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麗芳 姚麗男
摘 要 中華金葉榆(Ulmus pumila‘Zhong Hua Jin Ye)是榆科榆屬榆樹的栽培品種,是優(yōu)良的彩色觀賞樹木。為提高中華金葉榆種植水平與質(zhì)量,以河北省為例,分析中華金葉榆苗木培育方法與養(yǎng)護管理技術應用措施。介紹種植中華金葉榆的生態(tài)價值,闡述種植中華金葉榆全過程需要注意的技術要點,并從鋤草與松土、澆水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總結中華金葉榆養(yǎng)護管理要點。
關鍵詞 中華金葉榆;養(yǎng)護管理;河北省
中圖分類號:S792.19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6.037
中華金葉榆屬于喬木樹種,按照使用者的具體需求可將其修剪成為相應的形態(tài),滿足人們對于植物藝術審美的需求。中華金葉榆多在北方城市種植,如道路綠化、公園及居民區(qū)等。根據(jù)種植經(jīng)驗,中華金葉榆有發(fā)達的根系,即使將其種植在干燥土地也可健康生長,特別適合在北方地區(qū)種植,而且能夠契合北方氣候環(huán)境。中華金葉榆種植技術和北方地區(qū)的一些喬木相似,采用科學種植與養(yǎng)護管理技術可保證中華金葉榆種植的生態(tài)價值。
河北省為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不僅氣候干燥,而且進入冬季后氣候較寒冷。該地區(qū)四季分明,年日照時間達2 303.1 h,年無霜期為81~204 d,年均降水量484.5 mm,且降水量分布呈東南多西北少的特點。每年1月平均氣溫不足3 ℃,7月平均氣溫在18~27 ℃,這是中華金葉榆種植最佳的自然條件[1]。另外,河北省地勢相對平坦,擁有比較肥沃的土地資源,為中華金葉榆種植與養(yǎng)護創(chuàng)造了極佳的環(huán)境。近年來,中華金葉榆在河北省當?shù)胤N植效果非常顯著,更是取得了比較可觀的生態(tài)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
因為中華金葉榆適應力較強,所以其具有抗寒性和抗旱性,即便是在-20 ℃環(huán)境下,依然能夠達到自然越冬,也因此常見栽植于我國西北地區(qū)與東北地區(qū)。除此之外,中華金葉榆抗鹽堿性較強,適合在干旱與寒冷的環(huán)境下生長。以往河北省受當?shù)丨h(huán)境和氣候等因素干擾,綠化種植以黃葉樹種為主,但隨著培育技術的提升,當?shù)亻_始廣泛種植中華金葉榆,突破了種植技術的限制,也為河北省綠化提供了一些新鮮元素,為城市綠化作出一定貢獻。為此,本文針對中華金葉榆的種植和養(yǎng)護管理展開分析,總結有實際參考價值的技術經(jīng)驗。
1 中華金葉榆種植價值
中華金葉榆本質(zhì)上是白榆變種,常見于園林綠化領域,其是利用白榆嫁接培育獲得的新彩葉綠化樹種,是榆科榆屬的一種落葉喬木[2]。中華金葉榆的葉片為金黃色,枝條萌生性較強,種植后生長速度較快,而且根系發(fā)達,在貧瘠土壤內(nèi)種植依然可快速生長,這也就決定了中華金葉榆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耐寒性、耐旱性。
2 中華金葉榆種植技術要點
2.1 種植白榆做砧木
結合河北省種植中華金葉榆的經(jīng)驗,通常中華金葉榆都是以白榆作為砧木,因此中華金葉榆的種植必須要先種植白榆。建議采用播種法種植白榆,適宜播種時間是每年4月,注意播種前種植人員應選地、整地,隨后進行播種育苗。待白榆出苗后還需科學管理幼苗,包括鋤草、松土、施肥等,并注意結合河北省當?shù)赜晁闆r適時進行灌溉,保證幼苗能夠健康生長。當白榆進入壯苗期,此時種植人員需要強化撫育管理,特別是鋤草、松土,按照苗高做好間苗、補苗作業(yè),施加充足的肥料,確保白榆生長有足夠的養(yǎng)分。另外,種植人員還需要一次性澆夠水,以免榆苗因缺水而出現(xiàn)枯死現(xiàn)象[3]。
白榆種植的過程中,病蟲害防治同樣非常重要,尤其是防治飛虱。飛虱主要為害白榆葉片,導致葉片養(yǎng)分不足,而且會在葉片上留下白色斑點,降低葉片光合作用,不利于白榆苗快速生長,還會誘發(fā)榆苗死亡。因此,種植人員應在白榆種植期間噴灑樂果溶液,起到防治飛虱的效果。通常白榆苗生長1年后,其直徑可達1 cm,此時便可開始嫁接。
2.2 中華金葉榆嫁接技術
前期白榆種植結束后,種植人員檢查白榆苗的直徑在1 cm左右便可開始進行中華金葉榆嫁接工作。通常中華金葉榆選擇在每年3月初進行嫁接。因為3月初葉芽尚未長出,而且砧木屬于一年生白榆苗,接穗是三年生中華金葉榆枝條,所以此時是中華金葉榆嫁接的最佳時期。種植人員選擇接穗時,務必選擇色正且長勢好的健康枝條,可提高嫁接成功率[4]。
開始接穗作業(yè)時,種植人員使用剪刀將枝條剪下,剪為10 cm長小段,注意修剪時不能損傷芽眼,而且每段要保留兩個芽眼。將接穗整齊擺放,開始蠟封作業(yè)。將蠟融化后,用接穗蘸取蠟液,取出備用。需注意的是,蘸蠟一端務必為生長端(即接穗細端),可規(guī)避水分散失現(xiàn)象,同時種植人員應做好防護,正確佩戴手套,以免蠟液燙傷手。種植人員通常選擇切接法嫁接。1)從白榆苗距離地面15 cm的位置剪斷,只保留主干即可。2)種植人員使用切刀從主干的一側切小口,小口長度為3 cm,接穗不蘸蠟一端同樣切長度為3 cm的小口。3)將兩切口對接并固定,外側纏一層塑料布包扎傷口,既可起到保溫的作用,又可保護傷口免受感染,幫助傷口愈合。
種植人員完成嫁接后需要加強管理,通常是在嫁接后的15 d內(nèi)傷口逐漸愈合[5]。需注意的是,傷口愈合期間種植人員不能澆水、施肥,并需做好抹芽作業(yè)。因為白榆枝干已經(jīng)全部剪掉,因此余干位置會萌發(fā)大量新芽,這些新芽均為白榆,生長的枝干將為白葉,所以應將其全部去除,僅保留金色葉片的枝條,確保整株樹葉片均為金黃色。嫁接完成1個月后,種植人員可取下嫁接纏繞塑料布,以免影響接口位置的正常生長。一般種植人員使用刀具將塑料布劃開即可直接拆掉,但需注意不能損傷樹干。
3 中華金葉榆養(yǎng)護管理建議
3.1 鋤草與松土
由于嫁接后的榆苗生長速度較慢,加上植株幼小,若在其生長過程中出現(xiàn)大量雜草,將會影響中華金葉榆的生長,導致其水分、養(yǎng)分、光照缺失,還會影響到中華金葉榆苗地通風情況。因此,針對中華金葉榆的養(yǎng)護管理,種植人員務必及時組織鋤草,并且在除草的過程中加強松土,改善中華金葉榆生長環(huán)境條件,確保中華金葉榆根部能夠正常生長。
3.2 灌溉
盡管中華金葉榆耐旱性較強,通常不需要大量澆水。但河北省屬于北方地區(qū),常規(guī)情況下屬于多干旱少雨的氣候,因此在必要的情況下需要為中華金葉榆補充水分,保證滿足樹苗生長過程中對于水分的需求。建議在種植基地進行水管灌溉,每隔2~3 d灌溉一次,連續(xù)灌溉3次,即可滿足中華金葉榆對于水分的需求[6]。
3.3 施肥
嫁接后的中華金葉榆需要施加尿素,施肥量以20 kg/667 m2為宜,且建議在種植現(xiàn)場進行堆施。種植人員通常沿壟溝施撒尿素,將尿素施灑在中華金葉榆的根部,施肥后澆水,確保尿素可快速溶解。一般中華金葉榆的田間管理環(huán)節(jié)需要施肥2~3次,每隔1個月可進行一次施肥。
3.4 病蟲害防治
中華金葉榆進入生長后期,通常鮮發(fā)病蟲害,但依然要注意做好防治工作。種植人員自身要時刻注意觀察榆苗生長狀況,如果有發(fā)生病蟲害的可能性,應及時采取措施做好防治工作。中華金葉榆比較常見的病蟲害包括流膠病、榆樹黑斑病、六星黑點蠹蛾、桃紅頸天牛等,比較常規(guī)的防治方法是噴施化學藥劑,如溴氰菊酯乳油、氰戊菊酯乳油和氯氰菊酯乳油[7]。
1)流膠病。該病多在樹干、主枝和枝條部位發(fā)生,發(fā)病初期患病部出現(xiàn)腫脹現(xiàn)象,顏色為暗褐色,且表面較濕潤,而后病部變?yōu)榘枷萘验_狀態(tài),同時會有淡黃色半透明柔軟膠塊溢出,隨之演變?yōu)殓隊钣操|(zhì)膠塊。一旦發(fā)生流膠病,中華金葉榆樹木生長進入衰弱期,病情嚴重時還會導致部分枝條干枯[8]。分析流膠病的成因,可將其分為生理性(凍害、日灼、機械性損傷、蟲害)流膠,或者侵染性(細菌和真菌侵害)流膠。針對流膠病,種植人員可在傷口處刮疤涂藥,使用刀片將枝干溢出的膠狀物刮除,并在傷口處涂抹梳理劑、藥劑。除了涂抹藥劑外,還需做好管理工作。例如,冬季比較寒冷,建議采用涂白、涂抹梳理劑的方式加強防寒防凍處理;夏季溫度高,需預防日灼及枝干病蟲害,降低中華金葉榆枝條等部位發(fā)生機械損傷的概率。早春樹體萌動前,種植人員可噴施石硫合劑,每隔10 d噴施一次,持續(xù)噴施兩次,可有效殺滅越冬病菌。如果是在流膠病發(fā)病期,種植人員則應噴施百菌清或者是多菌靈800~1 000倍液進行治理。
2)榆樹黑斑病也是中華金葉榆的常見病害,多在葉上發(fā)病,一旦病發(fā)將會導致中華金葉榆提早落葉、小枝枯死,嚴重影響中華金葉榆的正常生長。因此,種植人員需集中采集并燒毀病發(fā)枝葉。榆樹黑斑病的發(fā)病初期,可及時去除病變枝條,以避免病菌大規(guī)模傳染。榆樹落葉后到子囊孢子飛散前的這段時間,種植人員可噴灑1%波爾多液,或者噴灑65%可濕性代森鋅500倍液,每隔7 d噴灑一次,連續(xù)噴灑2~3次,即可有效預防榆樹黑斑病。除了上述兩種藥劑,還可采用65%可濕性福美鐵500倍液防治榆樹黑斑病[9]。
3)中華金葉榆常見蟲害有六星黑點蠹蛾和桃紅頸天牛,其中六星黑點蠹蛾每年1代,通常是以幼蟲形態(tài)越冬。每年4月上旬,越冬幼蟲進入活動期,5月中旬開始化蛹,6月上旬成蟲開始羽化交尾產(chǎn)卵,6月下旬孵化幼蟲。一般六星黑點蠹蛾的幼蟲從葉柄基部、葉片主脈的后部進入枝條內(nèi),一旦枝條被蛀,則會發(fā)生先端枯萎的現(xiàn)象,且幼蟲可在蟲道內(nèi)靈活轉向。每年10月幼蟲將會蛀入至兩年生枝條內(nèi)部越冬。如果中華金葉榆遭受六星黑點蠹蛾鉆蛀危害,將會有較多顆粒狀木屑排出,遭受蟲蛀的植株在每年8—9月會開始大量枯敗。因此,種植人員應及時剪除帶蟲枝和枯枝,或者在幼蟲孵化蛀入期之前,及時噴灑見蟲殺1 000倍液、吡蟲啉2 000倍液等觸殺藥劑進行防治。
4)桃紅頸天牛會對中華金葉榆木質(zhì)部造成危害,蟲卵在樹勢較為衰弱的枝干樹皮縫隙內(nèi)產(chǎn)出,當幼蟲孵出后,其將會向下蛀食中華金葉榆韌皮部。第二年春天桃紅頸天牛幼蟲開始活動,并持續(xù)性地向下蛀食,從皮層開始蛀食,一直蛀食到木質(zhì)部表層。蟲害發(fā)生初期,會有短淺橢圓形蛀道形成,中部呈凹陷狀態(tài)。每年6月后蛀道中部開始進入木質(zhì)部,且蛀道呈不規(guī)則形狀。幼蟲一般是按照由上向下的順序蛀食,在中華金葉榆樹干內(nèi)蛀成彎曲且沒有規(guī)則孔道,孔道長度最長可達50 cm,一般在中華金葉榆的樹干蛀孔外部,地面會出現(xiàn)大量紅褐色糞屑。因此,種植人員應采用2.5%高效氯氰菊酯3 000倍液噴施中華金葉榆表面,可有效防治初孵幼蟲。每年5月末至8月這段時間,種植人員可每間隔15 d噴施一次吡蟲啉2 000倍液,有效防治桃紅頸天牛。
4 結語
中華金葉榆具有極高的生態(tài)價值,有利于美化環(huán)境,通過多元化的形狀修剪還可滿足人們對城市綠化美觀的需求。實際上在中華金葉榆的種植階段,種植人員應結合河北省氣候、土壤等實際情況,科學制訂種植與養(yǎng)護管理方案,合理確定播種、施肥、灌溉等方法與時機,并且提前分析中華金葉榆種植可能面臨的病蟲害,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提高當?shù)刂腥A金葉榆種植與養(yǎng)護管理技術水平。
參考文獻:
[1] 劉易超,左力輝,馮樹香,等.中華金葉榆不同位置葉片呈色分析[J/OL].分子植物育種:1-17[2022-05-3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6.1068.s. 20220527.1558.008.html.
[2] 陳霞.中華金葉榆嫁接技術研究[J].山西林業(yè)科技,2022,51(1):25-26.
[3] 張世英,劉易超,賈樹強,等.中華金葉榆盆栽苗對干旱脅迫的生理響應與轉錄組分析[J].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22,45(1):69-78.
[4] 裘曉梅.基質(zhì)和生根劑對中華金葉榆扦插生根的影響[J].熱帶農(nóng)業(yè)科學,2021,41(12):1-6.
[5] 張世英,劉易超,李泳潭,等.干旱脅迫對中華金葉榆盆栽苗內(nèi)源激素的影響[J].西部林業(yè)科學,2021,50(6):40-45.
[6] 王巖,鄭志興,黃建明,等.寒冷干旱多風地區(qū)中華金葉榆高接技術研究[J].河北農(nóng)業(yè)科學,2021,25(3):61-67.
[7] 黃亞麗,張軍,樊英利,等.遮蔭對中華金葉榆和鑫葉欒葉片呈色及相關生理指標的影響[J].林業(yè)科學,2019,55(10):171-180.
[8] 朱芳,李彬,楊雪棟,等.烏蘭察布市后山地區(qū)中華金葉榆的嫁接技術探討[J].內(nèi)蒙古林業(yè)調(diào)查設計,2019,42(3):11-12.
[9] 劉振平,張吉立.中華金葉榆的特性及其在大慶風景園林中的應用[J].內(nèi)蒙古林業(yè)調(diào)查設計,2018,41(5):21-23.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