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莫笑君,原名胡姚雨。東南大學碩士畢業(yè),青年作家。曾獲香港中文大學第五屆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一等獎、2013全國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青春中短篇小說集《余聲不回》將于2022年上市。
朱自清最為人熟知的散文當屬《春》《荷塘月色》《背影》《匆匆》,這幾篇或明艷喜人,或清新可人,或哀婉動人,尊其一聲“抒情界”的扛把子,“美文圈”的大當家不為過。不過,你可能不知道,以“抒情人設”行走江湖的朱自清,還寫了不少幽默、輕快的作品,不僅展示了這位文學大家多樣的藝術風格,還給了我們十分有益的寫作借鑒。
《話中有鬼》就是朱自清傳統(tǒng)“美文”之外,一篇閃耀著哲理光輝、性靈之美的幽默散文。他從一個“鬼”字出發(fā),對人們?nèi)粘Q哉Z中關于“鬼”的表述進行了豐富的聯(lián)想,每聯(lián)想一處,就發(fā)表獨到、幽默的見解,成為一篇有趣、有料、有思考的好文。借這篇文章,我們趁機學一學“聯(lián)想”的妙用,讓自己的文章也靈動、有趣起來!
入門款“聯(lián)想” 訣竅:學會? “組詞”
還記得那句著名廣告語嗎——世界失去聯(lián)想,人類將會怎樣?
要在寫作中運用好“聯(lián)想”,似乎很考驗想象力,沒點兒“腦洞”好像都無從下手。其實,要入“聯(lián)想”之門一點兒都不難,只要會“組詞”,你就是一個有“聯(lián)想”能力的人。
朱自清在《話中有鬼》里就開門見山地組起了詞:
不管我們相信有鬼或無鬼,我們的話里免不了有鬼。
“鬼”通常不是好詞兒。說“這個鬼!”是在罵人,說“死鬼”也是的。還有“煙鬼”,“酒鬼”,“饞鬼”等,都不是好話。
“死鬼”常為婦人之語,帶點兒抱怨,也帶點兒嬌嗔;“煙鬼”“酒鬼”最常見,沒少給國家GDP作出貢獻;“饞鬼”往往不分年齡,也不分胖瘦,只要愛吃,總能在美食面前展露本性。
雖然,這些指代的都是生活中不同類型的人,事實上,這種寫法的本質(zhì),就是在給“鬼”組詞,正是這些詞,不斷豐富著“鬼”字的內(nèi)涵,拓寬著作者的思路。
我們可以細數(shù)一下作者在這篇文章里,到底寫了多少個帶“鬼”字的詞語:
死鬼、煙鬼、酒鬼、饞鬼、刻薄鬼、嗇刻鬼、小氣鬼、見鬼、老鬼、小鬼、丑鬼、鬼相、鬼頭鬼腦、鬼心眼兒、鬼胎、鬼話、鬼畫符、懶鬼、鬼混、鬼聰明、鬼玩意兒、鬼才、鬼氣、鬼斧神工……
短短一篇文章,居然羅列了如此之多的“鬼詞”!而每一個“鬼詞”,或代表著一類人,或展示了某種特質(zhì),或傳達了一種觀點、一種民俗文化……正是這些詞語的密集展示,使整篇文章的信息量立刻劇增,看似緊扣一個字,實則早已信筆由韁、涉獵八方了。
因此,所謂“組詞聯(lián)想法”,就是取一個字為“核心意象”,繼而用“組詞”的方法進行思維發(fā)散,從而不斷拓展一個字的內(nèi)涵邊界,形成以這個字為核心,以關聯(lián)詞語為范疇的“意象庫”。接下去要做的,就是從這豐富的素材庫里,選取與主題相關的內(nèi)容,盡情書寫就可以!
試著想想,在朱自清的“意象庫”之外,你還能繼續(xù)聯(lián)想其他帶“鬼”的詞語嗎?
比如,你可以聯(lián)想“日本鬼子”,在文中表達你對侵略者的憤慨、對歷史的沉思。聯(lián)想“鬼馬精靈”,回憶自己在童年時代是否做過什么事,曾被人冠以這一稱號?聯(lián)想到“鬼故事”,你聽過最嚇人、最無趣的鬼故事分別是什么?是誰講的?在何種時間?何種場所?還有裝神弄鬼、人小鬼大、人面鬼心、人鬼不分……每一個詞,都在為你創(chuàng)造新的靈感。也許,你能比朱自清寫得更豐富。
事實上,以“組詞”來勾動聯(lián)想、豐富內(nèi)容的方法,古今文學家都很偏愛。在古典文學里,這種“組詞式”文學技法,被稱作“列錦”,可以理解為“羅列主語、名詞錦集”。眾所周知的《天凈沙·秋思》正是這樣一首經(jīng)典的“列錦”之作——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不就是一個接一個的詞語并列在一起?你可能要說,這些詞各個不同,并不是圍繞一個意象在組詞??!其實,這正是馬致遠的高明之處,這些詞當然有一個核心意象,只不過它被作家巧妙地隱藏了起來,讓意境更含蓄、更優(yōu)美——這個意象就是“秋”。
未寫一個“秋”,卻又寫盡了“秋”,馬致遠的這首小令,因此被譽為“秋思之祖”——僅僅通過聯(lián)想,把詞語排列在一起,就有這么大的魔力!
所以,千萬不要限制自己的思維?,F(xiàn)在就找一個字,開始你的頭腦風暴吧!
升級款“聯(lián)想” 訣竅:試試“諧音”
要想使文學聯(lián)想更加豐富,“諧音?!庇啦贿^時。
朱自清在文章中,也給了我們一個范例:
“鬼”,“詭”同音,但是究竟因“鬼”而“詭”,還是因“詭”而“鬼”,似乎是個兜不完的圈子。
“鬼”與“詭”都有神秘、不正之意,此處用諧音的方式進行聯(lián)想轉換,使得全文的核心意象立刻跳脫出“鬼”本身,進一步衍生到更廣的領域。畢竟,“詭”字一出,我們又可以重新開始組詞,進行新一輪的頭腦風暴了!
毫無疑問,“諧音梗”也是古今文學大家都格外喜愛的一種“文學聯(lián)想”技巧,通過“諧音”,不僅可以讓讀者產(chǎn)生豐富的想象空間,還能讓作者“話里有話”,余音難盡。
中國歷史上,把“諧音”玩得最好的作家是哪一位?毫無疑問是曹雪芹,在《紅樓夢》里,那俯拾皆是的“諧音游戲”,正是他那超絕的聯(lián)想才能的體現(xiàn)!
比如,甄士隱諧音“真事隱”;賈雨村諧音“假語存”;賈府四小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合起來諧音“原應嘆息”;名為“千紅一窟”,似指石窟內(nèi)千紅萬紫,實則諧音“千紅一哭”或“千紅一枯”,另有“萬艷同杯”,明明喜慶歡鬧的祝詞,實為“萬艷同悲”。這樣的諧音,不僅讀來靈動,使作者的思想、作品的內(nèi)涵也得到了凸顯和深化。
所以,當你想把文章寫得有趣,不妨玩一玩“諧音”的文字游戲,就可以從一個點,順利跳脫到另一個點,文章的意象豐富了,可寫的內(nèi)容也增加了!
舉一個特別簡單的例子——當你寫“白露”,腦海中可能出現(xiàn)郊外小草上的露水;當你用諧音轉換,天空中就飛過了一行行“白鷺”;再試著想象,有一只探頭探腦的“白鹿”似乎正在不遠處的灌木叢里朝你張望;當你為這寧靜的畫面而陶醉時,一個叫“白璐”的女生,在背后喊了你的名字……短短幾個諧音,一個青春小說的開頭,就這么慢慢成形了!
熱門款“聯(lián)想” 訣竅:多多“引用”
話已至此,你可能還會苦惱,我實在沒有什么詞匯積累,也沒有什么“諧音”靈感,該怎么把文章寫得豐富又有趣呢?
別忘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就能看得更遠。
實在不行,就去“文學巨人”那兒找現(xiàn)成的吧!別說是你,就算是文學大家,也要從別的文學前輩那兒找靈感呢!
朱自清就跨越古今中外,向王爾德、李賀“求助”——
尋常誑語也叫做“鬼話”,王爾德說得有理,誑原可以是很美的,只要撒得好。
“鬼聰明”也有正經(jīng)的,書上叫做“鬼才”。李賀是唯一號為“鬼才”的詩人,他的詩濃麗、幽險,森森然有鬼氣。
雖然提及王爾德和李賀之后,朱自清都沒有太多的展開,可他若是借此繼續(xù)發(fā)散,又何嘗不可!
提及王爾德,便可引用更多的西方作家——其他外國作家有沒有關于“鬼”的言論和著作?西方的“鬼”和東方的“鬼”又有所不同,西方的“鬼”往往和“靈魂”相關,而靈魂,又可以衍生出更多的聯(lián)想——同學們熟悉的“攝魂怪”“伏地魔”是不是也是鬼怪的一種?
提及李賀,可引用的內(nèi)容更多了,除了李賀的“鬼氣”詩作可以拿來品鑒,還可以引用其他詩人帶“鬼”的詩句——李清照有千古名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因寫作《聊齋志異》曾獲得極高的褒獎“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p>
朱自清沒展開寫的內(nèi)容,你完全可以幫他補全!
這也不失為一個“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絕佳續(xù)寫練習。
因此,當你對某一個意象實在無話可說、無處聯(lián)想的時候,去書里翻翻、去網(wǎng)上找找,別的作家對此有何高見,做過哪些經(jīng)典之語吧!
當你開始行動,你會發(fā)現(xiàn),這不僅僅是在聯(lián)想,更是在積累。當你積累了足夠多的素材、掌握了足夠多的信息,你的文章就真能“有如神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