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清
對現有教學資源進行優(yōu)化處理,對教育內容進行有機整合,促進教育效果的有效提升,這是小班額教學的最終目的。然而,在當前的一些農村小學教育中,我們發(fā)現,小班化教育的教學理念有待完善,依然在沿用傳統的單一的教育教學模式,不能充分體現出小班化教育的價值。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提高對小班額教學重要性的認識,實時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展現出小班化教學的作用,推進語文教學的改革進程。
一、小班額教學的優(yōu)勢
(一)組織形式靈活
小班額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的組織形式,不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局面。而是由于班級人數較少,教室空間大,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隨意變動自己或學生的座位,既能有效縮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fā)揮學生個性,提高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有效性,構建亦師亦友的良好師生關系。
(二)及時關注學生
在大班額制教學中,教師為了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往往只關注成績優(yōu)異和課堂表現較為活躍的學生,而剩余的一部分邊緣學生則會被教師無意識地忽略。而在小班額制的課堂教學中,充足的空間便于教師照顧到每一位學生,讓班級所有學生都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營造溫馨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同時,小班額課堂還便于管理,不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維持班級秩序,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三)發(fā)展學生個性
傳統的大班額制教學模式往往是教師通過統一、規(guī)范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對課堂教學的知識點進行掌握。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對學生的共性更為關注,通常會以大多數學生作為基準,對具體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進行選擇與確定,并未將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納入考慮范疇。而小班額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為教師觀察學生的成長情況提供了很大便利,提高教學針對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為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提供保障。另外,由于班級人數較少,為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增加了更多機會,教師在問答過程中對每一個學生的優(yōu)劣都會有所了解,并對其學習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最終促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個性化的發(fā)展。
二、農村小學語文小班額教學的方法
(一)轉變教育理念
對于農村小學生而言,無論是學習和生活的環(huán)境,還是社會閱歷與學習資源等,都無法和城市小學生相比,因而學習欲望有待增強,更不會深刻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及其對自身發(fā)展的影響程度。因此,我們要更加注重興趣激勵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當學生喜歡某一學科或某一任課教師的時候,可以明顯看出他對該學科的學習態(tài)度始終保持一種積極踴躍的狀態(tài)?;诖?,身為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在小班額制的背景下,應靈活運用各種有效手段,充分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獲得事半功倍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年級課文《找春天》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在朗讀課文時,要正確、流利、有感情且能夠背誦課文,體會文中所描述的春天的美景,體會到大自然中愉悅的情趣,激發(fā)學生對于春天的熱愛之情,促進他們善于觀察發(fā)展的良好性格的培養(yǎng)。而這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稍微偏大,很容易降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實際的生活環(huán)境,利用周末時間組織春游踏青活動,帶領他們走進大自然,引導他們觀察動植物在春天到來之后所煥發(fā)出來的生機,對自然界事物的變化有更為深刻的體會。孩子們在玩樂中,對于景物在春天的變化也有了更加明顯的感知。在此基礎上開展相應的學習活動,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效率自然也會獲得不斷的提升。
(二)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
1. 小組合作學習
在小班額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合作學習活動,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活動的意識,又能在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中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首先,教師可以按照一定的原則,結合班級學生的人數、能力、性格特點以及興趣愛好等,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劃分各小組成員的具體職責,如組長、記錄員、匯報員等,鼓勵和引導各小組學生為本組制定口號,保證小組成員時刻保持團結。其次,教師還要有針對性地給各個小組制定具體的學習目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習動力,有利于小組凝聚力的增強。最后,積極組織各小組學生開展探討活動,引導他們通過舉例、推理、歸納等方法,完成本次的探討任務,并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例如,在學習課文《小英雄雨來》時,教師可以給各小組學生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如學習能力較強的小組,可以布置拓展作業(yè):“通過學習,我們已經認識了小雨來,如果他站在你的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說的嗎?”對于學習能力一般的小組,教師可以讓他們閱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最能表現雨來是個小英雄的部分;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小組,教師可以給他們布置總結全文中心思想的任務等。在小組探討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還要給予適時的指導,充分凸顯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也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2.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小學語文教學中最為常用的教學方式之一就是情境教學法。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在小班額制的教學中,可以根據班級學生人數少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不僅可以增強教學情境的趣味性,還有助于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其中,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通過想象空間的營造,促進學生開放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
例如,教師在教學《千年夢圓在今朝》一課時,先播放了歌曲《歌唱祖國》,讓學生在欣賞歌曲的過程中,陶冶思想。然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假如你是楊利偉,此時正在飛船上,你的心里會想些什么呢?最想說些什么呢?”“想象一下,你是一名航天工作者,當看到我國的飛船順利升空又安全返回時,你又會想些什么呢?”這種教學方法的運用,能夠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個性,他們所獲得的學習體驗也會更加深刻,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課堂教學效果。B2E4DCE8-F4BA-4326-AEF4-D3D14658842B
3. 開展游戲教學
小學生學習語文的關鍵在于他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是否濃郁。只有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學習動機,才會引發(fā)濃郁的學習欲望,從而為了更好地學習而將心態(tài)調整至最佳。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游戲元素,不僅可以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力,讓他們感受到教學魅力,更是以生動、具體的形式將枯燥、抽象的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快就會提升,并能自覺地去學習。而小班額制的課堂教學,有利于游戲的開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主動去學習知識,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
例如,教師在教學課文《秋天》時,設計了小游戲“我是諸葛亮”。課堂上,教師先在黑板上寫出“落葉、蝴蝶、棉花”等詞語,然后讓找兩名學生,其中一名背對黑板,另一名學生通過語言描述出黑板上看到的文字,并讓背對黑板的學生猜。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學生的參與興趣也會不斷提高,為語文課堂教學增添了更多活力。
三、因材施教
(一)朗讀教學
小班額制的課堂教學,為教師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提供了便利,有助于教師因材施教。例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教師可以從情感表達、字詞發(fā)音、朗讀語速以及斷句等方面,對每個學生的朗讀進行評價和指導,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通過教師有針對性地、耐心地指導,學生的朗讀更富有感情,仿若置身于小興安嶺的美景當中,流連忘返。
(二)師生角色互換
在“小班額”教學中,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角色互換,讓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到講臺上講課的機會,真正做一次“小老師”。這種角色互換的模式,不僅可以改變傳統“一言堂”的教學狀態(tài),還能充分發(fā)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例如,在教學課文《草原》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走上講臺,將自己的理解和觀點講給老師和同學聽,這也說明了學生對本課知識已經有所掌握。而學生在講課過程中,對于所學知識也會有更加深入的掌握,同時也便于教師發(fā)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
(三)優(yōu)化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組成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教師在實施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應遵循過程化評價原則,除了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之外,更要關注學習過程。小班額教學的主要特點就是學生人數少,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對每個學生的舉動進行細致、認真的觀察,并通過提問的方式,實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最終給出個性化的評價。由于每個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各不相同,因此他們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也會做出不同的表現。這就需要教師善于發(fā)現不同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適時指出他們在學習中的不足之處,鼓勵他們大膽說出自己的個人觀點,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四、小班額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注重學生的基本技能
小班額教學中最為常用的一種教學形式就是小組學習。由于小組學習需要留給學生充足的學習和活動時間,因此學生的主體意識也會隨之不斷增強。但是,這種教學形式也很容易流于形式。因此,教師在小班額教學中,需要根據各小組學生的實際學習基礎、能力水平等,結合實際的學習內容以及小組活動情況進行適時調整,以此確保小組學習活動始終處于良性發(fā)展的狀態(tài)。這樣,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既能掌握基本的學習技能,樹立正確的合作意識,又能獲得積極良好的情感體驗。
(二)因地制宜
農村小班額教學受當地經濟、師資以及生源質量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無法照搬國內一些發(fā)達城市或教學模式成熟的教育模式。我們必須要基于現實條件,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自身需求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在小班額教學中,不管是分組教學模式,還是開展探究式學習,都是以讓學生學有所獲為目的,因此教師必須要處理好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之間的聯系。也只有這樣,小班額教學的優(yōu)勢及特點才能得以充分發(fā)揮。
(三)轉變評價機制
小班額教學要求教師認真做好學生評價工作,評價主體多元化,而傳統的教學評價則是以教師評價為主,學生處于被動局面。很多時候是學生不得不被動地接受評價結果。小班額制的教學評價,要求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指導學生進行自評和反思;鼓勵同伴、家長參與到教學評價當中,學生不僅是學習主體,也是評價主體,我們的目標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自我評價,以此增加他們的反思機會,提高反思自覺性,增強主體意識。
總之,少而美,小而精的小班額教學已經成為農村語文教學的“??汀?,而作為學生知識海洋上的“燈塔”的語文教師,必須要實時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及手段,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參與語文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自信心,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助力高效語文課堂的構建。B2E4DCE8-F4BA-4326-AEF4-D3D1465884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