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穎春 趙明芬 楊菲菲
中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和人文內(nèi)涵。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為中華民族的生息、發(fā)展和壯大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滋養(yǎng)。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提到“文化自信”,但仍不免有部分人一味崇尚西方文化,忽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瑰寶。這種現(xiàn)象值得反思,也深刻提醒教育工作者對學生開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傳承、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弘揚家國情懷,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必然使命。其中,愛國情懷體現(xiàn)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與人人都息息相關。在教育中,如何真正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難點。佛山市順德區(qū)容桂泰安小學(以下簡稱“泰安小學”)根據(jù)學校實際,立足本土資源,創(chuàng)新德育途徑,以課堂、活動、課題為切入口,真正落實對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并逐步成為泰安小學的德育特色。
一、挖掘教材資源,加強價值辨析教育,鍛造強國之志
青少年正處于人生“拔節(jié)孕穗期”,學校作為培育學生的基地,必須加強對青少年的價值辨析教育,教師要利用本地資源、課堂和教材資源,將愛國主義教育講深講透,引導學生從理性上明曉“為什么要愛國,怎樣才是愛國,如何去愛國”這個根本問題。
泰安小學根據(jù)各年級的學生特點,分層次開展啟蒙愛國情感教育,為學生進入初高中進一步加深愛國主義教育作鋪墊。將愛國主義融入到學科體系、教育體系和教材體系。
容桂歷史悠久,有攜手共進的樹生橋、喻文進取的文塔;有美好祝愿的觀音開庫、團結拼博的龍舟競渡、熱鬧非凡的燈酒;有粵劇名人馬師曾、武探花胡經(jīng)綸、水鄉(xiāng)畫派大師葉其青;有?;鶟O塘富天下、家電之都譽全球、水鄉(xiāng)勝景美如畫……一處名勝、一段歷史、一群人都可以看出容桂人才的多樣與民風古俗的雜駁多彩,以及交織錯落匯成的讓人刻骨銘心的歷史片斷與絢麗畫圖。
小學低年級學生具有行動力較弱,但好奇心較強,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抽象思維較弱的特點。因此,泰安小學主要通過設置簡單有趣、形象生動的班隊活動課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啟蒙思想。比如,通過班會課唱紅色歌曲,聽教師講述容桂當?shù)丶t色故事,讓學生獲得感性的愛國認知。利用到陵園開展烈士公祭活動、開展少先隊入隊儀式等實踐活動獲得感悟,在低年級學生心中樹立國家概念、民族意識,種下愛國的種子。
當面向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學校考慮到他們的心理和生理已經(jīng)逐漸趨向成熟,注意力相對集中,自主思考意識不斷在加強,泰安小學以班隊課和《道德與法治》科目為基礎,跨學科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以啟迪思想、感悟情懷、樹立志向、轉化行動為宗旨設計活動,尤其在《道德與法治》科目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從三年級下冊的《我在這里長大》單元,四年級下冊《感受家鄉(xiāng)文化,關心家鄉(xiāng)發(fā)展》單元,五年級上冊《我們的國土,我們的家園》單元,五年級下冊《百年追夢,復興中華》單元,到六年級所有的單元,相關家國情懷的內(nèi)容越來越多。因此,針對這些單元,泰安小學各自設計了“對話身邊的紅軍”,容桂本土英雄事跡報告會,祭拜英烈等活動,將愛國主義情懷悄無聲息地融入學生心田。
在此基礎上,學校教師還結合本地素材開展教學,在進行課內(nèi)學習的基礎上,學校還搭建多種平臺,舉行各具特色的活動,如,寒假用“彩筆” 繪春節(jié)、用“窗花”飾春節(jié)、用“利是封”扮春節(jié)、用“對聯(lián)”慶春節(jié)、用“實踐”敘春節(jié),班隊會上,教師引導學生談順德;利用節(jié)假日去博物館、樹生橋、看龍舟、聽粵劇等,這些從小到大都看過的民俗民風,每個學生都有很多話要說。教師再從這些民俗風情的歷史、意義入手,讓學生更深層地了解它,愛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
二、依托學?;顒?,踐行實踐體驗教育,砥礪報國之行
要想讓學生的家國情懷真正生根發(fā)芽,僅靠課堂的滲透顯然是不夠的。而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愛國情操。知而后悟,只有在豐富的活動中,學生才能更形象、更具體地感知新鮮事物,引發(fā)情感萌動,震憾幼小心靈,從而在內(nèi)心深處悟出一定的道理。泰安小學開展了形式豐富的活動,引導學生真正了解自己的家鄉(xiāng),愛上自己的家鄉(xiāng)。
1.實地考察:為了更好地落實鄉(xiāng)土情懷的教育,讓學生欣賞容桂的山山水水,感受容桂的民俗民風,體會容桂的厚重文化,我們首先是讓學生利用節(jié)假日,由家人帶領參觀本地的特色文化。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深入到各個景點、居村進行實地考察,積累豐富的素材。
2.導圖梳理:在完成家鄉(xiāng)一日游的基礎上,教師在課堂上教會學生使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引導學生通過梳理家鄉(xiāng)特色,如美食、名人、美景、文化遺產(chǎn)等,真正了解家鄉(xiāng),并結合自己的思考,為保護家鄉(xiāng)出謀劃策,從而讓學生從形式到落實,確保家國情懷教育能夠真正觸動學生的靈魂。
3.版畫表現(xiàn):泰安小學是容桂少兒美術培訓基地,是佛山市第一批傳統(tǒng)文化版畫傳承學校。泰安的少兒版畫教育基礎扎實,成果突出,輻射面廣。學校美術課上,教師教會學生通過這種表現(xiàn)形式,讓學生去雕版印刷容桂的鄉(xiāng)土風情,并進行展示,把鄉(xiāng)土情懷真正落實到位。
4.走近人物:為更好地讓愛國主義教育落地生根。邀請容桂集郵協(xié)會會長、容桂關工委副主任梁勁斌開展“聆聽郵票故事,傳承紅色基因”集郵知識專題講座。以本次活動的集郵主題為切入點,利用郵票的發(fā)行對學生進行黨史教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一張張精美的郵票,載刻著革命先烈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與解放,在爭取中國革命勝利的征途上浴血奮戰(zhàn),前仆后繼的身影,形象生動地將“建黨初期”“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等各時期黨和國家重大歷史節(jié)點事件呈現(xiàn)在莘莘學子面前,再現(xiàn)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以此教育泰安小學的學子們更應該好好學習,“少年強則國強”,為民族復興而努力奮斗。
5.視頻展示:在2021學年,泰安小學利用現(xiàn)代技術手段,依托學校平臺創(chuàng)新了德育特色,推出《泰安娃娃說容桂》微視頻節(jié)目。讓生活在容桂的泰安學子通過各種方式探訪容桂的人文、美景、歷史等方面,采用短視頻介紹的方式,對具有容桂地方特色的景物與民俗進行探究和介紹。借此讓更多的學生能夠進一步體味容桂獨特的文化,豐盈學生的心靈,讀懂容桂的“魂”,厚植容桂鄉(xiāng)土文化的根。
三、開展課題研究,加深情感認同教育,涵養(yǎng)愛國之情
為了讓此德育活動做實、做細,學校成立了“‘容桂印象’校本德育課程的實踐探索”的課題組,以容桂文化和新時期容桂精神為根基,以“開放包容納填寫,敢為人先闖天下,務實創(chuàng)新領天下”的課程核心,讓學生從小了解容桂文化,豐盈容桂文明,做新時代的容桂人。讓教育者推動學生,學生帶動家庭成員,繼而帶動公眾,以鄉(xiāng)情引發(fā)共鳴,讓社會建立起愛國主義的情感場域,讓愛國情懷厚植于容桂人的心中。
泰安小學明確“以鄉(xiāng)情文化——容桂印象”課題為德育主線,既注重容桂文化的傳承,更注重回應容桂學子的成長需求,在傳承與創(chuàng)新中尋找自身的文化根脈。泰安小學將課題納入學校的特色德育系統(tǒng),圍繞課題,將鄉(xiāng)情文化與學校養(yǎng)成教育進行有機統(tǒng)整,將節(jié)假日主題德育、德育評價、德育課程等進行閉環(huán),形成泰安小學獨特的鄉(xiāng)情文化德育生態(tài)系統(tǒng)。因此,泰安小學的“容桂印象”校本德育課程在呈現(xiàn)容桂印象的同時,我們將這種根植于認同教育中的愛國主義精神傳遞給每一位學生,在學生幼小的心里撒播容桂精神的種子,讓這粒種子生根、發(fā)芽、長大。
總的說來,泰安小學立足本職、利用本土資源,通過家、校及社會的平臺,營造愛國、愛家的良好氛圍,這一德育特色已經(jīng)越來越具有影響力。我們的學生在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家國情懷教育下,變得更加陽光自信。而泰安小學扎根本地資源,培植學生家國情懷的德育特色得到了家長的認同。他們認為活動的開展能讓學生從小懂得愛國愛家,是非常有意義的。特別是新推出的《泰安娃娃說容桂》的節(jié)目還得到了媒體的報道。為了讓這個德育活動有成效,更加彰顯學校特色,學校還在此活動的基礎上,結合泰安小學的美術特色,在學生描繪容桂美景的基礎上,進行修改,設計了一套“容桂印象——文塔”郵票,并得以發(fā)行。
故土情最深,“月是故鄉(xiāng)明”。根植本土,從本地文化資源出發(fā),擁抱傳統(tǒng)文化,弘揚家國情懷。在持續(xù)幾年的德育特色創(chuàng)建過程中,泰安小學不僅厚植了師生的家國情懷,還迸發(fā)了學校思政教育的新活力。今后,泰安小學會進一步加強與社會有關方面的溝通,積極爭取對學校工作的支持,及時聽取有關方面的意見,更好地使學校、家庭、社會協(xié)同育人科學化、常態(tài)化、制度化,共同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責任編輯? 梁國勝? ?美術編輯? 李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