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宜成 趙 青 孫 杰 王 朋 張志高
(江蘇省大華種業(yè)集團有限公司,連云港 222344)
玉米是我國三大糧食作物之一,江蘇省處于南方山地丘陵玉米區(qū)和黃淮海玉米區(qū)交界處[1],根據播期可分為春玉米和夏玉米。目前,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夏玉米品種繁多,而春玉米品種數量很少。大華1623 是江蘇省大華種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最新育成的春播玉米單交種,2021 年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蘇審玉20210001。該品種具有高產、穩(wěn)產、抗性好等優(yōu)點,是一個綜合性狀優(yōu)良的玉米新品種。
1.1 母本D13372008 年夏季在江蘇連云港用L239 與335 雜交組配基礎材料,2008 年冬季在海南自交,2009-2012 年夏季在江蘇、冬季在海南加代,根據抗病、耐旱、耐漬、抗逆性強的目標要求選擇單株自交,經過連續(xù)8 代自交育成。D1337 穗型筒形,平均穗長15cm,穗行數12~14 行,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穗軸白色。
1.2 父本D13162010 年夏季在江蘇用S122 與D1153 雜交組配基礎材料,2010 年冬季在海南自交,2011-2013 年夏季在江蘇、冬季在海南加代,根據抗病、耐旱、耐漬、抗逆性強的目標要求選擇單株自交,經過連續(xù)6 代自交育成。D1316 穗型筒形,平均穗長11cm,穗行數12~14 行,籽粒黃色、硬粒型,穗軸白色。
1.3 選育過程DJ1623 是2013 年冬季在海南以D1337 作母本、D1316 作父本組配而成的雜交種。2014 年在連云港崗埠農場基地進行品種比較試驗,組合D1337/D1316 表現突出,具有高產、抗病、抗倒等特點。2015 年和2016 年在江蘇鹽城、遼寧、寧夏進行春播多點鑒定,在江蘇鹽城、連云港,安徽合肥、宿州,河南鄭州、安陽、南陽,河北石家莊、衡水,山東濟寧、萊州進行夏播多點鑒定,組合D1337/D1316在春播點綜合表現最好,產量最高,比對照蘇玉29增產極顯著。2017 年正式確定以代號DJ1623 參加江蘇省普通玉米淮南春播預備試驗,2018-2020年參加區(qū)域試驗和生產試驗,2021 年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蘇審玉20210001,正式定名大華1623,其親本系譜圖見圖1。
圖1 大華1623 親本系譜圖
2.1 農藝性狀大華1623 全生育期120.2d,比對照蘇玉29 短2.2d。幼苗第1 葉頂端形狀為圓到匙形,葉鞘紫色,葉色綠,生長勢強。株型緊湊,總葉片數19 片左右;株高237cm,穗位高98cm;雄穗分枝8 個左右,穎片綠色,花藥綠色,花絲淺紫色;果穗筒形,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穗長17.1cm,穗粗5.0cm,禿尖長0.8cm,穗行數15.0 行,行粒數34.0 粒;千粒重346g,出籽率87.3%。
2.2 抗性經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2018 年高抗大斑病、小斑病和腐霉莖腐病,中抗紋枯病和瘤黑粉病,感南方銹病;2019 年高抗大斑病和小斑病,中抗紋枯病,抗瘤黑粉病,感腐霉莖腐病,高感南方銹??;2020 年高抗大斑病,中抗腐霉莖腐病和南方銹病,抗小斑病和瘤黑粉病。
2.3 品質2020 年經農業(yè)農村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容重736g/L,粗蛋白含量10.24%,粗脂肪含量3.49%,粗淀粉含量73.98%,賴氨酸含量0.28%。
3.1 區(qū)域試驗2018 年參加江蘇省普通玉米淮南春播區(qū)域試驗,10 個試驗點中有9 個點增產,每hm2產量變幅為5934.0~9847.5kg,平均產量為8683.5kg,比對照蘇玉29 增產11.6%,居第5 位;2019 年續(xù)試,9 個試驗點全部增產,產量變幅為9271.5~12478.5kg,平均產量為10836.0kg,比對照蘇玉29 增產11.9%,居第3 位。
3.2 生產試驗2020 年參加江蘇省普通玉米淮南春播生產試驗,9 個試驗點全都增產,每hm2產量變幅為7650.0~10656.0kg,平均產量為9028.5kg,比對照蘇玉29 增產14.2%,居第2 位。
大華1623 適宜在江蘇省春播玉米區(qū)種植,播期為4 月上中旬,播種密度為63000~72000 株/hm2,每hm2可施復合肥(N∶P∶K=15∶15∶15)450kg作基肥,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300~375kg。在出苗前使用莠去津或者煙嘧磺隆進行封閉除草[2],出苗后要及時間苗、定苗,用甲維鹽阿維菌素、福戈防治玉米螟等蟲害[3],防旱防漬。大華1623 收獲時間為8 月中旬,成熟的標志為:果穗苞葉變黃而松軟,籽粒脫水變硬乳線消失,籽?;砍霈F黑粉層[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