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四比一折算,十萬畝果園間作套種大豆相當于多出二萬五千畝凈作大豆——
抓好糧食生產,保證播種面積是基礎。近年來,四川各地想方設法促使糧食穩(wěn)面擴面,尤其是立足于柑橘主產區(qū)的特點,將柑橘園間作套種大豆作為挖掘糧食擴面潛力的重要途徑之一,為今年大豆擴面打下了基礎。這種模式效果如何?
2021 年初,眉山市人民政府對全年糧食生產工作作出安排,不僅將全市糧食生產目標任務分解到了各縣(區(qū)、市),而且還首次對多途徑增、間種糧食任務進行了分解。作為四川晚熟柑橘優(yōu)勢產區(qū),眉山市充分利用果園進行間作套種糧食,而10 萬畝是該市確定的底線任務。
能養(yǎng)地肥地的大豆,成為眉山各縣(區(qū)、市)推動果園間作套種的首選作物之一,并紛紛拿出真金白銀進行政策支持。如眉山市彭山區(qū)制定《農業(yè)產業(yè)扶持政策》,對5 畝(含5 畝)以上果園間(套)種大豆,行距套種比例達25%以上的,按果園面積每畝補助100 元;青神縣出臺《扶持跟著項目走實施辦法》,對在新建、初投產柑橘園內連片種植大豆30 畝以上(含)的農業(yè)經營主體,按每畝120元給予一次性補助;眉山天府新區(qū)推出糧食擴種補貼,對果園套種糧食的每畝補貼60 元;仁壽縣順勢利用國家輪作休耕項目,對在柑橘園中間作套種大豆的,免費提供種子和有機肥……在政策鼓勵下,眉山市大大小小的柑橘園積極參與其中。
“我們鼓勵當?shù)剞r民在其負責管理的果園內,在兩行柑橘苗中間種兩行大豆,大豆種子由政府提供,豆子農民自己種、自己收、自己得,公司不分利?!比蕢巯舶厕r業(yè)相關負責人朱長江說,最開始當?shù)卣茝V這一模式時企業(yè)也有一些顧慮,主要是擔心影響柑橘樹的管護,但經過調查研究后,大伙兒發(fā)現(xiàn)這是一件好事情,大豆根瘤菌固氮,對肥沃果園土壤還有好處,而且還能有效抑制惡性雜草生長。
“這相當于在老板的果園種自己的大豆,劃算得很,大伙兒積極性很高?!辟Y深果農、喜安農業(yè)的技術員程安全表示,過去2 年當?shù)剞r戶基本把果園能種的地方都種上了,去年種得好的農戶一畝果園能收80 多斤大豆。
眉山市農業(yè)農村局高級農藝師賈現(xiàn)文表示,按四比一折算,10 萬畝果園間作套種大豆相當于多出2.5 萬畝凈作大豆。眉山市是四川各地積極探索果園間作套種大豆模式的一個縮影。四川省農業(yè)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高級農藝師喬善寶說,最近2年,樂山、南充、內江等不少柑橘主產區(qū)都在積極推進這一模式,為今年大豆擴面打下了良好基礎。
“利用柑橘行間空地,冬天種青菜,春天種大豆,不管政府有沒有補貼,我肯定都要種,不可能讓地白白空著?!泵忌绞星嗌窨h青竹街道橋樓村農民蔡永勝說,最近幾年鮮食大豆效益不錯,生長周期短,2 個月左右就可以采摘,畝產鮮豆莢超過900 斤,每年最多可種三季,人工栽、人工收,算下來種一季豆一畝果園保守估計也有600 元的純利,150 畝就是9 萬元,何樂不為呢?
在農村勞動力日益稀缺的大背景下,幼果林間作套種大豆能否實現(xiàn)全程機械化十分關鍵。去年4 月,在四川省農業(yè)技術推廣總站的支持下,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經濟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在成都市青白江區(qū)的高標準柑橘幼苗種植基地開展了幼果林大豆復合種植技術的集成與示范。
大豆的機械播種與機械采收技術被作為攻關重點,項目組根據柑橘林空地寬度定制了適宜的翻耕播種施肥一體機,其作業(yè)效率可達每小時7.5畝,顯著提高了播種效率。在機收環(huán)節(jié),由于示范點空地寬度不適宜自動鮮莢采摘機進入,項目組示范了半自動鮮莢采摘機,采摘效率可達到每小時300 公斤。從產量看,示范區(qū)域示范的4 個品種“川鮮豆1 號”“川鮮豆2 號”“川鮮豆3 號”和“川豆155”平均產量達每畝675公斤(鮮莢)。
有數(shù)據顯示,四川柑橘面積在全國排在前列。但并不是所有的柑橘園都適合進行大豆復合種植,必須是稀植的幼齡果園,一般是種下柑橘苗的3~5 年內,果樹還沒有長大封行,才有大豆的生存空間。
“接下來幾年,眉山可用于間作套種大豆的柑橘園會逐年減少。”賈現(xiàn)文分析。隨著2019 年前新種的幼齡果園不斷成熟,間套作的條件就不具備了。
不過,四川不少地方已經把視野從柑橘拓展到了其他經濟作物上。如青神縣根據自身竹林產業(yè)優(yōu)勢,就把新植的竹林作為林下種豆的另一增長點。
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經濟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已在多地開展多項大豆復合種植的試驗示范,成功將大豆復合種植從果園拓展到栝樓、金銀花幼林等中藥材基地。如利用鮮食大豆生長周期短的特點,去年研究所在綿陽市安州區(qū)白馬村開展栝樓套種菜用大豆種植示范,利用栝樓爬藤前期未封林的空閑期,在2 月下旬覆膜播種,趕在6 月封林前收獲。通過測產,“川鮮豆8 號”鮮莢達到每畝1015.2 公斤。試驗表明,利用栝樓未封林的空閑期套種菜用大豆可以節(jié)約肥料、用藥、用水等成本,同時提高了土壤和空間的利用效率。
“在柑橘園間作套種大豆是根據不同作物的生長特性,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和光熱資源,幼齡的果園、茶園都可以搞起來?!彼拇ㄊ∞r業(yè)農村廳種植業(yè)與農藥肥料處處長劉代銀說,目前全省正在組織進行調查,以摸清適合推廣間作套種大豆的經濟作物究竟有多大面積。
(張艷玲)
摘自中國農網
鏈 接
幼果林間作大豆生產技術
一、技術概述
近年來,為促進農民增收,四川省多個市州大力發(fā)展果樹種植。但由于新發(fā)展果園的栽種時間短,大部分果樹尚未掛果,果林下可利用空間較大。本技術重點關注幼果林間的空閑地利用,為解決糧經作物和諧發(fā)展提供了一個有效途徑。
二、技術要點
1.大豆品種選擇 柑橘林下大豆間作一般選用抗倒伏、耐蔭、多分枝、株高適宜的大豆優(yōu)良品種。春大豆品種選擇齊黃34、油春1204、中黃39等高產品種,“貢豆”系列夏大豆品種選擇貢秋豆5 號、貢夏豆12、貢選1 號等高蛋白品種。
2.大豆播期 春大豆一般在3月下旬至4 月中旬播種,夏大豆一般在6 月下旬至7 月上旬播種,播種量為平均每窩5 粒。
幼柑橘林行距為3 米時,可在行內種植3 行大豆;當樹齡達到3 ~4 年時,柑橘行內可種植2 行大豆;當樹齡達到6 ~7 年時,此時不宜與大豆再進行間作。
此外,柑橘種植一般每2 行為一廂,廂與廂之間有排水溝,可在排水溝邊種植1 ~2 行大豆,以提高大豆種植密度和產量。
4.病蟲防治 大豆全生育期應加強對根腐病、銹病、高隆象、斜紋夜蛾、豆莢螟等病蟲害的防治。在防治中多用物理防治(波段殺蟲燈、可降解色板等)、生物防治手段,謹慎使用、少用化學藥劑防治手段。禁止柑橘用藥與大豆用藥混用,專藥專用。
大豆根腐病:播種時采用含有多菌靈、福美多和殺蟲劑的大豆種衣劑拌種。在分枝期發(fā)病前或初期,可選用40%根腐靈400 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 倍液,每隔天噴7 次,連續(xù)噴2 ~3 次。
大豆銹病:在發(fā)病初期,用15%粉銹靈1500 倍液;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500 倍液,每畝噴施30 ~50L,根據病情,可連續(xù)噴2 ~3 次。
大豆高隆象:8 月底盛花期和盛莢期防治成蟲和幼蟲,選用10%氟蟲雙酰胺·阿維菌素45 毫升/畝或20% 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5毫升/畝,兌水75 公斤,常規(guī)噴霧,每隔7 天噴施1 次,根據蟲情可噴施2 ~3 次。
斜紋夜蛾:防治3齡前幼蟲是關鍵,于發(fā)生初期選用1%阿維菌素乳油2500 倍液或24%萬靈水劑2000 倍液,每隔7 ~10 天噴1 次,噴施2 ~3 次。
豆莢螟:幼蟲期選用觸殺和內吸混合劑噴殺,如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0 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000 倍液加90%晶體敵百蟲1000 倍液,常規(guī)噴霧。
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工會是職工群眾利益的代表,維權工作如果做不好,工會就沒有存在價值。要把維權工作納入黨委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主動參與有關立法和政策制定,積極支持參與全面深化改革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協(xié)助做好去產能過程中職工思想引導、轉崗安置、再就業(yè)培訓、勞動關系處置、社保接續(xù)等工作。對于職工訴求,工會能解決的要及時幫助解決,解決不了的要及時向黨委和政府反映,積極推動解決。
5.科學施肥 大豆以“增施農家肥和磷鉀肥,忌偏施氮肥,防旺控倒”為原則。一般只需施過磷酸鈣30 ~40kg/畝,硫酸鉀4 ~5kg/畝即可。禁止在給柑橘施用氮肥時,給大豆施用氮肥。在大豆分枝期、初花期與鼓粒期,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給大豆噴施葉面肥,每畝用90%的磷酸二氫鉀50 克對水30 公斤。
6.適時收獲,防止霉爛 大豆黃熟到完熟期,抓住晴好天氣,及時收獲、晾曬和脫粒,曬干后在冷庫或低溫條件下保存。防止長期淋秋綿雨而發(fā)生霉爛,影響產量和品質。
適宜四川平壩、丘陵及低山區(qū)。
四川省農業(yè)技術推廣總站
黑龍江省各地都緊鑼密鼓投入春耕備耕。省農業(yè)農村系統(tǒng)工作會議提出,今年黑龍江省要堅決打好大豆擴種攻堅戰(zhàn)。堅持擴面積、提單產雙輪驅動,推進大豆產能提升工程落實落地。調整優(yōu)化大豆生產布局,集成組裝高產高質高效栽培技術模式,全面挖掘大豆增產潛力,提高大豆品質,今年全省大豆種植面積將新增1000萬畝以上,新增大豆產量26 億斤。
最近,省農業(yè)技術推廣站制定《2022 年黑龍江省大豆生產技術指導意見》,為全省大豆生產穩(wěn)步發(fā)展提供“技術加持”。
摘自《黑龍江日報》
今年,內蒙古自治區(qū)將擴種430萬畝大豆,進一步挖掘大豆生產潛力。現(xiàn)已將350 萬畝清種大豆擴種任務以及160 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任務(折算為清種面積80 萬畝)逐級分解到旗縣。
今年內蒙古將利用耕地輪作項目引導主產區(qū)擴種大豆;擴大大豆玉米生產者補貼差額,帶動廣大種植戶擴種大豆;發(fā)揮農墾部門的“國家隊”作用,帶頭擴種大豆。同時引導種植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發(fā)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實現(xiàn)擴種大豆。
為全面完成大豆擴種任務,內蒙古逐級建立工作專班,分區(qū)負責,分片包聯(lián),分頭負責協(xié)調安排好品種匹配、農資購置、農機具改裝與引進等方面的工作。分區(qū)域確定技術指導專家,及時組織開展培訓,對所有大豆種植大戶實現(xiàn)技術培訓全覆蓋。
來源:新華社
今年,四川初步確定擴種310 萬畝大豆,是擴種面積最大的糧食作物。
國家現(xiàn)代農業(yè)產業(yè)技術體系四川豆類雜糧創(chuàng)新團隊召開了一次總結會,團隊已篩選、推薦了2022 年度適宜四川種植的南豆23、貢夏豆13等大豆主要品種25個。編制了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旱地新兩熟制大豆輕簡高效綠色生產技術”“幼果林間作大豆生產技術”“大豆-高粱帶狀套作綠色高產種植技術”等系列技術;9 個崗位專家團隊將 分赴四川省18 個市州開展全省大豆生產技術培訓。
摘自《四川農村日報》
今年,河南省將發(fā)展100 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
河南省農業(yè)農村廳已把種植任務下達到市縣,編印了技術指南,開展種植機具新產品購置補貼試點,每畝地補助150 元左右。各地要結合實際,選擇適宜種植模式和品種,抓好技術培訓,確保農民能種、會種、種好。
摘自《河南日報》
最近重慶市農業(yè)農村委表示將緊緊圍繞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wěn)產保供,進一步增加大豆自給。
今年,國家給重慶市下達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任務為20 萬畝,并下?lián)苎a貼資金3000 萬元用于提升農民種植積極性,每種1 畝農戶可獲得140 余元補貼。經過前期摸排,目前種植意向達到21 萬畝。
摘自《重慶日報》
最近,陜西省農業(yè)農村廳印發(fā)《2022 年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實施方案的通知》。陜西省今年在陜南、渭北及陜北地區(qū)9 市實施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推廣80 萬畝。
省農業(yè)農村廳要求,各地要建立分級負責、科技支撐、分工協(xié)作、合力推進的工作機制,各級技術機構要強化農機農藝融合和綜合技術服務指導。省級組建由科研教學和農技推廣機構專家組成的專家組,負責制定技術方案、指導技術示范推廣、引領技術集成等工作。各示范縣要調集骨干技術力量,明確目標責任,主動對接省、市科研單位的專家,保障試驗方案落實,規(guī)范開展技術研究。
摘自《陜西日報》
最近,甘肅省農業(yè)金融保險工作總站明確要求各地將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納入玉米保險范圍,優(yōu)先予以保障。
同時,指導各保險機構積極調研,開發(fā)專門保險產品,制定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性條款,確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保險規(guī)范化開展。明確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參保條件,根據種植成本分別確定了大豆、玉米的具體保險金額,界定了保險期間及賠償處理具體事宜,并將暴雨、洪水、雹災、凍災、內澇、風災、旱災、地震等自然災害及火災、泥石流、山體滑坡等意外事故、病蟲草鼠害、野生動物毀損等納入了農業(yè)保險責任范圍,切實提升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農戶的風險抵御能力。
摘自《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
眼下,各地農民搶抓農時,積極開展春季田管和春耕備耕工作,田間地頭一派人勤春早的繁忙景象。封面圖為2 月16 日,安徽省廬江縣白湖鎮(zhèn)農民在進行小麥病蟲害防治作業(yè)(無人機照片)。(左學長 周 亮 孟德龍等)
2 月16 日,農民在江蘇省里下河地區(qū)農科所的試驗田里勞作(無人機照片)
2 月12 日,村民在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銅鼓鎮(zhèn)銅西村油菜基地施肥(無人機照片)
2 月10 日,村民們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方家鎮(zhèn)哨樓村供銷合作社蔬菜種植分社田間勞作
2 月10 日,農民在云南省騰沖市鳳凰山三萬多畝的農業(yè)生產基地栽種洋芋
2 月12 日,安徽省全椒縣一農業(yè)服務合作社的飛手在對植保無人機進行飛行測試
2 月10 日,山東省青州市云門山街道朱家村農民在修剪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