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猛 孫儷 張?zhí)K
摘要通過對薺苨和青綠薹草2種宿根花卉的育苗、施肥、澆水、修剪、防寒、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觀測和研究,結(jié)果表明,這2種宿根花卉均能在齊齊哈爾地區(qū)正常生長、開花、結(jié)實,且能露地安全越冬,可推廣應用。
關(guān)鍵詞 宿根花卉;齊齊哈爾地區(qū);引種栽培
中圖分類號:S682.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22.04.026
宿根花卉是植株地下部分可以宿存于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地上部分又萌發(fā)生長、開花結(jié)籽的花卉。宿根花卉因其適應性強、管理簡單,可以形成豐富的園林景觀,在城市園林綠化中越來越受到歡迎[1]。齊齊哈爾市龍沙公園從2021年開始引種了15種宿根花卉,對其適應性和繁殖栽培技術(shù)等進行了研究,引自哈爾濱的薺苨和引自北京的青綠薹草,這2個品種都能較好地適應本土環(huán)境,正常生長。
12 種引種宿根花卉的優(yōu)良特性
薺苨(原亞種)(Adenophora trachelioides)對光照、水分、土質(zhì)的要求都不嚴格,管理比較粗放,而且,植株抗病性、抗寒性均良好。冬季保持裸露越冬,無覆蓋物,次年返青率近100%。
青綠薹草(Carex breviculmis),又名短莖宿柱薹。種子播種前無須處理,分蘗力和再生力很強,不易受損害,尤其次年只要有水肥保障,再生力非常強。冬季保持裸露越冬,無覆蓋物,次年3月末越冬的老葉逐漸枯死,4月上中旬初見新葉,春季返青早,次年返青率近100%。青綠薹草種植簡便、管理粗放、種源豐富,抗病性及抗寒性極強。
2 薺苨(原亞種)來源地與栽培地氣候條件比較及引種栽培試驗
2.1 來源地與栽培地氣候比較
薺苨(原亞種)的引種地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哈爾濱氣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季短暫而炎熱,而春、秋季氣溫升降變化快,屬于過渡季節(jié),時間較短。受地理環(huán)境、海陸氣團和季風的交替影響,各季氣候差異顯著,變化很大。冬季在極地大陸氣團控制下,氣候寒冷干燥;夏季受副熱帶海洋氣團影響,降水充沛,氣候溫熱[2];春、秋兩季受季風交替影響,氣候多變。
栽培地齊齊哈爾與引進地哈爾濱市氣候條件比較相似,見表1。
2.2 引種栽培試驗
4月初,將草炭、園土、蛭石按1∶2∶1的體積比混合配制成育苗基質(zhì)。在溫室內(nèi)撒播后,飽水,覆膜。室內(nèi)溫度控制在20~25 ℃。種子發(fā)芽前,不再澆水。8~10 d種子開始發(fā)芽,發(fā)芽率在78%左右。1周后,移植于穴盤中。分苗后15 d左右長出2~3對真葉,此時將幼苗移植于8 cm×8 cm營養(yǎng)缽中。薺苨對水的要求比較寬松,每天一遍水,植入營養(yǎng)缽30 d后定植,此時株高20~25 cm,冠幅10~12 cm,4~5對真葉。綠化定植后施一次復合肥。定植40 d后見花,長勢旺盛。
3 青綠薹草的引種地與栽培地氣候條件比較及栽培試驗
3.1 引種地與栽培地氣候條件比較
青綠薹草的引種地為北京市。北京在全國氣候區(qū)劃中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升快,晝夜溫差大。夏季酷暑炎熱,降水集中,雨熱同季,光照充足。
北京市與齊齊哈爾市氣候條件比較見表1。
3.2 引種栽培試驗
3月中下旬開始撒播,基質(zhì)同上。撒播后,飽水,覆膜。溫室內(nèi)溫度控制在18~22 ℃。種子發(fā)芽前,不再澆水。15 d左右種子開始發(fā)芽,發(fā)芽率30%。10 d后移植于8 cm×8 cm營養(yǎng)缽中,25 d后開始陸續(xù)定植。定植時株高10~15 cm。施一次復合肥。為了更好地觀察青綠薹草的生長狀態(tài),將其分別定植在半陰、全陰及全陽的區(qū)域,經(jīng)過30 d生長觀測,半陰及全陰條件下青綠薹草株高整體均比全陽區(qū)域的表現(xiàn)好,且肥沃土壤比貧瘠土壤長勢更好,喜歡濕潤環(huán)境,也非常耐水漬。既耐高溫,也耐干旱。7月青綠薹草進入成熟期,根莖長可達25~30 cm,株高20~25 cm,株叢不斷分蘗形成新株,但原有的葉片并不凋枯,向四周下垂,外形美觀。
4 2種宿根花卉的生物生態(tài)學特性和主要物候期
4.1 薺苨(原亞種)
4.1.1 生物生態(tài)學特性薺苨屬桔??粕硡俣嗄晟荼局参?。種子黃棕色,兩端黑色,長矩圓狀,稍扁,有一條棱,棱外緣黃白色,長0.8~1.5 mm;根胡蘿卜狀;莖單生,花序分枝,圓錐花序,花冠鐘狀,藍色、藍紫色或白色,花盤筒狀。
4.1.2 主要物候期萌芽期3—5月;營養(yǎng)生長期5—7月;花期7—9月;落葉休眠期9月—次年3月。
4.2 青綠薹草
4.2.1 生物生態(tài)學特性青綠薹草多年生草本,根系深達30 cm,棕褐色,具有縮短的根狀莖,稈直立,三棱柱形,高約40 cm,基部具淡褐色葉鞘,葉短于稈,寬2~3 mm,質(zhì)稍硬。小穗2~4,雄穗頂生,雌穗側(cè)生,矩圓形或矩圓狀卵形,長6~15 cm;苞葉短葉狀;雌花鱗片矩圓形,頂端突出為長芒;果囊倒卵狀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頂端具短喙,小堅果矩圓狀披針形,有三棱,頂端具環(huán),花柱基呈圓錐狀。
4.2.2 主要物候期萌芽期3—4月;營養(yǎng)生長期4—7月;旺盛期7—10月;休眠期10月—次年3月。
5兩種宿根花卉的育苗關(guān)鍵技術(shù)
5.1 種子處理
播種前通常不需要做特殊處理。常用種子處理方法有:(1)清水浸種。軟化種皮,除去抑制物,縮短發(fā)芽時間。(2)河沙拌種。播種前可摻拌干細土或細沙,便于將種子均勻撒播,防止因播種過密而造成幼苗徒長,從而提高幼苗質(zhì)量。
5.2 基質(zhì)及播種條件
將草炭、園土、蛭石按1∶2∶1的體積比,混合配制育苗基質(zhì)。播種后飽水、覆膜,溫室內(nèi)溫度控制在18~25 ℃。種子發(fā)芽前,不需澆水。8~15 d種子開始發(fā)芽。
5.3 播后管理與間苗
一旦發(fā)現(xiàn)病蟲危害要及時防治。個別宿根花卉遭受病蟲害后,應盡快與其他健康花卉隔離。對病枝、病葉、病根及無法救治的宿根花卉要及時燒毀、深埋或清除[3]。
及時間苗,選留壯苗,使苗間空氣流通,日照充足,培育壯苗。
5.4 移栽上缽
種子發(fā)芽15 d左右,將其直接分至8 cm×8 cm營養(yǎng)缽中進行培育。
5.5 綠化移栽
春季移栽,選擇陽光溫暖、通風的情況下進行移栽定植。土壤要肥沃、疏松的,排水性和透氣性應良好。
5.6 栽后管護
根據(jù)薺苨和青綠薹草的生長習性,采取相應養(yǎng)護措施:生長期間應進行追肥或葉面施肥;保持充足的水分供給;合理調(diào)整栽植密度;進入休眠狀態(tài)后,應及時清除地上部位的枯枝、殘葉;澆返青水和凍水;冬季無須特殊處理。
6 結(jié)論及建議
齊齊哈爾市龍沙公園對薺苨和青綠薹草2種宿根花卉進行了播種、分苗、定植,結(jié)合它們對環(huán)境、溫度要求的不同,進行了觀測、分析,結(jié)果表明,它們均具有種源豐富、栽種簡便、生長季長、耐修剪、耐干旱、耐瘠薄、耐寒等優(yōu)良特性。
通過持續(xù)觀測,薺苨和青綠薹草繁殖能力、生命力均較頑強,種植成本低,能夠在本地區(qū)正常生長、開花、結(jié)實,且可露地安全越冬。建議在齊齊哈爾市大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志安,黃廣星.漯河地區(qū)十種宿根花卉引種及繁育技術(shù)[J].現(xiàn)代園藝,2012(19):21-23,88
[2] 崔兆韻,張承明,楊曉霞,等.基于深度學習的高分遙感影像分類方法研究[J].科技與創(chuàng)新,2021(3):55-57
[3] 趙敏.宿根花卉的栽培與管理[J].中國園藝文摘,2012,28(11):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