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晨
如今,人們已經進入了網絡時代。正確、合理利用網絡是新時期青少年必備的一種能力,但由于孩子們心智發(fā)育還不夠成熟,難免會經不住網絡的誘惑,想吃“免費的午餐”,想吃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給游戲充值或打賞主播毫不手軟。因此,需要我們幫助孩子提升網絡信息辨析能力,規(guī)避三個陷阱。
莫信“免費的午餐”。網絡騙子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點,會通過廣告等形式誘騙孩子參與公司提供的講座、免費旅游、免費網絡游戲等活動。而當孩子網絡游戲上癮的時候,公司才開始收取費用。此時,他們已經欲罷不能,只能想盡辦法騙錢、偷錢、盜竊財物變現(xiàn)來給游戲充值,滿足自己的需求。對于類似“免費的午餐”,家長和教師要教育孩子不要貪圖小利,不要輕信他人,牢記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凡是讓你爽的東西,也一定會讓你痛苦?!币尯⒆用靼祝航疱X的獲得需要通過合法途徑,需要通過自己的勞動所得,凡是“免費”的,不要輕易相信。
莫吃“撿來的餡餅”。筆者所在的學校曾經發(fā)生過這樣的案例:不法分子以每天50元的價格,租用學生的微信。騙子租用后,向學生的家長、親朋好友等人進行瘋狂詐騙,從中謀取巨額錢財。公安干警破獲此案件后,對被騙學生進行了批評教育。孩子們在租金50元與所騙金額的對比之下,終于明白了自己貪圖小便宜給周圍人帶來的身心、經濟影響。這件事讓更多學生感悟到:天上掉“陷餅”,一定是陷阱!進而拓展到,告誡學生要小心高息貸款、中獎信息、假冒催款短信等詐騙手段,遇到類似的情況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底線,拒絕各種誘惑,千萬不能貪小便宜吃大虧。
不填“打賞大坑”。孩子們在學校不能隨意使用手機,但暑假期間,他們離開了學校的管理,如果家長的監(jiān)管不到位,加之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弱,面對網上的誘惑很容易迷失,孩子偷拿家長手機充值游戲或給主播“打賞”的情況時有發(fā)生。如何未雨綢繆?暑假前,筆者利用班會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專題討論會。經過一番激烈討論后,達成這樣的共識:未成年人拒絕打賞!學生自己不掙錢,即使掙錢了,錢也要花到刀刃上;不參與和學習無關的網絡活動,如玩游戲、看直播……
新時期如何安全上網,在規(guī)避三個陷阱的同時,孩子們更要有一雙能夠看穿陷阱的“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