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饒,楊麗娜,馬啟朋,安趙成,王 雷,李 劍
(1.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石油化工學院,遼寧 撫順 113001;2. 中國石油撫順石化分公司 石油二廠,遼寧撫順 113001;3. 中國昆侖工程有限公司遼寧分公司,遼寧 遼陽 111003)
十氫萘是一種高沸點的無色化工原料,具有廣泛的用途,可以直接作為涂料的溶劑,可以代替松節(jié)油用于鞋油、地板蠟的制造,還可以與苯和乙醇配成混合物,用作內(nèi)燃機的燃料。十氫萘一般通過萘加氫飽和制得,萘加氫制十氫萘的關(guān)鍵技術(shù)在于提高催化劑的選擇性,而選擇或調(diào)變催化劑載體則是提升催化劑的十氫萘選擇性的重要手段。李劍等[1]合成的Ni/SBA-16 催化劑的十氫萘選擇性為40%,且工業(yè)上常用的NiW/Al2O3催化劑的十氫萘選擇性僅為50%,這是因為硅基載體、Al2O3載體自身的酸性很弱。因此,開發(fā)具有高十氫萘選擇性的萘加氫催化劑至關(guān)重要。近年來研究者將目光移向了具有酸性的SAPO-5 分子篩,但是SAPO-5分子篩的孔徑一般在0.73~1.58 nm,這嚴重限制了SAPO-5 分子篩催化性能的提升,主要因為SAPO-5是微孔分子篩,其孔徑較小,酸強度較強[2]。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孔道和酸性的調(diào)變。目前常用的調(diào)變方法為酸改性、堿改性和水蒸氣改性,但是這3 種改性方法均會不同程度地破壞SAPO-5 的孔道結(jié)構(gòu),縮短催化劑的壽命[3]。
生物質(zhì)是一種符合綠色化學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并且廉價易得的材料,在多孔材料制備中能發(fā)揮模板劑作用,因此近年來生物質(zhì)在多孔材料合成領(lǐng)域受到了廣泛專注。其中,纖維素就是一種常見的生物質(zhì)模板劑,這是因為在分子篩前驅(qū)體水熱晶化過程中,纖維素表面大量的羥基(—OH)參與反應易生成晶核,通過自組裝能夠得到具有一定形貌和孔道的分子篩材料[4]。目前在介孔分子篩、介孔TiO2或三維多孔材料合成過程中,甲基纖維素[5]、微晶纖維素[6]、細菌纖維素[7]和羧甲基纖維素[8]均有所應用,其中甲基纖維素與SiO2凝膠具有較好的結(jié)合性[9],作為輔助模板劑,可以同時調(diào)變SAPO-5 分子篩的孔道結(jié)構(gòu)和酸性[10]。
本文以甲基纖維素為輔助模板劑通過水熱合成法制備了SAPO-5-MC多級孔分子篩,以SAPO-5-MC為載體,制備了Ni/SAPO-5-MC萘加氫催化劑并用于萘加氫反應。研究甲基纖維素作為輔助模板劑對催化劑的孔結(jié)構(gòu)、酸性、活性組分分散性和還原能力的影響,以及對催化劑活性及選擇性的影響,進而對催化劑的構(gòu)效關(guān)系進行探討。
三乙胺(TEA,AR)、擬薄水鋁石(AR)、磷酸(H3PO4,AR)、正硅酸乙酯(TEOS,AR)、甲基纖維素(MC,AR)、六水合硝酸鎳(Ni(NO3)2?6H2O,AR)、萘(AR)和十二烷均由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提供;氫氣,體積分數(shù)99.9%,購自撫順高純氣體供應站;去離子水,自制。
SAPO-5 分子篩的制備方法參照文獻[11]中進行,具體制備過程如下:以1.00 g SAPO-5 分子篩的制備為例,取6.34 g濃磷酸置于燒杯中,加入40.00 g去離子水,將其置于60 °C的恒溫水浴中攪拌1 h,加入4.31 g擬薄水鋁石,攪拌1 h,緩慢加入5.73 g TEOS,攪拌1 h,加入模板劑TEA 3.62 g,將上述混合物攪拌3 h后轉(zhuǎn)移至高壓釜內(nèi)陳化3 h,放入干燥箱中于190 °C晶化12 h。然后將其取出,經(jīng)離心、過濾,水洗至中性,放入干燥箱中于110 °C烘干12 h,隨后將樣品置于馬弗爐中于650 °C焙燒6 h,即得到SAPO-5 分子篩。
SAPO-5-MC則是在加入TEOS攪拌1 h后,加入定量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5%的MC的水溶液,攪拌1 h,后續(xù)步驟與制備SAPO-5 相同,即得到載體SAPO-5-MC。
采用等體積浸漬法,按負載量為30%(質(zhì)量分數(shù))負載NiO,將Ni(NO3)2?6H2O分別負載到SAPO-5和SAPO-5-MC上,110 °C烘干12 h,550 °C焙燒5 h,即得催化劑Ni/SAPO-5 和Ni/SAPO-5-MC。
通過XRD表征了解材料的物相組成,測量條件:Kα射線(γ= 0.15418 nm)為輻射源,Cu靶,管電流80 mA,管電壓40 kV,掃描速率4 (°)/min,衍射角掃描范圍5°~70°。通過BET表征催化劑的孔結(jié)構(gòu),采用DFT法計算孔容和孔徑分布,BET方程計算樣品的比表面積。通過XPS表征催化劑表面的元素組成以及元素的化學狀態(tài),測試條件:Al Kα為X射線源,全譜掃描能量為200 eV,窄譜掃描能量為30 eV,分辨率為0.1 eV,預處理測試電壓為15 kV。通過NH3-TPD表征催化劑的酸量和酸強度,測試條件:測試電壓150 mA,載氣流90 mL/min,加熱速率為20 °C/min升溫至800 °C。通過H2-TPR表征催化劑的還原性,測試條件:測試電壓150 mA,載氣流90 mL/min,加熱速率為10 °C/min升溫至800 °C。通過SEM觀察催化劑的表面形貌,測試電壓為0.3~30.0 kV。
取0.40 g催化劑在固定床微型反應器上考察催化劑的萘加氫催化活性、四氫萘選擇性和十氫萘選擇性。反應條件為:反應溫度280 °C,反應壓力3.0 MPa,反應質(zhì)量空速2.5 h-1,反應氫油體積比360:1。
采用C12烷烴作為溶劑,萘作為溶質(zhì),配置成質(zhì)量分數(shù)為5%的萘/十二烷溶液,采用SP 1000 型氣相色譜儀對加氫反應原料和產(chǎn)物中的萘及其它產(chǎn)物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配套的設備有:KB-PONA毛細管色譜柱、FID檢測器。測試條件:柱箱初始溫度90 °C,維持1 min,以2 °C/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45 °C,維持1 min;檢測器及注樣器溫度為240 °C;氫氣分壓0.4 MPa,采用面積歸一法計算各組分相對含量。
萘的轉(zhuǎn)化率(X)、四氫萘選擇性(ST)及十氫萘選擇性(SD)的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CA0表示原料中萘的質(zhì)量分數(shù),%;CA1表示產(chǎn)物中萘的質(zhì)量分數(shù),%;C1表示產(chǎn)物中四氫萘的質(zhì)量分數(shù),%;C2表示產(chǎn)物中十氫萘的質(zhì)量分數(shù),%。
圖1為SAPO-5、Ni/SAPO-5 和Ni/SAPO-5-MC的XRD譜圖。由圖1 可知,三者均在2θ= 7.39°、12.86°、14.89°、19.74°、20.97°、22.38°、25.97°、29.04°、30.04°、33.59°及34.54°處出現(xiàn)了對應SAPO-5 分子篩晶相結(jié)構(gòu)(AFI型拓撲結(jié)構(gòu))的特征衍射峰[12-13],在其它位置無雜峰出現(xiàn),表明MC的加入沒有破壞分子篩的晶相結(jié)構(gòu)。同時催化劑Ni/SAPO-5 和Ni/SAPO-5-MC在2θ= 37.50°、43.40°及62.80°附近均出現(xiàn)了歸屬于NiO的(111)、(200)和(220)晶面的特征衍射峰[14],說明NiO已成功負載至載體SAPO-5 上[15]。由Scherrer公式計算,Ni/SAPO-5-MC和Ni/SAPO-5上的NiO平均粒徑分別為14.1 nm和17.2 nm,表明MC的引入促進了NiO的分散。
圖1 SAPO-5、Ni/SAPO-5 和Ni/SAPO-5-MC的XRD譜圖Fig. 1 XRD patterns of SAPO-5、Ni/SAPO-5 and Ni/SAPO-5-MC
圖2為SAPO-5、Ni/SAPO-5 和Ni/SAPO-5-MC的N2吸/脫附等溫線。由圖2 可知,未改性的SAPO-5和Ni/SAPO-5 的等溫線均接近于IUPAC國際分類中的I型吸附脫附等溫線,但是存在回滯環(huán),經(jīng)MC改性后回滯環(huán)面積增大,說明改性后的催化劑具備微孔和介孔材料的特征[16-17],表明Ni/SAPO-5-MC具有多級孔。圖3 為SAPO-5、Ni/SAPO-5 和Ni/SAPO-5-MC的孔徑分布曲線圖,三者的微孔孔徑集中于0.50~0.64 nm,經(jīng)MC改性后,催化劑在2.50~3.00 nm出現(xiàn)了介孔孔徑分布峰,從表1 可以看出,引入MC后,催化劑的平均孔徑明顯增大,這對萘等較大分子芳烴的擴散有利。
圖2 SAPO-5、Ni/SAPO-5 和Ni/SAPO-5-MC的N2 吸/脫附等溫線Fig. 2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s of SAPO-5,Ni/SAPO-5 and Ni/SAPO-5-MC
圖3 SAPO-5、Ni/SAPO-5 和Ni/SAPO-5-MC的孔徑分布Fig. 3 Pore size distributions of SAPO-5, Ni/SAPO-5 and Ni/SAPO-5-MC
表1 SAPO-5、Ni/SAPO-5 和Ni/SAPO-5-MC的孔結(jié)構(gòu)參數(shù)Table 1 Pore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SAPO-5, Ni/SAPO-5 and Ni/SAPO-5-MC
對Ni/SAPO-5 和Ni/SAPO-5-MC催化劑進行XPS表征,分析得到了Ni、O、C、Si、Al和P的化學狀態(tài),圖4 列出了變化較大的Ni、O和C的譜圖。
圖4 Ni/SAPO-5 和Ni/SAPO-5-MC中Ni、O和C的XPS表征結(jié)果Fig. 4 XPS patterns of Ni, O and C in Ni/SAPO-5 and Ni/SAPO-5-MC
由于Ni物種與載體相互作用的減弱[18],Ni/SAPO-5-MC(圖4(b))與Ni/SAPO-5(圖4(a))相比,Ni的特征峰均不同程度地向低結(jié)合能方向偏移。同樣由于Ni與載體相互作用的變化,氧空位數(shù)的增加[19],使得Ni/SAPO-5-MC中對應NiO的O的特征峰(圖4(d))也向低結(jié)合能方向偏移。而載體與活性組分相互作用的變化并未對SiO2中O的結(jié)合能(圖4(c)和圖4(d))產(chǎn)生影響。圖4(e)中只有284.8 eV處對應C 1s荷電校正峰,而圖4(f)中除荷電校正峰外還出現(xiàn)了位于288.5 eV對應C—O鍵的能譜峰[20-21],對應MC在催化劑表面殘留的含碳官能團,該官能團的存在引起了Ni—O鍵的變化,減弱了載體與活性組分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而促進了Ni物種的分散。
圖5為Ni/SAPO-5和Ni/SAPO-5-MC的NH3-TPD譜圖。
圖5 Ni/SAPO-5 和Ni/SAPO-5-MC的NH3-TPD譜圖Fig. 5 NH3-TPD patterns of Ni/SAPO-5 and Ni/SAPO-5-MC
由圖5 可知,Ni/SAPO-5 在220 °C、342 °C和485 °C處出現(xiàn)了3 個脫附峰,分別對應于弱酸、中強酸和強酸中心[22],引入MC后催化劑Ni/SAPO-5-MC的脫附曲線與Ni/SAPO-5相似,不同的是Ni/SAPO-5-MC的高溫脫附峰中心向低溫方向位移,表明引入MC后催化劑的強酸強度下降,此外前兩個脫附峰面積均明顯增加,表明引入MC后弱酸和中強酸量有所增加。
圖6為Ni/SAPO-5 和Ni/SAPO-5-MC的H2-TPR表征結(jié)果,圖中還原峰對應的溫度代表載體與NiO間作用的強弱,還原峰面積代表Ni物種被還原的數(shù)量[23]。可以看出,兩種催化劑在350~600 °C范圍均出現(xiàn)了兩個明顯的還原峰。說明Ni/SAPO-5 和Ni/SAPO-5-MC的表面同時存在游離態(tài)的NiO(低溫還原)和強相互作用的Ni2+物種(高溫還原)[24]。與Ni/SAPO-5 相比,Ni/SAPO-5-MC的還原峰位置均在一定程度上向低溫方向移動,表明Ni2+物種向游離態(tài)的NiO轉(zhuǎn)化,易還原的游離態(tài)NiO的數(shù)量增加。Ni/SAPO-5-MC的低溫還原峰面積增加,表明更多的NiO被還原成了單質(zhì)Ni。這些變化與加入MC后NiO與載體的相互作用減弱有關(guān)。
圖6 Ni/SAPO-5 和Ni/SAPO-5-MC的H2-TPR譜圖Fig. 6 H2-TPR spectra of Ni/SAPO-5 and Ni/SAPO-5-MC
圖7為Ni/SAPO-5 和Ni/SAPO-5-MC的SEM照片,可以看出,載體表面存在大量的NiO。未改性的Ni/SAPO-5 表面活性組分NiO團聚現(xiàn)象明顯,引入甲基纖維素后,催化劑表面的NiO粒徑有所減小且分散的更加均勻,也無明顯團聚現(xiàn)象,與XRD表征結(jié)果相一致。
圖7 Ni/SAPO-5 和Ni/SAPO-5-MC的SEM照片F(xiàn)ig. 7 SEM images of Ni/SAPO-5 and Ni/SAPO-5-MC
由圖8(a)可知,引入MC后催化劑的催化活性與Ni/SAPO-5 相比有較小幅度提升;由圖8(b)和圖8(c)可知,引入MC后,Ni/SAPO-5-MC的十氫萘選擇性明顯高于Ni/SAPO-5,同時Ni/SAPO-5-MC的四氫萘選擇性顯著下降。Ni/SAPO-5 的十氫萘選擇性為75.5%左右,而加入MC后催化劑Ni/SAPO-5-MC的十氫萘選擇性可以達到93.6%。這是因為MC的引入一方面降低了催化劑強酸的酸強度,利于減小中間產(chǎn)物四氫萘和產(chǎn)物十氫萘的吸附強度,進而促進四氫萘加氫后生成的十氫萘的脫附和繼續(xù)生成;另一方面,MC的引入也增加了催化劑的弱酸和中強酸量,有利于緩解萘與中間產(chǎn)物四氫萘之間的競爭吸附[25],同時能充分利用溢流氫的加氫作用[26-27],從而提升催化劑的十氫萘選性。
圖8 Ni/SAPO-5 和Ni/SAPO-5-MC的萘轉(zhuǎn)化率(a)、十氫萘選擇性(b)和四氫萘選擇性(c)Fig. 8 Naphthalene conversion (a), decalin selectivity (b) and tetralin selectivity (c) of Ni/SAPO-5 and Ni/SAPO-5-MC
以甲基纖維素為輔助模板劑合成了SAPO-5-MC多級孔分子篩,以SAPO-5-MC為載體制備了Ni/SAPO-5-MC催化劑,并對其進行了萘加氫性能評價。研究表明,引入MC后,Ni/SAPO-5-MC的平均孔徑明顯增大,促進了萘等較大芳烴分子的擴散,并且NiO與載體之間相互作用力減弱,促進了NiO的分散和還原,從而提升了Ni/SAPO-5-MC的催化活性。Ni/SAPO-5-MC催化劑的強酸強度下降,減小了吸附強度,利于產(chǎn)物十氫萘的脫附,促進了萘加氫飽和;弱酸和中強酸量增加,緩解了萘與四氫萘之間的競爭吸附,并充分發(fā)揮了溢流氫的加氫作用,使Ni/SAPO-5-MC的十氫萘選擇性得到了顯著提升,由75.5%提升到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