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琢玉
很早之前我就知道一個道理:一個人找到了自己的世界,就是最幸福的人。
我讀研究生的時候,有兩個教授給我印象深刻:一位石教授,研究現(xiàn)代漢語語音學;一位施教授,研究古漢語音韻學。這實在是兩門令人望而生畏且枯燥無趣的專業(yè)。每次上這兩門課,我一定聽得云里霧里,甚至昏昏欲睡。
如今,我已經(jīng)研究生畢業(yè)十幾年了,依然能清晰地記得,60多歲的石教授,穿著牛仔褲、T恤衫,精神抖擻地站在講臺上,講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如何與公安破案相結合,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眼神看向遠方,就像在講一個自己朝思暮想的情人。他不需要互動,不需要顧及臺下一臉迷惑的我們,因為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那里充滿了快樂。
另一位施教授和石教授風格完全不同。他習慣坐著講課,說話語調永遠保持一個頻率,這對于他講的古漢語音韻學這門高深晦澀的課程來說,更增加了“催眠”的效果。
我們一個班就十來個人,教室非常小,他一定能看到東倒西歪的我,而且東倒西歪的并不止我一個。但他從沒“打擾”過我們,因為他眼里根本沒有我們,我們是背景,他眼里只有那些神奇的古代音韻,平平仄仄,入聲如何消失,去聲如何演化,現(xiàn)代漢語中各種方言保留了多少古音……他沒有石教授的激情飛揚,但也一樣一往情深。那真的是一種癡迷的愛,外人無法干擾他的頻率。
從那時起,我就很羨慕這兩位教授,他們找到了自己的世界,不論在外人看來多么枯燥無趣,都與他們無關。在他們眼里,那些語音都是動聽的音樂,那些聲音的演變都是美妙的故事,那些應用也都有現(xiàn)實的社會價值。
當時的我也只是羨慕,并不知道他們是怎樣找到自己的世界。很快我畢業(yè)了,面對就業(yè)的壓力,“找到”工作比“喜歡”干什么現(xiàn)實得多;工作之后,符合領導要求比做自己重要得多;結婚生子之后,應付每天的育兒日常比考慮自己的興趣重要得多……“自己的世界”既不緊迫也不重要,它被淹沒在日常的瑣事與疲憊中。
但,為什么同樣一件事,有些人總能游刃有余,你卻痛苦不堪?同樣的條件,有些人總能自得其樂,你卻總是內心焦灼?
我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下決心要堅持鍛煉。我做好計劃,準備好行頭,還去報了課,萬事俱備,但我這“東風”總是吹不了幾天就歇了。
這樣的事反反復復發(fā)生,我報過瑜伽班、舞蹈班,買過專業(yè)跑鞋、羽毛球拍,我試了很多種運動項目,都以失敗告終。我對自己產生了懷疑,我怎么就堅持不下來?我就這么不自律嗎?為什么別人都可以,就我不行?
我有個朋友,是一名優(yōu)秀的老師,但剛開始做老師的時候,讓她最頭疼的事不是上課、教研,而是每年過年返校之后大家熱鬧地寒暄:過年干了什么,買了什么新衣服,回老家?guī)Я耸裁刺禺a……每次面對這種場面的時候,她就會很局促,不知道說什么好,非常不自在。
這個問題曾經(jīng)困擾她好多年,她一度懷疑自己是否能在教師這條路上走長遠。這么不會和人交流,以后怎么帶學生?這么不會社交,以后怎么晉升?這種寒暄別人都可以,怎么就她不行?
我一個同學,在體制內上班,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寫文公。但每次他認真寫完的公文,交到領導那都被改得“滿臉花”。他感覺非常挫敗,自己好歹也是名牌大學畢業(yè)的,學習能力不差,為什么別人都能寫好,自己就不行?
每天的日常如果是這樣,怎么會不焦慮呢?
為什么我非得在運動中找自律,因為自律是我追求的優(yōu)秀品質,自律的人都能堅持運動;為什么我的朋友非得想在社交場合表現(xiàn)自如,因為社交才能有人脈,才能為自己的職場和生活鋪平道路;為什么我的同學非得因為公文跟自己較勁,因為他渴望得到領導的肯定……
于是,人們開始往這些方向努力,盡管自己不喜歡、不情愿甚至苦不堪言,但因為大家都這么認為,因此自己也這么認為。
我們接受了別人的看法,我們也在努力地走在變成別人的路上,可這過程中總是充滿了挫敗,甚至陷入越努力越失敗的怪圈,這樣“虐心”的勤奮一遍遍地挑戰(zhàn)著我們的信心。
但,那些我們并不擅長的“短板”真的要補齊?
世界這么大,因為大家千差萬別才會如此豐富,為什么我們總是想要成為別人呢?有沒有可能,你某個非常自律的同事并不擅長說服別人?你某個愛社交的朋友并不擅長深度思考?你某個非常適合體制內常規(guī)操作的人并沒有創(chuàng)新精神?而這些都被我們屏蔽了,我們總是看到別人做得好的地方,卻總是看到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
補短板?各項能力要齊頭并進?這些根深蒂固的思想讓我們總是把精力和時間投入到那些我們并不擅長、即使怎么努力也不會卓越的地方。
但總有一些事,我們做的時候感受到極大的滿足,我們容易上手,容易沉浸,容易做好,容易成功。
有些人喜歡文字,寫文章總能妙筆生花,這是邏輯思維能力與文字表達能力較強;有些人擅長數(shù)據(jù)分析,一堆表面上毫無關聯(lián)的信息,總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關聯(lián),這是分析能力較強;有些人有親和力,總能快速在陌生環(huán)境下與大家相熟,使人獲得好感,這是共情力和交往力好……做這些事的能力就是我們的優(yōu)勢所在。
一位國際頂尖的獵頭公司CEO,面試過4000多位最成功的人。她說:“見過那么多厲害的人,那些極其成功的人可能有一兩個強項,但是在其他領域,他們表現(xiàn)也相當一般?!边@些成功人士的與眾不同之處在于:他們能投身到與自己一兩個優(yōu)勢完全匹配的職業(yè)中去。
看,多牛的人也只是找到了自己的一兩個優(yōu)勢,然后將其發(fā)揮到極致,就足夠讓人生閃耀。而我們?yōu)槭裁催€要壓抑自己的優(yōu)勢,卻要在自己并不擅長的事情上消耗心力?
仔細想想,我并不是不自律。我愛學習,在讀書這件事上,我從來不需要強迫自己堅持,而是如吃飯睡覺一樣是每天的必須,我何必非要用運動練就自己的自律呢?
我的朋友,后來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她課講得好,教研做得好,盡管她始終都沒成為一個社交達人,但在教師這條路上也走得順遂長遠。
我那位同學在一次次的挫敗中終于覺醒,不是自己的文字能力差,而是那些不帶感情色彩與個人意志的公文無法激發(fā)他內心的火花,于是他將自己的體悟寫成一篇篇文章,在自媒體平臺上找到了自信和成就感。
沒人“全都”做得好,但每個人總能做好“有些事”或“某一件事”。我們要做的只是忠于自己的內心,不被別人的看法“綁架”,發(fā)現(xiàn)自己的底層優(yōu)勢,然后持續(xù)地、長期地投入,這就是你的世界。
生而為人,不是為受苦而來的,我們每個人都值得美好而繁盛的人生,但這條路需要我們自己找。接納我們的“短板”,然后盡情地擁抱我們的“長板”,轉個彎,人生的風景就完全不同。
找到自己的世界,世界就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