頊錦秀 山西省懷仁市教育局
近年來,山西省懷仁市教育局把教研工作當成重中之重,指導和部署各教研室廣泛開展了一系列圍繞“雙減”中心工作的教研活動。懷仁市教育局小學教研室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向縱深發(fā)展,著力帶動和推進全市教育教學改革,加快該市教育高質量發(fā)展。2021年5月小學教研室開始推動項目學習,組織該市20 余所學校加入山西省項目學習聯(lián)合體,積極參加“山西省項目學習案例征集活動”,先后有22 個案例在山西省項目學習案例征集活動中獲獎。
2021 年4 月,我們參加了山西省教科院舉行的“山西省項目學習聯(lián)合體第四次活動暨項目化學校建設鹿谷小學現(xiàn)場研討活動”。當時恰逢我市小學教育教學改革遇到了瓶頸,如何突破,是我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現(xiàn)場觀摩鹿谷小學的項目學習示范課,讓我們對項目學習有了更直觀的認識。這么上課多好——學生是真正的學習主體,通過合作探究參與學習活動,小組合作真實有效,關注學生素養(yǎng)提升。
于是,我們組織教師相繼拜讀了夏雪梅博士關于項目學習系列叢書和山西省教科院薛紅霞主編的《項目學習與核心素養(yǎng)》,并與教科院薛紅霞和吳素榮兩位專家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建構了扎實的理論基礎,產生了一些思考:在核心素養(yǎng)指向下,項目學習也許是我們課改的方向。
我們開始積極籌劃在懷仁市舉辦一場項目學習研討會,并邀請山西省教科院的薛紅霞和吳素榮兩位專家來懷仁作現(xiàn)場講座。她們建議在我市小學范圍內選定一位老師,用心打造一節(jié)項目學習示范課,因為本土的項目學習示范課更有說服力。說實話,我們的內心是非常忐忑的,本市的教師還沒有接觸項目學習的理念,這節(jié)課怎么上,如何上好,效果如何,大家都沒有把握。我們甚至產生了讓兩位專家從省里帶一節(jié)示范課過來的想法。最終,懷仁市城鎮(zhèn)第三小學敢于先試先行,指定魏慧清老師做這節(jié)項目學習示范課。省教科院的兩位專家,在前期與我們一起多次磨課,并給予我們悉心的指導。
2021 年5 月,懷仁市項目學習研討會如期召開,全市各小學校長、教學副校長及學校的骨干教師參加了會議。當精琢細磨后的示范課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時,授課教師和學生精彩的表現(xiàn)都超出了預期的效果。
這次活動非常成功,不僅下好了我市教學改革的先手棋,而且對推動項目學習的落地有著重大的意義。
2021年11月,為進一步推進項目學習的實施,我們在懷仁市城鎮(zhèn)第三小學召開了項目學習推進會。我市加入山西省項目學習聯(lián)合體的學校的教師代表參加了會議,大家現(xiàn)場觀摩了懷仁市城鎮(zhèn)第三小學兩位教師的項目學習示范課,教師們對項目學習的認識進一步深化。
教師們雖然提前學習了一些項目學習理論,但要恰如其分地應用到實踐中,還有一定的難度。我們組織教師參加了“山西省項目學習案例征集活動”,初期大家都是從模仿別人的案例起步,后來逐漸厘清思路,整體建構,并進行了獨具匠心的原創(chuàng)。每一個案例從前期的確定主題,到最后的成果展示,我們都精準把關,并且全程參與修改,這也是防止教師在做案例的過程中偏離正確的方向。我們深知一旦初期走入誤區(qū),后期的糾偏過程就更難。所以我們寧可從開始就多下點功夫。在修改案例的過程中,我們也時有困惑。這時薛紅霞和吳素榮兩位老師總會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為我們答疑解惑。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老師們所做的項目學習案例都比較成功,得到了山西省教科院專家的認可。在案例評選活動中,我市共有22個案例獲獎。
傅雷說過:“世界上最有力的論證莫如實際行動。只要行動起來,就是一種超越?!辈坏揭荒甑臅r間,項目學習理念在懷仁市落地、生根、開花。教師們對這一理念由陌生到熟悉,再到熟練應用。這個過程中有過迷茫,有過困惑,但大家依然堅定前行。
項目學習賦予了我市課改新的能量,促進了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提升了教師通盤架構課程的能力,喚醒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帶動了區(qū)域工作思路的變革。
近幾年,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深化教育改革的文件。尤其是“雙減”政策的出臺,為推動我國教育深化改革注入了一劑強心針。而項目學習則成為課堂改革的重要抓手。學習不是把外部知識裝進腦袋,而是學習者在持續(xù)的自我發(fā)現(xiàn)問題和自主解決問題中探索世界。項目學習是一種教與學的變革,是有思維含量和思維發(fā)展意義的學習,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擴大學生的思維空間。任務驅動、成果意識、深度學習是項目學習的追求,搭建支架和評價導引也是項目學習的要義。
2020 年10 月,《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出臺,而項目學習中“評價先行”的理念也契合了這一文件精神。評價有診斷、引領、促進作用。項目學習注重多元評價,在自評、師評、互評中,激發(fā)學生的內驅力,提高學習的效率。
項目學習用挑戰(zhàn)性的問題創(chuàng)造高階思維的情境,將知識包裹在情境中,易于吸收。教師在教學中創(chuàng)造鮮活的、智慧的、符合學習成長規(guī)律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學習,關注學生的素養(yǎng),也與高考“無情境,不命題;無情境,不教學”的理念相吻合。
在項目學習實施階段,我們欣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變得更有意義。針對目前教育中重知識學習,輕人格培養(yǎng)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現(xiàn)象,項目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策劃、組織、協(xié)調、實施的能力。當今課堂中“偽合作”現(xiàn)象時而有之,項目學習注重圍繞一個挑戰(zhàn)性的主題,讓學生有時間和空間合作、交流、展示。在項目學習實施的過程中,學生形成學習共同體,真實地經歷學習過程,勇于表達,敢于質疑,對創(chuàng)新力、元認知和批判性思維的形成有助推作用。正如蘇格拉底所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p>
項目學習能使學生產生沉浸式的學習。這種狀態(tài)在積極心理學上被稱為“心流”或“流暢感”,指人們對某一項活動或事物表現(xiàn)出濃厚而強烈的興趣,并使自己完全投入進去,注意力高度集中,享受心智的自由和當下的幸福。
教育的立足點是相信學生,少一些干預、控制、指責,聚焦學生的自主學習。在初做項目學習時,學生能做的很有限,需要教師提供很多幫助。通過逐步的實施,學生的自主性和自我意識逐漸增強,教師只需要適時針對學生遇到的不同困難搭建不同類型的支架,如思維型支架、文化型支架、任務型支架、資源型支架,學生就能夠完成大部分的學習任務。
引進項目學習以來,教師們積極探索,放眼長遠看教育,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的開發(fā)。項目學習實施的過程中,教師由主導者轉變?yōu)閷W習的設計者和支持者。讀懂兒童是教育的出發(fā)點。教師要有洞察兒童的能力,要在一定程度上放棄對課堂的控制權,并相信學生能做好,更多是“在旁指導”,而不是“獨霸課堂”。項目學習過程中,往往是以學科內容為主要載體,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設置包含學科目標的驅動任務,引導學生自主設計方案、實施項目、完成項目并進行評價,使學生能在真實做事的過程中習得知識,獲得能力,形成素養(yǎng)。
項目學習著力改變教師觀念,實施過程中注重課標、教材、教學融為一體,可以助力教師進行課堂重構,并在組織教學時注重“先見森林,后見樹木”的單元統(tǒng)整理念,提升了教師通盤架構的能力。尤其是語文課,首先要注重語文要素和人文主題的落實。曾有一位教師做過五年級上冊《將相和》的項目學習案例。這篇課文所在單元是閱讀策略單元,語文要素是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本課提倡學生用擴大視域的方法,引導學生盡可能連詞成句地讀文章。我們發(fā)現(xiàn)該案例忽略了這一語文要素,便向教師提出修改意見。這位教師適時調整,在課堂實施過程中,以小支架的形式給出了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有效地落實了語文要素。課程標準中要求:“第三學段的學生閱讀速度每分鐘不少于300 字?!闭n件中出示了計時器,讓每個學生對自己的閱讀速度了如指掌。精磨細研后,這個案例榮獲了全省項目學習案例一等獎。項目學習不是簡單地在教學中加點手工、勞動、小組合作,或最后有一個可視的展示成果。項目學習的理念是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實踐中更好地理解學科知識。教師初做項目學習容易忽略學科內容,如果在組織教學時不能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學習目標不能有效達成,學科能力弱化,無疑是舍本逐末了。
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指出:“如果你想獲得微小的進步,就改變行為;如果你想獲得巨大的進步,就改變思維。改變生活的關鍵是改變思維方式。學習與成長,本質不僅是知識量的積累,還有思維的改變。”在推進項目學習的同時,我們將項目學習的理念深入到日常的教研工作中,秉持項目學習“以終為始”的理念,工作效率得到明顯提高。
實施項目學習以來,基于本市學情,我們積累了一些實踐經驗,也形成了一些理性認識。結合本地學情,對項目學習初期實踐有如下思考。
課程標準是國家課程的綱領性文件,任何教學工作都要依標據(jù)本。初做項目學習可以用好教材上現(xiàn)有的教學資料,如語文課本的“綜合性學習”、數(shù)學課本的“綜合與實踐”“數(shù)學廣角”等欄目。因此,做好項目學習的前提依然是認真解讀教材。隨著項目學習的深入,任何課程都可以開發(fā)成項目學習。
值得一提的是,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從2017 年開始實施以來,教師的使用情況依然不容樂觀。教師在從事語文教學活動時,很大程度上存在不能準確把握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的問題,這樣的課堂,教學目標當然不能有效完成。通過項目學習,我們引導教師有意識地關注這些要素。還有的教師做了關于“整本書閱讀”的項目學習案例,很好地落實了統(tǒng)編教材“三位一體”的編排模式,真正做到課外閱讀課程化。所以,筆者建議語文教師針對不同的欄目,如“口語交際”“快樂讀書吧”等,多進行項目學習的嘗試,以提高對教材的感悟能力,訓練學生聽、說、讀、寫、思的綜合能力,教學生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zhàn)。
教師初做項目學習,由于認知的不足,以為項目學習就是設計各種活動,往往將活動作為主要的關注點,從而忽略了學科內容。久而久之,問題就出現(xiàn)了:項目學習大而空,學科素養(yǎng)得不到有效落實。項目學習的活動是服務于學科知識的,脫離了學科知識的項目學習是沒有開發(fā)意義的。便有一位教師初做二年級數(shù)學項目“賣干果”,起始方案是設計了“學生進行選址”“調查賣干果情況”“了解制約銷量”等幾個活動,而所用到的數(shù)學知識很少。我們一起商討的過程中,我覺得這些活動的設置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很吃力的,而且數(shù)學知識明顯被淡化。二年級學生的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常識是非常有限的,如果設置的活動不易操作,也會影響學習效果。我們經過幾次商討,反復修改,最終將項目學習主題修改為“小小干果宣傳員”,并且取消了“選址”和“調查制約銷量”的活動,降低了做事的難度?;顒又杏玫搅斯浪愫秃唵蔚慕y(tǒng)計這些數(shù)學知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習得了知識,提高了能力,又有效提升了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該案例榮獲了“山西省項目學習案例征集活動”二等獎。這樣的課對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以學定教是教學中亙古不變的真理。我們時刻關注自己的教育對象,這是教學的起點。誠然,教學都是從模仿別人走向創(chuàng)新的,但別人的項目學習案例即使再好,拿來直接用未必合適。學情不同,項目預設難度自然不同,因為沒有人比你更了解你的學生。因此做項目學習時,一定要關注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基于學情,符合最近發(fā)展區(qū)原理,設計對自己學生有意義的驅動問題和活動。
評價固然重要,但不能為了評價而評價。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水平有限,尤其是一、二年級的學生,評價恰當即可。評價方式和評價手段太復雜反而會成為項目學習推進的絆腳石,教師和學生都會疲憊不堪,項目學習會顯得華而不實,長此以往,項目學習是沒有生命力的。評價的創(chuàng)設最好是讓學生完成,教師適時搭建支架,適當指導。隨著學生的成長,評價逐漸深刻,最終會超出我們的預期。
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催化劑”。美國教育學家波斯納曾提出一個耳熟能詳?shù)慕處煶砷L公式,即“成長=經驗+反思”。每一次反思都是思維的進階。所以,教師每做完一次項目學習課一定要沉下心來反思自己的得與失。
乘著教育改革的東風,懷仁市奏響了一曲教改的樂章。項目學習無疑打開了教師和學生的一扇窗。教師的使命是:做胸中有書,目中有人的教育。以人為本是一種教育的喚醒,項目學習便是最好的切入口。每一個教師和學生都有無窮的潛力,只要方向正確,方法精進,就能讓美好的教育愿景得以實現(xiàn)。
千江有水千江月。項目學習的樣態(tài)也是多樣的。教育者要且行且思,在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抓住項目學習的契機,鍥而不舍實現(xiàn)既定目標,為教育改革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