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可
詹麗娜是遼寧兒童文學作家群一個獨特的存在,她是病人心上的白衣天使,她的作品能讓讀者透過紙縫感受到心靈的溫暖與治愈的力量。她如同少女趴在閨蜜肩上,用溫柔的聲音娓娓地講著一個個關于青春的故事。這些故事不回避傷痛,細細體會后,你會發(fā)現從書中的世故、現實、感傷背后,萌生出單純的美好和燦爛的晨曦。對于更小的讀者,作家像一個滿懷童心、正向青春期過渡的小女孩,向你傾訴困惑、傷痛和頓悟,又牽著你的手,一腳踏進新的向往。
如果說《圍城》是成人生活的真實寫照,那么詹麗娜的代表作《天藍色的旅行》就是講述少年成長的圍城。有關情感,孩子們暫時不懂,卻總想“求懂”“裝懂”,早戀就是他們急于參與的方式。而成年人呢?我看也未必懂得,不然他們怎么會苦心建立一個家庭,然后又親手毀掉它?
比起寫那些家庭美滿、生活幸福的孩子,詹麗娜將溫柔的目光更多投注在一些特殊家庭的孩子身上。如《當時光流逝》中的洋洋、《媽媽是個結婚狂》中的嘉涵都生活在離異家庭,都缺失父愛;《半個蘋果》中的余數、《天藍色的旅行》中的楠楠都在幼小的年紀成為了孤兒,失去了有父母陪伴自己長大的“權利”。作家在書中描述那些帶有些許苦難的生活場景時,筆觸沉重而又輕松。沉重,是因為涉及到離婚、再婚等社會性話題以及與之相伴的少年煩惱;但作家又以一種輕快的敘述方式,讓字里行間時時充滿了情趣,從而沖淡了傷痛文學中那股濃重的憂郁色彩。主人公的成長是曲折的,夾雜著各種各樣的發(fā)現和困惑,但他們的煩惱總能夠得到清理,就像天空偶爾有烏云飄過,但終究還是朗然,讓人生出期待和歡喜。
身體的傷病會有人想方設法療治,但很少有人去關注孩子心靈的孤寂和殘缺。父母婚姻的失敗,帶給大人的或許是解脫、是成全,但帶給孩子的卻是家庭天空坍塌的震驚和伴之一生的傷痛。盡管兒童文學常主張游戲和快樂的原則,但并非代表兒童文學是排斥悲傷和淚水的??鞓返慕Y局和激動人心的起伏固然能吸引孩子,但淡淡憂傷的藝術氛圍和深沉而永恒的心境,卻能更長久地回蕩在孩子們心中,潛移默化地滋潤著孩子們的心靈,甚至能慰藉他們的人生。
《風中的嘆息》里,一個稚氣尚存的青春少女故作深沉又充滿智慧地說出“這個世界上,除了死亡,沒有永恒的東西?!碑敽⒆訉λ劳龅恼J識提高到哲學的高度,我們是否會在驚訝、忍俊不禁的同時,聽到心靈的破碎聲響,以及彌漫的凄涼和哀傷?《蝶計劃》中十字路口撿水瓶、燦爛微笑的少年和小蝶身邊憂郁的少年,流淌著相同的血液,卻因父親的意外離世,經歷著不一樣的人生。夕陽下散發(fā)著金屬顏色的少年,選擇用那樣單純的方式自我療傷。作者用大量的筆墨、溫暖的目光和人道主義的大愛和悲憫,關照著這樣的一群少年。
另一邊,作者又嘗試著告訴孩子們——死亡并不可怕,而是一場旅行。《天藍色的旅行》中的楠楠,先后失去父母,成為孤兒。生活的重創(chuàng),命運的不幸,并沒有讓她陷入黑暗。深沉的母愛護佑她,相信童話,相信希望,健康地成長。楠楠始終相信深藍色的夜空中,爸爸媽媽會永遠陪伴著自己。整篇文章用藍色渲染著媽媽最深沉的母愛,讓人幾近淚下的同時,又收獲感動與堅強的勇氣,營造一種痛而不傷的情感共鳴,傳遞著充滿希望的生活智慧。
詹麗娜多以第一視角講述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在這個世界里,孩子們迷茫、流淚,伴隨著傷痛負重前行,有著強烈的個性和大膽的探索。無論過程多么艱辛,無論經歷多少疼痛,走過來的孩子們總是對未來充滿更多的憧憬和期望。
孩子不能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當家長贊同并實施這個觀點之時,孩子們的身上就被寄托了太多的希望與責任。這種拔苗助長的模式,貫穿了眾多幼小心靈的求學之路?!懂敃r光流逝》中,洋洋的媽媽花掉所有工資,為女兒報名參加了各種學習班,把自己的夢想和女兒的夢想折疊到一起,“我們忙碌得像失去控制的車輪,不停地旋轉、旋轉,向未來疾駛而去”。這樣的場景成為現在多少孩子的日常,又將成為多少下一代的未來?
如果家庭貧困,他們中的很多人還要經歷更多人生的窘迫:《半個蘋果》中余樹媽媽在車站賣水果,常常用刀削去那些被挑剩的蘋果的傷疤,吃掉那些尚好的部位。但余樹并不在乎,她真誠地捧著自己的夢想仰頭回道:“真的很甜哪,要不要來半個?”這種苦中作樂還體現在對父親送自己禮物的期盼上,那些可以勾畫未來的畫筆,描繪著有關心靈與天空的旅行,將完整的蘋果奉獻給讀者?!兜媱潯分械男◆~,因父親病故,家道中落,被同學嘲笑嫌棄;盡管最后和小蝶同樣考上了市一高中的自費線,卻因為高昂的學費放棄與好友相約的夢想。
生活的挫折、家庭的不幸沒有讓他們自甘墮落,反而讓他們過早地成熟,這不免讓人心疼。詹麗娜的兒童文學不是幼稚文學,不是小孩子擺家家,說幼稚話、做幼稚事,而是關注孩子內心健康、關于愛與成長的文學。詹麗娜用天真的筆觸,揭示了這個時代的少男少女絕不是生活在一塵不染的真實中,而是在跌撞與疼痛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們沒有選擇逃避和抵制,他們用自己的眼光打量這個世界,勇敢而從容。作者用女性特有的細膩筆觸、用其人生特有的閱歷,描摹出成長中的無限可能,帶著孩子們飛越眼淚,飛越青春的迷霧。
詹麗娜的兒童文學充滿了生命力,因而得到廣大青少年讀者的喜愛。她從文學、醫(yī)學中汲取養(yǎng)分,從護士、作家、母親、妻子等具有跨度的人生經歷中獲得實踐與頓悟,讓她的作品總是帶有神秘又活潑的魔力,給予兒童成長的力量,又賦予成人溫暖的治愈,讓讀者開卷有益、愛不釋手。
她的《夜釣》《貝殼里的?!贰毒G眼睛》《冰雪王子》《野玫瑰等信》等作品,均講述了現實生活中的小主人公,因機緣巧合走進了與現實相似的幻想世界。在這個夢一般的世界里,松樹可以飛、鯉魚可以開口說話、扇貝和海鳥開口唱歌、玫瑰花有和人一樣的思維……作者以童話故事映射現實生活,孩子們成為童話的主角,和花鳥魚蟲一起走出困境,最終獲得了成長和救贖。盡管在成人世界里,“幻想”“夢”這樣的詞多少顯得有些不切實際,但幻想的能量是巨大的,它不僅是孩子,也是人們與世界相處的方式之一,對于心智的成長大有裨益。
每一個幻想的背后,都有一個孩子的需要,詹麗娜敏銳地捕捉到,隱藏在夢境和幻想后孩子們迫切的希望,并使得這些愿望在夢境里得以實現,現實生活中是否也是這樣呢?作者并沒有直接說明,而是留給了讀者遐想的園地——“這一切,都有可能發(fā)生”。好的故事總是敞開的,不會只有一種讀法和結局。詹麗娜的高明之處正是在于,以這樣的方式帶給每位讀者不一樣的視角與體驗,從而走出懵懂,收獲幸福。
就像少女的腿在變得頎長筆直的同時,伴隨著生長痛一般,生命之痛也會紛至沓來。但當我們開始理解它的時候,這種痛楚反而會開始減弱、消失,到那時,我們也就長大了。在詹麗娜的筆下,希望是美好的,是人間至善,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希望永遠存在。
縱觀詹麗娜的小說,每一個故事講得都是那么深沉、哀婉,甚至是凄苦的,很難找到能令人高興的故事。這或許是由于現實給她的感受所致,又或許是她的職業(yè)生涯中的所見所感,但即使讀得令人鼻子發(fā)酸,內心滴血,也仍會讓你淚中帶笑。
三十余年的醫(yī)院工作,給了她豐厚獨特的生活體驗,特別是多年手術室的工作讓她的體能和性格都得到歷練,具備了醫(yī)生的思維和生活方式。而生活中的磨礪與波折,讓她看到了更深刻的人性。她的作品很多以醫(yī)護工作者為原型,如小說《當時光流逝》《媽媽是個結婚狂》《霧里的眼睛》《天藍色的旅行》中主人公的媽媽。她了解她們,成為她們,書寫她們,當你讀到這些文字,不需要鼻子,就能從那些只言片語中感受到醫(yī)院消毒水的味道。時光如流,沖刷后沉淀下來的是她的光彩,文字是她對生活和這個世界最溫柔的傾訴。她一路走著,思考著,走過的每一步都留下了星光,并且匯聚成一條閃閃發(fā)光的天藍色河流。
兒童文學是寫給兒童的文學,但并非專屬于兒童的文學。詹麗娜作品的特殊之處,就是讓讀者感受她所構造的藝術世界,充滿了玫瑰的芳香,淡化了讀者的年齡界限。如果你是一位小朋友,那么恭喜你,你將會在她的世界里長大;假如你是一個陪孩子閱讀的成年人,心底沉淀了當下世界的茫然和麻木,那就會找到春天和希望,跟隨作家的腳步,來一場天藍色的旅行。你會在驚喜之后,慨嘆,兒童文學原來也可以寫得這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