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向陽
摘 要:山東省惠民縣博物館館藏文物《李之芳行樂圖》是館藏一級文物。惠民縣老一輩文物工作者及部分專家認為畫中主人公為清代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李之芳。但也有部分人持不同意見,認為該畫的主人公應為李之芳長子李鐘麟。文章對《李之芳行樂圖》的名稱、畫中主人公和創(chuàng)作年代進行重新考證,可更好地繼承和發(fā)揚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讓更多人了解、認識、研究。
關鍵詞:名稱;李之芳;筠巢;謝彬;創(chuàng)作年代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8.003
0 引言
《李之芳行樂圖》(圖1、圖2)又名《閣老行樂圖》,是惠民縣博物館收藏的明末清初著名人物畫家謝彬創(chuàng)作的一幅人物畫。此畫為絹本,長卷樣式,由畫心與拖尾部分的題跋兩大部分組成。畫心縱42.5厘米,橫238厘米;題跋縱42.5厘米,橫300厘米。長卷總長804厘米。畫心部分描繪的是清代康熙年間一個官吏的日常生活場景,該畫在布局上采用了分段法,巧妙地利用樹木、假山、護欄等景物做間隔,描繪了主人公生活休閑的三個場面:第一個是與同僚下棋;第二是與夫人、孩子在調弄鸚鵡,享受家庭的溫馨快樂;第三個是寫文章或者是在練習書法。用題跋里的說法是對弈、調禽、草檄。三個畫面既相互獨立,又有內在的聯系。人物描繪準確傳神,畫面內容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該畫為水墨設色,以淡墨勾形,運用“墨骨法”,彩色暈染,人物面部結構富有凹凸之感,人物形象有時代特征。如畫中的女人都是大發(fā)髻,這是康熙時期流行的畫法。人物的神態(tài)捕捉到位,十分傳神,通過動作表達出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拖尾部分有十一個人的題跋,他們都是康熙年間的官吏或者文化名人,書體有行、草、楷等,風格各異。
另外還有鈐印29個,篆刻風格多樣,藝術水平高超,有朱文、白文、朱白混合;外形有方形、橢圓形、葫蘆形;有人名章、鑒賞章等。這些篆刻印文也能體現清初時期的篆刻水平。因該畫是名家所畫、名人題跋、名人畫像,所以具有較高的藝術和歷史研究價值,被山東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專家組鑒定為一級文物。但是,筆者對該畫的名稱、畫中主人公及畫作創(chuàng)作年代等問題存在異議,本文試考證這三個問題。
1 該畫的正確名稱
該畫在館藏文物藏品總賬中記錄的名稱是《李之芳行樂圖》,在國家文物局可移動文物普查平臺中登記的也是這個名稱,在出版的許多文物畫冊中也沿用這個名稱。據老一輩文物工作者介紹:此畫是從當地歷史名人李之芳(1622—1694)后人的家中征集來的,畫中的主人公與傳世的李之芳畫像十分相似,當地人把這幅畫稱作《閣老行樂圖》,認為畫中的主人公是原武定州(今山東濱州惠民縣)①清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李之芳。當地人把李之芳稱呼為李閣老,《清史稿》《武定州史志》《惠民縣志》都有其事跡記載。
李之芳,字朱仲,號鄴園,出生于惠民縣城一個農民家庭,自幼勤奮好學,明代崇禎十五年(1642)考中舉人。順治四年(1647)進士,之后擔任過浙江金華府推官,刑部廣東司主事,補廣西道、山西湖廣道、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都察院左副都御使、吏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兵部尚書、吏部尚書等官職。李之芳在任職浙江總督時,正趕上“三藩之亂”(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反叛清廷),李之芳率領本地官兵配合朝廷派來的兵力,平定了耿精忠叛亂,表現出了非凡的才智和勇氣,對清廷忠心耿耿、竭盡全力、不辭辛苦,受到了康熙皇帝的賞識,后來升職為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正一品加三級,死后謚號“文襄”。當地民間流傳著許多關于李之芳的傳說,什么“溜子胡同”“仁義胡同”“賣米不賣谷”等,李閣老與康熙皇帝下棋的故事也是其中的傳說之一。而此畫正有主人公與人下棋的場面,又因此畫是從李之芳后人家中收集的,所以很多人自然而然地認為畫中的主人公應該是李之芳。但是筆者認為這是錯誤的,此畫的正確名稱應是《筠巢畫像圖》,主要論據有以下三點。
1.1 題跋已標明畫中主人是筠巢
在第一個題跋中,題跋者徐沁②(圖3)。徐沁(1626—1683),清代戲曲家,浙江余姚人,臨山官籍,太學生,博通經史,善考證??滴跏吣辏?678)薦舉博學鴻詞,辭不就,退居耶溪,著書秋水堂。題跋明確寫著“筠巢老世兄畫像:長公風華,疇堪與匹;長公神奇,人未易悉。故分則為三,而和則歸一。調鸚深院,饒鄉(xiāng)澤之柔情;摹禊踈林,追硬黃之妙筆;對弈者誰?歡然促膝,落子無聲。勝負莫必是我,非我敢以請質。若耶弟徐沁頓首題”。
還有另外一個題跋者鄭梁(圖4)。鄭梁(1637—1713),清浙江慈溪鸛浦人,康熙十二年(1673)鄭梁曾入李之芳幕中,康熙二十七年(1688)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官至廣東高州知府。其也稱畫的主人為筠巢,題跋內容為“我初不識筠巢面,筠巢先已識我心。……須臾卷盡,反復閱三人之面,不與筠巢之面差毫針?!认茑嵙喊蓊}。”二人均稱畫中主人為筠巢,所以不會有錯的。
筠巢到底是誰呢?李之芳,字朱仲,號鄴園,不叫“筠巢”。李之芳的長子李鐘麟,字玉書,號筠巢,所以畫中的主人公應該是李鐘麟。有人說畫中的主人公相貌與流傳在世的李之芳畫像(山東濱州陽信縣文管所收藏李之芳畫像)十分相像。這也不奇怪,兒子長得像父親,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1.2 根據題跋者與李之芳家族的關系推斷畫中主人
最后一個題跋者是益都趙執(zhí)信(圖5),他在落款中自稱“益都弟趙執(zhí)信”。趙執(zhí)信(1662—1744),清代詩人、詩論家、書法家,青州府益都縣顏神鎮(zhèn)(今山東省淄博市博山)人,曾任右春坊右贊善兼翰林院檢討。趙執(zhí)信還是清初詩人、文學家,是詩詞理論家王士禎(1634—1711)的外甥女婿(趙執(zhí)信的妻母是王士禎的從妹③)。王士禎是山東新城(今山東桓臺縣)人,官至刑部尚書,與李之芳同朝為官,兩人關系甚好。李之芳死后,王士禎親自為李之芳撰寫神道碑文。在王士禎撰寫的《李文襄公之芳神道碑》銘④中記載:李之芳“子女子二人,適王爾梅、馮云勷。”“不佞恭公姻婭,又與公同朝最久,故桓碑之文,不可以不敏辭?!鼻蹇滴鯐r期大學士張玉書撰寫的《大學士李文襄公墓志銘》⑤記載:“女二人,長適候選京職王爾梅,次適廩膳生馮云勷,俱早亡?!睆谋目芍跏康澕易迮c李之芳家族有婚姻關系,李之芳的大女兒嫁給王士禎家族中的王爾梅,王士禎與李之芳算是親家關系,是平輩。作為王士禎外甥女婿的趙執(zhí)信,他給李之芳兒子李鐘麟畫像題贊,自稱“弟”是正確的。如果畫中主人是李之芳,趙執(zhí)信卻自稱“弟”,就是冒犯長輩,是錯誤的。C8AB548D-2A93-4B19-989D-D1FB116CC95A
1.3 根據畫中人物的座位安排否定民間傳說
畫中的第一個場面是主人與人對弈,按民間流傳的說法是李之芳與康熙皇帝下棋,坐在正面的是李之芳,坐在側面的是康熙,這更是錯誤的。不管是清康熙時期,還是古代的其他封建王朝,沒有一個人敢在畫面中把自己放在主位、正面的位置,而把皇帝放在副位、側面位置,更何況是文字獄嚴重的康熙王朝。即便是主家要求這樣畫,畫家也不敢,那可是殺頭連帶滅九族的罪過!另外,看畫面中人物的衣冠服飾,根本也體現不出官職的大小,應該是主人公和同僚在下棋娛樂。
綜上所述,此畫的正確名稱應該是《筠巢畫像圖》,而非《李之芳行樂圖》或《閣老行樂圖》,畫中的主人公應該是李之芳的長子李鐘麟(字玉書、號筠巢),而非李之芳。
2 畫中主人公李鐘麟
2.1 李鐘麟簡介
李鐘麟,李之芳長子,字玉書,號筠巢,是李之芳與原配夫人胡氏生的兒子?!捌涓咐钪荚诳偫硎乃究瞥陂g,‘恭遇恩詔,加一級,送一子入監(jiān)(最高學府)讀書,鐘麟即為蔭生?!雹廾髑鍟r期,憑借上代余蔭而取得監(jiān)生資格的人被稱為蔭生。李鐘麟曾任湖廣岳州府同知,后升任潮州知府。其父李之芳死后,李鐘麟辭職回老家守喪,守喪期滿后,赴京候補,被特授江南分巡盧風兵備道按察使司副使,兼襲拖沙喇哈番,誥授中副大夫。不久辭官,寓居金陵,研討著文,整理其父遺著。李鐘麟善詩文,愛收集唐朝詩句,傳世的詩文遺作豐富,有《重修武定州志》《甘井記》《建告祠堂記》《四書反身錄序》《李文襄公年譜》《筠巢詩集》等。李鐘麟一生有四位夫人,原配夫人王氏,妾室郭氏、杜氏、陸氏,共生兒子12人,女兒16人,可謂子女眾多。
2.2 李鐘麟生卒年考
考證李鐘麟的生卒年對研究此畫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幫助確定此畫創(chuàng)作的年代,以及當時李鐘麟的年齡。但是李鐘麟的生卒年月,在眾多文獻資料中都沒有記載。
惠民縣博物館藏有一合《李壽泓墓志》。該墓志出土于惠民縣何坊鎮(zhèn)孫頂村東北方向的農田中,出土時間是2010年3月28日。李壽泓是李之芳的長孫,李鐘麟的長子。墓志銘文是蔣陳錫撰寫,蔣陳錫是江南蘇州府常熟縣港口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乙丑科進士,曾任山東布政使、山東巡撫、云貴總督。墓志銘中記載:“丁亥,副使君歿于金陵,貧甚,幾不能扶櫬。有義士感君純孝,助金五百,始得行?!备笔咕褪抢铉婘?,墓志銘文透露了三個信息:一是李鐘麟死前生活已經非常貧困,以至于“貧甚,幾不能扶櫬”;二是死于金陵(今南京);三是李鐘麟死于康熙丁亥年,即公元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查《李文襄公年譜》,可知李之芳于崇禎十一年(1638)十七歲(古人計算年齡以虛歲為準)時,娶原配夫人胡氏。胡夫人生李鐘麟、李攀麟二子。筆者猜測李鐘麟大約出生于1639至1640年之間。所以李鐘麟生卒年是1639或1640—1707年。
3 畫家與該畫創(chuàng)作年代
3.1 畫家謝彬簡介
在畫面的右下角部分有畫家的落款“戊午嘉平古虞謝彬寫”,鈐印白文“謝彬私印”(圖6)。謝彬,明末清初畫家,初名份,字文侯,號仙癯,上虞(今屬浙江)人,后隨父居錢塘(今杭州)。謝彬少年時期拜著名人物畫家曾鯨為師,心靈手巧,能出新意,繪畫眉目傳神,略施數筆即喜怒畢肖,為曾鯨得意門生之一,與沈韶、徐易、張遠等共稱“波臣派”。謝彬間作山水,學元四家,窺探吳鎮(zhèn)用筆之奧秘,創(chuàng)新意于法度之中,所作筆墨蒼莽圓渾,酣暢淋漓,氣勢宏大,水墨絪缊,無論精簡、淡逸、粗豪之作皆精彩可觀,兼能花卉、魚鳥、人物,尤以《漁家圖》著稱。清文學家朱彝尊贊“謝彬學曾鯨氏而有得”?!秷D繪寶鑒續(xù)纂》云:“彬善寫小像,一經彼筆,世無俗面,至于數人合幅或舉家全慶,神情浹洽,眉目照映,海內稱首望焉!”⑦浙江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館都收藏有其書畫作品。
3.2 畫作創(chuàng)作年代考
根據該畫的落款可知此畫創(chuàng)作于“戊午嘉平”,具體是哪一年呢?查資料⑧得知謝彬生于1601年,即明萬歷二十九年(辛丑年),卒于1681年,即康熙二十年(辛酉年),活到了81歲。謝彬一生經歷兩個戊午年,一個是1618年(明萬歷四十六年),另一個是1678年(清康熙十七年)。1618年,是明萬歷四十六年,當時謝彬18歲,此時畫中主人李鐘麟乃至其父李之芳都還尚未出生。所以,可以否定該畫不是此年創(chuàng)作。1678年,是康熙十七年(戊午年),此時謝彬78歲,李鐘麟大約38~40歲。此時,謝彬已經是出名的人物畫家,李鐘麟已是清政府官員,兩人應該是有交集的時間和空間?!凹纹健笔桥D月的別稱,即農歷十二月,所以可確定此畫的創(chuàng)作年代是康熙十七年(戊午年)臘月,即1678年12月。
4 結語
綜上所述,館藏《李之芳行樂圖》應更名為《筠巢畫像圖》,畫圖中的主人公不是清康熙時期文華殿大學士李之芳,而是李之芳的長子李鐘麟。李鐘麟,字玉書,號筠巢,生卒年是1639年或1640—1707。畫家謝彬(1601—1681)創(chuàng)作此畫的年代是康熙十七年臘月,即1678年12月,此時畫家謝彬已78歲,畫中人李鐘麟大約38~40歲。通過對此畫的考證,厘清此幅畫作的正確名稱、主人、畫家與創(chuàng)作年代,可以更好地研究此畫,提升該畫的文物價值。
注釋
①山東省惠民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惠民縣志[M].濟南:齊魯書社,1997:40.
②王玉琪.徐沁《曲波園傳奇二種》研究[D].臨汾:山西師范大學,2018.
③于瑞桓,何成.明末清初新城王氏婚姻簡論[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2):225-230.
④⑤張建國.石刻觀奇[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2:81-89.
⑥郭玉水.濱州明清望族之惠民李氏[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11:156.
⑦⑧中國書畫家網.中國明代畫家謝彬[EB/OL].(2001-12-09)[2021-11-23].http://www.zgshjw.cn/lidai_shuhua_detail.php?lbid=940&id=32.C8AB548D-2A93-4B19-989D-D1FB116CC9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