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唐代蜀錦團窠紋的審美特征

      2022-06-21 06:25:00思,喬
      紡織科技進展 2022年6期
      關鍵詞:蜀錦織錦紋樣

      程 思,喬 洪

      (四川師范大學 服裝與設計藝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1)

      蜀錦作為中國四大織錦之首,一直以高超的織造技藝和精美的織繡圖案聞名于全國,并對各朝代的經濟文化產生重要影響,尤其是漢唐時期,其特點更加突出。唐代蜀錦以章彩奇麗著稱,廣泛吸收外來文化,以本土文化為生命力將其轉化和創(chuàng)新,對中國古代織錦的演變和發(fā)展產生重要作用。現(xiàn)階段對唐代蜀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窠環(huán)形式流變、主題紋樣與文化映射關系、織造技藝、染色技藝、現(xiàn)代化設計應用等方面,對蜀錦的藝術特征和美學分析偏向全局視角,對某個時期的蜀錦研究還有待深入。因此,以唐代為時代背景,對唐代蜀錦紋樣的形態(tài)特征進行梳理和總結,探究唐代蜀錦紋樣設計和發(fā)展與唐代文化之間的聯(lián)系,更好地傳承唐代蜀錦深層次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

      1 蜀錦發(fā)展的沿革與演變

      四川地區(qū)古稱蜀國,是中國織錦文化的發(fā)源地之一,具有“蠶叢古國”的稱號。法藏敦煌遺書中“紅川錦,軟錦,紫錦”描述的便是四川的蜀錦。蜀錦作為四川地區(qū)織錦的典型代表,以艷麗的色彩、堅韌的質地和厚重的文化底蘊代表著四川地區(qū)鮮明的地域特色,同時對中國絲綢品種的產生和發(fā)展有重大影響。中國古代相關典籍中有記載,新石器時期四川地區(qū)的蜀山氏、蠶叢氏等部落以養(yǎng)蠶技術著稱,后軒轅黃帝之妃——嫘祖發(fā)明養(yǎng)蠶抽絲之術,為蜀地織錦技術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華陽國志·巴志》記載,商周時期蜀地已能生產絲織品“帛”,也就是最初的錦。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人們把蜀地生產的絲織品專稱為蜀錦,以區(qū)別其他絲織品。隨著中外貿易的發(fā)展,早在張騫鑿空西域之前,在南方開辟了一條成都通往印度的貿易通道,被稱為“蜀身毒道”,亦可稱作“南方絲綢之路”,極大地促進了蜀錦產業(yè)的發(fā)展。由于當時織造技術限制和先秦理性之風的影響,蜀錦織物紋樣主要為幾何框架構圖的形式,其中填以抽象的動物紋和幾何紋。

      秦漢時期盛行浪漫主義,蜀錦紋樣從理性風格向浪漫風格轉變。時人以“碧玉”來比喻蜀錦,同時還流傳著中國織錦“成都獨稱妙”的說法,可見當時蜀錦的貴重和精美。秦漢蜀錦織造技術得到發(fā)展,多綜多躡織機大量應用,采用手本挑花工藝,使蜀錦紋樣逐漸豐富,流云紋、動物紋、植物紋的使用成為秦漢蜀錦的典型特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出土于新疆尼雅遺址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紋錦。

      魏晉南北朝時期,蜀錦的生產和對外貿易迎來高潮。三國時期,蜀國諸葛亮將蜀錦作為蜀地經濟和戰(zhàn)略資源的重要來源之一,并設立專門的“錦官”來管理蜀錦絲織產業(yè)的發(fā)展,極大地推動了蜀錦的發(fā)展。隨著中外文化交融的影響,蜀錦在紋樣題材上引入了象、獅、駱駝、生命樹、忍冬、葡萄等西域紋樣,在構圖上借鑒西域織錦中的簇四、龜甲、套環(huán)、對波等骨架形式。

      隋唐時期是蜀錦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其中以唐代最為繁盛,唐朝時期的蜀錦在中亞、西亞等地十分風靡,在唐代時期,原新疆西市場上已有“梓州小練”和“益州半臂”的商品出售[1]。在紋樣的取材以及織繡技藝上,此時蜀錦表現(xiàn)出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之勢,彰顯多文化的人文氣質風貌。唐代經濟豐盈,文化繁盛,審美傾向一改六朝纖弱風氣,對“壯氣”的藝術追求成為主流。唐代的壯美以渾健為特色,內氣外形并舉,將中華古代的剛健審美意識推向了高潮[2]。任職益州的陵陽公竇師倫發(fā)明的以對稱紋樣為主的陵陽公樣、具有薩珊文化的寶花團窠紋樣及寫實風格較強的折枝花鳥紋樣成為唐代蜀錦紋樣的主要風格樣式。

      2 織造工藝進步帶來的變化

      2.1 技術革新是造物發(fā)展的基礎

      蜀錦發(fā)展歷史悠久,其織造藝術自成體系,具有鮮明的蜀地特色。唐代是蜀錦發(fā)展的鼎盛時期,織物圖案不斷創(chuàng)新,織造技藝也達到了新的高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斜紋緯錦技術。

      緯錦織造技藝是唐代蜀錦的典型特征[3],使用色彩不同的兩組及以上緯線和一組經線交織織繡,緯線顯花顛覆了經線顯花不能隨意變化圖案和色彩的弊端,為織造寬幅、繁復和多樣化的織錦圖案提供了造物基礎。這一織造技術的實現(xiàn),對唐代蜀錦織物紋樣風格演變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同時對織物中經緯線的不同變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唐代蜀錦“紅地花鳥斜紋緯錦”的織物結構如圖1所示,由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黃能馥繪制的織物結構圖。此錦由五組緯線和兩組經線相互交織而成,經線將緯線進行分割,使不同顏色的緯線在不同的浮點顯花,最后形成精美繁復的花鳥紋樣。

      圖1 紅地花鳥斜紋緯錦及織物結構《中國成都蜀錦》

      2.2 紋樣風格和題材的創(chuàng)新

      唐代蜀錦紋樣題材廣泛、構圖飽滿、色彩鮮明富麗,唐代蜀錦紋樣風格和題材上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與當時織造技術的革新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緯錦在唐代非常流行,織造得十分精致,并生產出眾多精美華麗的蜀錦紋樣,聯(lián)珠團窠紋樣、植物團窠紋樣、寶花團窠紋樣以及折枝花鳥紋樣都依賴于緯錦織造技術才得以生產。

      蜀錦紋樣發(fā)展在唐代達到鼎盛,紋樣風格和造型都突破了傳統(tǒng)紋樣設計的限制,題材、造型、色彩和織造方式更多借鑒了外來文化,融合了不同地域文化和人文因素,開始從抽象幾何向自然寫實轉變,具有代表性的有“陵陽公樣”和大唐“新樣”?!傲觋柟珮印钡脑O計者竇師倫在廣泛吸取西域地區(qū)織錦圖案的構成形式上,突破了自漢代以來的裝飾紋樣風格,采用花卉作為團窠環(huán),內置瑞獸,多以對稱形式呈現(xiàn)。從新疆吐魯番出土的窠蕾花立鳥紋印花絹可見“陵陽公樣”紋樣變化、題材發(fā)展的范例,同樣范式造型的圖案在都蘭出土物中還可見中窠蕾花對獅錦和對鳥錦。這些圖案大多以瑞獸為主,寓意吉祥,不僅豐富了蜀錦內容,同時對蜀錦的發(fā)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日本奈良正倉院收藏的一件唐代織錦“聯(lián)珠對龍紋綺”,就是陵陽公樣的典型樣式。連珠紋分為兩層組成了圓環(huán),將2條生動靈活的降龍包裹在窠環(huán)內,以唐草形成的中軸線為對稱軸相互舞動,十分精美。1972 年,在新疆阿斯塔那墓出土了一件相同的蜀錦[4]。

      3 唐代蜀錦的紋樣形態(tài)

      3.1 聯(lián)珠團窠紋樣

      聯(lián)珠紋最早記載為北朝時期的絲織品中,具體出土的實物見于隋初。聯(lián)珠紋團窠紋樣最初受到波斯文化的影響,具有一定的異域風格。唐初,尚武之風盛行,聯(lián)珠團窠紋樣窠環(huán)內多采用動物和狩獵為主題,外環(huán)聯(lián)珠為陪襯,中心紋樣為視覺中心,主題鮮明且富有力量,如法隆寺收藏的“四天王狩獅紋錦”[5]。隨著南北文化的融合,聯(lián)珠團窠紋樣在窠環(huán)的設計上融入了較為柔和的卷草紋,并呈現(xiàn)出“北樸南雅”的藝術特色[6]。

      聯(lián)珠團窠紋樣在唐代蜀錦中獨具魅力,其藝術風格和裝飾語言是唐代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相互交融的結晶。這些聯(lián)珠團窠紋具有同形同構的特征,聯(lián)珠的行動軌跡由窠環(huán)線進行劃定,窠環(huán)主要分為四類,分別為單層聯(lián)珠、雙層聯(lián)珠、“十字形”組合聯(lián)珠、聯(lián)珠與植物組合團窠紋樣(圖2)。由此可見,唐代蜀錦在聯(lián)珠團窠紋樣的發(fā)展上逐漸向多元化轉變。

      圖2 唐代蜀錦聯(lián)珠團窠紋樣

      3.2 植物團窠紋樣

      唐代蜀錦中植物團窠紋是由聯(lián)珠團窠紋逐漸演變和發(fā)展形成的蜀錦紋樣,較為典型的便是日本奈良倉正院所收藏的“聯(lián)珠狩獵紋錦”。窠環(huán)以內騎馬狩獵、鹿、羊、豹子、花樹呈軸對稱排布,構圖飽滿,窠環(huán)外層是由纏枝葡萄紋排列組成的圓環(huán),內層是一圈聯(lián)珠圈,纏枝葡萄紋增加了團窠紋的裝飾美感和層次感。植物團窠紋樣在發(fā)展過程中,受到域外文化的影響,在窠環(huán)的表現(xiàn)上開始形成一種偏程式化的植物排列組合窠環(huán)樣式,逐漸成為唐代蜀錦流行的紋樣題材之一。

      隨著植物團窠紋樣的逐漸發(fā)展,植物紋樣逐漸取代了聯(lián)珠紋樣作為窠環(huán)的表現(xiàn)形式。植物團窠紋樣取消了聯(lián)珠團窠紋樣明顯的窠環(huán)邊緣線,選取單一葉狀植物形態(tài)或莖狀組合卷草形態(tài),按照圓形的運動軌跡進行排列,且植物團窠紋樣窠環(huán)內的紋樣表現(xiàn)形式較聯(lián)珠團窠紋樣設計更加簡潔。葉狀窠環(huán)形態(tài)較為簡單,單元面積的旋轉角度較小,中心紋樣則較為飽滿,如唐中晚期的“黃地對鹿紋錦”(圖3(a)),此錦以椒形紋連成團窠環(huán),窠環(huán)內是大紅色的對鹿,頭帶叉腳,腳踩棕櫚葉盤。莖狀卷草窠環(huán)單元面積和旋轉角度較大,排列數(shù)量較少,且窠環(huán)所占面積和中心紋樣所占面積相當,如“纏枝葡萄鳳舞紋錦”(圖3(b)),窠環(huán)以纏枝葡萄紋的組合為單元紋樣,以90°進行旋轉排列,窠環(huán)內是一只翩翩起舞的鳳凰,整體紋樣飽滿繁復的形象映射了唐代雍容華貴的時代特色。

      圖3 唐代蜀錦植物團窠紋樣

      3.3 寶花團窠紋

      寶花團窠紋樣是唐代佛教昌盛的體現(xiàn),受佛教文化中“圓滿”“輪回”“圓通”等理念影響,經過本土化轉化和創(chuàng)新,成為唐代蜀錦的裝飾紋樣代表題材之一。在世俗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便是蜀錦中的寶花團窠紋樣設計,由代表佛教文化的忍冬紋和蓮花紋、大唐世俗文化中的牡丹花以及承襲漢代的柿蒂花進行組合設計而成的花卉變體紋樣。

      唐代蜀錦中的寶花團窠紋樣從窠環(huán)的表現(xiàn)形式上主要分為瓣式團窠紋樣和蕾式團窠紋樣兩類。瓣式團窠紋樣偏抽象化,單元瓣式結構之間存在明顯的分界線,如被美國克利夫美術博物館藏“八瓣團花立雁紋錦”(圖4(a))。圖案中心是一個8朵花瓣圍繞成圓環(huán)紋樣,一只大雁立于窠環(huán)中央,尾巴呈卷草狀上翹。此錦樣以深紅色為地,用淺黃、綠兩色顯花。蕾式團窠紋樣偏寫實風格,圖案表現(xiàn)繁復華麗,層次豐富,如日本奈良正倉院所藏“寶相花紋錦琵琶囊”(圖4(b))。此錦藍色為地,紅色、淺黃、淺藍、綠色、白色五色顯花,主題紋樣是由寶相花組成,由里到外共3層,同時采用暈色的裝飾手法,由簡到繁、莊重嚴謹、色彩艷麗,花瓣重疊繁復,富麗而優(yōu)美,體現(xiàn)出唐代工藝美術富麗華美的風格。

      圖4 唐代蜀錦寶花團窠紋樣

      3.4 折枝花鳥紋

      唐詩《織錦婦》“聯(lián)雁斜銜小折枝”,《織經綾》“禁苑風前梅折枝”都是對唐代織錦圖案折枝花樣的描寫。《新唐書》中將官員服制中所使用的織錦紋樣按照品階依次劃分,其中,三品官員以上“以鶻銜瑞草,雁銜綬帶及雙孔雀”,四品和五品官員“以地黃交織”,六品以下官員“小窠無文及隔織、獨織”[7]。

      折枝花鳥紋是從循環(huán)較小的花卉題材團窠發(fā)展而來,并且從當時雜糅的想象風格里分化出來,以花鳥和植物為題材,色彩明快自然,具有寫實風格,并在唐代后期成為主流,在1968年新疆吐魯番阿斯塔納第381號墓出土的“紅地花鳥斜紋緯錦”可作為最典型的代表(圖5)。此錦由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收藏,中心紋樣紋象生簇花組成的放射性團花,周邊有4只在花叢飛舞的鳳鳥,外圍是由象生花、枝葉、蜂蝶組成的花樣圖案,上下兩簇團花比兩側團花較大,整體紋樣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榮的氣象。

      圖5 紅地花鳥斜紋緯錦

      4 審美意蘊特征

      4.1 技術演變引發(fā)新構圖格局

      自遼陽西周墓出土雙色平紋經錦以來,經向顯彩的絲織提花技藝特征不斷被發(fā)掘出來。二重彩條經錦和多重平紋高密經錦(3~5重),就是經錦織造發(fā)展至漢代鼎盛時期的技藝結晶[8]。蜀錦是唯一經歷過以丁橋織機為代表的“經錦”和以花樓織機為代表的“緯錦”兩大發(fā)展階段的工藝織錦[9]。唐代中期,蜀錦織造技藝實現(xiàn)了更新?lián)Q代,織物由“經線顯花”轉變?yōu)椤熬暰€顯花”或“經緯線同時顯花”,從而進入了以緯錦為主的新階段[10]。緯錦使用花樓織機進行織造,較丁橋織機最大的改變和優(yōu)勢是可以控制每株經線的單獨低落,從而靈活地設置不同色彩的緯絲,通過緯錦提花的應用,蜀錦的配色和紋樣呈現(xiàn)出更為富麗華美的構圖格局。

      本土特色唐代蜀錦紋樣采用平衡對稱的構圖格局,反映出唐代社會發(fā)展與當下人們美感滿足的統(tǒng)一性。此時蜀錦紋樣大體由窠環(huán)和中心紋樣組合而成,窠環(huán)內的中心紋樣講究平衡對稱的格局,裝飾圖案的均勻對稱,給人以和諧統(tǒng)一、沉穩(wěn)莊重的美感。依據(jù)史料推測武德四年八月敕制的官服之上“異文”的部分紋綾圖案極有可能是“陵陽公樣”,那么由此可以推斷武德官袍“大、小科”的中心主題紋樣大體也為動物紋樣,左右對稱的動物造型紋樣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即所說的對雉、斗羊、翔鳳、游麟[11]。中心紋樣的塑造、窠環(huán)元素的排列組合,使紋樣整體具有很強的視覺平衡效應,更能激發(fā)受眾者的審美快感和審美認同。其中,平衡對稱的構圖格局在唐代蜀錦紋樣中表現(xiàn)為軸對稱、獨立式、反轉對稱和均衡對稱四類[12],如圖6所示。

      圖6 唐代蜀錦紋樣構圖布局

      4.2 典型的異域文化象征意義

      唐代絲綢之路上盛行佛教、瑣羅亞斯德教、景教、天主教、摩尼教,其中尤其以佛教和瑣羅亞斯德教最為盛行[13]。佛教文化自兩漢時期傳入中國,唐代發(fā)展最為繁盛,具有佛教象征意義的主體紋樣,如蓮花、忍冬紋、生命樹等紋樣題材大量應用于唐代蜀錦的紋樣造型中,成為唐代蜀錦主要紋樣題材之一?,嵙_亞斯德教屬于薩珊波斯王朝的國教,隨著絲綢之路的深入,其異域文化文化逐漸傳入中原地區(qū)?!缎绿茣の饔騻鳌分杏小拔饔蛑T胡受其法,以祠祆”,正是對唐代瑣羅亞斯德教文化繁盛的描寫。唐代蜀錦紋樣隨絲綢之路的逐漸深入而不斷發(fā)展,各地方文化產生交流和碰撞,將異域母題元素融入到紋樣設計中,使唐代蜀錦紋樣在裝飾藝術上融入異域元素,尤其以聯(lián)珠團窠紋樣為主,具有典型的異域文化象征意義。構成聯(lián)珠團窠紋樣的主要元素是聯(lián)珠團窠環(huán),由一串小的圓珠圍繞形成圓環(huán),常以20粒左右組成。在薩珊王朝星相學層面,這樣的聯(lián)珠環(huán)紋樣被解讀為神圣之光,聯(lián)珠團窠環(huán)內部的主題一般為動物紋樣,并帶有明顯的異域風格,威猛矯健、造型古拙,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大量聯(lián)珠團窠環(huán)中均內置了動物紋樣,其中以大鳥、豬頭為典型(圖7)。

      圖7 聯(lián)珠豬頭紋錦

      4.3 中外文化融合的時代風貌

      唐代政令開放,各國各民族之間友好往來,商隊來往貿易不絕,促進了唐代中外各族文化融合的獨特時代風貌。唐代詩人張籍在《涼州詞》有云:“無數(shù)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逼渲?“白練”表示運往西域地區(qū)的貨物,其主要的貨物便是四川蜀地的蜀錦。杜佑在《通典·大食條下》記載唐時工匠呂禮等去大食傳授絲織技術,同時,西亞波斯和中亞粟特等地區(qū)的裝飾紋樣文化隨著絲綢之路流入中原地區(qū),經過本土化演繹,對唐代蜀錦的裝飾紋樣設計產生極大影響,并以獨特的時代特色融入到中國傳統(tǒng)織錦紋樣的裝飾體系之中。例如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聯(lián)珠對飲紋錦”(圖8),聯(lián)珠窠環(huán)中是兩個拂林人舉杯對應的場景,是當時唐代專門為銷往中亞波斯等地而設計的蜀錦紋樣。

      圖8 聯(lián)珠對飲紋錦

      隨著絲綢之路貿易的往來,印度、薩珊波斯、粟特等西域各國與唐朝之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貿易體系,波斯商人和粟特商人等西域商人大量訪唐,其西域文化和裝飾藝術逐漸深入到唐代的世俗文化和造物藝術中,其中,唐代蜀錦中聯(lián)珠窠環(huán)的設計以及紋樣表現(xiàn)手法都具有典型的西域風格,如烏茲別克斯坦國粟特古遺址——公元5至6世紀巴拉雷克節(jié)彼壁畫上的“聯(lián)珠野豬頭紋”圖案(圖9(a)),與1959年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325號墓出土的“聯(lián)珠豬頭紋錦”極為相似(圖9(b)),推測其蜀錦“聯(lián)珠豬頭紋錦”的紋樣造型是來源于粟特文化。

      圖9 聯(lián)珠豬頭紋樣對比

      5 結束語

      唐代是蜀錦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蜀錦在紋樣設計、色彩搭配和題材表達方面都極具時代魅力,受織繡技藝的發(fā)展所影響,紋樣織造上顯示出瑰麗的審美特征和文化內涵,具有強烈的藝術沖擊力。將唐代蜀錦紋樣歸納為聯(lián)珠團窠紋樣、植物團窠紋樣、寶花團窠紋樣和折枝花鳥紋四個類別,結合各地出土的織物圖像樣本和歷史資料探討唐代蜀錦織物紋樣的形態(tài)特征,并挖掘紋樣設計中所包含的藝術特征和文化內涵。唐代蜀錦紋樣的形成和演變不僅是歷史文化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包含了唐代對待中外文化兼容并蓄、自信靈活的時代風貌,對蜀錦的傳承創(chuàng)新和現(xiàn)代化設計轉化提供理論依據(jù),以期豐富蜀錦研究的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蜀錦織錦紋樣
      非遺蜀錦在家具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包裝工程(2023年20期)2023-10-28 03:21:16
      淺析蜀錦的創(chuàng)新運用
      民間工藝介紹(六十)
      ——賀斌和他的蜀錦織造技藝
      瑤族織錦
      木芙蓉
      河南電力(2020年10期)2020-10-20 07:28:12
      《2020年杭州亞運會紋樣設計》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08
      藏族傳統(tǒng)紋樣中幾何紋樣的類型及其文化解讀
      織錦古韻(七絕)
      寶藏(2018年1期)2018-04-18 07:39:35
      袁飛紋樣設計
      湖南包裝(2016年2期)2016-03-11 15:53:17
      經典的藝術幾何紋樣
      Coco薇(2015年10期)2015-10-19 15:03:24
      淳安县| 五大连池市| 桑植县| 南宫市| 柏乡县| 高邮市| 宁强县| 湘潭县| 象州县| 凤凰县| 油尖旺区| 苍溪县| 柳江县| 平和县| 玉屏| 津市市| 常德市| 延川县| 济宁市| 白山市| 昂仁县| 嘉祥县| 双鸭山市| 湖北省| 齐河县| 祁连县| 襄垣县| 阳城县| 东山县| 北安市| 兰考县| 霍林郭勒市| 定远县| 额济纳旗| 合阳县| 那坡县| 托里县| 芦溪县| 黄陵县| 和静县| 涟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