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燕
(博爾塔拉水文勘測局,新疆 博樂 833400)
河道具有重要的行洪作用,可保證河道沿線居民的安全[1-2]。在河道新建工程項目時,不可避免會對河道防洪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在工程設計階段,分析工程建設對河道洪水的影響是非常必要的[3-5]。可提前采取防治措施,降低工程建設的風險,保障河道行洪通暢。以溫泉縣布熱村大橋建設工程為例,研究新建橋梁工程對河道洪水的影響。
博爾塔拉河自西向東流,溫泉水文站以上集水面積2 206 km2,河長97 km。博樂水文站以上集水面積6 627 km2,河長177.0 km。自博爾塔拉河源頭至入湖口河流全長252 km。
布熱村大橋位于博爾塔拉河上游,距離溫泉縣14 km,項目為兩座橋:K0+410.00中橋,孔徑2~20 m,交角90°,橋梁全長48.58 m。K0+630.00大橋,孔徑7~20 m,交角90°,橋梁全長148.6 m。
河段上游無水利工程及相關設施,下游2 km左右處有一處冷水魚基地,北一支渠首位于下游4 km北岸,北一干渠渠首工程始建于1978年,為閘堰結合式攔河渠首,該渠首系集引水灌溉、發(fā)電功能之綜合性渠首。下游13 km處為濕地公園。
該涉河橋梁位于霍托海河段上游900 m左右處。1991年10月12日博爾塔拉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組織部分人員,對博爾塔拉河溫泉水文站上游約12.0 km霍托海處進行了歷史洪水調查。調查到該河段兩次大洪水,其洪峰流量排歷史第一位和第二位,第一位是1941年7月中旬發(fā)生的,洪峰流量為337 m3/s,第二位是1946年(具體月日不詳),洪峰流量為166 m3/s,經考證這兩次調查洪水可靠程度為較可靠。調查成果見表1。
表1 博爾塔拉河霍托海河段歷年洪水調查成果統(tǒng)計表
根據(jù)調查和資料收集,斷面洪峰流量及水位流量關系分別見表2和圖1。
表2 項目斷面設計洪水成果表
圖1 水位流量關系曲線圖
2.2.1 雍水高度及雍水長度計算
(1)雍水高度計算
壅水高度按下式計算。
(1)
(2)
(3)
式中:K為壅水系數(shù);Qp為設計流量,m3/s;Q0m為天然狀態(tài)下通過的設計流量,m3/s;Vm、V0m分別為橋下、天然狀態(tài)平均流速,m/s;A0m、Aj分別為橋下過水、凈過水面積,m2。
因此本工程雍水高度為0.45 m。
(2)雍水長度計算
壅水長度按以下公式進行計算:
(4)
式中:L為壅水曲線長度(m); ΔZ為壅水高度(m);i0為水面比降。
通過上試計算,得雍水長度為34.14 m。
2.2.2 風壅增水高度、波浪高度計算
風壅增水高度、波浪高度計算結果見表4。
表3 雍水高度計算結果
表4 風壅增高、浪高計算成果表
2.2.3 對上游淹沒影響分析
由計算可知,博樂河發(fā)生50 a一遇洪水時,擬建橋斷面處洪峰流量為271 m3/s,計算天然水面高程1 451.75 m,建橋后水面高程1 452.87m(考慮最高壅水),根據(jù)主體報告,原防洪堤設計超高采用值1.0 m計算,則頂高不應低于1 453.87 m,現(xiàn)左岸岸頂高程1 455.5 m,右岸岸頂高程1 455.62 m,現(xiàn)上游河岸岸頂高程超過50 a一遇洪水位高度分別為2.63 m/2.75 m(左/右岸),因此,建橋后對上游不會產生淹沒影響,洪水可從河道順利行洪。
2.3.1 縱向穩(wěn)定指標
河床的縱向穩(wěn)定程度計算公式為:
K1=d/h/J
(5)
式中:K1為河床穩(wěn)定系數(shù);d為河床沙平均粒徑(mm);h、J分別為河段平均水深、比降。
當K1>0.17時,河床穩(wěn)定性較好,當K1<0.17時,工程所在河段易變形。
對擬建工程區(qū)河段進行縱向穩(wěn)定性進行計算,計算成果見表5,計算結果表明整個河道縱向穩(wěn)定性指標均明顯大于0.17,可見縱向穩(wěn)定性較好。
表5 縱向穩(wěn)定計算成果表
2.3.2 橫向穩(wěn)定系數(shù)
河床的橫向穩(wěn)定指標計算公式為:
K2=Q0.5/J0.2/B
(6)
式中:K2為橫向不穩(wěn)定系數(shù);B為水面寬(m);J為水面比降(‰);Q為流量(m3/s)。
當K2>0.17時,河床穩(wěn)定性較好,當K2<0.17時,工程所在河段易變形。K2參數(shù)愈小,河床相對來說愈不穩(wěn)定;反之,這個參數(shù)愈大,河床相對來說愈穩(wěn)定。計算結果表明博河整個河道橫向穩(wěn)定性較差,河道易變形改道。而其他段河道橫向穩(wěn)定性較好。
工程建設后,河道情況略有改變。一方面,工程的修建占用現(xiàn)有行洪斷面,使得河道的行洪斷面有所減小,使河道局部區(qū)域流速略有增大,可能會出現(xiàn)小范圍的沖刷,但是影響范圍不大,對河道行洪斷面面積,水文泥沙條件影響都較小;另一方面,隨著與工程同時進行的河道整治,河段橫向擺動得以控制,整體穩(wěn)定性進一步加強。河流地質地貌條件、河床地層的組成均沒有改變,水流中無豐富物質來源,未改變河道的“相對負載”,不會引起工程河道河勢發(fā)生大的演變。
綜上所述,工程河段總體上河勢較穩(wěn)定,河道縱向演變沖淤相對平衡。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各級政府對防御洪水的重視,將通過修建河堤,整治河道,穩(wěn)固河床等工程措施,提高河道過洪能力,從而確保河道在平面位置、縱橫斷面上均不會發(fā)生變化。
表6 橫向穩(wěn)定計算成果表
2.4.1 一般沖刷分析計算
主槽內最大單寬流量按下式計算
(7)
式中:Qc為流量;Bc為水面寬;hmax為內最大水深;hpj為平均水深。
由于河床為非黏性土,采用散粒及黏性細顆粒泥沙的統(tǒng)一起動流速公式。采用沙莫夫起動流速公式、張瑞瑾起動流速公式計算得河床起動流速,再由河床沖刷深度計算公式計算得到河道最大沖刷深度,沖刷深度計算成果見表7。
表7 河道沖刷深度計算
故橋墩基礎最大沖刷深度為1.98 m。
2.4.2 局部沖刷分析計算
局部沖刷深度計算公式如下:
當υ<υ0時
(8)
當υ>υ0時:
(9)
(10)
(11)
(12)
(13)
(14)
表8 局部沖刷深度計算成果表(公路修正法)
2.4.3 總沖刷深度
擬建橋處斷面的總沖刷深度為一般沖刷深度與局部沖刷深度之和,上文計算成果,計算擬建橋墩處總沖刷深度:橋梁防洪標準P=2%頻率下為2.58 m。
洪水對河道沖刷主要影響橋墩基礎的安全,根據(jù)計算可知,基礎最大沖刷深度為2.58 m,基礎設計基礎埋深為2.61 m,滿足校核工況下防沖要求。
(1)橋梁設計與建設與相關法規(guī)及規(guī)劃相適應,不會影響流域規(guī)劃的實施。
(2)橋梁修建對河道行洪影響較小。工程建成后河床整體依然穩(wěn)定,工程建設對河道的擾動將引起局部沖淤變化,但最終將重新達到平衡狀態(tài)。
(3)項目區(qū)不在蓄滯洪區(qū)內,因此不對蓄滯洪區(qū)運用影響進行評價。評價河段沒有蓄滯洪區(qū),也無分洪泄排水閘、無法控制下泄流量,因此不存在影響洪水調度與蓄滯洪區(qū)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