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有林
摘要:田徑是體育課程中的重要組成內容,對學生身體素質的發(fā)展有著積極影響。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引入趣味田徑項目,不僅能增強體育課程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訓練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讓學生的身心獲得協(xié)調發(fā)展?;诖?,體育教師應重視趣味田徑教學的開展,并結合體育課程的內容和不同階段小學生的興趣特點,運用行之有效的策略去開展和實施,讓學生在趣味田徑訓練中感受到體育課程的魅力,進而愛上體育課。
關鍵詞:趣味;田徑體育;小學體育;教學開展
趣味田徑主要指通過一定的手段和策略,將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田徑運動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體育鍛煉成為更有趣味性的田徑運動方式。趣味田徑的開展不受形式和場地的限制,教師應將體育知識融入趣味的田徑運動中,讓學生樂于學習、易于掌握,并在潛移默化中教授給學生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習。這不僅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思維特點,還能滿足小學生的運動發(fā)展需求,進而促進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發(fā)展。
一、梳理趣味田徑執(zhí)行方法
學生對趣味性的運動內容有特殊的參與興趣,教師要對學生的運動特點和心理訴求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便做出科學的教學設計,給不同的學生準備不同的運動項目。將體育游戲和競賽適時融入田徑訓練之中,能調動學生參與田徑訓練的熱情。因此,趣味田徑教學要突出一個“趣”字,基于學生的運動興趣設計教學。在對體育游戲和競賽等活動進行選擇時,教師既要對其制約因素有清楚的了解,也要對趣味性游戲的投放時機做出準確判斷,以提升學科教學的品質。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針對學生的運動情況,適時融入一些趣味性的游戲或競賽,能夠起到明顯的激發(fā)作用。如在原地跳遠的教學中,教師設計這樣的體育游戲:“男生與女生分別成立小組,女生組與男生組相距 10 米,形成一一對應的關系。男生組和女生組同時進行蛙跳,如果男生組在終點前追上女生組,則男生組贏;反之,就是女生組贏,輸的小組要受到一定的懲罰?!苯M織開展這樣的體育游戲,學生興趣高漲,操場上運動氣氛濃烈。教師指導學生展開分組對抗賽并講解具體規(guī)則,對出現的個別問題及時予以解決,讓學生自然進入比賽狀態(tài)。同 時,教師要求輸掉第一場比賽的小組自行組成比賽對子,以增加比賽的對抗性。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展開操作,參與比賽的熱情更加高漲。教師出示田徑運動任務后,學生會積極參與,如果田徑運動任務帶有趣味性,學生執(zhí)行的力度會更大。如教師可將障礙跑與游戲相結合,讓學生自行制訂比賽規(guī)則,分組進行障礙跑訓練。為激發(fā)學生的訓練熱情,教師出示制訂比賽規(guī)則的任務,鼓勵更多的學生行動起來,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運動素質。學生對單純的跑步沒有興趣,一旦融入游戲因子,其激發(fā)興趣的效果便大不相同,他們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在學生進行運動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運動情況及時跟進觀察,適時給予評價,激發(fā)與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上述教學,教師設計趣味性的游戲比賽活動,成功調動學生參與訓練的積極性。從學生的運動表現可以看出,教師切實把握了學生的運動心理,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積極引導,使學生形成深刻的運動體驗。同時,小學生大多好勝心強,教師抓住學生的心理展開教學設計和組織,自然能夠使學生產生運動內驅動力,積極地參與運動。
二、匹配趣味田徑運動強度
設計體育訓練時,教師不僅要關注訓練的內容和形式的創(chuàng)新,還要對學生的運動負荷進行科學評估,對運動強度做出準確判斷,給學生提供最適合的運動方案。田徑運動帶有機械性的特點,很容易形成運動枯燥感。教師適時引入趣味性的游戲活動,不僅能夠調節(jié)學生的運動心理,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和運動量。無論什么樣的運動,唯有適度、適量、適時,科學設計運動強度,才能獲得運動訓練的最佳效果,提高學生參與運動訓練的熱情。如在耐力跑運動中,學生大多沒有主動參與的熱情,因為耐力跑本身比較枯燥,且訓練強度大,很多學生常常打退堂鼓。為此,教師設計輔助運動:“先自行成立運動團隊,然后自由尋找比賽對手,自主商議比賽規(guī)則,并設定輸贏獎懲標準,最后由老師進行裁判。”學生對自行成立運動團隊非常感興趣,于是在教師布置任務后,很快就成立了團隊。在選擇比賽對手和制訂比賽規(guī)則時,一些團隊出現分歧,教師適時介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確保運動比賽順利展開。因為是自主商議比賽規(guī)則,學生能夠接受和積極參與,設計的運動強度在合理的范圍之內。運動比賽開始后,教師展開具體調動,使體育訓練順利展開,學生從中獲得的訓練認知是多元的。學生對趣味田徑有較高的接受度,教師要注意調整教學方案,使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田徑訓練。如在跳躍運動中,教師可適時引入一些游戲活動,讓學生比一比誰跳得更遠、更高,或者增加一些花式動作,協(xié)助跳躍。學生對這樣的運動訓練比較感興趣,自然能夠積極參與其中。最后,教師鼓勵學生介紹運動經驗,給其他學生帶來更多的運動啟示。上述教學,教師放手讓學生自行組建運動團隊,學生對此積極回應,從而將運動訓練推向高潮。學生大多有獨立運動的訴求,教師要求學生以團隊的形式展開運動比賽,無疑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同 時,田徑運動帶有機械性,學生會產生一定的厭倦感,教師適時進行教學調整,調動學生的運動積極性,自然能獲得好的運動效果。
總而言之,趣味田徑的引入一直是當前小學體育課教學的重要方向,它賦予傳統(tǒng)田徑教學新的形式。因此,教師要重視趣味田徑活動的開展,并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對課程的設計、導入、開展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優(yōu)化,以提高小學體育課堂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積極投身到體育鍛煉中,使其在快樂、健康的運動環(huán)境中茁壯成長。同時,教師還要對教學條件和學生的訓練意識進行深入調查,將田徑教學與趣味活動有效對接,以提升教學的對接性,激發(fā)學生的訓練熱情,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張麗萍 . 小學體育教學中趣味田徑的價值與運用策略[J]. 田徑,2021(10):19-20+6.
[2]呂金剛 . 打造魅力小學趣味田徑課堂——以“快樂投擲”教學為例[J]. 課堂內外(高中版),2021(27):12-13.
[3]黃荔聰 . 低年級體育課堂中趣味田徑教學研究[J].小學教學參考,2021(21):37.5D6D8C61-F779-4D39-9533-E2EE3172CE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