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洋,李水生,謝快快,嚴秋鳳
福建省清流縣總醫(yī)院檢驗科,福建清流 365300
糖尿病是目前臨床上最常見的慢性基礎疾病之 一,而隨著糖尿病的進一步發(fā)展,患者可能受到疾病的影響出現(xiàn)血管病變及腎小球硬化, 從而出現(xiàn)腎損傷相關(guān)疾病。 而在患者治療中需要明確患者疾病類型以對患者采取合理的干預措施,因此,糖尿病早期腎損傷患者的早期診斷十分關(guān)鍵。有學者研究認為,腎小球病變能夠通過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及陽性率直接反映,因此,該指標一直以來是作為糖尿病早期腎損傷患者診斷的主要指標[1]。此外,當患者患病后,患者腎功能逐漸降低,其濾過等功能逐漸下降,因此導致尿液中的空腹血糖(GLU)、尿素氮(BUN)等水平明顯提高, 提示也可利用尿常規(guī)指標作為輔助診斷的依據(jù)[2]。對此,該次研究針對該院2019 年1 月—2020 年9 月收治的54 例糖尿病患者的GLU、BUN、肌酐(CREA)及尿微量白蛋白變化情況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將該院接收治療的54 例糖尿病早期腎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并按照患者病型的不同分為單純糖尿病組及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組。 單純糖尿病組30例,男17 例,女13 例;年齡28~83 歲,平均(53.36±2.54)歲。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組24 例,男13 例,女11例;年齡17~85 歲,平均(53.39±2.5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該次研究均經(jīng)由該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 患者均經(jīng)由臨床檢查確診疾病類型;患者均在檢查開始前知情該次研究內(nèi)容并自愿加入。
排除標準:合并肺心功能障礙者;近期內(nèi)采取過腎毒性治療藥物者;合并嚴重感染性疾病者;精神障礙、意識障礙無法配合研究開展者;合并腎小球腎炎等其他腎臟疾病者。
所有患者均需要檢查尿微量白蛋白及尿常規(guī)檢測,統(tǒng)一為患者提供清潔的容器以留取檢驗標本,選取患者的中斷晨尿, 樣本采集后需要由采集人員立即送往醫(yī)院檢驗科進行理性處理, 并吸取上層清液以完成下一步的檢測。 所有項目均采取放射免疫測定法進行檢測, 在AU58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完成尿微量清蛋白含量、陽性率及GLU、BUN 以及CREA水平的檢測。 當尿微量清蛋白含量超過30 mg/L 時則提示患者尿微量清蛋白檢測為陽性。
觀察患者GLU、BUN、CREA、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變化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陽性率。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及陽性率高于單純糖尿病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檢查后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變化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陽性率對比
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組GLU、BUN 及CREA 水平高于單純糖尿病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分別檢查后的GLU、BUN 及CREA 水平變化對比[(±s),mmol/L]
表2 兩組患者分別檢查后的GLU、BUN 及CREA 水平變化對比[(±s),mmol/L]
組別 GLU BUN CREA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組(n=24)單純糖尿病組(n=30)t 值P 值16.39±2.41 8.59±1.57 14.342<0.001 10.26±0.24 7.26±0.14 57.411<0.001 85.65±4.59 68.33±4.96 13.176<0.001
糖尿病早期腎損傷是糖尿病微血管等常見的并發(fā)癥,是指由于糖尿病導致的慢性腎臟疾病,也是導致慢性腎病及終末期腎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發(fā)展,且受到群眾生活方式、飲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糖尿病早期腎損傷患病率逐年增長,主要以大量蛋白尿、水腫等為臨床癥狀,利用腎功能檢查可見患者尿白蛋白及腎小球濾過率明顯下降,甚至部分患者可出現(xiàn)貧血等并發(fā)癥。在臨床分析中可見,糖尿病早期腎損傷患者并無明顯癥狀,多數(shù)患者僅通過糖尿病早期篩查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微量蛋白尿,隨著患者疾病進一步發(fā)展可出現(xiàn)乏力、心悸、頭暈等多癥狀, 后期可出現(xiàn)水電解質(zhì)紊亂及貧血等癥狀[3]。尿微量白蛋白是診斷早期糖尿病腎損傷疾病最主要的指標之一, 這主要是由于當患者出現(xiàn)腎損傷后患者的腎小球濾過功能逐漸下降, 因此導致尿液中的尿微量白蛋白增加, 臨床能夠通過尿微量白蛋白的變化程度以判斷患者的腎臟結(jié)構(gòu)及功能是否損傷嚴重,同時,由于尿液采集相對簡便,因此其檢測的準確率更高[4]。 另外,腎小球濾過膜對電荷具有選擇屏蔽的效果, 能夠依據(jù)經(jīng)典同性排斥的原則使腎小球的毛細血管加厚, 嚴重時可導致尿微量白蛋白無法穿透濾過膜,因此提高了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從而對患者早期的腎損傷做出診斷。 而尿常規(guī)作為臨床三大常規(guī)檢驗中的一項, 能夠反映患者腎臟的代謝情況, 在患者多種早期腎臟病變中不僅能夠通過蛋白尿反映損傷程度, 同時也能夠從尿沉渣中觀察患者的腎損傷征兆[5]。尿GLU 即指尿糖水平,主要是指尿液中所存在的葡萄糖,一般情況下,正常人群的尿液中并不會出現(xiàn)葡萄糖, 而當患者血糖超過正常值時才能夠經(jīng)由尿液排出,形成尿糖。 另外,尿糖可分為腎性尿糖及妊娠性尿糖, 腎性尿糖主要是由于患者腎小管重新吸收機能降低所致,因此,在患者出現(xiàn)糖尿病早期腎損傷時可見患者的尿糖水平明顯提高, 因此能夠作為糖尿病早期腎損傷患者的診斷指標之一[6]。 尿BUN 是指血漿中除蛋白質(zhì)以外的一種含氮化合物,能夠經(jīng)由腎小球濾過而排出體外,在患者出現(xiàn)腎功能損傷時可見患者的尿BUN 水平明顯升高, 因此臨床常將其用作判斷腎小球濾過功能損傷的指標之一。尿BUN 是人體內(nèi)蛋白質(zhì)代謝的終末產(chǎn)物,氨基酸脫氨產(chǎn)生NH3以及CO2,兩者能夠在肝臟中合成尿素,而一般情況下,腎臟作為排泄BUN的主要器官,當BUN 從腎小球濾過后能夠在各段小管內(nèi)重吸收, 而腎小管內(nèi)尿流速越快則提示吸收越少,因此達到最大清除率[7]。該項指標與血肌酐相同,在患者腎功能損傷的早期時期仍能夠處于正常的范圍,但尿BUN 需要在腎小球濾過率降低達到50%以后才能夠見其升高,其敏感性往往更差,另外,消耗性疾病、 脫水等腎外因素等也可能導致BUN 升高,因此該項指標并不作為評估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的主要指標之一[8]。但該項指標能夠用作腎小球功能的評價及觀察營養(yǎng)、核酸代謝等能力的變化,并可反映患者腎小球濾過功能的變化,這主要是由于尿BUN 能夠經(jīng)由腎小球濾過排出體外, 而當腎小球損傷后可見濾過率降低,因此血液中的BUN 水平明顯升高,且其的升高程度與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呈正比[9]。但在檢查過程中應注意,高齡患者常常可出現(xiàn)指標超標現(xiàn)象, 這僅僅可能是由于腎臟自然老化或儲備功能降低所致,因此不能作為腎功能不全的檢查證據(jù)[10-12]。CREA 升高主要提示患者腎臟功能出現(xiàn)異常, 腎臟代謝廢物的能力下降, 患者體內(nèi)部分有害毒素并不能正常排出體外, 將其與血肌酐比值聯(lián)合診斷則能夠了解到患者腎臟濃縮稀釋功能及腎小球濾過功能的變化,具有方便快捷、診斷準確率高等優(yōu)勢,檢查中能夠受到的影響因素相對較少[13-15]。另外,CREA也可能出現(xiàn)降低, 當患者CREA 降低時則提示患者腎臟內(nèi)發(fā)生纖維化改變,導致腎臟固有細胞損傷,影響了原本的組織結(jié)構(gòu)因此對腎功能造成嚴重程度不同的損傷,降低排毒功能。
該次研究針對該院收治的糖尿病早期腎損傷患者的GLU、BUN、CREA 及尿微量白蛋白變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表明,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GLU、BUN 及CREA 水平及陽性率明顯高于單純糖尿病組 (P<0.05), 提示尿微量白蛋白、GLU、BUN 及CREA 等水平的檢測能夠作為糖尿病早期腎損傷患者的診斷依據(jù), 能夠作為患者臨床的檢測指標以反映患者的腎損傷早期病變情況, 有利于醫(yī)師對患者采取更合理的治療方案, 提高治療的療效。
綜上所述, 在糖尿病早期腎損傷患者的臨床干預中可利用對患者的尿常規(guī)及尿微量白蛋白檢測觀察患者的病型, 動態(tài)檢測的水平變化更有利于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的治療情況及病情評估, 可為臨床的診療提供可靠的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