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梅如
《打開愛的生命盒子》書中說,如果將父母表達愛的方式粗略分成三個不同代際的表達,那么祖父母輩是“自我犧牲的愛”,父母輩是“‘我是為你好’的愛”,而到了最近一輩則是“‘別管我,不要為我費心’的愛”。我們需要的被愛和表達愛的方式,常常錯位。
每個人都在不自覺地“討愛”,各有各的方式,嬰兒大叫是在討愛,小孩說壞話是在討愛,父親責怪也是在討愛……只是大家不一定能意識到。討愛有不同的機運。有時有愛的回應,感覺自己值得被愛,就有討愛滿足點;得不到回應,就會感覺自己不值得被愛,甚至連自己都不愛自己,就產(chǎn)生了討愛凝滯點。
在討愛過程中,如果不小心有了討愛凝滯點,千萬別忽略它的存在,因為它會隨著歲月與經(jīng)歷的累積,變成討好、勒索、綁架,不知道哪一天會被引爆。
有個丈夫不停地叮囑妻子要幫孩子做好牙齒清潔,而當孩子出現(xiàn)了蛀牙,他會說“牙齒是媽媽的責任”,這句話變成對妻子的折磨,她認為這是在說自己沒有盡到好媽媽的責任,不值得被先生和孩子愛。直到有一天,妻子忽然理解了這句話里的媽媽,說的不是自己,而是她丈夫的媽媽,也就是她的婆婆。婆婆為了給惹禍的小叔一筆錢,要丈夫拿錢出來,并且對他說:“你初中時牙齒就不好,當時家里窮,沒錢治,到你讀大學,家里還是沒錢,但也想盡辦法挪錢出來讓你裝假牙。我花這么一大筆錢給你治牙,你現(xiàn)在卻不知感恩。”這次,丈夫很小聲地說了句“牙齒是媽媽的責任”。婆婆每次要錢,都要提當年治牙的事,而丈夫內(nèi)心一直為自己辯解:如果不是媽媽不負起責任,沒有提醒他清潔牙齒,他就不需要裝假牙。這個討愛凝滯點,也是深埋在心里的情緒地雷,并投射到了妻子身上,讓她白白受罪。
發(fā)現(xiàn)愛和表達愛,都需要不斷練習?!洞蜷_愛的生命盒子》書中介紹了一些具體的做法,比如“討愛轉(zhuǎn)量帖”:第一步是把愛找出來;第二步是先看看自己貼了怎樣的標簽;第三步是再換個有愛的標簽,演練并表達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