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琪
馬是一種草食動物,外表俊朗矯健,奔跑迅疾。馬在四千多年前就被人類馴服,在古代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交通運輸和軍事等活動中發(fā)揮主要作用。馬還是奧運會除人類以外唯一參賽的動物,可見人們有多喜歡它。
“馬”字的解說
在白話版《說文解字》里這樣解說:馬,一種會昂首怒吼的動物,勇武無比。字形像馬頭、馬鬃、馬尾、四足的造型。所有與馬相關(guān)的字,都采用“馬”作邊旁。
“馬”作為本義解的詞語很多,如馬鞍、馬路、馬車等。人們常用“馬”來形容一些東西,如馬蜂、馬桶?!榜R”還是一種姓氏。另外含“馬”的詞多為人或事物的音譯詞,如馬克思、馬可波羅、馬尼拉、馬六甲、馬拉松、馬賽克等。
馬姓的由來
“馬”(馬)姓可謂是民族融合的產(chǎn)物。漢族有馬姓,回族有馬姓,滿族有馬姓,朝鮮、土家、苗、布依等少數(shù)民族也有馬姓,在全國馬姓人口眾多,但卻同姓不同宗,漢族和回族、滿族命姓的方式也不相同,天下一個馬,由此引發(fā)了許多有趣的故事。
邯鄲曾是趙國的首都,漢族馬姓的起源和這座都城密不可分。戰(zhàn)國時期趙國名將趙奢武功蓋世、英勇善戰(zhàn),他在和齊國、秦國交鋒中都取得巨大勝利。他是戰(zhàn)國七雄八大名將之一。趙惠文王曾把邯鄲西北五十里的趙城賜給了他。那里有座山叫馬服山,因此,趙奢就叫馬服君。后來,馬服君的后人又把趙國的貴族從邯鄲遷到了咸陽,其孫馬服興認為馬是兵之首,于是就把“服”字去掉,改姓“馬”了,所以,漢族的馬姓是從趙姓里分衍出來的。
七世紀中葉,伊斯蘭教開始傳入中國,中國的回族等少數(shù)民族改信伊斯蘭教。因其教創(chuàng)始人穆罕默德,漢譯為“馬哈木”,所以來中國定居的阿拉伯人和伊斯蘭教信徒改從漢姓,多以其教主“馬哈木”的首字“馬”為姓。馬祖常之后亦為馬氏。金元以后,“馬”就成為回族的大姓。
馬姓的名人
“馬”姓人人才輩出,舉不勝舉。武將中有東漢馬援,馬武;三國有馬超、馬謖;政治家有五代時楚國的建立者馬殷,唐代大臣馬周,三國有才氣命官馬良;哲學家有東漢馬融;史學家有宋元之際的馬瑞臨;畫家有南宋馬遠,元末馬荃、元末明初的馬琬;航海家有明代的馬歡;機械制造家有魏時的馬均,造過指南車;被后人尊為獸醫(yī)始祖的馬師皇,善醫(yī)馬;元代著名的雜劇和散曲作家馬致遠,被譽為“元曲四大家”之一。
現(xiàn)代名人也很多,有中國民主促進會創(chuàng)始人馬敘倫、作曲家馬可,著名經(jīng)濟學家、教育家馬寅初,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馬連良,相聲表演藝術(shù)家馬季、馬三立,投身抗日的回民支隊的馬本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