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萍萍 徐新齊 曹小彩 宋文濤
(焦作市人民醫(yī)院兒科 焦作 454000)
小兒腹瀉是由多種病原體感染后所致,其發(fā)病與飲食、過敏、氣候等多種因素也有一定關聯。其臨床表現多以大便形狀、次數改變,以及發(fā)熱、嘔吐等為主,嚴重者或伴有脫水、低鉀血癥及代謝性酸中毒等癥狀[1]。蒙脫石散目前被廣泛用于各種急、慢性腹瀉患者的臨床治療中,但療效欠佳;復方嗜酸乳桿菌為腸道微生態(tài)藥物,其調節(jié)腸道菌群失調效果顯著[2]。本研究主要探討復方嗜酸乳桿菌聯合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腹瀉的療效及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小兒腹瀉病例9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計算機分組法將其分為研究組50例和常規(guī)組40例。其中常規(guī)組男18例(45.00%),女22例(55.00%);年齡3~7歲,平均年齡(4.51±2.44)歲;病情嚴重程度:輕型23例(57.50%)、重型17例(42.50%)。研究組中男23例(46.00%),女27例(54.00%);年齡2~8歲,平均年齡(4.47±1.82)歲;病情嚴重程度:輕型30例(60.00%)、重型20例(40.00%)。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符合小兒腹瀉臨床診斷要點[3];(2)均確認為感染性腹瀉;(3)經實驗室檢查確認存在免疫功能障礙;(4)經血常規(guī)檢查確認其炎性指標高于正??刂品秶?。排除標準:(1)氣候、飲食因素所致非感染性腹瀉;(2)伴有非病理性胃腸功能障礙者;(3)伴有感染性腸炎者;(4)依從性差不愿配合研究者。經核實,本研究已獲得醫(yī)院醫(yī)學倫理會批準,基于自愿原則,入組患兒及其家屬均已知悉且同意參與此次研究,患兒家屬均已在相關同意書簽字確認。
1.2.1常規(guī)治療
所有患兒入院后均統(tǒng)一接受水電解質糾正治療,對存在感染癥狀者需進行抗菌治療。
1.2.2常規(guī)組
予以蒙脫石散(海南慧谷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106,規(guī)格3g)口服治療,單次取6g(2袋)本品以溫開水沖服,3次/d。
1.2.3研究組
在此基礎上聯用復方嗜酸乳桿菌片(通化金馬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40114,規(guī)格0.5g),取0.25g(半片)本品以溫開水送服,3次/d。
兩組患兒均持續(xù)治療14d后觀察療效。
(1)記錄并對比兩組患兒經不同方式治療后,發(fā)熱、嘔吐、脫水、腹痛等癥狀恢復;(2)取患兒外周靜脈血5mL為樣本,統(tǒng)一經抗凝處理后以速度1000r/min、半徑10mm離心1min后取上層血清,檢測CD3+、CD4+、CD4+/CD8+等免疫指標,以及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炎癥指標,其中免疫指標采用南京貝登醫(yī)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Bs-28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經放射免疫法檢測,試劑盒由廣州默克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炎癥指標檢測設備同上,檢測方法為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試劑盒由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3)統(tǒng)計兩組患兒經不同方式治療后的藥物不良反應,主要包括頭痛、惡心、皮疹等3種,取上述不良反應發(fā)生例數之和百分比進行對比。
治療后,研究組患兒的發(fā)熱、嘔吐、脫水、腹痛等癥狀恢復時間均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癥狀緩解時間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兒的免疫功能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CD3+、CD4+、CD4+/CD8+較治療前明顯改善,且研究組CD3+、CD4+、CD4+/CD8+均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免疫功能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兒的炎癥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CRP、IL-6、TNF-α較治療前明顯改善,且研究組CRP、IL-6、TNF-α均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免疫功能對比
治療后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8.00%)低于常規(guī)組(2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n(%)]
快速糾正其水電解質紊亂為小兒腹瀉的主要治療原則,除了需控制其腸道內外感染癥狀外,還需對相關并發(fā)癥進行有效防治。蒙脫石散可有效抑制消化道內病毒、病菌等產生的毒素,可通過覆蓋消化道粘膜進行質和量的修復,進而提升機體防御能力[4]。復方嗜酸乳桿菌由多種菌粉共同組成,可通過分解腸道內糖類產生的乳酸來改善其酸堿平衡度,以此達到抑制菌群繁殖的效果[5]。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兒統(tǒng)一經蒙脫石散治療后,均取得一定療效,相關藥理研究[6]指出,此藥內含不均勻分布的電荷,可對消化道滋生的多種病毒、細菌等進行有效的固定,同時還可通過抑制其產生的毒素而起到顯著治療效果,此外,蒙脫石散還可有效與粘液糖蛋白相結合,通過覆蓋消化道黏膜后提高黏膜抵御攻擊因子的屏障功能。故兩組患兒治療后的臨床癥狀均得到相應改善,但相比之下,研究組患兒經復方嗜酸乳桿菌聯合蒙脫石散治療后其發(fā)熱、嘔吐、脫水及腹痛等癥狀緩解時間均低于單用蒙脫石散治療的常規(guī)組(P<0.05)??紤]原因如下:復方嗜酸乳桿菌內包含中國株、日本株嗜酸乳桿菌,糞鏈球菌、枯草桿菌等菌粉,經口服此藥后,藥物分解糖類所產生的乳酸可在患兒消化道內形成一定酸性環(huán)境,腸道酸度提升后,其內部致病菌群的繁殖能力會大幅下降,當致病菌落數減少后,患兒的腸道微生態(tài)患者也得以顯著改善。本研究結果與袁雪等[7]研究結果近似,該研究數據顯示,復方嗜酸乳桿菌片聯合蒙脫石散治療的觀察組退熱時間、止瀉時間及糾正脫水時間均低于單獨采用蒙脫石散治療的對照組,二者合用的臨床效果更佳。有研究[8]指出,此藥可減少有害菌群,因此對提升機體的免疫力也有一定積極作用,本研究中,研究組經此藥配合蒙脫石散治療后的CD3+、CD4+、CD4+/CD8+均高于常規(guī)組(P<0.05),當患兒腸道微生態(tài)得以平衡后,其對應的炎癥反應也可明顯緩解,故研究組患兒治療后的CRP、IL-6、TNF-α均低于常規(guī)組(P<0.05)。為進一步驗證二者聯合用于治療小兒腹瀉的安全性,本研究對兩組患兒用藥后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進行了對比,結果顯示,研究組患兒經二者聯合用藥后其不良反應發(fā)生率8.00%低于常規(guī)組20.00%(P<0.05),可見二者合用的安全性也較高。
綜上所述,復方嗜酸乳桿菌聯合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腹瀉有著較高臨床價值,建議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