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倩云
在教學統(tǒng)編教材二年級上冊《霧在哪里》一課時,為了更全面地解讀文本,準確把握語文要素學習目標,筆者在備課時通過網上搜索資料,看到了張麗老師發(fā)表在《小學語文教師》2019年11期的文章《巧借文本,發(fā)展想象,訓練語言》,談的正是《霧在哪里》一課的文本解讀和教學設計。
細讀該文可以看出,張老師的教學設計指向對重點句式的訓練,把怎樣落實這一句式訓練作為重點教學目標加以落實。對此,筆者覺得張老師的這一教學定位出現(xiàn)了偏差,特提出來予以辨析。
首先,張老師在單元語文要素與課后練習的對接中出現(xiàn)了偏差?!鹅F在哪里》語文要素學習目標是“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學生想象的應該是:霧起時,“霧”像個又淘氣又頑皮的孩子一樣,把世界上的一切都藏起來了;霧散時,“霧”反而說是把自己藏起來了。就前一種情形而言,世界上那么多東西,“霧”居然把它們都藏起來,真是不可思議。就后一種情形來說,有本領藏起世界的“霧”,到最后居然不見了,又能藏到哪里去呢。這些就是進入文本后,教師引導學生想象過程中的情感體驗,站在又淘氣又調皮的孩子立場看,“霧”當然是一種既神奇又好玩的東西。課后練習2的訓練要求是:“讀句子,照樣子說一說:霧把什么都藏了起來?藏起來之后的景色是什么樣的?”對此,張老師把這道練習的“照樣子”提煉成了“無論……還是……都……”的句式,實際上出現(xiàn)了偏差。因為這道練習的要求分為“讀”和“說”兩個部分:“讀”的例句由兩個部分組成,前一個部分回答被“霧”藏起來的對象,后一個部分回答被“霧”藏的結果?!罢f”的對象是課文中出現(xiàn)的“天空連同太陽”“海岸”“自己”,說的句式是“無論……還是……都……”。通過解析可以看出,在《霧在哪里》一課中,課后練習2對接單元語文要素學習目標,重點不在句式上,而在對象和結果上。
其次,張老師對“無論……還是……都……”句式的提取、理解、運用有偏差。如果真要從“無論是海水、船只,還是藍色的遠方,都看不見了”這個句子中提取有特點的句式,應該是“無論是……還是……都……”。從關聯(lián)詞語配對的角度看,“無論……都……”是一層,“是……還是……”為一層,但這樣一來,就出現(xiàn)了多重復句,這是二年級的學生無法理解的?;蛟S正是為了避開學生不理解這個“坑”,張老師在具體解說時指出:“霧把大海藏了起來,可大海里的東西很多,為了把這么多的東西說清楚,文章就用‘霧把……藏了起來‘無論……還是……都……這樣的句式。以后遇到有很多事物需要說清楚的情況,可以用這樣的句式?!边@樣的說法顯然是牽強附會的,一般來說“無論……都……”強調的重點不是“多”,而是“所有一切”或整體。實際上,編者在這一訓練中要求學生說句子時,是要說出“霧”想要藏什么東西和藏起來后的景色,學生在說句子時是否能夠用上例句中的關聯(lián)詞語并沒強調,如果能夠學著用更好,即使不用關聯(lián)詞語,只要說出了藏的對象和藏的結果,都達到了訓練目標。
最后,在拓展說話環(huán)節(jié),張老師創(chuàng)設用霧來到公園和森林的情境是可取的,但后續(xù)又說“很多場景都能用上這樣的句式”,并提供了雪地圖片要求學生“自由說話”。對二年級學生來說,這個句式比較復雜,離開文本語境去說特定的句式,難度就更大了。如果回到文本中,讓學生說說霧把自己藏起來以后結果有變化的句子,用“無論是……還是……都……”句式說時,可以把此前被霧藏起來的對象分成兩部分,放在“是”與“還是”之后,再想想“都”后面該怎么說。這種訓練方式,從變化的角度提升了學生的語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