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區(qū)位于柞水-山陽Fe-Ag-Pb-Zn-Cu-Au成礦亞帶,鎮(zhèn)安西部-寧陜北部鎢鉛鋅鉬銅金銀重點勘查區(qū)(國家級),南部為鎮(zhèn)安鎢礦重點勘查區(qū)。前人在研究區(qū)開展了大量勘查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2013~2014年由陜西省地質調查中心完成的陜西省寧陜縣江口-太山廟一帶鎢鉬多金屬礦產調查評價項目,在江口-兩河一帶圈定了南、北兩個鎢(鉬)礦化帶,目前已在南帶發(fā)現了東陽鎢礦、棋盤溝鎢礦、核桃溝鎢礦、梨園溝鎢礦、金盆鎢礦、金黑溝鎢礦等一系列小-大型鎢礦床
。研究區(qū)位于北鎢(鉬)礦化帶,目前仍以零星鎢礦點為主。研究區(qū)雖系統(tǒng)的做過1:20萬和1:5萬小比例尺水系沉積物測量及1:2.5萬土壤測量,圈定了化探綜合異常區(qū),但對區(qū)內異常查證程度不夠,且早期以金為重點,之后又以鉬礦為重點,綜合找礦意識不強,對發(fā)現鎢礦化未作進一步評價。本次對大岔溝地區(qū)進行野外調查,開展異常檢查,圈定了鎢礦帶(體)2條。本文以新發(fā)現的兩條鎢礦帶為例,在總結礦區(qū)地質特征的基礎上,評價研究區(qū)找礦潛力,為后續(xù)礦產勘查工作提供參考。
完整的“神人獸面紋”只出現在良渚反山12號墓,其它的墓出土的玉器包括玉琮,也有神人獸面紋,但不完全一樣,如瑤山2號墓出土一件玉冠形器,器上有神人獸面紋,但與反山12號墓中的神人獸面紋相比,就有明顯的差別。最突出的不同是神人的兩只手臂沒有表現出來,神人的下身被省略掉了。所以,我們討論神人獸面紋的意義,要抓住它們共同的東西,也許作為神人獸面紋最共同的是神人面部和羽冠;對于獸面紋最共同的是兩只重圈的眼睛。
研究區(qū)屬于鳳縣-旬陽地層分區(qū)之留壩-旬陽-白河地層小區(qū),地層由老到新為下寒武-中奧陶統(tǒng)石甕子組、中泥盆統(tǒng)大楓溝組和牛耳川組,以及上泥盆統(tǒng)星紅鋪組。其中石甕子組和牛耳川組為區(qū)域上鉛鋅、鎢、金多金屬的主要賦礦地層。
石甕子組位于研究區(qū)中部,呈北西西向條帶狀展布,由一套鎂質碳酸鹽巖建造組成,巖性主要為灰白色厚層-塊狀細晶白云巖和粉晶白云巖,沿層面偶含燧石條帶,自上而下逐漸增多,頂部發(fā)育古巖溶堆積及溶蝕地貌。
牛耳川組主要出露于研究區(qū)中北部,巖性主要為淺灰-灰褐色中厚層狀長石石英細-粉砂巖、細粒石英砂巖夾中-細粒大理巖等。
研究區(qū)區(qū)域構造線走向總體為北西西向,區(qū)域褶皺主要為娘娘廟-小溝口背斜,背斜軸部呈北西-南東向,核部為寒武-奧陶系石甕子組,北翼為中泥盆系大楓溝組,產狀10-30°∠60-75°,南翼受后期推覆斷裂破壞缺失。
區(qū)域斷裂構造十分發(fā)育,不同構造層次、不同性質類型的斷裂相互疊加、改造利用。廣泛發(fā)育的剝離斷裂與大規(guī)模北西西向展布的推覆斷裂和北東向剪切走滑斷裂的交織組合。北西西向印支期的鳳鎮(zhèn)-山陽斷裂與北東向燕山期的長坪-胭脂壩斷裂、六里街斷裂從研究區(qū)通過(圖1)。
鳳鎮(zhèn)-山陽斷裂為研究區(qū)主干斷裂,為商丹地殼對接帶南部邊界斷裂,出露在工作區(qū)中南部,為泥盆系牛耳川組與寒武系—奧陶系石甕子組分界,走向291°,呈北西西向,斷面產狀為15-25°∠35-70°。該斷裂地表表現為破碎帶,破碎帶寬50m~300m。破碎帶內充填碎裂巖、角礫巖、斷層泥、糜棱,斷裂帶內發(fā)育黃鐵礦化、褐鐵礦化蝕變。
研究區(qū)巖漿巖為印支期東江口巖體(圖1),屬于中酸性巖體,巖性為中細粒黑云角閃石英二長巖,淺灰色,半自形粒狀結構,塊狀構造;淺色礦物石英約18%,斜長石50%,鉀長石32%;角閃石約占全巖的10%,黑云母約占全巖的5%。侵入體南側界面北東傾,傾角60°-75°。
東江口巖體由早-晚Sn、Ga、Ta、Th、Sc含量遞增,Cr、Ni、Co、V、Nb、Zr、As、Y含量遞減,顯示向偏酸堿性演化特征。各單元平均含量Pb、Cr、Ni、Co、V、Sr、Sc、Bi、Sb高于維氏花崗巖值,其余元素含量低于維氏花崗巖值。Bi、Ni富集系數大于5,呈強聚集型;Sr、Sc、Sb 1.5-5,呈聚集型;Ba 1.54,呈弱聚集型。
班級活動邀請老師參加一直是我們班的活動慣例,不過對于生日會,我想,老師肯定不是首選,首選應是他們的爸爸媽媽。于是我說:“請老師當然可以,不過,你覺得生日會你們最應該請誰參加呢?”
區(qū)內脈巖主要有石英脈、花崗細晶巖脈、細粒二長花崗巖脈等,沿裂隙產出,脈體規(guī)模不等。沿斷裂破碎帶侵入的石英脈與金、鉬礦化關系密切,是鎢、金、鉬富集的載體。
(1)英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根據本校高職英語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和學生達到這一目標的需要,了解在當前英語學習的環(huán)境和背景下國外任務型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任務界面分析的可接受性以及它們與學校課程目標的相關性。同時在慎重地了解、分析、評價、實驗檢驗、調整和再創(chuàng)造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對任務型教學進行“本土化”和“校本化”的探索和實踐。
研究區(qū)礦化蝕變作用主要有兩類:
2010-2014年度陜西省地調院在研究區(qū)先后完成了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和1:2.5萬土壤化探測量
,圈定了多個鎢鉬類綜合異常,HS9異常和JAS11甲1-6綜合異常(圖2)。
第二類為中酸性侵入巖接觸帶、斷裂帶中的蝕變,其蝕變種類有鉀化、硅化、云英巖化、電氣石化、螢石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綠簾石化等。常形成大型蝕變帶,其與鉬鎢錫鉍礦化有關。熱液蝕變作用主要沿構造破碎帶呈帶狀發(fā)育,與金、鉬等金屬礦化有密切關系。與金礦有關的為黃鐵絹英巖化、綠泥石化,硅化。與鉬礦有關的為鉀長石化。
第一類為發(fā)育于韌性剪切帶中的蝕變,呈線型蝕變帶。其蝕變種類主要有硅化、黃鐵礦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磁黃鐵礦化、黑云母化、鐵碳酸鹽化等。其與金礦化關系密切。
(4)W、Mo化探異常是間接找礦標志。
研究區(qū)處于鎮(zhèn)安西部鎢礦集中區(qū)北成礦帶(江口-兩河一帶),該帶以新鋪鉬礦最為典型,礦產優(yōu)勢明顯。鎢鉬礦礦體產于區(qū)內印支期東江口復式花崗巖體中,主要為石英脈型,受斷裂構造控制。并且在東江口超單元內發(fā)現多處鉬、鎢等礦(化)點,有一定規(guī)模的為大竹山溝鉬礦,鉬礦體主要產于似斑狀二長花崗巖中,受北東向陡傾斜斷裂控制,也表明區(qū)內具有良好的找礦潛力。
果樹進入結果期后,如果結果數量過多、果樹營養(yǎng)消耗過大,則會嚴重影響到果實的膨大,樹體營養(yǎng)生長也會受到抑制,造成樹體營養(yǎng)補損,從而導致出現大小年現象。通過合理修剪可以有效調節(jié)花葉和芽葉的適當比例,保持生長和繁殖生長相對平衡,改善樹冠內部通風透光條件,增加樹體營養(yǎng)積累,延長結果年限,確保結果質量。在修剪過程中,對開花量較多的大年樹,要疏去多余的弱枝和短結果枝,短截部分中長結果枝,提高果樹葉子和果子比例,確保果樹豐產穩(wěn)產。
礦體呈北東向展布,產于巖體與牛耳川組矽卡巖帶中,賦礦巖石為大理巖,圍巖蝕變主要有大理巖化、角巖化、硅質化、矽卡巖化。矽卡巖蝕變礦物主要有透閃石、透輝石、硅灰石、白云母、黑云母、金云母。圍巖與巖體侵入接觸界線局部被后期斷層改造,表現為斷層接觸。礦體呈條帶狀,網脈狀,在節(jié)理、層內斷層等構造裂隙中礦化較好。礦體斷續(xù)長約1300m,寬0.2m~18m,礦體總體產狀315°∠51°,WO
平均品位1.21%,局部可見當地居民開采留下的民采坑道和露天踩坑。礦石類型主要為矽卡巖型,次為石英脈型。礦石結構主要為微細一中細晶結構,礦石構造主要為塊狀構造、團塊狀構造、透鏡狀、脈狀構造等。
(3)碳酸巖鹽與花崗巖接觸部位易形成矽卡巖型鎢鉬礦,二者接觸帶是間接找礦標志。
通過本次調查研究,初步建立了找礦標志:
車牌識別技術可以準確地識別圖像中的阿拉伯數字、字母還有漢字,在識別了車輛之后,還能夠將車牌識別的結果傳送到云端的交通綜合系統(tǒng),交通綜合系統(tǒng)就能夠確定車輛在校園內的停留時間,并提示對車輛進行收費。通過使用該機系統(tǒng),能夠促進車輛監(jiān)控管理進一步自動化和智能化,提高效率的同時,也能減少人力的投入。
(1)研究區(qū)主要容礦構造為北北向斷裂,次要容礦構造為北東向、北北東向、近南北向斷裂和節(jié)理系統(tǒng)。
(2)石英脈、細晶花崗巖脈是直接找礦標志,此類地質體往往本身就形成鎢鉬礦化體。
Ⅱ號鎢礦帶(體)分布于甘家溝與畫皮溝之間的山脊上,呈北北西向展布,與區(qū)域構造線一致,產于巖體與石甕子組外接觸帶大理巖中(圖3-21)。圍巖發(fā)生了硅質化、大理巖化、角巖化、矽卡巖化。圍巖中發(fā)育一條北西西向中酸性巖脈,脈體寬5m,走向111°。礦化主要發(fā)育于外接觸帶脈體兩側,在構造裂隙中礦化較好,巖性為灰色、灰白的透輝石矽卡巖,巖體風化破碎強烈,成風化土狀。礦體產狀27°∠61°,脈體北側礦(化)體水平厚度0.6m~11m,南側礦(化)體>0.5m,具體厚度不詳。礦帶(體)斷續(xù)延伸970m,WO
平均品位1.02%。礦石呈細脈狀構造,局部呈塊狀構造,為微細一中細晶結構。
通過本次異常檢查工作,在探礦權空白區(qū)發(fā)現矽卡巖型鎢礦帶(體)2條。
1:5萬水系沉積物異常(HS9異常)呈北西—南東向帶狀展布,面積4.14km
,總規(guī)模值39,綜合異常由Au、Ag、W異常組成,異常濃集中心明顯,具有三級濃度分帶。Au異常面積3.82km
,平均值39.56×10
,最大值142.8×10
,標準離差38.7,變異系數0.96、異常點數19個;W異常面積2.09km
,平均值16.46×10
,最大值72.47×10
,標準離差18.52,變異系數1.12、異常點數11個。Au、W為該異常的主成礦元素,與異常區(qū)分布的Au、W礦產一致,說明該異常是一個典型的“礦致異?!?。
(5)圍巖蝕變:鉀化、矽卡巖化、云英巖化、硅化、鉀長石化等為區(qū)內尋找同類型鎢鉬礦的重要直接標志。
InAs/GaAs 量子點生長的 KMC 模擬 ························陳 龍 徐凱宇 (3,367)
1:2.5 萬土壤化探異常(JAS11甲1-6綜合異常)位于大竹山溝口一帶,呈北西西向帶狀展布,與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圈定的SH9水系異常吻合性好,異常面積6.58km
。異常區(qū)出露地層自南向北依次為石甕子組、大楓溝組。異常區(qū)石甕子組主要巖性為含硅質條紋燧石微晶白云巖夾泥質板巖;大楓溝組主要巖性為長石石英雜砂巖,局部見少量二云母(方解)石英片巖。地層產狀為220-223°∠22-25°。異常區(qū)內斷裂比較發(fā)育,受鳳鎮(zhèn)~山陽斷裂的影響,東西向次級斷裂比較發(fā)育,疊加了北東向斷裂。異常區(qū)東北方向出露大面積的三疊紀二長花崗巖,為成礦物質提供了熱源。綜合異常呈北西~南東向展布,該異常主要為Au、As、Sb、Hg類異常,其次為Ag、Pb異常,伴有Mo、Bi異常。異常規(guī)模大,強度高。各上述元素均具有外、中、內帶,異常濃集中心明顯,套合較好。該異常區(qū)出露古生界地層,為一套不同程度變質巖組合。各元素異常走向均為北西向,與地層及主要斷裂構造走向一致。
研究區(qū)內已完成的1:20萬、1:5萬、1:2.5萬化探成果
,均顯示異常分布范圍廣,面積大,強度高,濃集中心明顯,規(guī)律性強,形態(tài)較好,與構造關系密切,成礦條件非常好,且在異常內多已發(fā)現礦帶、礦點,物化探異常突出,具有較好的找礦潛力。
研究區(qū)出露中-新元古界褶皺基底巖系和震旦系至中三疊統(tǒng)沉積蓋層,寒武-奧陶系石甕子組巖性為含燧石條帶微晶白云巖夾泥質板巖,區(qū)內鉛鋅礦主要受該套地層控制,分布在北東向構造帶中;而泥盆系大楓溝組、古道嶺組、星紅鋪組及牛耳川組等是金、鎢礦的賦礦層位。
(1)圖書館傳統(tǒng)服務的升級和轉型非常契合《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服務篇中的新變化,智連萬物是美好生活的需要。
研究區(qū)位于印支期北西西向斷裂與燕山期北北東向斷裂交匯處。多期斷裂疊加可為金、鎢、鉬及稀有金屬成礦提供良好的導礦、配礦及容礦條件。研究區(qū)南部棋盤溝鎢、核桃溝鎢也主要位于北西西向斷裂與北北東向斷裂交匯處,與查區(qū)具有相似成礦構造條件。
研究區(qū)主要為酸性巖體和巖脈,與鎢鉬金鉛鋅礦關系密切,為礦床的形成提供了熱源。燕山期北東向巖漿巖帶控制了斑巖-矽卡巖-脈狀鉬(鎢銅金)礦帶的展布。秦嶺造山帶北緣斑巖-類斑巖型-石英脈型-矽卡巖型-礫巖型鎢鉬(銅)成礦帶是一個跨單元的巨型成礦帶,不僅分布于華北地臺南緣、北秦嶺、商丹帶、也分布于南秦嶺。鎢鉬礦既可以在斑巖中成礦,也可以在其他中酸性巖體中成礦;既可以產出于小巖體中,也可以產出在大巖體內部的北東向斷裂帶,但總體上近于等間距的北東向構造巖漿巖帶控制了斑巖-矽卡巖-脈狀鉬(鎢銅金)礦帶的展布,寧陜地區(qū)既位于華陰-柞水-寧陜北東向構造巖漿巖帶的南部,也是近東西向構造與北東向構造交匯的密集地帶,十分有利于鎢鉬成礦。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鋼鐵積累不斷增加,廢鋼重鑄將逐漸增多,特別是表面鍍鋅等金屬回爐重鑄,高爐粉塵及灰渣中會含有鋅元素。因此,在高爐粉塵和灰渣中富集、提取氧化鋅逐漸成為關鍵固廢資源回收的熱點問題。我國鋅資源儲備豐富,分布廣泛,品位主要集中在1%~7.5%之間,品位大于等于6%以上的已探明鋅礦資源量僅全國總量33.3%[2]。高爐粉塵中回收鋅元素對低品位鋅礦的利用也有著重要的借鑒作用。
本次野外調查工作,已在研究區(qū)發(fā)現2條鎢礦帶(體)和多個W、Mo、Au礦化線索,并發(fā)現多處開采白鎢礦的民采工程。
在平方根知識的介紹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安排相應活動,設置相關問題,彌補教材中缺少的“知識體驗”環(huán)節(jié).例如教師可以參照美GMH版的安排,設置有關平方運算的實際問題:先求不同邊長的正方形瓷磚的面積,再求特定面積的正方形瓷磚的邊長,讓學生在實際問題的解決中體會引入平方根知識的必要性,做到自然引入平方根、開平方等知識,同時又讓學生初步感受開平方與平方運算之間的互逆關系.
綜上所述,在該地區(qū)部署開展鎢、金、鉬等礦產勘查評價的宏觀地質、化探、礦產等依據充分,成礦條件有利,資源潛力巨大,具有良好的找礦前景。
[1]劉勃,李樂.陜西鎮(zhèn)安縣東陽鎢礦地質特征及成礦條件分析[J].世界有色金屬,2020(09):115-116.
[2]高云峰,楊興科,阮仕琦,韓珂,張偉勝,朱偉.南秦嶺鎮(zhèn)安西部鎢礦集區(qū)控礦構造特征及找礦標志[J].黃金科學技術,2019,27(04):489-496
[3]陜西省地質調查中心,陜西省寧陜縣江口-太山廟一帶鎢鉬多金屬礦產調查評價[M],2016.
[4]陜西省地質調查院,陜西省寧陜-柞水鉛鋅多金屬礦調查報告[M],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