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悅霞
2019年12月3日,一個普通的工作日,對于我來說,卻非比尋常。這一天,我像往常一樣結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中。晚上8點,突然接到年級部主任的電話,讓我立刻到校參加家長會。等我趕到學校時,家長會已接近尾聲。在教室門口,我遇到了同樣有困惑的語文老師和數學老師,隨即校長把我們叫進門,介紹說我們就是2019級四班的主要任課老師,而我就是剛剛組建的四班的班主任。
為了在教學中盡可能照顧到每位學生,學校決定將3個走讀班調整為4個,3個班中各抽出12名學生組建成四班。為了排除過多外界因素對分班的干擾,學校給家長和學生確認的時間很短,半小時內確定學生名單,原班主任通知家長到校,組織學生到新班級報到,校長親自到場召開家長會,解釋組建走讀班四班的目的和優(yōu)勢。于是,四班誕生了。
我們學校位于城鄉(xiāng)接合部,家長多以做小生意或務農為主,平時忙于生計,無暇顧及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學校為滿足不同學生家庭情況的需求,將班級設置為寄宿班和走讀班兩種班制。走讀班重新分班,師生都會有諸多的不適應,特別是學生,拋開教學進度、授課方法區(qū)別不說,單就感情而言,他們會留戀以前的班級,對新班級有排斥情緒,不愿意接納新的老師和同學,更何況我們這個臨時組建的班級,管理難度可想而知。
一、第一年:立規(guī)定矩,壓責樹信求認同
既已接手四班,必當盡心盡力。四班是走讀班,孩子們雖說能每天回家,但因家長工作繁忙,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并不多。時常會出現孩子已入睡,家長還沒進家門;早晨醒來時,家長又已出門工作的現象。孩子們缺乏必要的養(yǎng)成教育,雖有向上、求知的想法,但學習基礎薄弱,學習自覺性不足,缺乏持久力,遇到困難容易退縮,沒有得到家長足夠的關愛和認可。我第一時間了解到學生的初步狀況后,連夜準備了我的開場白。
1.立規(guī)矩、聚人心
第二天早晨,我走進教室時,30多個學生已三五成群地分成了若干個小群體,班級秩序混亂,和隔壁班級形成鮮明的對比??吹轿疫M來,他們陸陸續(xù)續(xù)地回到各自的座位坐好,班里逐漸安靜下來??吹綄W生流露出不屑的神態(tài),我不動聲色,默默地觀察著學生的舉動,幾分鐘后才開始我的第一課——自我介紹,并提出我的執(zhí)班理念。我心里明白,此時不是提要求、立規(guī)矩的最佳時機,學生本就不情愿、不接納,帶有排斥情緒,而我妄想以“高壓”示人,強迫學生接受,很難讓他們心悅誠服、欣然接受。果不其然,當天下午我就接到校長電話,被“請到”校長室,有家長反映我要求太嚴格,學生感覺不適應,要求回原班。
教育專家王濤在論述“規(guī)矩與愛”的關系時曾說過:“平時要有愛的積蓄,這樣每次立規(guī)矩時才不至于讓賬號透支?!卑嘀魅我腠樌_展工作,離不開學生的配合。我之前沒有“師愛”的積蓄,一上來就使用“鐵腕”,逼迫學生執(zhí)行,學生有負面情緒是可以理解的。于是,我讓學生以自我舉薦、自由結合等方式確定值日生組、課代表、座位排序、午休宿舍、舍長等,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先打造好班底,將整個班級正常運行起來。對于班級管理而言,要想班級工作有序進行,就必須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約定,并讓全體學生遵守。我們本著民主、集中的原則,草擬了班級規(guī)章制度。班級秩序從學生的常規(guī)管理入手,就學生學習、午休、衛(wèi)生等基本生活制定了大家共同認可的規(guī)定,有一定的約束性和強制性。班級規(guī)章制度雖然制定出來,落實到位卻很難。班里人心渙散,勁兒不往一處使,表面上衛(wèi)生有人干、教學正常進行,但我能明顯感受到學生是出工不出力,應付了事,班級缺乏凝聚力。
我真切地感受到中途接班的艱難所在。不僅僅是學生彼此不熟悉,面對我這個新班主任,學生也必然會有遲疑和觀望,也要對我慢慢了解和接受。我必須要走近學生,進而走進學生心里,尋找到教育的契機。
2.開班會、增責任
蘇格拉底曾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卑嗉壒芾淼暮诵氖墙M織學生自我管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而不是“頭疼醫(yī)頭,腳疼醫(yī)腳”?!熬然稹笔降墓芾碇荒芙馊济贾?,我必須想辦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白蠲腊嗉壍臉幼印?“益友和損友”“我最喜歡的同學”“夸夸團”等一系列主題班會的召開,收效明顯,學生漸漸地明確了努力方向,歸屬感增強,也慢慢地在磨合中找到彼此的相處方式。在同學們的舉薦下,我們班票選出學生信服、責任心強的班委,為同學們服務。同時,推行網格化管理,所有工作責任到人,既培養(yǎng)了學生責任擔當意識,也讓班主任從班級管理的瑣事中抽離出來,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學。
3.樹信心、求變化
四班學生的學習基礎薄弱,初始成績不太理想,沒有“尖子生”,學生想提高成績,但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韌性不足,總想走捷徑,遇到難題極易退縮。針對這種情況,我和任課老師時常溝通、交流,選擇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先夯實知識基礎,掌握應知應會的內容。同時,第一堂課上,我也跟學生達成共識:既然我們學習有差距,就要接受現實并努力改變。我和學生有個約定:學生在完成每天正常的學習任務之外,還要額外做一道數學題、記五個英語單詞,并寫在專門的本子上,我一周檢查一次??赡軐W生覺得我的要求易于完成,便答應下來。殊不知,他們的解題能力、學習習慣在這一天天的“額外作業(yè)”的輔助下悄然發(fā)生了改變。元旦歌詠比賽一等獎、階段檢測成績的提升,這些成績給學生帶來了班級歸屬感。第一年,學生在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快速適應初中生活中度過。
二、第二年:穩(wěn)中求變,多樣渠道齊共管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節(jié)奏。學校延遲開學,響應“停課不停學”的號召,老師們變身“網絡主播”,開啟線上教學模式。線上教學是個試金石,學生面對電子產品自控力差,懶散的居家習慣使得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律的學生會蹭網課、玩網絡游戲,妨礙學習的現象時有發(fā)生。我們班第一年取得的進步,很快就被打回原形。為了尋回原有的學習狀態(tài),我做了很多努力,如精研細究教材,嘗試采用“云視訊”“釘釘課堂”“騰訊會議”等多種教學形式,探索高效線上教學模式。以主題意義探究為主線,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盡量將線上教學和線下生活相結合,引入學生的親身實踐,鼓勵學生分享感受、經歷、看法,有效地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
同時,我還召開多次線上家長會,利用好微信群等渠道,建立新型的家校聯系方式,密切家校關系,與家長共同關注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明確家長的責任與義務,讓家長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想法,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支持,而不是懲戒、斥責,與孩子一起制訂學習計劃,使孩子明確學習目標,樹立自信心,提高學習效率,由他律到自律。
線上教學結束返校后,教師積極實施精講、精練,教學中不走過場,扎扎實實地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得以順利度過初二,完成了生物、地理兩門學業(yè)水平考試。
三、第三年:全力以赴,結對幫扶共成長
轉眼間來到了初三——“準畢業(yè)”年級,學生的學業(yè)壓力加重,心理有了變化,有些學生感覺成績提升不明顯,對中考產生了緊張、焦慮情緒,總覺得考不上高中,前途迷茫。對此,首先,我征得任課老師的同意,學生結成“幫扶對子”,對癥下藥;其次,通過班會、家長會、微課堂等活動,緩解學生的焦慮情緒,引導家長關注孩子學習、成長的過程,降低對考試結果的過度關注,營造積極、融洽的家庭氛圍。告訴學生,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識,才能擁有更多、更寬泛的選擇機會。與其為中考不確定的結果患得患失、唉聲嘆氣,不如積極備考,全力以赴搏一回。同學們的努力付出終有回報,全班36名學生都升入下一學段,順利結束初中階段的學習。
回首這三年,中途接班,師生之間的隔膜雖使得學生對新班主任的教育難以信服,但老師只要有愛,想解決,辦法總比問題多。最終,在學生的努力下,在同行老師及家長的幫助下,我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并再次被推選為濱城區(qū)優(yōu)秀班主任。
(作者單位: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qū)第四中學)
責任編輯:閔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