教學與教材工具書不足等。未來預防和消解使用不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加強對話語標記的研究;第二,提高教材中話語標記復現率,豐富課后練習[7];第三,重視詞典的國別化編撰,注釋詳細化;第四,加強對話語標記的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