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每年約有5%的成人患有抑郁癥,在年輕人中發(fā)病率最高。然而,這一健康危機仍未得到足夠重視,也沒有被大眾充分認識和理解。在高收入國家,近一半抑郁癥患者沒有得到診斷或治療,在中低收入國家,這一比例更是高達80%~90%。
近期,權威醫(yī)學雜志《柳葉刀》發(fā)表《柳葉刀-世界精神病學協(xié)會抑郁癥重大報告:對抑郁癥采取聯(lián)合行動的時候到了》。這份報告由來自11個國家、多個學科的25 位專家共同撰寫,并由切身經(jīng)歷過抑郁癥的人群提供建議。
報告首先指出,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疾病。而不是簡單的只是悲傷、軟弱的表現(xiàn),或僅限于特定背景的群體。
抑郁癥與多種慢性身體疾病有關。包括關節(jié)炎、哮喘、癌癥、心血管疾病等。在最壞的情況下,抑郁癥會導致自殺。研究表明,高收入國家自殺身亡者中70%~80%,以及中低收入國家身亡者中大約一半,都患有精神疾病,其中抑郁癥是最常見的原因。
抑郁癥可以影響任何人,無論性別、年齡或社會階層、背景如何。盡管在不同文化和人群中,抑郁癥狀和體征的類型和流行程度存在差異。在貧困、暴力、流離失所以及性別、種族和其他形式的歧視等逆境環(huán)境中,患抑郁癥的風險會上升。
全球大約4.7%的人口在過去任何12 個月內有過抑郁癥發(fā)作,平均發(fā)作持續(xù)時間約為6 個月。在28個國家進行的社區(qū)流行病學調查中,回顧性報告了抑郁癥的終生患病率,各國平均值為10.6%。一項前瞻性流行病學研究報告,重度抑郁癥患者中,終生患病率高達30%~40%。
研究中終生患病率的估計值高于12個月患病率,這表明33%~50%的終生抑郁癥患者在一年內會經(jīng)歷一次抑郁發(fā)作。
如果以此估算,75 歲時的抑郁癥平均發(fā)病風險(morbid risk)預計為19.6%。換言之,全世界幾乎五分之一的人,活到75 歲時,會在一生中經(jīng)歷過抑郁癥。這個數(shù)字是該調查中終生發(fā)病率(prevalence)的兩倍,部分原因是受限于調查受訪者的年齡,他們的年齡可能還沒達到“老年期”這一小高峰。
印度金奈自殺預防中心和志愿衛(wèi)生服務機構SNEHA 的Lakshmi Vijayakumar 博士指出,“面對青少年抑郁癥的終生影響,從學習困難和未來的人際關系到藥物濫用、自殘和自殺的風險,在抑郁癥預防方面進行投入非常值得。”
由于抑郁癥是一種復雜的疾病,不同患者有不同的癥狀、發(fā)作病程以及個體化、分階段的抑郁癥護理方法。明確癥狀的時間順序和強度,針對個人的具體需求和病情的嚴重程度來個體化制定干預措施,從自我?guī)椭?、改變生活方式,到心理治療和抗抑郁藥物治療,再到更強化、更專業(yè)的治療,如針對嚴重難治性抑郁癥的電抽搐療法(ECT)。
每個人的人生故事和境遇都不同,這最終導致每個人有獨一無二的抑郁經(jīng)歷和康復需求。
報告聯(lián)合主席、哈佛醫(yī)學院Vikram Patel 教授表示,“我們將抑郁癥看作一個連續(xù)變化、有不同階段的過程——從健康到暫時的痛苦,再到真正的抑郁癥——并以此為框架,從疾病的最早階段推薦相應的干預措施?!敝挥羞@樣,我們才能有效的戰(zhàn)勝抑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