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雪萱
這真是一件讓人莫名其妙的事情!
一天,郵遞員叔叔給我送來一封信。我打開一看,里面是一張邀請函:
邀請函
張小凡同志:
您的作品《好球》獲本市第三屆攝影繪畫展覽一等獎。茲定于4月5日在市展覽館二樓禮堂舉行頒獎典禮,敬請準時光臨。
A市攝影繪畫展覽評審委員會
2022年3月24日
我驚訝地張大嘴巴,半天說不出話來。我既不是畫家,又不是攝影師,哪里來的“作品”?再看看信封,地址、姓名都是準確的,一字不差。難道是我的同學在跟我開玩笑?不,這張邀請函上還蓋著評審委員會的章呢!
不管三七二十一,去看看再說!就這樣,我懷著好奇而忐忑不安的心情準時“赴會”了。
“我的”精彩作品
在市展覽館大廳,我一下子就找到了“我的”榮獲一等獎的作品,那是一張照片。A國籃球隊中鋒沖破對方層層阻攔,在“三分線”外跳起一米多高,將球擲出,那球不偏不倚朝籃筐飛去,在就要進筐的那一刻被拍了下來。照片構圖勻稱,角度絕佳,形象生動,捕捉得真叫一個絕妙呀!
我凝視著這張照片,覺得非常眼熟。哦,我想起來了:兩個月前,我去現(xiàn)場看過A國籃球隊與B國籃球隊的這場激動人心的籃球賽,當時A國籃球隊中鋒進球時,我高呼“好球”,還拼命地鼓掌呢!可是我當時沒有拿照相機呀!目光下移,我看到照片下面有一行小字 —— 攝影:張小凡、吳偉。
我明白了!這一定是我舅舅吳偉的杰作!我舅舅是《國際體育報》的攝影記者,他的作品被送去展覽,干嗎把我的名字也寫上?還是等他出差回來再說吧。
頒獎典禮結束后,我捧著獎品和證書回到家,心里還在怪舅舅不該開這樣的玩笑。但轉(zhuǎn)念一想,舅舅出差不在家,他在作者那欄加上我的名字,是要我替他領獎嗎?反正等他回來再說吧。
眼鏡的功勞
星期六晚上,舅舅來到我家。一打照面,我就問他:“舅舅,你的攝影作品《好球》得了獎,你知道嗎?”
“《好球》得獎,我早就預料到了。”舅舅笑嘻嘻地說,“不過,這張照片不是我拍的,而是你拍的,我只是替你打印出來送去參賽而已?!?/p>
“什么?我拍的?”我又一次驚呆了。
“對啊,是你拍的?!本司艘槐菊?jīng)地說。
我不由得想起了兩個多月前和舅舅一起看球賽的情景……
那天比賽開始后,舅舅不是像往常那樣拿著照相機在球場邊轉(zhuǎn)來轉(zhuǎn)去,而是在座位上看起比賽來。
上半場結束了,我看向舅舅,才發(fā)現(xiàn)他戴著一副奇怪的寬邊大眼鏡,盯著球場上的運動員正出神呢!
“舅舅,你不近視,干嗎戴眼鏡?”說著,我伸手去摘他的眼鏡。
“小心!”舅舅說著,便把眼鏡取下來遞給我,“別碰壞了,這可是我的‘新式武器’!”
我戴上那副寬邊大眼鏡。嗬,眼前的世界一下子變得清晰許多了。下半場比賽開始了,舅舅向我要回眼鏡,我說什么也不肯給他。他沒辦法,只好把一個扁圓形的米黃色小盒子塞到我手里,湊近我的耳朵說:“小凡,你要是看到精彩的瞬間,就按一下這個盒子上的紅色按鈕?!闭f完,他從包里拿出照相機,到球場邊拍照去了。
下半場比賽更加激烈,B國籃球隊得分領先,A國籃球隊奮起直追,兩隊比分漸漸拉平。A國籃球隊中鋒突破對方層層防守,來了一個“鯉魚跳龍門”?!昂们?!”我不禁贊嘆道,此時全場掌聲雷動。我也跟著鼓掌,才發(fā)現(xiàn)那個小盒子還在我手里。
“小凡,你知道嗎?”舅舅向我解釋,“看球賽時,你戴的那副寬邊大眼鏡可不是普通的眼鏡,而是‘目光追蹤器’的信號頭……”
“目光追蹤器?”
“對,就是一種可以自動追蹤目光的裝置。那個小盒子是發(fā)令器,只要一按按鈕,照相機就會拍照?!本司酥v到這里,我明白了一切:這張獲獎的照片原來是我看到最緊張最激動的時候,不自覺地捏緊拳頭按下按鈕而拍下來的!而那張照片恰恰記錄了最精彩的瞬間!
聽了舅舅的解釋,我覺得得這個獎項實在受之有愧。我倆商量后,一致決定把獎品和證書送給發(fā)明這種目光追蹤智能照相機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
向發(fā)明者學習
我們帶著證書、獎品和照片來到市自動化研究所,受到了趙建華博士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熱情接待。他們聽到自己研制的目光追蹤智能照相機拍出了獲獎作品,都很高興。接著,趙博士帶我們參觀了實驗室。
“瞧,這是一架由目光追蹤器操縱的起重機模型?!壁w博士遞給我一副寬邊大眼鏡和一個小盒子,指著屋子里一架2米多高的塔式吊車解釋道,“在工廠或建筑工地,起重機駕駛員只要注視需吊起的東西和需吊往的地點,就可以輕松地指揮起重機工作?!?/p>
“啊,真了不起!”我和舅舅都豎起了大拇指。趙博士告訴我們,目光追蹤器除了幫助體育記者攝影,在其他方面也可以發(fā)揮大作用。
在回家的路上,我對舅舅說:“我要是有一個由目光追蹤器控制的機器人就好了!我只要戴上那副大眼鏡,再看看作業(yè)本,機器人就會幫我完成作業(yè),那多舒服!”
“哼,你想得倒美!”舅舅笑著說,“目光追蹤器和機器人是科學技術的結晶,包含了許多深奧的道理。你要是沒搞懂,弄錯了機器人里的程序,說不定機器人會跑過來把你的作業(yè)本撕成碎片呢!”
“不會!我一定好好學習,弄懂它,讓機器人聽我的話!”我說。
(轉(zhuǎn)自《莫愁·小作家》 2021年第3期)
(欄目編輯:周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