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嘉慧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鄙彸鰶]于野外荒郊,也生長在人家院內。正是因為如此,無數(shù)各個領域的創(chuàng)作者都將其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痹诖罅吭娫~中,它愿意忍耐貧苦人家,也可以生于富貴皇家不改本性,無數(shù)文人都從它身上得到或多或少的道理,就讓我們看看文人們如何寫蓮、如何贊美蓮。
【范文引路一】
清塘荷韻(節(jié)選)
季羨林
但是,到了第三年,卻忽然出了奇跡。有一天,我忽然發(fā)現(xiàn),在我投蓮子的地方長出了幾個圓圓的綠葉,雖然顏色極惹人喜愛,但是卻細弱單薄,可憐兮兮地平臥在水面上,像水浮蓮的葉子一樣。而且最初只長出了五六個葉片。我總嫌這有點太少,總希望多長出幾片來。于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邊上去觀望。有校外的農民來撈水草,我總請求他們手下留情,不要碰斷葉片。但是經(jīng)過了漫漫的長夏,凄清的秋天又降臨人間,池塘里浮動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個葉片。對我來說,這又是一個雖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真正的奇跡出現(xiàn)在第四年上。嚴冬一過,池塘里又溢滿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長葉的時候,在去年飄浮的五六個葉片的地方,一夜之間,突然長出了一大片綠葉,而且看來荷花在嚴冬的冰下并沒有停止行動,因為在離開原有五六個葉片的那塊基地比較遠的池塘中心,也長出了葉片。葉片擴張的速度,擴張的范圍,都是驚人地快。幾天之內,池塘內不小一部分,已經(jīng)全為綠葉所覆蓋。而且原來平臥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蓮一樣的葉片,不知道是從哪里聚集來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躍出水面,長成了亭亭的荷葉。原來我心中還遲遲疑疑,怕池中長的是水浮蓮,而不是真正的荷花。這樣一來,我心中的疑云一掃而光;池塘中生長的真正是洪湖蓮花的子孫了。我心中狂喜,這幾年總算是沒有白等。
天地萌生萬物,對包括人在內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御。只要你肯費力來觀察一下,就必然會承認這一點。現(xiàn)在擺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樓前池塘里的荷花。自從幾個勇敢的葉片躍出水面以后,許多葉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間,就出來了幾十枝,而且迅速地擴散、蔓延。不到十幾天的工夫,荷葉已經(jīng)蔓延得遮蔽了半個池塘。從我撒種的地方出發(fā),向東西南北四面擴展。我無法知道,荷花是怎樣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動。反正從露出水面的荷葉來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離,才能形成眼前的這個局面。
【方法點撥一】
點面結合,鋪開蓮池畫卷
點面結合,是在文中兼顧大片蓮花構成的畫面美感與對畫面某一角的細致描摹。在面的描寫上注重整體氛圍與意境,在點的描寫上注重細膩。兩者結合,讓蓮池畫卷既有篇幅又有細節(jié),逐漸在讀者眼前鋪開。
范文中作者巧妙運用動詞,在點上塑造出了蓮花的情態(tài)。如“躍出”展現(xiàn)了蓮花突破水面的力量感,暗含作者對于蓮花的喜愛。這些動詞讓蓮花細節(jié)上更為細致,更具情態(tài)美。
而在面的塑造上,作者并未細致刻畫每一朵蓮花,而是抓住了大片蓮花發(fā)展成蓮池這一面的過程。如范文中蓮花是“蔓延”開的,方向是朝著東南西北四處擴散,遮蔽了半個池塘;又如大片蓮花高而直立,在風中擺動,讓蓮池風景更為具體形象。
【小試牛刀一】
比起荷塘月色的溫婉裊娜,或是迎著曦光時亭亭玉立的大方,我更喜歡立于雨中的荷花。雨中的池塘好似一幅水墨丹青,晶瑩的雨滴如大珠小珠在碧綠的玉盤上跳動著,荷葉似是不滿于雨絲的活躍,微一歪頭,水珠滴溜溜一轉,聚成一個小水晶球,往下翻幾個跟頭跳入水中,“啪”地漾著點點漣漪。荷花經(jīng)過這水的洗滌,宛如蒙塵的明珠剎那間綻放了風華,于清麗中又多了幾分楚楚的韻致,和著微風細雨,與蛙聲的節(jié)奏,在水中翩翩起舞。那一瞬,我仿佛看到蒙蒙細雨,小橋流水,青磚黛瓦,素衣素裙的清婉少女,打著油紙傘,踏著青石板緩步走來,臉上是寧靜淡泊的神色,屬于江南特有的朦朧風致。
——長沙市怡雅中學初2102班 李則霖《蓮》片段
夜深,睡意散去,在恍惚中想起了那片池塘。清澈的池塘被綠色的蓮葉覆蓋,葉托起幾朵白色的浪花。月傾撒下輕柔的、淡淡的薄紗,蓋在了蓮葉身上,仿佛若有霜,卻沒有那般寒冷。月用她輕柔的手指撫摸在蓮的花瓣上,又似流水,于花瓣上流淌。蓮花散發(fā)出淡淡的清香,“香遠益清”說得沒錯,隨風飄來的清香輕輕落在鼻尖上。那香味仿佛遠山上傳來的歌聲,清幽曠遠。等香氣散去又覺是音樂停止后,空中的裊裊余音。夜晚的風從池塘上拂過,吹動靜默的蓮,濃密的葉之間有些波動,月光乘著這間隙鉆進葉中,照在清水上,反射出星星點點的閃光。走近池塘,才能看清蓮花那優(yōu)雅的倩影。蓮花的白,并非顏料中的白,那種白是純粹的白,淡雅的白。蓮的葉,青翠欲滴,其上似乎還有一滴露水滾動,滾向葉尖,緩緩落入池中。
——長沙市怡雅中學初2102班 龐有正《一路生蓮》片段
【范文引路二】
蓮戀蓮
余光中
身為一半的江南人,第一次看見蓮,卻在植物園的小蓮池畔。那是十月中旬,夏末秋初,已涼未寒,迷迷蒙蒙的雨絲,沾濕了滿池的香紅,但不曾淋熄熒熒的燭焰。那景象,豪艷之中別有一派凄清。那天獨沖煙雨,原要去破廟中尋訪畫家劉國松。畫家不在,畫在。我迷失在畫中,到現(xiàn)在還沒有回來。
沒有找到畫家,找到了畫,該是一種意外的發(fā)現(xiàn)。從那時起,一個綽約的意象,出現(xiàn)在我的詩中。在那以前,我當然早見過蓮,但睜開的只是睫瓣,不是心瓣,而蓮,當然也不曾向我展現(xiàn)她的靈魂。在那以前,我是納息塞斯(Narcissus),心中供的是一朵水仙,水中映的也是一朵水仙。那年十月,那朵自戀死了,心田空廓者久之,演成數(shù)叢沙草,萬頃江田。那天,蒼茫告退,嘉祥滋生,水中的倒影是水上的華美和冷雋。
對于一位詩人,發(fā)現(xiàn)一個新意象,等于伽利略的天文望遠鏡中,泛起一閃尚待命名的光輝。一位詩人,一生也只追求幾個中心的意象而已。塞尚的蘋果是冷的,梵高的向日葵是熱的,我的蓮既冷且熱。宛在水中央,蓮在清涼的琉璃中擎一枝熾烈的紅焰,不遠不近,若即若離,宛在夢中央。蓮有許多小名,許多美得凄楚的聯(lián)想。對我而言,蓮的小名應為水仙,水生的花沒有比它更為飄逸,更富靈氣的了。一花一世界;沒有什么花比蓮更自成世界的了。對我而言,蓮是美,愛,和神的綜合象征。蓮的美是不容否認的。美國畫家佛瑞塞(John Frazer)有一次對我說:“來臺灣以前,我只聽說過蓮?,F(xiàn)在真見到了,比我想像的更美?!泵倒宓拿酪彩遣蝗莘裾J的,但它燃燒著西方的朗爽,似乎在說:Look at me!蓮只赧然低語:Dont stare,please.次及愛情?!吧娼绍饺兀m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這方面的聯(lián)想太多了。由于水生,它令人聯(lián)想巫峽和洛水,聯(lián)想華清池的“芙蓉如面”,聯(lián)想來自水而終隱于水的西子。青錢千張,香浮波上,嗅之如無,忽焉如有,恍兮忽兮,令人神移,正是東方女孩的含蓄。藝術、愛情、宗教,到了頂點,實在只是一種境界,今乃皆備于蓮的一身。
【方法點撥二】
明暗比喻,交錯呈現(xiàn)韻味
明喻是指直接點明喻體、本體、比喻詞的比喻,暗喻相對隱晦,不言明本體和比喻詞。明暗比喻交織,能減少太多比喻詞帶來的疲乏與雜亂感,明喻清晰易懂,暗喻含蓄婉約,兩者交織,讓文章韻味悠長。
范文中將詩人發(fā)現(xiàn)新意象比作天文學家在黑暗中發(fā)現(xiàn)一顆新的星星,這樣明確的比喻清晰直觀地展示了作者在發(fā)現(xiàn)感知到蓮后的驚喜異常。此外范文還在其中交織著暗喻,在直觀而具有沖擊力的明喻之外,為文章增加了含蓄之美。如“在清涼的琉璃中擎一枝熾烈的紅焰”,隱去本體,讓讀者讀起來更有意境美。
【小試牛刀二】
夏,眾荷喧嘩,它們青葉如蓋,朵朵粉的、白的荷從泥沼的淺地中昂然抽出,傲立于田田荷葉之上,開出一句美麗的音符。愛荷之人總能尋得最靜、最溫婉的一朵,看它撐著一把碧油傘,從水中升起。秋,眾荷寥落,便“留得殘荷聽雨聲”,滿池青葉在雨中翻飛,大者如鼓,小者如掌,雨粒劈頭蓋臉灑下來,鼓聲與掌聲響成一片,節(jié)奏急迫而多變化,這是暴雨。若是小雨,便多了一層恬淡寧靜的感覺,雨點像淚珠,打在荷上,荷葉的頭一低一低,淅淅瀝瀝,奏出秋的樂章。這樣的荷,這樣的雨,可以讓人回味一整年。
——長沙市怡雅中學初2102班 邱可馨《荷之不朽》片段
【方法點撥三】
由物及理,感悟生活哲思
由物及理,其實就是抓住事物中的某個特質,放在社會與生活中進行延伸感悟。在使用此方法時應當注意特質應當直觀,延伸向感悟的過程必須清晰而有邏輯。
范文中抓住蓮“水生”這一特點,聯(lián)想到各個不同水域的蓮留下的藝術佳作;花香,若有若無,清新自然,作者由此聯(lián)想到含蓄的東方女孩。蓮不管在什么領域都能讓人感受到它的豐富內涵,就像人一樣,不論什么領域,做到極致便成了一種境界。這種有根據(jù)的由物及理的感悟,讓讀者感到新穎卻不覺虛浮,更有說服力。
【小試牛刀三】
蓮的清香在鼻尖生花,當然也在心尖生出了一朵淡雅的花;蓮的婀娜多姿點綴著池塘,當然也可淡化每一個人內心的喧鬧;陽光透過翠綠的蓮葉照亮水中漣漪,也可以照亮每一個人的生活。修心如蓮,是一種淡泊,是一種高潔,是一種樂觀。有一顆向善的熱愛生活的心,即使在世俗的淤泥中也可不朽,也可結出燦爛生活的花蕊與花瓣,也可擁有充滿希望與生機的綠葉。生活中的每一絲快樂、愉悅、傷感或悲哀,都會助自己心中的那株高潔的蓮,越長越奔放,越長越瀟灑,越長越清高。
不知不覺,生活中的每一個碎片都染上了花瓣的粉白、莖葉的翠綠、花蕊的淡黃……且在卑濕污泥的人間,開出柔軟清凈的智慧之蓮!
——長沙市怡雅中學初2102班 毛楚程《修心如蓮》片段
【學生佳作】
塵囂中的那朵蓮
諶廷軒
長沙市怡雅中學初2102班
從前,只認識詩中“映日荷花別樣紅”,但真正看到荷花,是童年的那個夏夜。
鄉(xiāng)下的蓮花總是開得很樸素,從來守著固定的花期,每個柄上長成著固定的一片葉或一朵花,顏色也是固定的微紅。月色朦朧,很自然地用清輝凝織為白色的影,似霧的縹緲。幾株蓮花就這樣隱匿于如夢似幻但又愈顯清晰的縷縷清冽中。蓮花中有的只在花瓣間張開一點窺視的縫隙,渴望著自由的空氣;有的已向著明月,綻開了所有花瓣:柄上單獨的一朵花,有孤高傲世之感,但其散布的清香,似乎能蔓延整個世界。那渲染在蓮花上的淡紅,似訴說無盡的心事,那種含蓄婉約,融在月光、花香、蟬鳴中,承載著一切美好。
后來,我從蓮蓬中取出一顆蓮子,種在窗臺一角的青缸里,也有追求淡雅之意。我種植物,向來隨意,只管種下,存活或死亡皆由天意。但出乎我的意料,只是偶爾換水,便讓這株幼小的植物,在我讀書寫作時,慢慢盤繞出根,生長出葉。更驚人的是,有一天,它開花了。小缸本是狹窄之處,長出這樣一朵花,卻不顯得小氣與彷徨。綻放出的那一抹淡紅、那一抹清香,在車馬喧囂的街道高樓中,不經(jīng)意間散發(fā)出獨特的美。
古往今來,愛蓮者,不只我一人。南北朝那《西洲歌》有名的“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辛棄疾那“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再到吳文英高雅的“倩雙成,一曲紫云回,紅蓮折”。自宋朝來掀起的愛蓮之風,延續(xù)至今,成為我們刻在骨子里的精神氣質。這種精神,是靜默的堅韌、平易的典雅。所謂君子之風,應該就像蓮一樣,選定了君子的路,便“上下而求索”,在這世間生根長葉。就算塵世間紛擾無數(shù),喧嘩著周遭,亦可“大隱隱于朝,中隱隱于市”,不露聲色地養(yǎng)精蓄銳,“和光同塵,與時舒卷”,而最終,必將點燃那道閃電。然而,此時,它已不再想要其他,只是于滿目煙雨中,亭亭地散發(fā)著清香,那抹微紅,便成了跳動的不滅之火。它,可以在淤泥中消去自己離開的腳步,遂放下一切,走向不朽。中華文化,傳下五千年的美德,亦是如此。
推開窗,呼吸著新鮮的空氣,蓮,已綻于我心中。
【評點】
作者抓住蓮花之美與其堅強生長的過程,與堅韌高潔的文人風骨相聯(lián)系,從觀景到說理一氣呵成。在觀景時作者交叉使用明喻暗喻,暗喻如省去本體只留下頗有清雅古韻的喻體油紙傘等等,明喻則是直白地寫月光的清輝如霧氣,直接突出環(huán)境清幽。在鋪開畫面時,寫每一朵蓮花或開或閉,或含苞欲放等多種姿態(tài),是點的細膩;而在面的構成上,作者巧妙采用顏色,以不同的大片的淡紅或青綠來構成清雅的蓮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