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讀小學(xué)五年級的時候,有一次看見爸爸滿頭大汗從外地回來,手里提著一個用草繩綁著的全新的鐵鍋。他一面走,一面召集我們:“快來吃肉羹,這是爸爸吃過的最好吃的肉羹。”
他一邊解開草繩,一邊說起那鍋肉羹的來歷。
爸爸到遙遠(yuǎn)的鳳山去辦事,中午到市場吃肉羹,發(fā)現(xiàn)那個小攤上的肉羹非常的美味,他邊吃邊想:但愿我的妻兒也可以吃到這么美味的肉羹!
但那個年代沒有塑料袋,要外帶肉羹真是件困難的事。爸爸隨即到附近買了一口鐵鍋,并向店家要了一條草繩,然后買了滿滿一鍋肉羹,用草繩綁好,提著回家。
當(dāng)時的交通不便,從鳳山到旗山的道路顛簸不平,平時不提任何東西坐客運(yùn)車都會暈頭轉(zhuǎn)向、灰頭土臉。何況提著滿滿一鍋肉羹呢?
把整鍋肉羹夾在雙腿間,坐客運(yùn)車回家的爸爸,那種驚險的情狀是可以想見的。雖然他是那么小心翼翼,肉羹還是溢出不少,回到家,鍋外和草繩上都已經(jīng)沾滿肉羹的湯汁了,甚至爸爸的長褲也濕了一大片。鍋?zhàn)釉谖覀兊膰^下打開,肉羹只剩下半鍋。媽媽為我們每人盛了半碗。
我們知道這是爸爸千辛萬苦從鳳山提回來的肉羹,吃的時候便有一種莊嚴(yán)、歡喜、期待的心情,一反我們平常狼吞虎咽的樣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嘗那長途跋涉、飽含著愛、還有著愛的余溫的肉羹。
爸爸開心地坐在一旁欣賞我們的吃相,露出他慣有的開朗的笑容。
媽媽邊吃肉羹邊說:“這肉羹真好吃!”
爸爸說:“就是真好吃,我才會費(fèi)盡心機(jī)提這么遠(yuǎn)回來呀!這鐵鍋的價錢是肉羹的十倍呢!”
這使我真實(shí)地體會到,光是充沛的愛還是不足的,與愛同等重要的是努力的實(shí)踐與真實(shí)的表達(dá),沒有通過實(shí)踐與表達(dá)的愛,是無形的、虛妄的。愛是作料,要加在肉羹里,才會更美味。
自從吃了爸爸從鳳山提回來的肉羹,每次我路過鳳山,都有一種親切感。這鳳山,是爸爸從前買肉羹的地方呢!
幸福,常常隱藏在平常的事物中,只要加一點(diǎn)用心,平常事物就會變得非凡、美好、莊嚴(yán)了。只要加一點(diǎn)用心,凡俗的日子就會變得可愛、可親、可想念了。就像不管我的年歲如何增長,不論我在天涯海角,只要一想到爸爸從鳳山提回來的那鍋肉羹,心中依然有三十年前的洶涌熱潮在滾動。肉羹可能會冷,生命中的愛與祝愿永遠(yuǎn)是熱騰騰的;肉羹可能會在動蕩中滿溢出來,生活里被珍藏的真情蜜意則永不逝去。
張娟娟摘自《林清玄散文自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