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國榮
摘 要:地理實踐力指向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在紙筆測試中評價其形成狀況和等級水平難度很大。通過對地理實踐力內涵的解讀和近年高考典型試題的分析發(fā)現,通過“提供實踐主題,考查方案設計;展示實踐情境,考量行動能力;提供實踐數據,考查處理方法;呈現實踐結果,分析解決問題”等路徑和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考查考生地理實踐力的形成狀況和等級水平。
關鍵詞:地理實踐力;紙筆測試;路徑與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55?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207(2022)06-0008-06
地理實踐力是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成為學業(yè)質量評價的重點方向。但因地理實踐力的特殊性和紙筆測試的局限性,在高考、學考等紙筆測試中如何精準評價考生地理實踐力的形成狀況和等級水平,已成為地理教育界非常關注的話題。
一、地理實踐力的課程目標與學業(yè)質量標準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簡稱《地理課標》)將地理實踐力的內涵與表現闡釋為“地理實踐力是指人們在考察、實驗和調查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能夠用觀察、調查等方法收集和處理地理信息,有發(fā)現問題、探索問題的興趣;能夠與他人合作設計地理實踐活動的方案,獨立思考并選擇適當的地理工具;能夠實施活動方案,主動從體驗和反思中學習,實事求是,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方法?!盵1]其課程目標為“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和地理工具,在室內、野外和社會的真實環(huán)境下,通過考察、實驗、調查等方式獲取地理信息,探索和嘗試解決實際問題,具備活動策劃、實施等行動能力?!盵1]其學業(yè)質量標準定位于“能夠獨立設計科學的地理實驗和考察方案,利用地理信息技術及相關工具、材料,分析與處理相關數據與信息,對地理事象進行科學解釋與評價;能夠搜尋不同類型區(qū)域的統計信息,收集相關區(qū)域發(fā)展規(guī)劃,設計區(qū)域發(fā)展問題的調查方案;能夠有針對性地開展野外資源、環(huán)境調查,描述某區(qū)域存在的資源和環(huán)境問題,并結合已有資料,對解決區(qū)域資源和環(huán)境問題提出建議;能夠在地理實踐中表現出較強的行動能力?!盵1]
很顯然,地理實踐力的關鍵指向是人的行動能力以及在行動中表現出的意志品質。具體而言,地理實踐力應是學生親身經歷實踐活動而逐步完善的認知結構,不斷積累的活動經驗,逐步提升的獲取與加工信息、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地理思維能力和行動能力,以及由此而建立起來的良好心理品質,包括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意志力及審美情趣等。這一指標在紙筆測試中是很難加以測量的。但從課程目標和學業(yè)質量標準看,地理實踐力所指向的行動能力,既包含了地理實驗和考察方案的設計能力、地理工具的選擇能力、地理信息的收集整理與分析能力、地理問題的發(fā)現與解決能力,也包含了地理實踐活動中逐漸積累和完善的認知結構與基本活動經驗。這些方面可成為紙筆測試命題的重點關注方向。
二、新課標高考地理實踐力試題類型與特點
受紙筆考試形式的制約,高考試題較難直接考查考生野外考察、社會調查、模擬實驗等實踐活動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但在近幾年的高考中仍然出現一些直接或間接考查地理實踐力的試題,引領著地理課程改革的方向??v觀近年的高考地理試題,發(fā)現命題者對地理實踐力的考查一般通過以下三個途徑進行:“虛擬實踐情境,設計行動方案;再現實踐情境,分析地理事象;提供考察結果,探究地理問題”,以此檢測考生地理實踐力的形成狀況及其等級水平。[2]
1.虛擬實踐情境,設計行動方案
例1.(2018年全國甲卷文綜第10題)小明同學7月從重慶出發(fā)到貴州畢節(jié)旅游,收集到的相關高速公路信息如圖1所示。
小明若從重慶出發(fā)乘長途汽車經遵義至畢節(jié),為免受陽光長時間照射且能欣賞窗外風景,以下出發(fā)時間和座位較好的是
【試題品析】本題是以暑假旅游為材料背景,要求考生判斷出發(fā)時間、合適座位等實踐行動的策劃能力,考查了長途汽車運行方向、太陽方位等基礎知識,直接指向考生是否具備“獨立設計科學的考察方案”這一學業(yè)質量的要求。搜尋近年的高考試題,這種直接考查地理實踐力的試題還是鮮有所見,只在2021年河北省的地理高考試題中再次出現類似題目。
例2.(2021年河北選擇性考試地理第19題)“是誰掬一捧圣水澆灌出綠洲,是誰將一面銅鏡遺落在戈壁大漠,讓一池碧水盛滿了藍天白云……”酷愛旅游的某學校地理興趣小組被大漠邊緣清澈的湖水吸引。該湖泊位于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沙漠與花崗巖山體之間,被稱為“大漠天池”(圖2)。該小組計劃于暑期一探究竟。
請概括大漠天池旅游景觀特點,并圍繞天池成因設計研學旅游活動內容。
【試題品析】地理研學活動是地理實踐活動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形式。本試題以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虛擬研學活動為情境,旨在考查考生在野外考察過程中的觀察能力以及研學旅游行動方案的設計能力。
2.再現調查情境,分析地理事象
例3.(2021全國乙卷文綜第36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海是人口眾多、經濟發(fā)達、對外聯系緊密的現代化大都市。截至2021年1月,上海以擁有6 913家咖啡館居全球城市首位,咖啡館已成為人們休閑、會友和商務交流的重要場所。其中,某品牌連鎖咖啡館以839家獨占鰲頭,且多分布在商業(yè)繁華地段、高級寫字樓和高級住宅區(qū)附近。2020年3月,該品牌母公司宣布在昆山市建設包括咖啡烘焙和智能化倉儲物流在內的咖啡創(chuàng)新產業(yè)園,計劃于2022年落成。圖3示意該品牌連鎖咖啡館在上海的分布及昆山市的位置。
(1)推測支撐咖啡館蓬勃發(fā)展的上海的產業(yè)和企業(yè)類型。
(2)據圖描述該品牌咖啡館在上海的空間分布特征。438D614B-F790-49AE-B235-25D92CF3178D
(3)分析該品牌咖啡館布局在商業(yè)繁華地段和高級寫字樓地區(qū)的目標消費人群。
(4)說明該品牌母公司選擇在昆山建設咖啡創(chuàng)新產業(yè)園的上海因素。
【試題品析】本題以上海咖啡館分布的社會調查情境再現,詳細呈現了本項調查獲取的信息和得到的初步結論,要求考生“推測、描述、分析、說明”調查中發(fā)現的問題,間接地考查了地理實踐過程中分析與處理相關數據與信息,對地理事象進行科學解釋與評價的能力。這種類型的地理實踐力考查試題在近年高考地理試卷中出現的頻率較高(表1)。
3.提供實踐結果,探究地理問題
例4.(2019年全國丙卷文綜第37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河發(fā)源于美國內陸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節(jié)性融雪和大氣降水補給。7月后主要受降水補給,降水多為暴雨。該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內變化大,但河面寬度變化不明顯。圖4示意該河段典型河流斷面不同時間的水體形態(tài)。
(1)對該河段河面寬度變化不明顯的現象做出合理解釋。
(2)指出4~6月該斷面河水深度的變化特征,并說明原因。
(3)分析8月該河段河底淤積的原因。
【試題品析】本題以野外考察獲得的“美國某河流斷面不同時間的水體形態(tài)”為情境信息,引導考生探究考察中發(fā)現的真實問題,滲透著強烈的地理實踐力考核取向:在野外考察中怎樣獲取信息、怎樣有效表達信息以及怎樣正確分析應用信息。旨在讓考生在解答問題過程中體驗野外自然地理考察的真實歷程:考察地點的正確選擇、實踐信息的收集與整理、地理現象觀察與描述以及地理問題提出與說明等。這種以地理學者或研究人員的“學術研究”場景為試題情境,針對性地設置探究問題,似乎已成為地理實踐力評價的主要形式,在近年高考試題中時有出現(表2)。
這一類試題設計,也可以某一地理實驗為情境,考查實驗方案設計、實驗現象觀察與描述、實驗數據收集與整理、實驗結論分析與說明等。這一類型的地理實踐力評價,在一定程度上考量考生的“行動能力”,即地理實驗和考察(觀測)點的選擇,地理工具的選擇與使用能力,地理信息的收集、整理與展示能力,地理問題的發(fā)現與解決能力,同時也滲透了地理學者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
將地理實踐力這一核心融入紙筆考試之中,這是一個繞不開卻又十分艱難的選擇,已在各級各類考試中進行有益探索,雖有一些優(yōu)秀試題案例涌現,但總體上還不盡人意,不同程度地存在“情境標簽化、問題模式化、答案標準化”等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與提升。
(1)情境標簽化,缺乏真實活動體驗
對地理實踐力的測評,在試題命制時要充分體現學生地理實踐活動的真實體驗,測評方向指向其在實踐過程中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目前出現的有些試題,看似考查地理實踐力,但其情境卻是虛擬的,甚至是強制性地貼上“標簽”。如上述的例1、例2試題情境:“小明同學7月從重慶出發(fā)到貴州畢節(jié)旅游,收集到的相關高速公路信息”“酷愛旅游的某學校地理興趣小組被大漠邊緣清澈的湖水吸引……該小組計劃于暑期一探究竟?!庇秩?,2018年4月浙江地理選考卷23、24題“某中學背山面河。該校組織學生開展野外采集巖石標本的實踐活動。一組學生上山在基巖上打了2塊巖石標本,另一組學生去河床撿了2塊巖石標本。圖示為學生們采集的巖石標本,經地理教師鑒定有砂礫巖、頁巖、石灰?guī)r和花崗巖?!?021年1月浙江地理選考卷19、20題“我國某中學組織學生對直立物日影變化進行觀測﹐具體做法是:先在一塊平坦的地面上直立一根標桿﹐再以此桿直立點(甲)為圓心,以桿長為半徑繪一半圈?!焙翢o疑問,這些實踐活動情境是命題者虛構的,僅僅是貼了一張地理實踐力的“標簽”而已,容易讓考生覺得實踐活動比較虛假。
(2)問題模式化,缺乏考查方式多樣化
受高考試題形式的限制,現行地理實踐力考查試題的題型局限于選擇題和綜合題,如上述的例3、例4,均以問答的方式進行考查,顯得傳統。這種考查方式雖然能間接考查出考生“地理實踐過程中分析與處理相關數據與信息,對地理事象進行科學解釋與評價的能力”,但與地理實踐力的真實要求還相差甚遠。筆者認為,對地理實踐力的考查應追求試題形式的多樣化,不管用何種題型、何種設問,都可以嘗試,如繪圖題(景觀素描圖、數據統計圖、等值線圖、地質剖面圖等)、判斷題、計算題、討論題等。若一份試卷中試題形式多樣,反倒會讓考生耳目一新,有益于激發(fā)考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3)答案標準化,缺乏評價結果等級化
《地理課標》指出“地理學業(yè)質量水平分為四級。每一級水平主要表現為學生整合不同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不同復雜程度的情境中運用各種重要概念、思維、方法和觀念解決問題的關鍵特征?!盵1]但綜觀已有的傾向于地理實踐力的高考試題,因受標準化閱卷方式的制約,參考答案與評分細則仍停留于傳統的評價方式,即踩點給分,非對即錯,并不能真實反映出考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狀況和等級水平,與地理實踐力考查的初衷不相吻合。如例2中的后半問應是地理實踐力考查值得倡導的方式,著力于“能夠獨立設計科學的地理實驗和考察方案”這一能力的測量,但答案的設置仍停留于傳統的方式:“花崗巖風化的觀測、沙土透水性實驗、天池水主要補給類型?!苯o人“虎頭蛇尾”之感。若能將題目設置為“圍繞天池成因,確認研學旅游活動內容,并針對選擇的內容設計出簡明研學方案”,同時將評分標準按考生的作答水平進行分級描述(4級水平),那就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地理實踐力測評題。
三、地理實踐力試題設計的路徑與方法探究
基于地理實踐力的內涵與具體表現,以及近年高考試題的一些成功探索,筆者認為,紙筆測試題背景下對地理實踐力核心素養(yǎng)形成狀況和等級水平的評價路徑,可著眼于:設計戶外考察活動與模擬實踐方案的行動能力;在實踐活動中獲取地理信息(拍照、繪圖、錄像、測量、記錄數據等)的行動能力;在真實的自然與社會現象定性觀察與定量分析過程中發(fā)現、質疑和探究問題的行動能力。438D614B-F790-49AE-B235-25D92CF3178D
1.確定實踐主題,考查方案設計
以某一實踐活動為載體,緊扣活動主題,考查考生獨立策劃行動方案,并選擇適當地理工具的行動能力。試題命制可從完整方案設計的角度進行地理實踐力素養(yǎng)測量,但受試題分值的限制,應更傾向于基于某一要素的具體操作方案設計,考查內容、收集資料方向或使用工具的選擇。例如,在策劃野外考察方案時,可考查考生地圖選用、考察點選擇、行進路線確認、必備的攜帶考察(測量)工具和裝備選用,以及需要注意的安全問題,并要求說明理由;在設計實驗方案時,可考查考生實驗材料的選用、實驗步驟的確認、預期收集的數據與現象、實驗中應注意的安全問題等,并說明理由;在社會調查中,可考查考生設計區(qū)域發(fā)展問題的調查方案,如調查要素的選擇、需要搜尋的區(qū)域資料等。
2.展示實踐活動,考量行動能力
展示某一真實的學生實踐活動,考查考生在實踐中所表現出的獲取信息能力。試題命制可著力于考生地理信息收集的行動能力。例如,野外地質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考察活動,可考查考生自然景觀素描圖、地質與土壤剖面圖的拍攝或繪制,實物(巖石、植物、土壤、水體等)標本收集與分類,空間數據點的確認與采集,河流寬度與深度、植株高度的測量等;區(qū)域居民點、交通、商業(yè)、農業(yè)、工業(yè)及環(huán)境等調查活動,可考查考生空間分布的描繪,利用信息技術收集相關要素的圖層,空間數據點的確認、采集與記錄等;地理實驗活動,可考查考生實驗步驟的篩選、實驗現象的描繪、實驗數據的采集與記錄等。
3.提供實踐數據,考查處理方法
科學統計,定量分析某一地理事象特性以及與其他地理要素的相互關系,是地理學科常用的科研方法。引導學生像地理科學工作者一樣去研究真實的地理問題,學習并掌握一定的地理科研方法應是地理實踐力培育的目標指向之一。地理實踐力考查試題的命制,可以提供某次考察、觀測、調查、實驗等活動中獲取的原始數據,要求考生運用統計分析的方法,設計并描繪各種類型的統計圖,直觀顯示研究對象的時空分布格局或地理要素間的相關性。如等值線圖、坐標統計圖及相關分析圖等。
4.呈現實踐結果,考查問題解決能力
呈現實踐活動獲得的結果,探索和嘗試解決實際問題,已成為紙筆考試中測試地理實踐力的主流方向。一是呈現野外考察和地理實踐獲得的實境照片、觀測數據等,分析與處理相關數據與信息,對地理事象進行科學解釋與評價。例如,2020年全國高考甲卷文綜38題,呈現野外考察中“某地玄武巖臺地上的尖頂山與平頂山空間格局狀況”(考察中描繪的示意圖),要求考生對這一地理事象形成過程進行科學解釋:流水侵蝕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尖頂山、平頂山、臺地時間序列等真實現象,試題設計從真實情境切入,隱性考查地理實踐力之觀察與感悟能力,著力于區(qū)域認知和綜合思維等核心素養(yǎng)形成狀況的考查。二是呈現區(qū)域調查中獲取的空間數據、社會現象,考生通過對試題情境提供的數據信息和空間分布格局的分析,描述出區(qū)域發(fā)展中出現的資源與環(huán)境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原理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合理化建議。例如,2020年全國高考甲卷文綜44題,試題呈現科考人員獲取的“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與土壤全氮含量的關系圖”,要求考生分析回答“高原鼠兔對高山草甸退化影響以及高原鼠兔防治對策”,這種“以地理學者的學術研究情境為載體,在分析與處理相關數據與信息,描述某區(qū)域存在的資源和環(huán)境問題,并對解決區(qū)域資源和環(huán)境問題提出建議”已成為近年高考試題中最為常用的地理實踐力考查的試題命制方法,同時還滲透著“相關統計、定量分析”這種常用地理研究方法的應用能力的考查。
四、地理實踐力試題評價標準的轉型
《地理課標》對“地理實踐力”的素養(yǎng)水平進行了詳細的劃分(表3)。
上述地理實踐力素養(yǎng)水平劃分為地理實踐力試題的評價標準提供了科學依據,包含了表現性評價與終端性評價的各方面。紙筆測試背景下的地理實踐力試題的評分標準制定,可抽取其可量化測評的元素進行分級描述,突出量化測量的梯度性、結構化特性(表4)。
例5.(2020年高考全國丙卷文綜37題改編)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毛烏素沙地中流動沙地、固定沙地與湖泊、河流、沼澤等景觀并存。上述景觀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響下可發(fā)生轉化。1995—2013 年,流動沙地趨于固定,湖沼面積減小。一般而言,風沙沉積越多,風沙活動越強。某科研團隊調查 1 萬年以來毛烏素沙地東南部湖沼沉積和風沙沉積數量的變化,結果如圖5所示。圖6示意毛烏素沙地 1995—2013 年氣溫、降水的變化。
(1)提出一個與材料信息密切相關的探究問題,并對問題做出回答。(6分)
(2)近些年來,毛烏素沙地綠化面積逐漸增大,有人認為“毛烏素沙地即將消失”。你是否贊同?表明你的態(tài)度并說明理由。(4 分)
【試題品析】本題以“毛烏素沙地東南部湖沼沉積和風沙沉積數量的變化”為研究對象,為考生提供一個真實的地理學者的野外學術研究情境,滲透著地理學常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的加工處理與呈現方式、地理圖像信息的分析與應用能力。問題的設計旨在考查考生在地理實踐過程中,能否圍繞實踐活動主題獲取關鍵信息,具備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地理思維能力和行動能力;是否具備發(fā)現某區(qū)域存在的資源或環(huán)境問題,并能結合已有資料,對解決區(qū)域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或科學合理評價區(qū)域問題的解決方案。試題的設問具有開放性、思維性和綜合性,評價標準具有梯度性與結構性,能較好地測量考生地理實踐力的形成狀況和等級水平。
紙筆測試背景下的地理實踐力評價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研究課題。試題設計既要精準把握地理實踐力的內涵和學業(yè)質量標準,在考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看得見具體的行為表現;又要考慮紙筆測試時空限制,選取可測評的實踐力元素進行考量,對考生具有的素養(yǎng)水平進行分級評價。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湯國榮地理教學研究室.秉持地理特色,凸顯學科價值 ——教師視角下的2021年部分高考試題分析[J]. 地理教育,2021(7):29-42.438D614B-F790-49AE-B235-25D92CF317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