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曉鳳 劉小娟
蘭州大學第二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30
據統計,約12.0%的人口一生罹患泌尿系結石[1],小兒結石占泌尿系結石的2.0%~4.3%[2]。近年來,小兒泌尿系結石(pediatric urinary calculi)發(fā)病率逐年增高,年增長率為4.0%[2]。小兒泌尿系結石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肉眼血尿,同時,結石的癥狀表現與患兒年齡相關,嚴重的腹部絞痛常見于青少年和學齡兒童,非特異性癥狀如腹痛、惡心、嘔吐等多見于低齡兒童[3]。小兒泌尿系結石的病因主要為代謝異常,包括電解質、草酸、枸櫞酸代謝異常及尿液pH 值異常[4]。與成人泌尿系結石相比,小兒泌尿系結石具有易復率高、泌尿系統發(fā)育未成熟等特點。同時結石發(fā)生也存在較大的地域差異,并與地理氣候環(huán)境因素密切相關[5-6]。蘭州地區(qū)晝夜溫差大,降雨較少,近年來就診于我科泌尿系結石的患兒數量明顯增加。小兒泌尿系結石治療方法及護理方式與成人存在差異,患兒年齡小、配合度差,針對小兒泌尿系結石的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及相應的并發(fā)癥及護理分級處理能使患兒獲益[7-9]。針對泌尿系結石患兒,綜合護理干預對小兒泌尿系結石的研究較少。本研究通過選取2018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我院就診的150 例泌尿系結石患兒,對圍手術治療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蘭州大學第二醫(yī)院泌尿外科三病區(qū)收治的150 例患兒。納入標準:①經B 超、泌尿系CT 等檢查確診泌尿系結石者;②結石直徑在0.5~2cm;③無麻醉過敏史、順利完成手術。排除標準:①凝血功能障礙者;②嚴重肺部感染者;③嚴重臟器功能障礙者;④未完成治療者;⑤未完成相關評價及問卷者。共納入150 例患兒,其中男性患兒93 例,女性患兒57 例,年齡0~18 歲,平均年齡(7.91±5.87)歲。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5 例。兩組患兒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見表1。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學委員會審核同意,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綜合護理干預。
1.2.1 常規(guī)護理流程。①入院時:按常規(guī)流程接待患兒,進行常規(guī)的入院評估和入院宣教。②入院后:協助家屬及患兒完善檢查,做好常規(guī)的飲食及衛(wèi)生指導。③手術前:給予家屬及患兒常規(guī)的術前宣教,包括用物,飲食及心理狀態(tài)等。④手術后:給予患兒常規(guī)的術后護理,包括飲食、治療、心理和引流管的護理。給予家屬常規(guī)的術后宣教。⑤出院時:給予家屬及患兒常規(guī)的出院宣教及健康指導。
1.2.2 綜合護理干預。①入院時:對患兒進行護理干預,及時接待患兒,準確評估患兒家族史、既往史、過敏史、住院史,耐心與患兒及家屬溝通,了解患兒的飲食習慣、尋找結石發(fā)生的原因,指導患兒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根據患兒家屬的文化程度采取相應的健康宣教,消除焦慮心理,盡快適應新病區(qū)環(huán)境。②入院后:密切關注患兒生命體征及協助家屬完成患兒相關檢查,做好術前清淡飲食、衛(wèi)生指導,防止交叉感染,指導家屬特別注意看護患兒,防止跌倒墜床。③手術前:護士準備好患兒床單及手術后相關物品,如換洗的睡衣、尿墊等,再次評估患兒,確保手術安全。必要時給予患兒及家屬心理安慰指導,消除術前恐懼心理,樹立積極的心態(tài)。④手術后:密切觀察患兒生命體征,準確記錄24h尿量、妥善固定各引流管,防止管道打折、脫出,保持各引流管通暢。正確執(zhí)行醫(yī)囑,嚴密觀察患兒病情變化,一旦出現問題,立刻向主管醫(yī)生報告,加強床旁看護,防止墜床。⑤出院時:協助患兒及家屬做好出院工作,指導其醫(yī)保報銷流程,對家屬囑咐患兒出院后在家多飲水,每天飲水量不少于2000mL,適當運動鍛煉,定期復查。
1.3 觀察指標 ①疼痛程度:選擇疼痛數字評分法[10]對患兒術前術后疼痛進行評分,疼痛評分為0~7 分,分值越高,疼痛越嚴重。②患兒及家屬滿意度:應用本院護理部自行設計的滿意度調查問卷,出院前對患兒及其家屬進行問卷滿意度調查,結果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四項等級。計算患兒及家屬的滿意率,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③住院天數:患兒從入院到出院所用時間,具體以病歷記載為準。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差異。
2.1 兩組術后疼痛程度比較 兩組患兒干預前疼痛評分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疼痛評分為(2.79±0.87)分,低于對照組的(3.93±0.88)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分,±s)
組別 n 術前疼痛評分 術后疼痛評分觀察組 75 3.92±0.88 2.53±0.84對照組 75 3.72±0.98 2.84±0.70 t 1.314 -2.428 P 0.191 0.017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出院時觀察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率為100%,對照組為9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滿意度評分比較[例(%)]
2.3 兩組住院天數比較 結合HIS 病歷系統,統計患兒的住院時間。觀察組患兒的平均住院日為(8.09±4.22)天,對照組的平均住院日(7.04±4.51)天,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小兒泌尿系結石發(fā)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且在國內暫未形成統一的診療規(guī)范,其發(fā)病原因與成人有所不同,代謝因素、營養(yǎng)因素、感染因素、解剖因素、地區(qū)因素及遺傳因素都是其形成的重要原因[11]。結石的高發(fā)地區(qū)多存在氣候干燥、降水少、濕熱等氣候特點。蘭州地區(qū)水質條件較差,飲用水中鈣、堿等物質含量高,是泌尿系結石發(fā)病的重要因素[12]。偏遠地區(qū)醫(yī)療條件落后,家庭經濟水平低,衛(wèi)生保健意識不強,對疾病知識欠缺,導致患兒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為了防治小兒泌尿系結石發(fā)生,可以增加小兒營養(yǎng)(如奶制品等),特別強調母乳喂養(yǎng)的重要性。進行飲食調整,多食用富含維生素A 類食物,多飲水并減少含糖類飲料的攝入,防止結石復發(fā)[13]?;純盒g后給予個性化的飲食干預能夠促進健康恢復、消除緊張情緒、緩解疼痛,術后對其開展全方位的飲食護理至關重要[5]。
由于兒童和嬰幼兒腎臟體積較小、心肺功能未發(fā)育完全、對手術的耐受性較低,上尿路結石成人治療方法的應用可能造成兒童更大的創(chuàng)傷。而輸尿管軟鏡碎石術與經皮腎鏡碎石術、腹腔鏡手術、開放手術相比具有創(chuàng)傷較小、可重復性、術后恢復快、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及安全性和有效性極佳等優(yōu)點,近來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治療嬰幼兒和兒童上尿路結石[6-7]。患兒泌尿系結石行輸尿管軟鏡碎石術具有以上優(yōu)點與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護理密切相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患兒及家屬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說明綜合護理干預對治療小兒泌尿系結石手術治療效果有很大的優(yōu)勢??赡苁遣糠只純耗挲g較小,手術后無法訴說自己內心感受,常常以哭鬧表達身體的不適,因此家屬及患兒對護理的配合度都很差,加之家屬對疾病知識缺乏,常出現急躁、過激的情緒,導致患兒術后出現發(fā)燒、意外拔管情況,影響治療效果,延長了住院時間。綜合護理干預主要包括疼痛護理、飲食護理、心理護理與出院指導等[8]。本研究通過綜合護理干預,通過醫(yī)生-護理-患兒-家屬多方、多方面進行溝通協調,更好地促進了患兒的治療、康復,增強了患兒家屬與醫(yī)護人員的配合度。通過對家屬的疾病知識宣教,加強對疾病自身的認識,更好地全面看護患兒,避免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若發(fā)現異常情況,第一時間處理,使得整體效果提高,增加滿意度。
綜上,綜合護理干預能夠降低小兒泌尿系結石患兒圍手術期的疼痛程度、提高患兒及家屬滿意度,具有一定的護理流程指導意義,值得在臨床護理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