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餅甜甜
翻開高中的日記本,“那個討厭的人”的字眼閃爍其間。
“那個討厭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我們班的班長兼數(shù)學課代表。
那是高二的時候,對于高中生而言,高二基本到了攻堅階段,因為要在升到高三前把所有的高中課程全部學完。我自然跟得很吃力,尤其不太擅長數(shù)學的我,對文科數(shù)學的難度系數(shù)還是有點“消化不良”。
而那個年紀的我又十分敏感和內(nèi)向,在高中學業(yè)壓力的“血雨腥風”中捧著弱不禁風的自尊心小心翼翼地呼吸著。
我們班的班長據(jù)說是“班長”專業(yè)戶。學習成績自然不用說是班上數(shù)一數(shù)二的,可是這位班長的“群眾基礎”多少有點“地動山搖”,因為大家私底下都議論她總是圍著老師屁股后面轉(zhuǎn),很少跟大家打成一片。也許人家是尖子生,不屑于跟我們這些資質(zhì)平平之輩為伍吧!
有一次,我遇到了一道難題,學習委員不在,我便鼓起勇氣去問班長,那是我第一次與班長正面交流。班長接過我手中的試卷瞟了幾眼,輕描淡寫地說:“這道題很簡單?。 比缓笕寰湓捀爬ǖ卣f了解法,沒等我反應過來她就已經(jīng)把試卷又退回我手中,繼續(xù)低頭做她的題。
我愣在那里大概3秒鐘,然后瞬間爆發(fā)的自尊心驅(qū)使我用足以讓兩個人都聽得到的音量發(fā)出了一聲冷笑,然后頭也不回地回了座位。
這種被冒犯到的情緒讓我一整天都不堪其擾。從那天起,我的日記里開始飽蘸著情緒地提及“那個討厭的人”。
那件事后,我們再沒有過正面交流,甚至在路上面對面遇到,彼此都不打招呼。
有一次月考,在數(shù)學大題頗有點難度的情況下,我意外地拿到了滿分。老師在課堂上毫不吝嗇地表揚了我,并讓大家在發(fā)下試卷后學習一下我的試卷最后一道大題的卷面格式和解法。要知道,這種被當作“范本”的殊榮從來都是由兼任數(shù)學課代表的班長包攬。
我特意瞄了一眼班長此刻面無表情的臉,心里一陣得意:哼,有什么可牛的,這次還不是得看我的“范本”!
然而,當我課間回到座位卻發(fā)現(xiàn)唯獨我的桌面沒有發(fā)下來的數(shù)學試卷,我徑直走到班長跟前問:“為什么我的卷子沒發(fā)?”她抬頭看了我一眼,一臉無辜地攤手:“不知道啊,的確沒有你的?!?/p>
她的態(tài)度讓我感覺事情沒那么簡單,我立刻又找到老師確認,老師也很疑惑,因為她說她還在辦公室給隔壁班老師看過我的卷子,之后就把我的卷子放在那一摞卷子的最上面了。
回教室的路上,我?guī)缀醍a(chǎn)生了翻遍辦公樓和教學樓之間所有垃圾桶的沖動,來佐證我的猜測。世界上竟有報復心如此之強的人!我怒火中燒,在日記里發(fā)誓,高二這一年我拼了命也一定要考過“那個討厭的人”!我要用成績狠狠碾壓她,讓她在我面前永遠囂張不起來。
于是,我前所未有地渾身上下充滿了動力,我的對手不是我的前幾名,而是考過全校前十名的“尖子生”,這就好比我是當年的“小米加步槍”,而對手是“飛機加大炮”。
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鬧鐘,而是自尊保衛(wèi)戰(zhàn)的號角。每天都是一場比賽,在教室的十幾個小時里我“監(jiān)視”著她的一舉一動,研究她的學習習慣,總結(jié)她的學習方法。做題做累了,抬起頭看到她還在奮筆疾書,我趕緊又抓起筆。課間她在跟前后桌聊天,我趕緊抓住機會做題。下了晚自習回家我要再自學一個小時,因為這是我能超過她的唯一辦法——笨鳥勤飛。
老師讓大家傳閱她的“范本”解法時,我迫不及待地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字不漏地抄在本上反復研究,恨不得吃透她答案的每個字每個筆畫,從字里行間窺探到她解題的全部技巧和思路。
然而我的各科基礎不扎實,前進的過程遠比我想象得要難得多,好在皇天不負苦心人,慢慢地,我的成績開始有了小幅提升,每一次進步都讓我感到離“復仇”更近了一步。而與此同時,看到她談笑風生時,我也提醒自己革命尚未成功,還要繼續(xù)努力才行。
高二的最后一次月考我終于考出了總分高出她兩分的好成績,雖然那次她發(fā)揮有點失常,但對我而言這是這場較量里我獲得的真正意義上的勝利,而這也是我進入高中以來達到的巔峰成績了。終于,我有機會俯視她——“那個討厭的人”了,她終于成了我的手下敗將。
很快升入了高三,沒有跟她分到一個班級,我還是萬幸地松了一口氣。畢竟這提著一口氣過來的高二也讓我有點“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大傷元氣。
開學第一天,我與新同桌相互自我介紹,當他聽到我介紹自己名字時立刻變得興奮起來:“哦!我知道你的,有一次考完試我們數(shù)學老師在我們班傳閱過你的試卷,你的最后那個大題解得特別好,字還好看,我印象特別深刻?!?/p>
“你們老師……我的卷子?”我拿手指著自己,有點啞然,習慣了想象的我竟然有點難以接受真相。
“那個討厭的人”還是有點高傲和高冷,只是似乎沒那么討厭了,但我還是想謝謝她。
一點就通:
巧設懸念,運用對比為行文增色
這篇記敘文按時間順序講述了幾件作者與班長間的故事,展現(xiàn)了作者對班長心態(tài)的變化。文筆流暢,選擇的故事色彩鮮明地凸顯了主題。“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鬧鐘,而是自尊保衛(wèi)戰(zhàn)的號角”等描寫具有畫面感和感染力。
同時,設置“班長為虛榮心偷走我卷子”的誤會,引起讀者好奇,并用這件事為引,串聯(lián)起后文一系列行動。當謎底揭曉,卷子并不是被班長偷走而是被別班老師拿走,運用這一對比讓班長的形象更加鮮明,也襯托出了作者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