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羽
趙世炎
趙世炎,字琴生,號國富,曾用名施英,筆名羅敬、琴蓀、樂生、列父、士炎等。1901年生于今重慶市酉陽縣龍?zhí)舵?zhèn)。1919年積極參加五四運動,并加入少年中國學會。1920年赴法勤工儉學,1921年與張申府、周恩來等發(fā)起成立旅法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1923年前往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1924年回國,先后擔任中共北京地委書記、上海總工會黨團書記、江蘇省委代理書記等職,組織領導了一系列罷工斗爭,并與周恩來等一起領導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中共第五屆中央委員。1927年7月2日因叛徒出賣被捕,19日在上海楓林橋畔英勇就義,年僅26歲。
趙世炎用短暫的一生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不朽篇章。毛澤東曾講:“四川同志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趙世炎和惲代英(惲代英實際是湖北人)。我們談過幾次話,世炎是有才氣的人。”吳玉章說趙世炎烈士“是我的學生,也是我的引路人”,并寫有詩句緬懷他:“龍華授首見丹心,浩氣長虹爍古今。千樹桃花凝赤血,工人萬代仰施英。”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專門提到“信仰堅定、不怕犧牲的趙世炎”。
1919 年五四運動期間,趙世炎參加集體活動時的照片,左一為趙世炎
趙世炎1901年生于四川(今重慶)酉陽一個工商業(yè)主家庭,11歲進高級小學堂讀書。其就讀的龍?zhí)舵?zhèn)高級小學堂教師王勃山和趙世炎在外從軍的二哥趙世玨都是同盟會會員,受他們影響,趙世炎年少時便十分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出路。
1915年8月,趙世炎進入北京國立高等師范學校附屬中學讀書。其間正值新文化運動,趙世炎深受《新青年》等進步書刊的影響,熱情投入運動之中,活躍于演講會,勤于向報刊撰稿,并常常求教于著名學者。
1917年,趙世炎結識李大釗。李大釗對年輕的趙世炎非常賞識,并介紹其加入少年中國學會。趙世炎曾在自己的筆記中提到:“李先生可算是我的導師,也是我的引路人。”在李大釗的指引和幫助下,趙世炎參與創(chuàng)辦并主編了《平民周刊》和《工讀》半月刊等進步刊物,宣傳反帝、反封建思想,并當選高等師范學校附中學生會干事長,在五四運動中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游行示威,大聲疾呼:“我們?yōu)榱司葒?,必須起來反對,不能再埋頭讀書了?!贝藭r,趙世炎還只是一名中學生,但已經表現(xiàn)出了極為出色的組織、領導能力。
在早期的學習、交往和社會活動經歷中,趙世炎形成了為尋求國家和民族的出路而奮斗一生的信念,正如1919年趙世炎在《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周刊》上發(fā)表文章所說:“奮斗二字,愚常奉以為人生第一要義。無論何事,皆應奮斗。生今之世,處此萬惡社會,不奮斗何以為人也?!?h3>“翱翔四海求真理”
1920年5月,趙世炎和一批勤工儉學青年,懷揣著探尋救國道路的理想,開始了赴法勤工儉學之旅。
1920年5月9日,趙世炎(第三臺階右一)等126名留法勤工儉學學生,乘法輪“阿爾芒勃西”號赴法,圖為抵達馬賽后的合影
在法國的三年時間里,趙世炎先后輾轉于賽克魯工廠和三德建鐵廠、克魯鄒—施奈德鋼鐵廠等條件艱苦的工廠。趙世炎與華工們一起做工,還給他們做飯、打掃屋子、讀報紙,對他們進行教育引導,揭露中國反動政府的欺騙和罪惡,啟發(fā)華工們認識自己所遭受的剝削和壓迫。他還組織編印《華工周報》,在華工中掀起一股要求解除原有合同、爭取人身自由的浪潮。趙世炎—趙先生,成了華工們的主心骨。與華工們的共同生活使趙世炎對工人階級質樸的品質深有體會:“對工人,你只要能深入下去,和他們共同生活,幫他們做事,體貼他們,一旦他們相信了你,心肝都可以挖給你?!边@也進一步加深了趙世炎對工人階級的感情,堅定了他組織工人為改變自身境遇而奮斗的決心。
趙世炎一邊工作,一邊堅持學習—學習馬克思主義,并通過研讀法國進步報刊上相關文章,了解蘇俄消息。趙世炎曾對旅歐的同伴講:“我們漂洋過海遙遙數(shù)千里來到法國,總要學到一點東西才好回去?!薄白屛覀兓ハ喙膭睿ハ喽酱?,在勞動、學習、生活各方面力求進步,總要搞出一點名堂來么!”在給友人陸惟一的信中他寫道:“我現(xiàn)在時間‘窮得很,因此連寫信都受到了影響?!币粡埥凶鳌包S昏之賊”的照片,就反映了趙世炎當時的這種狀態(tài)—照片中,趙世炎身穿皺巴巴的工作服,頭戴一頂破帽,在落日的余暉里抓緊“偷取”時光苦讀。背面還有趙世炎的親筆題詞:“世炎,一九二二年四月二十八日”。通過刻苦學習和實際工作磨煉,趙世炎對社會改造問題的看法日趨成熟起來。他在寫給少年中國學會朋友的一封信中說:“我們過去的事,都有些蹈空,所以積極便會發(fā)現(xiàn)弱點。我常聽朋友說,國內青年受‘五四的潮流太蹈空,不走實際,是現(xiàn)在的最大恐慌,這話實在中肯……我誠懇地盼望我們朋友務要從冷靜處窺探人生,于千辛萬苦中,殺出一條血路!”
1922年,趙世炎在法國北部做工之余,抓緊一切機會刻苦攻讀馬克思主義書籍,留影上自題“黃昏之賊”
1923年2月17日至20日,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臨時代表大會在巴黎西郊布倫森林召開,圖為大會代表合影。前排左二為趙世炎,左六為陳喬年,左八為陳延年,左十一為王若飛
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趙世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學習。在法期間的學習和斗爭實踐,使趙世炎實現(xiàn)了從一名愛國青年、工讀主義者向馬克思主義者的轉變,漸趨將畢生之“奮斗”與馬克思主義聯(lián)系起來?!拔逅囊院?,歷史對我們這一代青年提出了一個莊嚴的號召:發(fā)動無產階級革命。這就注定了中國將產生一個無產階級政黨,一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帶著這種歷史自覺,趙世炎在法期間,投入發(fā)起成立旅法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活動。到法國后,趙世炎先后結識了李立三、劉伯堅、鄧小平、陳毅、聶榮臻、傅鐘、周恩來、張申府、劉清揚等,為領導華工開展運動,他與李立三等組織了華工組合書記部和勞動學會,推動了在法華工爭取權利的斗爭。1921年2月,接到陳獨秀來信,趙世炎與周恩來等組成了旅法共產黨早期組織—巴黎小組,這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前的八個共產黨早期組織之一。1922年6月,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趙世炎當選為書記。同年秋,中共旅歐總支部成立,趙世炎當選總支部委員和法國組書記。
旅法期間,趙世炎的組織領導能力、理論水平、人格魅力,得到充分展現(xiàn)。蔡暢曾由衷贊美他說:“世炎和恩來全身都是聰明。”聶榮臻回憶說:“世炎
同志的特點是聰明、活躍、很能接近群眾,我們都很崇拜他。在法國的時候,開大會總是選他作主席,他發(fā)言能抓住中心,有條理。接近過他的人,不管男女老幼都合得來。他和藹可親,在重大問題面前又顯得嚴肅,原則性很強,在艱苦的時候總是表現(xiàn)堅決勇敢,不怕吃苦?!?h3>“工人萬代仰施英”
1923年,趙世炎按照黨組織的安排赴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4年秋,趙世炎回國。
回國之初,趙世炎擔任北方地區(qū)黨的領導,協(xié)助李大釗領導北方的革命斗爭,為北方地區(qū)黨的建設和北方大革命的開展作出重要貢獻。趙世炎充分利用在法國參與創(chuàng)建共產黨早期組織的經驗和在蘇聯(lián)學到的革命理論,有效指導和推動中國的革命實踐。在發(fā)展黨員、進行黨組織建設方面,趙世炎強調黨員的工農成分,注意鞏固黨的階級基礎。他指出過去北京地委的工作局限于學生運動和文化教育界,提議區(qū)委設立工農部,抽調有經驗的同志擔當領導,以此加強對城市工人和鐵路職工運動的領導。憑借高超的理論水平、杰出的組織能力和群眾工作能力,趙世炎迅速打開了北方地區(qū)黨的工作局面。很快,北京工人運動有了起色,黨支部數(shù)量也從四個發(fā)展到數(shù)十個,黨員的數(shù)量大增。組織力量加強,為群眾運動的大規(guī)模展開提供了保障。
1926年6月,趙世炎按照黨組織安排,到上海擔任江浙區(qū)委組織部長和上??偣h團書記。他以“施英”為化名,組織發(fā)動了一系列工人罷工。趙世炎不僅深入工廠和工人交流談心,了解工人的生活和斗爭情況,實地參與和指導罷工斗爭,更是不斷總結經驗,以理論推動斗爭浪潮,他在1926年6月至9月,寫了“一論”直至“七論”上海罷工潮的文章,這些文章及其指導思想,使上海的罷工斗爭始終向著正確方向發(fā)展,高漲的斗爭形勢充分展示了上海工人階級組織起來的巨大力量。
1926年10月,為配合北伐形勢,中共上海區(qū)委討論舉行上海暴動事宜。因為沒有充分發(fā)動群眾、敵我力量懸殊等諸方面原因,前兩次武裝起義均告失敗。1927年3月,北伐軍臨近上海城下,趙世炎與周恩來、羅亦農等發(fā)動組織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并取得完全勝利。其間,趙世炎親臨前線指揮,糾察隊員因此也都勇敢地沖鋒向前。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成為北伐戰(zhàn)爭時期工人運動發(fā)展的最高峰。
勝利的時刻,趙世炎對形勢卻有著極為清醒的估計和警惕。早在第二次武裝起義之前,他在商務印書館一次干部會上就說過:“蔣介石根本是反動的,現(xiàn)在我們歡迎他,將來他會掉過頭來打我們的”,“我們有吃蔣介石子彈的危險。同志們務必對此有足夠的警惕。”因此,中共上海區(qū)委提前做了應變準備,改編武裝糾察隊,加強政治軍事訓練,使之更加革命化、戰(zhàn)斗化。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針對蔣介石的叛變,周恩來、趙世炎、羅亦農、陳延年、李立三等一起給中共中央寫了一份意見書—《迅速出師討伐蔣介石》:“故為全局計,政治不宜再緩和妥協(xié)。……再不前進,則彼進我退,我方亦將為所動搖,政權領導盡將歸之右派,是不僅使左派灰心,整個革命必根本失敗無疑?!?p>
1927年3月21日,周恩來、趙世炎、羅亦農等成功領導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圖為起義勝利后在湖州會館召開青工代表大會的情景,主席臺右起第五人為趙世炎
作為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者、工人運動的著名領袖,趙世炎不僅是奮戰(zhàn)在斗爭一線的革命者,而且對黨的性質、任務及未來目標,黨的組織建設,工人運動策略,國民革命和武力等問題都有深刻的理解和清晰的論述,這在同時代的領導人中是比較少見的。
趙世炎的理論水平,從很多人對他的評價中可窺見一斑。李大釗稱贊他說:“世炎腦子快,很多問題對我很有啟發(fā)?!碑斈暌煌魧W歐洲的傅鐘等人回憶:“如果沒有世炎同志經常向大家講解,我們對馬克思主義還不可能懂得那么快?!标愒埔苍貞浬虾9と讼盗辛T工和三次武裝起義時期的經歷道:“我在商務印書館黨支部和職工活動分子的會議上,曾多次聽過他的講話,每當大家意見分歧時,只要他來講一下話,大家都心服口服,很快消除了分歧,取得一致意見?!?/p>
關于黨的性質和任務,趙世炎認為,必須組織工人階級政黨擔當革命的領導力量:“站在階級斗爭的出發(fā)點上,頭一件事就是需要一個鐵的紀律的無產階級政黨,階級斗爭必須劃分階級界限,決定社會戰(zhàn)線?!薄笆裁词屈h?就是代表某一個階級的覺悟分子所組成本階級的先鋒隊?!薄笆澜缟献羁煽康?,只有工人、農人的黨。因為工農階級是一個最后的階級,工農的黨擔負世界未來政治改造、經濟建設的最后責任。在現(xiàn)在呢,工人、農人趕早就要組織起黨來,訓練自己的戰(zhàn)士,做目前日常的爭斗,做將來革命的爭斗?!?/p>
關于組織問題與支部,趙世炎認為:“共產黨是群眾的先鋒,是群眾的頭腦。”“支部是黨的基礎,是黨在各種社會中之核心”,因此,他提出了“一切工作要歸屬到支部里來,一切的支部要活動起來”。
關于工人運動,趙世炎認為,“要求國民革命最急切的是工人階級,在國民革命進程中奮斗最勇的也是工人階級”,“中國工人階級一日覺悟站立起來,在推進革命的運動中有著決定的意義”,“它不可能不是中國革命為主要動力,而且要成為領導階級”。在1926年北京總工會正式成立和天津總工會重新恢復的日子里,趙世炎撰文:“京津總工會的成立和恢復,表面上固然是因為反動勢力的失敗,工會得自由的發(fā)展,但是若沒有全國工人階級及民眾的苦戰(zhàn)奮斗,反動勢力是不會失敗的……”他還曾專門分析將工人階級組織起來的方法:“無產階級有一件武器,這件武器就是團結的權力,而我們在未能運用這個權力之先,就要求如何達到這個權力。在這里,我們科學的社會主義者之方法就是,站在階級的觀點上,把四周的環(huán)境分析清楚……我們必須懂得資本之進攻,才能知這勞動運動的進程?!?/p>
關于國民革命與武力,他談道:“武力并不是另外一件東西;武力的本身就是革命群眾行動之一。使武力站在民眾以外,這是許多流產的革命在歷史上曾經昭示我們的經驗?!?/p>
革命實踐之余,趙世炎思考不停,筆耕不輟。據不完全統(tǒng)計,1924年至1926年間,趙世炎在各種報刊上發(fā)表了90多篇文章,有力推動了革命形勢發(fā)展?!毒葒鴷r報》曾稱頌趙世炎道:“趙先生為有名的北方政治評論的主編,其言論風采為一般革命青年所敬仰,趙世炎之名遂揚溢于全國。”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上海工人運動受到嚴重挫折。1927年6月26日上午,中共江蘇省委被敵破壞,陳延年等同志遭到逮捕。此后,趙世炎代理江蘇省委書記,他一邊積極營救被捕同志,一邊抓緊通知各區(qū)委做好應變準備,自己亦決定搬遷住處。但未及搬成,便因叛徒的出賣而暴露了住所。
7月2日下午,敵探包圍了趙世炎的住所—上海北四川路志安坊190號。趁敵人翻箱倒柜搜查證據和互相商量之際,趙世炎悄悄把王若飛的地址告訴妻子夏之栩,要妻子盡快設法向黨組織報告。夏之栩多年后回憶起趙世炎被帶走時的情景仍記憶猶新:“世炎從容起身,臨下樓時回望了我和娘娘(夏之栩的母親)一眼。從他的態(tài)度和眼神里,我了解他堅定的意志和獻身的精神?!?/p>
經兩名叛徒共同指認后,趙世炎自知身份已經徹底暴露,于是坦然承認自己就是共產黨員“施英”,并怒斥叛徒:“你們只能捉到我一個施英,要想從我口里得到半點機密,那是枉費心機?!泵鎸橙说膶徲?,他縱論國民革命和共產主義,揭露蔣介石叛變革命的行徑。面對牢房的難友,他鼓勵和教育他們:革命就是要流血的,要改造社會就不能不付出代價!胞兄趙世炯后來托人從獄中抄出趙世炎所寫告別全國同胞萬言遺書,在其中,趙世炎說明了自己參加無產階級革命、領導階級斗爭的動機和目的;申訴蔣介石違背中山先生聯(lián)俄容共遺訓,中途叛變,不能把革命進行到底,阻礙人類解放事業(yè),禍國殃民,罪大惡極;宣示了自己的意志—志士不辭犧牲,革命種子已經布滿大江南北,一定會成長茁壯起來,共產黨最后必將取得勝利,無產階級掌握政權,蘇維埃中國成立,這筆血債自有清償之一日。
1927年7月19日,趙世炎于上海楓林橋畔英勇就義。據說英雄頭顱被砍下后,身軀仍久久不倒。趙世炎的犧牲,使黨的事業(yè)受到巨大損失。中國共產黨的機關刊物《布爾塞維克》發(fā)表悼念文章稱,“趙世炎、陳延年二同志之死是中國革命的最大損失之一”,贊頌“趙世炎是上海無產階級真實的首領”,是“上海工人三次暴動的指導者”“上??偣图m察隊的靈魂”,號召中國共產黨人要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來彌補這個重大損失。
1927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機關報《布爾塞維克》第一期悼念趙世炎和陳延年等犧牲同志的文章
趙世炎的俄文名字叫“阿拉金”。友人曾回憶:“這個名字有個典故。我們到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共12人,我們12個人就用1905年俄國革命失敗后,被捕的12個被告的名字,其中有一個人叫‘阿拉金?!辈紶柺簿S克人常常將1905年革命看作1917年十月革命的先驅。趙世炎為自己取的這個名字當是一種宣示—宣示他和志同道合者們甘為先驅,為革命理想犧牲一切乃至生命的堅定意志,更宣示他們對黑暗之后的光明、對革命必然取得勝利的絕對信心。正如趙世炎在告別全國同胞遺書中所寫—志士不辭犧牲,革命必將取得最后勝利。
(責任編輯?姚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