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權
女兒考試作弊怎么辦
問:女兒為拿一個好成績上重點班,考試時與同桌對答案,被舉報。校方說,會查監(jiān)控,如何處理還不知道。對此,我頗感為難:話說重了怕女兒厭學,話說輕了怕她不以為意。
請問,我該怎么辦?
尤女士
答:先保護她不受更多的傷害,做她的強大后盾,等她渡過難關后再教育她。
要知道,這一關她不會好過:被同學孤立、被老師批評,可能還要承受處分的打擊,上重點班的愿望肯定也泡湯了。這時,你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身后,關心、呵護她。
等這關過后,你可以幫助她分析一下,而不是教訓她。
怎么分析呢?
1.肯定她的努力向上
很多孩子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而她有自我要求,積極上進,希望能上重點班。就因為愿望太強烈,讓她覺得只能成功不能失敗,以至于作了弊。她一時糊涂鑄成大錯,可以理解。不過,可以理解的錯也是錯,這點必須明確。
2.原諒舉報的同學
讓孩子換位思考,如果她不作弊,憑實力考,那她對別人作弊一定非常痛恨,她可能不會舉報,但一定會支持舉報,以維護公平正義。這樣一想,是不是就能化解對舉報人的怨恨?最好能勇敢地向同學道歉,爭取諒解。因為集體的溫暖對一個人的成長很重要。
3.剖析女兒的錯誤
要告訴孩子,她做錯了,且錯誤嚴重,一定要認錯。進重點班的愿望再強烈也不是作弊的理由,考場上別的同學也對了答案更不是理由,錯了就是錯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改了就行。
4.勇敢地接受懲罰
國有國法,校有校規(guī)。考試作弊,違反校規(guī),無論學校如何處罰,都要接受。
生活中,要盡量少犯錯。但生在塵世,難免犯錯。錯了也不必太緊張,假如能在錯誤中吸取教訓,也不失為一種成長。
家長如何與孩子好好說話
問:一位媽媽帶孩子看病,不停地質(zhì)問孩子哪兒不舒服,每問一次就戳一次孩子的頭。孩子眼淚汪汪的,始終不吭聲。媽媽氣呼呼地說:“到底哪兒不舒服啊?你不會是裝的吧!死孩子,說話呀,啞巴了?”又要伸手去戳孩子。作為門診醫(yī)生,我忍不住攔住她:“孩子生病了,你別說他了?!眿寢尨蟮箍嗨?,說孩子不聽話,下雨了讓他添衣服,他不添,還跑出去玩,結果淋雨生病了。看來,這位媽媽是愛孩子的,但是她的做法,別說孩子,就連旁觀者都覺得不舒服。
請問,作為家長,我們該怎么跟孩子說話才好呢?
劉女士
答: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家長。他們心疼孩子,但一出口就傷害孩子。孩子年幼,非常相信家長說的話,并會將其變?yōu)樽约旱挠^念。如果家長肆意批評、攻擊孩子,孩子受到打擊,內(nèi)心會充滿自卑;如果家長好好說話,孩子受到鼓舞,內(nèi)心會充滿自信。
那么,家長如何和孩子好好說話呢?
1.嘗試開放式對話
很多家長習慣于命令孩子,這會讓孩子心里不舒服。比如該吃飯了,家長喊:“寶寶,快來吃飯!”孩子十有八九內(nèi)心是拒絕的,因為沒人喜歡被命令。家長不如換個方式:“寶寶,咱們來比賽,看誰先吃到顏色最漂亮的菜?!辈唤o孩子說“不”的機會,沖突自然就減少了。
2.拒絕情緒式對話
孩子有情緒時,絕不能用情緒對話來解決。比如孩子就地打滾或者大吼大叫,家長很生氣:“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家長會真不要孩子嗎?不會。但是家長氣頭上的話,會讓孩子內(nèi)心失去安全感。
孩子做錯了事,家長要冷靜解決:首先對孩子表明態(tài)度,你做錯了事,可我依然愛你;其次幫孩子排解情緒,我知道你做錯了事很難過,想哭就哭吧,家長接納的態(tài)度能打開孩子的心扉,拉近與孩子的距離;最后引導孩子反思,你覺得下次怎么做,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呢?
3.多用啟發(fā)式對話
對話是雙向的,有來有往才好。家長可以采用啟發(fā)式對話,以保證對話的連續(xù)性。比如,孩子覺得小狗可愛,家長可以問他“小狗在干什么呀”,啟發(fā)孩子觀察、思考。
家長都喜歡聽話的孩子,殊不知,家長好好說話,孩子才會聽話。如果你對孩子采用語言暴力,孩子也會變得很暴力。
所以,家長要管住自己的情緒,學會心平氣和地說話。由著性子活了幾十年,要一下子做到,可能不太容易,但是為了孩子,也為了自己,很值得。
自卑的孩子都有哪些表現(xiàn)
問:我兒子做事馬虎,我吵了他幾次之后,他不僅不改,連做也不愿去做了。我不斷鞭策、鼓勵他,可收效甚微。心情好時,我和他聊天,感覺他比較自卑,但又不敢肯定。
請問,自卑的人都有哪些表現(xiàn)?
朱女士
答:性格自卑的人,往往有以下表現(xiàn):
1.自尊心過強
自尊心強不是壞事,但過強就不好了。過強的自尊心下,其實是一顆敏感、脆弱的心。只要被人比下去,他就會感到焦慮不安。比起能力的提升,他更在意外界的評價。
建議: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優(yōu)缺點,無須和別人比較。和孩子玩游戲時,孩子輸了,不要取笑他,但也不要刻意讓他贏??梢宰屭A的一方給輸?shù)囊环街v個故事。這會讓孩子明白,輸贏很平常。
2.不敢去嘗試
孩子,尤其年幼的孩子,會以父母的評價來評價自己。如果父母總是貶低、挑剔孩子,孩子會沒有底氣,十分膽怯,面對新事物,不敢去嘗試。
建議:從小事入手,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孩子做完一件事,不要急著挑刺,要先找他做得好的地方。就算他端水把水灑了一地,至少沒灑在自己身上,是不是?找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然后給予肯定,讓他在失望中看到希望。
3.很在意輸贏
媽媽讓兒子參加講故事比賽,兒子不參加。媽媽很生氣:花了時間和金錢送你上培訓班,如今有了表現(xiàn)機會,怎么能打退堂鼓呢?必須參加!兒子哭了:我不去,我怕拿不到一等獎。媽媽更來氣:還沒比賽就說泄氣話,沒出息!
孩子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上次比賽他獲得二等獎,被媽媽責備。因此,孩子覺得如果拿不到一等獎,自己就是失敗的?;谶@樣的理解,孩子只看重名次,而忘了努力的真正意義。同時只要輸了,他就特別自卑。
建議:當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有這種心態(tài)時,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太心急。推動孩子進步?jīng)]錯,但是如果太心急,會讓孩子背負沉重的壓力而臨陣退縮。沒有誰是常勝將軍,從名次中跳出來,讓孩子跟自己比,而不是跟別人比,分析他的不足,有針對性地改進,看到孩子的進步,及時肯定,這樣孩子才會以平常心對待比賽,而不會患得患失。
4.有社交焦慮
小朋友們都在做游戲,他卻遠遠地看著。為什么會這樣?這跟家長的過度保護有關:太愛孩子,替他做好所有的事情;太擔心孩子,不許他碰任何有安全隱患的東西。孩子無法發(fā)展自己的能力,看到別人很能干,自己卻什么都不會,無疑會變得敏感、自卑。
建議:家長要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因為孩子摔碎了一兩個碗、浪費了一點小東西,就阻止孩子嘗試。
【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