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文,曾 巍,楊光錦
(哈爾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黑龍江哈爾濱 150056)
高血壓是較為常見的慢性疾病,多發(fā)于老年人,患者發(fā)病后可能會產(chǎn)生身體麻木、頭暈以及頭痛等癥狀,嚴重者還可能會導致其他病變的發(fā)生,如腎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較大的不良影響[1]。高血壓疾病分為繼發(fā)性高血壓和原發(fā)性高血壓,不同患者的發(fā)病原因、治療方式等均存在一定差異[2]。常規(guī)的高血壓治療方式為藥物干預,患者需要長期用藥。某院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飲食干預,指導患者通過合理飲食,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诖?,本文以某院收治的高血壓患者為對象,分析飲食干預的臨床價值。
(1)選取某院收治的高血壓患者共84例,收治時間(2021年2月—2022年2月),將患者采取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42例,其中男性患者為23例,女性患者為19例,其年齡集中在45~69歲,均值(57.23±4.14)歲。觀察組42人,其中男性患者為22例,女性患者為20例,其年齡集中在44~70歲,均值(57.36±4.62)歲。組間數(shù)據(jù)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可作對比。
(2)納入標準。①經(jīng)血壓檢測,患者收縮壓/舒張壓高于140 mmHg/70 mmHg。②患者入院時各項臨床資料完成清晰且可編輯。③患者主動參與研究治療工作,能簽署知情同意書。④患者均不違背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標準。
(3)排除標準。①患者伴有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疾病,神志不清,不能主動參與研究治療工作。②患者合并急性疾病。③患者合并重大臟器疾病,如心臟病等。④對治療過程中使用藥物以及治療方式存在過敏現(xiàn)象。
兩組患者均采用降壓藥物控制血壓,對照組患者根據(jù)自身飲食習慣飲食;觀察組患者在藥物控制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飲食治療。①制定飲食計劃,引導患者按時飲食,確保患者能更好地吸收鈣、鉀等元素。讓患者更多地攝入粗纖維食物,定時控制患者飲食,少食多餐。并囑咐患者飯后適當運動,幫助患者更好地消化。但飲食中不能過多攝入鹽分,每天不超過6 g。②指導患者少量攝入脂肪,但不禁止攝入脂肪,指導患者在有限的范圍內食用富含脂肪的食物?;颊呙恐苣軘z入2次魚肉,改善患者的血管彈性。禁止患者食用高膽固醇食物,防止患者發(fā)生高血脂癥狀。③指導患者多攝入蔬菜、水果,幫助患者補充維生素,改善心肌功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提高膽固醇代謝能力。④每天給予患者400 mL牛奶,提高患者體內鈣質的吸收。⑤禁止患者食用含糖量較高的食物,以防血脂升高。兩組患者的治療周期均為1個月。⑥做到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不可過饑,也不可過飽,禁止暴飲暴食。⑦指導患者科學飲水,水的硬度與高血壓疾病發(fā)生情況有密切關聯(lián)。硬水中含有較多鈣離子與鎂離子,可參與患者血管平滑肌細胞的收縮與舒張,是調節(jié)其舒縮功能的重要物質。例如,患者飲食中缺乏鈣離子與鎂離子,則會導致血管痙攣,最終導致血壓升高,加重高血壓病情。故應盡量指導患者飲用硬水如礦泉水等。⑧指導患者多食用木耳、芹菜、綠豆和蠶豆花等降壓食物。
比較兩組患者的血壓情況、體重情況與血脂、依從度。①血壓。治療1個月后分別測量并記錄兩組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血壓越低代表效果越佳。②體重與血脂。治療1個月后測量并記錄兩組患者的體重指數(shù)、總膽固醇以及三酰甘油指標,數(shù)值越低代表效果越佳。③依從性。根據(jù)患者實際配合情況將患者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以及不依從,總依從率越高效果越佳。
應用SPSS 25.0軟件統(tǒng)計分析采集數(shù)據(jù)。涉及計量與計數(shù)內容應用(+s)、%表示,并以t、χ2檢驗;組間數(shù)據(jù)對比統(tǒng)計學差異以P<0.05表示有顯著意義。
觀察組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血壓情況(+s)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血壓情況(+s)
組別 例數(shù)/例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對照組 42130.27±9.8284.25±4.25觀察組 42110.21±5.5174.10±3.24 t-11.54512.309 p-0.0000.000
觀察組的體重、總膽固醇和三酰甘油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體重與血脂(+s)
表2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體重與血脂(+s)
組別 例數(shù)/例 體重指標/(kg/m2) 總膽固醇/(mmol/L) 三酰甘油/(mmol/L)對照組 4224.89±1.045.96±0.842.23±0.29觀察組 4222.00±0.814.61±0.921.70±0.28 t-14.2087.0238.521 P-0.0000.0000.000
觀察組的依從度明顯高于對照組,且P<0.05,見表3。
表3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依從人數(shù)和依從度
高血壓作為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一般情況下發(fā)展速度較慢,發(fā)病后多采用保守治療干預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如藥物治療干預、飲食控制干預等[3]。在飲食控制干預方面,患者一般根據(jù)自身飲食習慣控制飲食,多為禁止食用脂肪類食物等方式改善患者的高血壓癥狀。但是該飲食控制方式有兩個弊端:①患者很難堅持較長時間;②不利于患者的身體健康,影響治療效果。某院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為患者制定較為規(guī)范的飲食治療干預,糾正患者飲食控制方面的不當行為,效果較佳,患者的配合程度也較佳[4]。
研究結果顯示,對患者實行飲食治療,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壓(P<0.05)。因為在飲食治療中,醫(yī)護工作人員能為患者制定較為完善、科學的飲食計劃,嚴格控制患者脂肪、糖類等的攝入量,能有效降低飲食不當對高血壓患者的不良影響,并能提升患者的身體素質,對于改善患者的高血壓癥狀有積極作用。患者還能在醫(yī)護工作人員指導下調整飲食,多攝入硬水、芹菜等有助于降壓的飲食,對于降低患者血壓效果較佳。因此,患者治療1個月后,血壓指數(shù)明顯降低[5]。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體重與血脂指數(shù)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對患者實行飲食治療,能降低患者的體重和血脂指數(shù),其原因如下。①對患者實行飲食治療干預下,富含鈣質的食物能防止患者高血壓的發(fā)生,保護患者的血管。②患者多食用粗纖維食物能促進胃腸蠕動,促進體內膽固醇的排出。③醫(yī)護人員指導患者禁止食用糖含量較高的食物,能預防患者血脂升高,對于控制患者的體重以及血脂指數(shù)有積極意義。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依從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對患者實行飲食治療,能提升患者的信任度和依從度,其原因如下。①對患者實行飲食治療,能改善患者的飲食習慣,避免進入“禁止食用脂肪”的誤區(qū),提升患者在飲食控制中的舒適感,進而提升依從度。②在實行飲食治療干預后,患者的血壓有所下降,進而提升患者對該治療方式的信心。③在以上基礎上,患者的焦慮等情緒能明顯改善,提升對醫(yī)護工作人員的信任感,更加積極主動地配合醫(yī)護工作人員,對于高血壓疾病的治療有更為積極的作用。
綜上所述,對高血壓患者實行飲食治療干預,能降低患者的血壓、體重指數(shù)、血脂指數(shù),提升患者的依從度,故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推廣 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