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形
一個時代的精神,應是青年人的精神。
——蘇格拉底
何謂精神?可謂“人的意識”。面對卷土重來的疫情,精神二字再次被頻繁提及,身為青年的我們應該培養(yǎng)什么樣的精神?
有人說“你們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的棟梁”,有人說“青年一代有理想,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可是生活在太平盛世的我們,是否能擔此大任,不負使命?疫情無情,但人人有情,它給我們上了極富意義的一課。
她們是醫(yī)護人員,身著白衣,象征著純潔與希望。核酸檢測要細致而嚴謹,作為接觸人民群眾的第一人,冒著巨大的風險,需要的是耐心,勇氣和專業(yè)。身穿防護服的悶熱我們不懂,雙手被層層手套束縛的壓迫我們不曾體會,她們所付出的一切,遠不止我們所看到的。她們是醫(yī)生,這是他們的職業(yè)道德、要求與素養(yǎng);我們是學生,有我們的任務、使命與素養(yǎng)。未來的我們,是否能迎難而上,臨危不懼,勇擔使命?這需要我們培養(yǎng)“逆行者”的精神。
他們是志愿者,身披紅袍,象征著熱情與友好。準備工作要細致,路線時間要排好,或是頂著炎炎烈日,或是冒著微微細雨,他們自愿付出,有著無私奉獻的精神。未來的我們,是否能在關鍵時刻舍小家而為大家,永遠將集體利益位于個人利益至上,將國家利益至于集體利益之上?我們應該具有這樣的奉獻精神。
他們是人民教師。立于三尺講臺,粉筆是他們的槍,黑板是他們的江山。擔當著教書育人的使命,堅守學校,只為保證教學質量,他們有著深劃認知,明白教育是未來之大勢。青年們應該學習這樣愛崗敬業(yè)的精神。
“冀以塵霧之微補益山海,熒燭末之光增輝日月”,個人的力量固然渺小,但青年一詞卻被賦予了無限大的力量,青年們聯合起來,便成為了一群“逆行者”
熾熱而深沉的家國情懷,正是我們沖散陰霾,乘風破浪的力量所在。對他們最好的感謝,就是弘揚他們的精神,勇往直前,接續(xù)奮斗!
(指導老師:吳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