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仕國
《人間值一笑》
作者:卞毓方 主編
出版社: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21年9月
由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人世間》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在央視一套一開播就掀起了觀眾的收看熱潮。該劇講述一個普通的五口之家在50年光陰中命運輾轉(zhuǎn)起落、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折射出中國半個世紀的時代變遷。影視劇的熱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去閱讀優(yōu)秀的原著作品,體會文字背后的強大張力。
看電視劇的同時,我讀到一本散文集《人間值一笑》。該書由著名作家卞毓方先生主編,收錄36位當代著名作家新近創(chuàng)作的散文,代表了當前散文創(chuàng)作的最高水準。讀這本書時,一種久違的感動縈繞在心頭,該書既表達了“平淡里點滴相望、人世間歲月情長”的人生況味,也讓我們重拾對于文字、文學的親切感、敬畏感。
書中讓我們看到了“如何與文學相遇”。書中編選了蘇童的《水缸里的文學》,重點寫到作家關(guān)于文學的“初心”。蘇童的文學夢是從家中一口水缸中萌芽的,因為一個關(guān)于水缸中的河蚌里可能住著仙女的美麗傳說,讓他少時喜歡“凝視水缸”,一只水缸也讓一個孩子的夢想在其中遨游。蘇童認為:“所有成人一本正經(jīng)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都與童年生活的好奇心有一種互動。所謂作家,他們閱讀多半是出于對別人的好奇,他們創(chuàng)作多半是出于對自己的好奇,因為好奇,文學的創(chuàng)作永遠不乏‘源頭活水’?!?/p>
書中讓我們見識了“如何與文學相處”。有代表性的文章是徐則臣的《我的文學十年》。文中展示了一個作家的日常狀態(tài)——十年的時間幾乎完全被寫作《耶路撒冷》和《北上》所主導(dǎo),同時寫作也帶給他一個副產(chǎn)品——胃寒。故此,他特意提到文學前輩對寫作者的一個忠告:寫作的時候一定要多喝水。因為喝多了水會逼著人上廁所,一來一去的那幾分鐘可以加速人的血液循環(huán),活動一下生銹的身子骨,務(wù)必小心保護脆弱的頸椎和腰間盤,那是作家的職業(yè)病。實際上,這是真正的金玉良言。我們在閱讀《平凡的世界》的時候,很難想象當初路遙先生已經(jīng)為此耗盡了大部分的心力,也極大地傷害了他的身體。魯迅先生曾說:“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血?!睂τ谀切M空出世的杰作,我們表達敬畏的最好方式就是認真地讀它。
書中讓我們理解了“如何與文學相擁”。讓人難忘的是女作家潘向黎的《杜甫埋伏在中年等我》。潘向黎與父親都喜歡古詩,也有很多共同點,如推崇王維、李后主,佩服蘇東坡,欣賞三曹、辛棄疾。但也有一些是“同中有異”,其中最大的差別是對杜甫的看法。潘向黎的父親稱杜甫是“詩圣”,堪稱是唐詩的巔峰。但那個時候的潘向黎還是一名少女,怎么會早早地喜歡杜甫呢?隨著人到中年,她開始改變看法。一個秋天的黃昏,當她讀到杜甫的《贈衛(wèi)八處士》,那是一首如話家常的詩,也是一首已入化境的詩,不禁淚流滿面,因為“杜甫的詩不動聲色地埋伏在中年里等我,等我風塵仆仆地進入中年,等我懂得了人世的冷和暖”,不經(jīng)意間就心領(lǐng)神會了。當然,等潘向黎“頓悟”的時候,她的父親已經(jīng)故去,也讓這種與文學的“相擁”變得更加可貴。
突然想到,一本好的散文集就像是一桌豐盛的菜肴,蘿卜青菜,各有所愛,葷素搭配,各取所需。作為讀者,我們也需要一個默契:好好消化,不要浪費。
(編輯 邢多多1048572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