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捷
【原文】? ?子曰:“見賢思齊焉(yān),見不賢而內(nèi)自?。▁ǐng)也?!?/p>
【釋文】? 語出《論語·里仁》??鬃诱f:“看見賢人,便應(yīng)該想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便應(yīng)該反省自己,有沒有同樣類似的毛病。”
孔子這句話被后世的知識分子奉為修身立志的座右銘。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他驅(qū)(qū)使著有志青年迎頭趕上,鼓勵后輩長江后浪推前浪,勇于突破,不甘平庸。明朝王陽明從小就立志要成為像孔孟那樣的大人物。當小王陽明把自己的理想說給長輩們聽的時候,那些自以為是的大人們無不嘲笑他的自不量力。王陽明非但沒有因此改變初衷,反而越發(fā)地勤奮用功。他的一番風雨無阻的追求,最終成就了他明朝第一思想家、軍事家的光輝地位,其學術(shù)思想傳至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影響極大。
生活中,小朋友們經(jīng)常會向同伴學習。看到同伴有比自己優(yōu)秀的地方,就希望向他看齊,和他一起進步;看到同伴有不足的地方,會給他提示,同時也會自我思考一下,看看自己有沒有和他相似的毛病。如果有,就及時改正;如果沒有,就要注意不要出現(xiàn)類似的問題。
具體到寫作中,就是掌握對比的手法,它能夠幫助我們凸(tū)顯作文的表達效果。那么,怎樣進行對比呢?
第一,對比要找對人。第一種,和高人比。別人比自己好,一對比就發(fā)現(xiàn)問題。寫一寫發(fā)現(xiàn)的問題是什么,讀者和作者就能知道該怎么辦,該朝哪個方向發(fā)展。寫對比,其實就是寫自己的未來。第二種,和自己有差距的人比。通過對比,寫一些別人突出的問題,提醒他,表達自己的關(guān)心,也使讀者從中受到啟發(fā)。因為對比的結(jié)果對于大家來說,都會產(chǎn)生一種警示作用,讓我們都能做到“見賢思齊”。
第二,對比要找對事。第一種,找大家做的同一件事的結(jié)果相比。因為事件相同,所以具有很好的可比性。例如班級大掃除,大家都參加勞動,一組是負責清掃教室的,另外一組是負責擦玻璃的,可以比一比兩個小組的勞動成果,寫出各組隊員勞動的態(tài)度和做事的方法。第二種,找同一件事中“做的”和“沒做的”相比。還以大掃除為例,有的組勞動了,有的組由于臨時有事沒勞動。這時,你可以比一比,看看“做”與“不做”的結(jié)果是什么。
對比,讓讀者感受更分明,判斷更準確,讓你的文字更有說服力。
【學生佳作】 “三個第一”的王三一
唐與陳
我有一位同學,是我的好朋友、好兄弟,他有著一個既好記又好寫的名字——王三一。這個名字本身已足夠特別,和他相處久了,發(fā)現(xiàn)他身上正好有著三項堪(kān)稱第一的優(yōu)點。
首先,運動能力第一。他長得很高,也熱愛運動,還是學校籃球隊的隊員,于是很自然地就成為了我們班的體育委員。在體育方面,他確實是十分擅(shàn)長的。有一次,體育課比賽跑步,他一馬當先,超過了一個又一個同學,最終獲得了第一。這樣的身高還能擁有如此快的速度,確實令人嘖嘖(zé zé)稱奇。上個月,學校舉行了一場跳長繩比賽,他在比賽中表現(xiàn)優(yōu)異,幫助我們班取得了年段第二的好成績。所以,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他絕對是一個四肢發(fā)達的人。
雖然他四肢發(fā)達,可頭腦并不簡單。這第二項第一,就是學習。盡管他和全班比未必能拿到冠軍,畢竟我們班有好幾個女生長期占據(jù)著學習光榮榜的前三甲。不過,在男生當中,他的學習成績可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尤其是課堂的積極性和活躍度,他要是稱第二,那就沒人敢當?shù)谝涣?。老師提問時,他總是高高地舉起他的手;他回答問題時,總是一副信心滿滿的樣子。更重要的是,他說出來的答案幾乎沒錯過,令我十分佩服。他的成績總能保持在90到95分之間,確實十分厲害。
最后,他擁有全班第一的幽默感。平日里,他風趣幽默,擅長搞笑,肚子里仿佛有說不完的笑話,時不時地冒出兩句,總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當然,他并不完美。比如:上課有時會走神啊,偶爾會跟同桌開點兒小玩笑啊,字寫得還不夠好啊……
不過,三個第一已經(jīng)很棒了。作為好朋友,我當然希望他的“第一”越來越多,畢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p>
王三一同學,期待著未來的你,能成為天下無敵的王萬一。你可千萬別覺得“萬一”很難做到啊,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xiàn)了呢?嘿嘿。
【評點】
這是一篇十分有趣而又精彩的作文,將王三一同學的形象刻畫得惟(wéi)妙惟肖。通過對他名字的獨特解釋,將運動第一、學習第一、幽默第一的特點闡(chǎn)述得十分清晰明了。再通過事例加以論證,并輔以小作者風趣幽默的語言,整篇作文妙趣橫生。
在這篇寫人的作文里,小作者和寫作對象沒有明著對比,但是“見賢思齊”的味道非常明顯。小作者佩服好朋友王三一同學,欣賞他的三個優(yōu)點,并以他為榮。這是一種潛在的對比,隱藏著小作者渴望向優(yōu)秀的同學學習的真摯(zhì)態(tài)度。
此外,作文還將現(xiàn)在的“王三一”和未來的“王萬一”做了對比,表達了小作者對好朋友不斷進步的美好期望和真誠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