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敏(CHEN Min),何 娟(HE Juan)
(1.三原縣醫(yī)院普外科,三原,713800;2.咸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咸陽,712000;1.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Sanyuan county hospital,Sanyuan,713800,China;2.Department ofCritical medicine,Xianya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Xianyang,712000,China)
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主要與手術器械性刺激、血液長時間高凝狀態(tài)等因素有關,若不及時采取糾正措施,可能誘發(fā)下肢深靜脈功能不全和肺栓塞而危及生命[1]。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作為創(chuàng)傷性手術,下肢DVT 并發(fā)癥常見[2]。 積極的護理干預可有效預防預防膽囊切除術后下肢DVT,預后改善。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與本院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的93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研究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許可。 納入標準:①均確診為膽囊相關疾病擇期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者,并伴有右上腹疼痛;②均為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③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胃腸道疾病者;②合并感染性疾病者。 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實驗組(n=46)和對照組(n=47)。 實驗組男25 例,女21例;年齡37~76(55.86±6.18)歲;疾病類型:慢性膽囊炎20 例,膽囊息肉8 例,膽囊結石18 例。 對照組男25 例,女22 例;年齡34 ~75(55.26±6.65)歲;疾病類型:慢性膽囊炎19 例,膽囊息肉9 例,膽囊結石19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
1.2.2 實驗組采用針對性護理措施。 主要內(nèi)容為:①術前風險評估,了解患者的病情、手術史、病史等一般資料,是否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等基礎疾病,評估術后DVT 風險。 ②健康宣教,內(nèi)容主要為疾病相關知識、手術流程、術后下肢DVT 的原因及影響,提高重視程度。 ③心理干預,針對患者存在的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及時進行疏導,安慰、鼓勵患者,通過舉例等方式增加患者信心。 ④飲食和生活指導,囑患者圍術期清淡飲食,飲食以膳食纖維為主,多飲水,戒煙戒酒。 ⑤術后康復指導,指導患者術后進行下床或臥床活動,由家屬攙扶下床緩慢行走,每天兩次,每次30 min;臥床主要以足踝主動背曲運動為主。
1.3 觀察指標①凝血指標:分別于術后1 d、5 d 檢測患者纖維蛋白原(Fbg)和D 二聚體(D?D)水平。 ②下肢DVT 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或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 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凝血指標比較(表1) 術后1 d,兩組患者Fbg、D?D 水平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術后5 d,兩組患者Fbg、D?D 水平均顯著降低(P<0.05),且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術后1 d、5 d 凝血指標比較
2.2 兩組患者下肢DVT 發(fā)生率比較 實驗組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1 例(2.17%),對照組發(fā)生7 例(14.89%),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784,P=0.029)。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作為新型微創(chuàng)外科手術,具備創(chuàng)傷小、疼痛小、術后恢復快等顯著優(yōu)點,近年來已成為臨床治療膽囊疾病的主要手段[3]。 盡管如此,該手術仍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傷性,手術時二氧化碳氣腹的建立會增加下肢靜脈壓力,影響機體凝血功能。 減緩血液流速,增加下肢DVT 的風險[4]。 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5 d,實驗組患者Fbg、D?D 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為2.17%,明顯低于對照組14.89%,表明針對性護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下肢DVT 發(fā)生率。 原因在于針對性干預措施提高了患者對疾病認知水平和重視程度;重視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注重調(diào)節(jié)患者不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可有效避免情緒帶來的不利影響;進行飲食和生活方式指導有利于患者健康生活,促進預后改善;指導患者下床和臥床運動,可促進患者下肢血液循環(huán),預防下肢深靜脈的發(fā)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