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紫萱
從小到大,可能因為年齡相仿,也可能因為同性相斥,我和妹妹的關(guān)系一直都不太好。仿佛每天必須打一架或者吵一架才能過去,不是她先動口就是我先動手,似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我有時不禁感嘆:我媽“既生瑜,何生亮”??!直到,那一天。
那天晚上,松山糊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而至,爸媽擔(dān)心小區(qū)被封,還有許多工作的事等著處理,只好匆匆忙忙地拿上行禮和我們告別,家里只剩下爺爺奶奶,還有我和妹妹這對“冤家”。
爸媽前腳剛走,奶奶就告訴我:“萱萱,爸爸媽媽不在家,你一定要讓著妹妹,別總欺負她?!蔽易焐洗饝?yīng)了奶奶,可知道這太難了。
第二天下午,又到了線上提交作業(yè)的時間了,媽媽打來了電話,可妹妹卻不敢接,因為她還沒有寫作業(yè),就把電話推給我。媽媽問妹妹寫作業(yè)了沒有,我如實回答,還不忘添油加醋了幾句,媽媽就在電話里訓(xùn)了她一頓。掛了電話,她就開始寫作業(yè),可沒過五分鐘,又開始發(fā)呆了,我看見了,就忍不住大聲說到:“還不趕緊寫作業(yè),小心我又告你?”妹妹白了我一眼說到:“關(guān)你什么事,煩死了。”我不想跟她計較就沒搭理她。
一晃到了晚上,她只寫了幾道題,我很生氣,又想大聲罵她,可轉(zhuǎn)念一想,這樣說她我們兩個的戰(zhàn)爭又會重燃。況且現(xiàn)在爸爸媽不在家,沒人評理;給爸媽打電話,他們既不能回來,反而會掛念我們。于是我決定改變一下說話的方式,試試效果,便心平氣和地對她說:“妹妹,快九點了,你要抓緊時間哦,我們還要刷牙睡覺呢?加油!”沒想到這次妹妹沒有生氣,愉快地答應(yīng)了我,不一會兒就把作業(yè)寫完了。
看來粗暴的語言只會激化矛盾,溫和的語言卻能拉進人與人的距離。
那一刻,我感覺自己長大了。
(指導(dǎo)老師:趙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