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權 莊嚴 章樂程 王嘉昊 劉小川
摘要:自媒體的更迭已經深入大學生的方方面面,高校團委作為黨和大學生之間的橋梁和引導青年的重要部門,自然也應該與時俱進,用青年喜聞樂見的方式,有效利用各種占據主流的新媒體平臺,最大限度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社會和獲取青年朋友的支持。
關鍵詞:高校共青團;新媒體;大學生;宣傳平臺
共青團的工作在自媒體快速發(fā)展的時代面臨重大發(fā)展機遇,同時也有很大挑戰(zhàn)。按照傳統(tǒng)的方法,如開講座、官網發(fā)布信息等單一的灌輸方式已很難符合大學生們的口味,微信公眾號的吸引力也逐漸暗淡。值得注意的是,短視頻類的多元互動平臺十分受青年學生的喜愛,此類媒體傳播速度更快,受眾更為廣泛,各大高校團委入駐后運營得當,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與特點,服務高校,服務青年,會收獲大批粉絲,創(chuàng)造出巨大影響力與流量。
一、高校團委要充分認識利用新媒體平臺宣傳的必要性
廣大青年特別是高校大學生,作為思想觀念最為開放、最樂于接受和使用新媒體的社會群體,其思維方式、思想狀態(tài)、行為選擇和價值判斷在很大程度上與新媒體正在發(fā)生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深入的聯系。[1]高校作為青年群體的主要集合,團委具有重要的使命與責任來幫助青年。但是,在眾多方法中,有些方法的作用微乎其微,有些卻能事半功倍。
例如,現階段上海疫情面臨巨大的輿論壓力,已經有不少人被西方所謂的“共存論”所帶偏,對“動態(tài)清零”總方針表示懷疑,并且對靜態(tài)化管理產生不滿與焦慮??梢?,新媒體在調動大學生參與大量信息互動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會產生負面效應,給學生帶來消極影響。在此期間,各高校宣傳報道的核心毫無例外地聚焦在“抗擊疫情”這一主線上,圍繞學校整體情況、防控舉措、抗疫事跡、開學安排、線上教學等主題開展立體化、多層次的宣傳報道。[2]
高校共青團利用抖音,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及時辟謠以及闡述“躺平”所帶來的危害,盡早更正人們的錯誤觀念,讓青年們的心靜下來,用長遠的眼光,站在發(fā)展的角度看問題,配合好國家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就能讓許多人忘卻居家所帶來的焦慮,享受“閑”下來的日子。
二、高校共青團利用新興媒體具有巨大優(yōu)勢
在以年輕人為主體所組合的團隊,能從自身的角度想問題,看問題,在立足于服務學校發(fā)展,服務學生成長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創(chuàng)作的質量與品質發(fā)表大學生樂于接受的觀點,發(fā)布學生感興趣的視頻,達到更高更好的宣傳效果。
在黨史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背景下,沙洲職業(yè)工學院每個系有自己的宣傳公眾號,始終堅持第一時間傳達黨委宣傳部門和團委的有關會議要求,以黨的偉大斗爭精神著力培育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了學生的認同與喜愛。
上海海洋大學則充分發(fā)揮短視頻的優(yōu)勢,以抖音為主要平臺,通過有趣的短視頻與互動,以及通過直播介紹學校特色進行招生宣傳,粉絲數量一路暴漲,從千到萬再到幾十萬,對下一年的招生工作極為有利。
據統(tǒng)計,2019年,抖音用戶為4億,2021年達到了6億,抖音成為大學生短視頻類軟件的首選。根據2021年的抖音用戶年齡分布分析,20-30歲的用戶比例達到了46.9%,為2.81億,接近總用戶一半。根據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20-30歲的人口數量為2.5億,覆蓋率達到了100%。
三、不斷完善專業(yè)化工作機制
由青年學生參與宣傳工作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不少團隊成員只是基于興趣,并沒有專業(yè)的理論素養(yǎng),對于真正意義上的的宣傳工作缺乏必要的邏輯性,如字幕、時長、話題等的設置沒有深入研究,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宣傳效果。以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qū)為例,大學生通訊社為學校的宣傳團隊,但是,團隊只有微信公眾號一個平臺,本校學生甚至不知道,影響力微乎其微。
因此,黨委宣傳主管部門和團委要積極支持宣傳類的社團,通過聘請專家指導以及撥出專項經費,打造專業(yè)團隊,校級與二級單位互通有無,保證供給順暢;也要與其他有豐富經驗的高校團隊不定期交流,分享經驗,展示特色,總結不足。總而言之,一是內部整合,應打通高校和共青團組織自身的官方網站、抖音號、微博、微信公眾號、微信視頻號和B站賬號等新媒體平臺的數據壁壘,建立統(tǒng)一的新媒體信息發(fā)布平臺,形成信息傳播的合力;二是外部聯合,打破各自原有的小閉環(huán)體系,實現與其他高校和共青團組織新媒體平臺的相互補充。[3]讓有意義的事變得有意思,讓有意思的事變得有意義。
參考文獻:[1]劉立為薛艷新.新媒體時代高校共青團宣傳工作探析.[J]管理視野,2011.10(上):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