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悅欣
他出生在貧民區(qū)的移民家庭,從小患有朗讀困難癥,8歲得了中樞神經紊亂的怪病,怪病又引發(fā)了白化病,14歲父親去世,貧病交加……
但他成長為了上個世紀藝術界的傳奇。
“怪咖”“異類”“吹牛家”“空想家”“流行文化藝術界的天才”“美國流行界的王子”……所有這些詞語都可以毫不違和地放在一個人身上,他就是20世紀流行文化之王——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
被朗讀困難癥、舞蹈病、
貧困包圍的童年
1928年夏天,在匹茲堡猶太區(qū)一條破爛的街道上,住著沃霍爾一家人。8月6日,安迪·沃霍爾出生了。
安迪的父母是來自中歐的羅塞尼亞移民工人,美國對于他們來說是全然陌生的。他的父親是個搬家工人,幾年中他用盡辦法攢了錢,才終于花了3200美元在道森大街買了新房子。
安迪從小就身體不好,經常生病。他小的時候也很害羞,不敢進屋,如果一家人都在的話,他會一只手緊握門把手,讓家人看自己引以為傲的畫。
8歲那年的一場怪病徹底改變了他的童年。
他得的風濕熱慢慢發(fā)展成很嚴重的“圣維托斯舞蹈病”,這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tǒng)紊亂的疾病,表現(xiàn)為經常性的精神不安,同時伴隨著無法控制的手腳痙攣。這場病直至很多年后依然存在并發(fā)癥,并且持續(xù)折磨著安迪。
安迪從小還患有朗讀困難癥,在學校上學比普通的學生吃力很多,性格也變得孤僻,可能還患有孤獨癥。舞蹈病讓這個對他來說本就困難重重的學校徹底變成了噩夢。
這場持續(xù)時間很長的病嚇壞了他,他臉上到處都是紅褐色的斑點。安迪成為了一名白化病患者,這也成了他外貌上最致命的傷害。
在安迪不上學的日子里,母親朱麗婭把家里餐廳改成了24小時的看護病房。盡管母親說著非常蹩腳的英語,但并不影響二人非常親密的關系。安迪休養(yǎng)了幾個月后慢慢恢復了健康。
正是在那個時期,他開始讀雜志上的文章,萌生了對大眾文化的興趣,好奇地思考著這種文化真正的根源在哪里。盡管他的身體還是很脆弱,但內心強烈的意志讓他能夠集中注意力,連續(xù)幾個小時思考他的作品。
轉眼安迪13歲了,但家里的一場變故讓他沒能慶祝自己的14歲生日。
在西弗吉尼亞有一眼深受污染的泉水,那是當?shù)厝孙嬎闹饕獊碓础O奶斓搅?,所有人都喝了泉水,所有人都病倒了,但只有一個人沒有活下來,那就是安迪的父親。
兩年之后,家里又面臨了另一個難題——朱麗婭被診斷出得了癌癥。她需要切除大腸。
朱麗婭在醫(yī)院住了六周,這期間安迪每天放學后就會到醫(yī)院,整整六個星期安迪吃的都是哥哥每天做的三明治或者番茄湯。
盡管安迪的童年深受疾病的折磨、家庭的變故和同齡人的嘲笑,但他對藝術的好奇和熱愛未曾磨滅,而呵護安迪這份熱愛走得更遠的,就是母親朱麗婭。
從廚房開始的藝術萌芽
安迪和母親的關系極為親密。
朱麗婭是一個勇敢堅強又聰慧的女性。年輕的時候,她負責為房屋進行裝飾涂色,加入教堂合唱隊,這在當時都是由男性負責的工作。
在美國大蕭條時期,朱麗婭將黃桃罐頭的包裝改制成金屬花束,并用極具魅力的優(yōu)美歌聲挨家挨戶進行推銷。她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政服務,努力為家里賺錢。一些學者認為這樣的家庭氛圍與業(yè)余藝術品的制作經歷,影響到了之后安迪的金寶湯罐頭繪畫。
他的母親總是說到做到,并且從小就鼓勵安迪的藝術愛好。
安迪和哥哥們小的時候沒有收音機,沒有電視,沒有任何可供娛樂的玩意兒,三兄弟之間總是吵吵鬧鬧。朱麗婭想到了一個能讓他們都安靜下來的辦法——比誰繪畫畫得好。
就是在那個時候,朱麗婭逐漸發(fā)掘出了安迪的畫畫潛能,安迪也因為母親從未食言的獎勵而堅持繪畫,從五六歲起一直畫到他的生命盡頭。
每個周末,安迪和母親都會走3公里路,到一個滿是香和蠟燭的天主教堂聽禱告。教堂里的拜占庭風格肖像畫,奠定了安迪后期肖像畫的基礎。
而安迪生的那場怪病,令他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樣出門玩耍。
朱麗婭改造后的廚房是一個秘密的地方,不僅僅是24小時的看護地,也有學者說,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朱麗婭知道,藝術在最不可能的地方才有進展。
休學在家的日子里,為了避免無聊,安迪開始沉浸于給填色書上色,或者臨摹漫畫書,這些童年趣味也成為了他日后波普創(chuàng)作的主要來源。
盡管家庭生活非常拮據,但母親依舊持續(xù)地在藝術上給予安迪鼓勵,并且盡可能多地創(chuàng)造機會讓安迪學習和創(chuàng)作。
也就是從那個時期開始,安迪迷上了家里當時唯一的奢侈品——照相機。哥哥為安迪在地下室搭建了一個暗房供他沖洗照片。后來朱麗婭為兒子買了一臺家用投影儀,對于連玩具和收音機都負擔不起的家庭來說,這樣先進的產品算是下了血本了。
為了進一步培養(yǎng)小兒子的藝術天賦,朱麗婭在安迪九歲的時候就把他送去卡內基藝術博物館學免費藝術課。有時候他會在下課以后花費幾個小時在畫廊里看畫,那里的畫作和雕塑讓他流連忘返。
波普教皇
雖然安迪患有朗讀困難癥,樣子看起來古怪、孤獨又害羞,有著強烈的容貌焦慮,對學業(yè)也并無強烈的興趣,但他在繪畫技藝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尤其是肖像畫。
到高中最后一年,安迪已經成為了一名小有名氣的小畫家了。安迪的老師也評價他“有著超人的天賦”。
當時學校有一個項目,專門為了確保那些有前途的學生們在參加二戰(zhàn)之前能畢業(yè)并且上大學。安迪參與了這項計劃,并成功在十六歲時高中畢業(yè)。他申請了卡內基技術學院,成為了家里第一個上大學的人。
然而,并不是一切都那么一帆風順。他在學校必修的人文課程中的成績并不理想,以至于在大一結束后差點被退學。于是他花了一個夏天的時間補課去學習這門叫“思想與表達”的課。同時他在大街上畫素描,畫哥哥的農用卡車,那年秋天他贏得了令無數(shù)人垂涎的學員桂冠獎,還有40美元的獎勵,這是他第一次憑借自己的作品賺到錢。
1949年畢業(yè)后,安迪要去美國的藝術中心紐約。母親極力勸阻,并警告他最后一定會在紐約的貧民區(qū)身無分文,然后孤獨地死去。
“我一定要去紐約。”21歲的安迪帶著僅有的200美元,踏上了去紐約的火車。出名和成功是安迪活下去的動力,沒有名利的生活對于安迪來說沒有任何價值。
到了紐約之后,安迪和朋友合租的第一個公寓在曼哈頓,那是一個骯臟、到處是蟑螂、沒有電梯的六層樓房。第二天他就去了雜志社,兩個月后他的作品刊登了,當時的打字員漏掉了安迪姓中的一個字母(Warhola),他并沒有糾正,后來的名字就一直叫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他的事業(yè)正式開始了。
1952年的一個晚上,安迪公寓的門鈴響了,來者正是曾經勸說他不要去紐約的母親。
朱麗婭把道森大街的房子賣掉了,拉著沉重的行李箱站在了安迪的家門口,她決定和小兒子一起生活,直到她確定安迪可以找到一個好姑娘成家。
母親搬來之后,他們一起養(yǎng)了一對貓,這對貓又生了很多小貓。整個公寓里到處都是貓。在UCCA的“緣起”章節(jié)中,展示了多幅安迪和母親共同創(chuàng)作的貓。
朱麗婭不但在飲食起居方面依舊事無巨細地照顧安迪,在藝術方面也有著很高的領悟力。安迪總是讓母親幫助自己上色,或為自己的廣告畫題字。
此后兩人經常合作,朱麗婭會將她充滿裝飾性的花體字應用在商業(yè)插畫中,安迪也曾拍攝過一部以母親為主演的影片。
母親是他的守護神,也是他的繆斯。此后二十年,直至1972年母親去世,他們一直生活在一起。
而安迪從底層開始,靠著自己的天賦、獨特的想法和不懈的努力,一點點走到商業(yè)藝術的頂端,成為了后人爭相崇拜的波普藝術教皇。
(姚梅芬摘自2021年10月8日《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