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海軍
作者單位:226400 江蘇南通,如東縣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多發(fā)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種惡性血液系統(tǒng)疾病,其發(fā)病機制是正常漿細胞轉化為惡性骨髓瘤細胞,并遷移和定位到骨髓,在骨髓中產生大量異常免疫球蛋白(單克隆蛋白或M蛋白),從而促進骨病變的形成[1-2]。據相關醫(yī)學文獻報道,腎功能不全是MM的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可抑制正常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增加細菌性感染的風險,是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3]。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是目前臨床普遍用于評估腎功能損傷程度的生化指標,但單純檢測SCr反映腎損傷的敏感度較低。近年來有研究表明,血清胱抑素C (cystatin C,Cys-C)、尿素(Urea)、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水平與MM早期腎損傷關系密切[4]。本研究選擇2019年1月—2021年10月如東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70例MM患者作為觀察組,另外選擇本院同期35名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檢測兩組Cys-C、Urea、SCr、β2-MG水平,旨在分析上述指標對MM患者腎損傷的診斷價值,現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9年1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70例MM患者作為觀察組,根據國際分期系統(tǒng)(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ISS)[5],將觀察組患者分為Ⅰ期(22例),Ⅱ期(36例),Ⅲ期(12例);另外選擇本院同期35名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
1.1.1 納入標準 ① 符合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血液科醫(yī)師分會制定的《中國多發(fā)性骨髓瘤診治指南(2017年 修訂)》[6]中MM的診斷標準并經骨髓涂片及活檢確診;② 年齡≥20歲;③ 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1.1.2 排除標準 ① 合并其他免疫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疾病或惡性腫瘤;② 合并心腦血管疾?。虎?存在慢性腎病、糖尿病、泌尿系統(tǒng)感染等導致的腎損傷。
1.1.3 倫理學 本研究符合醫(yī)學倫理學標準,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審批號:2022002),所有檢測和治療均獲得過患者或家屬的知情同意。
1.2 檢測方法 兩組受檢者均于入院時采集空腹靜脈血3 mL,以3000 r/min離心15 min后留取上層血清,保存于冰箱中待測。采用HITACHI 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Cys-C、Urea、SCr、β2-MG。 MM診斷標準:Cys-C>1.55 mg/L,Urea>7.14 mmol/L, SCr>109 μmol/L,β2-MG>3.0 mg/L。
1.3 腎損傷診斷標準 根據患者性別、年齡、SCr 水平、體表面積等參數,運用慢性腎臟疾病流行 病學協(xié)作組(Chronic Kidney Disease Epidemiology Collaboration,CKD-EPI)公式[7]計算估算的腎小球濾過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當eGFR<90 mL/(min·1.73 m2)時,判斷為合并腎損傷。計算公式見表1。
表1 腎損傷診斷CKD-EPI公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 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 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有可比性。見表2。
表2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一般資料比較
2.2 兩組腎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觀察組Cys-C、Urea、SCr、β2-MG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觀察組與對照組腎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表3 觀察組與對照組腎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注:Cys-C為胱抑素C,Urea為尿素,SCr為血肌酐,β2-MG為β2微球蛋白
β2-MG(mg/L)觀察組 70 2.27±0.56 8.89±1.23138.35±16.975.46±1.87對照組 35 0.83±0.22 7.02±1.04 87.31±11.331.68±0.63 t值 14.630 7.716 16.073 11.610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組別 例數(例)Cys-C(mg/L)Urea(mmol/L)SCr(μmol/L)
2.3 不同病情程度MM患者的腎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不同病情程度MM患者的Cys-C、Urea、SCr、β2-MG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且隨著病情程度的加重,MM患者的Cys-C、Urea、SCr、β2-MG水平均逐漸升高,eGFR逐漸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不同病情嚴重程度MM患者腎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表4 不同病情嚴重程度MM患者腎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注:MM為多發(fā)性骨髓瘤,ISS為國際分期系統(tǒng),Cys-C為胱抑素C,Urea為尿素,SCr為血肌酐,β2-MG為β2微球蛋白,eGFR為估算的腎小球濾過率
SCr(μmol/L)Ⅰ期 22 1.03±0.24 7.29±1.22 90.54±10.32Ⅱ期 36 1.57±0.27 8.58±1.21 121.47±16.39Ⅲ期 12 3.19±0.67 10.56±1.63 167.64±20.97 F值 142.840 24.992 94.341 P值 0.000 0.000 0.000 ISS分期例數(例)Cys-C(mg/L)Urea(mmol/L)ISS分期 例數(例)β2-MG(mg/L)eGFR〔mL/(min·1.73 m2)〕Ⅰ期 22 3.19±0.59 114.28±15.14Ⅱ期 36 5.28±1.47 101.24±10.35Ⅲ期 12 7.54±1.52 91.49± 9.43 F值 47.088 15.693 P值 0.000 0.000
2.4 腎功能指標診斷MM合并腎損傷的陽性率 70例MM患者中,有eGFR<90 mL/(min·1.73 m2)的患者34例(占48.57%),MM合并腎損傷患者的Cys-C、Urea、SCr、β2-MG及四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的陽性率均明顯高于未合并腎損傷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5。
表5 Cys-C、Urea、SCr、β2-MG單獨及聯(lián)合檢測診斷MM合并腎損傷的陽性率比較
2.5 Cys-C、Urea、SCr、β2-MG單獨及聯(lián)合檢測對MM合并腎損傷的診斷效能 Cys-C、Urea、SCr、β2-MG診斷MM合并腎損傷的敏感度分別為85.71%、70.00%、80.00%、81.43%,四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的敏感度最高,為97.14%。見表6。
表6 Cys-C、Urea、SCr、β2-MG單獨及聯(lián)合檢測對MM腎損傷的診斷效能
腎功能衰竭是MM的嚴重并發(fā)癥,最常表現為淀粉樣變性或輕鏈沉積病[8]。在大多數情況下,腎損傷是由輕鏈蛋白的積聚和沉淀引起的,輕鏈蛋白在遠端小管中形成管型,導致腎梗阻。此外,骨髓瘤輕鏈蛋白對近端腎小管也有直接毒性,進一步加重腎功能障礙[9]。因此,對MM患者進行腎損傷診斷意義重大。
本研究通過檢測觀察組與對照組Cys-C、Urea、SCr、β2-MG水平來判斷MM患者的腎損傷程度,結果顯示,觀察組Cys-C、Urea、SCr、β2-MG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不同病情嚴重程度MM患者的Cys-C、Urea、SCr、β2-MG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ISS分期越高,隨著病情程度的加重,患者的Cys-C、Urea、SCr、β2-MG水平均逐漸升高,eGFR逐漸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以上結果表明,與健康人群相比,MM患者普遍存在腎功能指標異常,且隨著病情加重,腎功能指標異常越顯著,亦推測可能與腎損傷有關,這與邵雯和周曉霜[10]的研究結果相符。
Cys-C是一種小分子蛋白質,是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的成員,可由所有有核細胞產生。在正常情況下,血清中的Cys-C幾乎完全被腎小球過濾,大部分被近端腎小管細胞分解代謝。由于血清Cys-C水平與eGFR密切相關,且生物學變異性小,具有較高的檢測敏感度和特異度,因此血清Cys-C已被作為反映腎功能的內源性標志物[11-13]。當MM患者腎臟受損后,Cys-C會因無法被吸收而在體內大量積聚,水平明顯上升,因此本研究中觀察組血清Cys-C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且隨著病情程度的加重,Cys-C水平也逐漸升高。
β2-MG與Cys-C一樣,在健康人體中可通過腎小球濾過作用并被重吸收,由于MM患者腎功能受損,導致β2-MG無法被濾過,因此血清中β2-MG水平升高[14]。進一步分析發(fā)現,Cys-C、Urea、SCr、 β2-MG診斷MM合并腎損傷的敏感度分別為85.71%、 70.00%、80.00%、81.43%,四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的診斷敏感度最高,為97.14%。除Cys-C外,臨床上Urea、SCr的檢測亦主要用于腎功能評價,前者為蛋白質代謝后的產物,由肝臟合成;后者是肌肉組織中的肌酸與磷酸肌酸的代謝產物。二者通常對早期腎損傷的敏感度較低,當血清Urea、SCr水平明顯異常時,往往提示腎損傷程度較嚴重,且其血清水平易受到患者飲食、運動與腎排泄能力等的干擾[15-17],因此Urea、SCr的診斷敏感度低于Cys-C及β2-MG。 綜上所述,Cys-C、Urea、SCr、β2-MG水平可反映MM患者病情嚴重程度,且四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有助于對MM患者合并腎損傷的診斷。本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① 研究樣本量較少,結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② Cys-C、Urea、SCr、β2-MG檢測的陽性結果根據本地區(qū)臨床數據進行判斷,可能與相關文獻中的標準有一定差別;③ 限于實驗條件,所研究的評價指標可能對實驗結果有一定影響。希望將來可進行多中心、大樣本的前瞻性研究,以便更清楚地闡述Cys-C、Urea、SCr、β2-MG單獨及聯(lián)合檢測對MM患者的臨床價值。
利益沖突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