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平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國際風云變幻,加上百年不遇的自然災害,中國人民面臨著極為嚴重的考驗,而我們的電影工作者卻勇敢地挺立潮頭,創(chuàng)作拍攝了許多今天看來依然是經(jīng)典的作品。
不同尋常的中南海晚餐
為了進一步鼓勵電影工作者的積極性,中宣部召開了為期一個月的全國電影工作會議。1961年6月22日下午,大會接到國務院秘書處的電話,說周總理今晚想在家里擺幾桌便飯,請一些新老朋友來西花廳做客。黃昏時分,30多位電影人來到中南海。
據(jù)當時年齡最小的女演員金迪回憶,一共擺了四桌,餐食標準四菜一湯。一邊吃,周總理一邊吩咐辦公室副主任許明同志,叫他按人頭向參加晚宴的同志每人收二兩糧票,并讓他通知文化部把會議節(jié)奏放松,適時安排大家去香山休整幾天,吃得好一點,六菜一湯,米飯饅頭要管夠。
開心的香山一日游
6月28日,會議全體代表興高采烈地“搬家”,來到香山腳下的招待所。7月1日一大清早,周總理來到香山。在北影導演兼演員崔嵬提議下,周總理和大家拍照留影。
拍完照,周總理關切地向于藍詢問莫斯科國際電影節(jié)的情況:“這個獎,是怎么評出來的?”于藍告訴周總理,評委會有十幾個來自全世界的電影專家,反復討論,然后記名投票。周總理若有所思地說:“前幾天在西花廳吃飯時我就說過,新中國成立十多年了,中國的電影院還掛著蘇聯(lián)電影明星的照片,我們還沒有一個自己的電影獎。我們也要有自己的人民演員或者功勛演員,自己的明星嘛,我們的獎應該讓人民評,讓觀眾投票!毛主席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我們的電影拍得好不好,群眾最有發(fā)言權。我看,是不是可以叫作百花獎?”
北影演員李景波幽默地調(diào)侃:“評這種獎,肯定沒有我們的份?!敝芸偫韱枺骸盀槭裁??”專門演反派角色的北影演員陳強接過話茬:“這不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嗎?我們這幾個老演壞蛋,群眾都恨死了,誰投我們的票?”
大家都樂了,周總理卻沒有笑,非常認真地說:“我們評獎,不論演員裝什么角色,是看他把角色演得好不好。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不管演好人演壞人,演主角演配角,一樣可以給評獎。要實事求是嘛!”
周總理轉身對中國電影工作者協(xié)會(中國電影家協(xié)會前身)的負責人說:“你們搞一個由群眾來評定影片的獎項吧;電影院掛照片的事情,我看可以讓中影公司配合落實。這兩樁事情,夏衍同志牽頭?!?/p>
熱火朝天的首屆“百花獎”評選
十月的北京,金風送爽。當月的《大眾電影》上,刊登了經(jīng)周總理審定的啟事:“為了鼓勵工農(nóng)兵方向下的優(yōu)秀影片,促進電影藝術創(chuàng)作的百花齊放,《大眾電影》將舉辦1960年-1961年國產(chǎn)影片群眾性評選,并按照群眾評選結果給予優(yōu)秀影片以獎勵,定名為‘百花獎。”同時,雜志上還一一列出了包括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最佳導演、最佳女演員、最佳男演員等在內(nèi)的15個獎項名稱。
當月中旬,《大眾電影》一出刊,就受到了觀眾極為熱情的響應,各界群眾歡欣鼓舞,踴躍參與。短短3個月,《大眾電影》雜志社收到了117939張選票。
1962年4月27日,首屆“百花獎”獲獎名單終于揭曉?!都t色娘子軍》一舉奪得最佳故事片大獎、最佳導演獎(謝晉)、最佳女演員獎(祝希娟)、最佳配角獎(陳強)。崔嵬憑借在《紅旗譜》中飾演的“朱老忠”摘得最佳男演員獎的桂冠。
(摘自《大眾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