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啟群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①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鬃?/p>
②吾日三省吾身。———曾子
③動必三省,言必再思?!拙右?/p>
讀了上面三句古代先賢關(guān)于自省的言論,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結(jié)合自身體驗,寫一篇文章向?qū)W校文學社社刊《嶺南》的“自省大家談”欄目投稿。
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一、讀懂材料。
本題審題的關(guān)鍵在于理解三句名言的意思,并找到它們與“自省”的關(guān)聯(lián)。
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強調(diào)的是由外而內(nèi)的自省路徑。“見賢思齊”,倡導的是向榜樣學習、向楷??待R,照著他們的樣子做,跟著他們的路子走?!耙姴毁t而內(nèi)自省”,則要求我們看到無德、無才之人時,主動反省自己身上是否存在同樣的問題,從而達到修正錯誤、完善人格的目的。“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猶如自己動手清除身上的毒瘡,比“見賢思齊”更難做到。
2.“吾日三省吾身”強調(diào)的是由內(nèi)而外的自省路徑?!叭 保褪钦f一個人要多審視自身,多做自我批評,不斷進行自我完善?!叭 笔亲允⌒袨榈娜粘;?,是修身養(yǎng)性、提升自我的必修課。
3.“動必三省,言必再思”強調(diào)的是自省與行動之間的關(guān)系。在開始行動、發(fā)表言論之前,要思考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確、得體。“三省”“再思”后再行動,我們就可以少犯錯誤、少走彎路。
二、明確寫作任務。
本題的寫作任務是向社刊的“自省大家談”欄目投稿,雖然沒有規(guī)定文體,但議論文顯然是比較好的選擇。寫作時,只要不偏離“自省”話題、不脫離名言范圍即可。
三、緊扣話題,精準立意。
這道作文題,基本不會出現(xiàn)離題或偏題的情況。但要做到精準立意,還需仔細推敲、精煉表達。例如:完善自我須自??;虛心自省方為賢;向善向上,自省為伴;等等。
虛心自省方為賢
湖南省江永一中高二周冉
21世紀最具影響力人物排行榜上有許多在物理、數(shù)學等方面做出巨大貢獻的人,然而,最令人驚嘆的是,霸占榜首的赫然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孔子!真可謂咄咄怪事!(開篇以“怪事”起筆,抓人眼球,但出處不明,缺乏真實性與權(quán)威性。若有出處應點明,如果不知出處,不如刪掉。)
讀了《論語》之后,我恍然大悟:孔子位列榜首,雖在意料之外,實屬情理之中,原因就在于孔子提出并一直堅守的思想??v使過了這么多年,孔子的思想仍然在很多情況下適用,并且在世界范圍內(nèi)得到了認可與信服,我們怎能不佩服、尊敬這位先賢?(“思想”一詞過于寬泛,沒有緊扣“自省”這一話題,有游離話題之嫌。)
《論語》中有這樣兩句話———“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和“吾日三省吾身”。它們向我們強調(diào),賢能之人是我們學習的對象,更是我們進行自我反思的參照。
(文章前三個段落由《論語》切入,由“思想”之面到“自省”之點,入題太慢。)
說到自省,我們自然會想到孔子思想對后代的光照,人人稱頌的明君唐太宗便是典型。
據(jù)《貞觀政要》記載:“朕每閑居靜坐,則自內(nèi)省,恒恐上不稱天心,下為百姓所怨?!碧铺谏頌榛实郏心莒o坐自省,思考自己這么做百姓會怎么樣,那么做百姓又會怎么樣。一次又一次的自省使他的決策更為正確,從而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唐太宗謙沖自牧,虛心自省,成就了千秋偉業(yè),這不正是對孔子思想的絕佳驗證嗎?(對事例的挖掘、分析不足,論證不夠透徹。)
虛心自省,古已有之,延至當代,仍然是成大事者之美德。
年輕時的曾國藩碌碌無為,將近30歲時,他開始每天寫日記,反省自己的言談舉止,對自己不斷提高要求,最終成為一代名臣。正是因為注重虛心自省、克己修身,不斷提高自己,曾國藩才能取得事業(yè)的成功。
虛心自省方為賢??鬃印⑻铺?、曾國藩能夠成為賢者,與他們善于自省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自省是平面鏡,映照自身,可以幫助人們及時發(fā)現(xiàn)身上的污漬,然后徹底清除;虛心是反光鏡,投向別人,可以幫助人們觀察他人、反思自己,不斷追求進步、完善自我。(沒有找準本體和喻體的關(guān)聯(lián),表達欠妥當。)
虛心自省是美德。當你具備這種美德時,自然會懂得孔子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的重要性。虛心自省能夠讓你朝著完美的方向不斷前行,逐漸成為別人心中的“賢人”。(結(jié)尾恰當,但缺乏震撼力。)
失誤分析
1.邏輯關(guān)聯(lián)不強,思路不清晰。作者意在論述“虛心自省”與“為賢”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卻在開頭運用大量文字論述孔子的思想,不僅不能做到有的放矢,而且造成了思路搖擺、詳略不當、論述不集中的問題。
2.論述角度單一,論證欠充分、不透徹。作者只是對話題進行了舉例論證、引用論證,意思雖然明了,但缺乏對“自省”作用的挖掘。
3.概念不清,偷換概念。孔子的思想和《論語》中的“自省”,兩個概念的內(nèi)涵與外延有大小之分,不能隨意混淆,而作者卻將兩個概念相提并論。
升格建議
1.強化關(guān)聯(lián),明晰思路。理清“虛心自省”與“為賢”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首先可對“賢”的內(nèi)涵加以闡釋,然后將“虛心自省”分為“自明”“自律”“自強”三個步驟,層層遞進。
2.多維論證,力求透徹。“為賢”是“虛心自省”的結(jié)果,可以將中心論點切分成三個分論點:“虛心自省方自明”“虛心自省方自律”“虛心自省方自強”。三者合一,便能達到“為賢”的結(jié)果。這樣,將“為賢”的過程與內(nèi)涵具體化,再從三個維度展開論證,力求充分、透徹。
3.厘清概念,緊扣話題。去除與文章主題無關(guān)的概念,使論述始終圍繞著“自省”展開。同時,去掉游離、臃腫的內(nèi)容,增添緊扣主題的材料,并加以充分論證,使文章內(nèi)涵豐富。
虛心自省方為賢
湖南省江永一中高二周冉
虛心自省方為賢。賢者,德才兼?zhèn)渲艘?。不論身份高低,不論富貴貧窮,一個人若能做到虛心自省,就具備了成為賢人的基本條件。(開篇對“賢”的概念進行闡釋。)
所謂自省,就好比在鏡前端詳自己,從而認清自己,進而潔凈內(nèi)心、完善自我。(比喻論證,深入淺出。)
虛心自省方自明。自明,方可認清自我。
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曾說:“我要把一個人的真實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這個人就是我。”盧梭是言的巨人,更是行的標桿。面對眾生,他傲然獨立,勇敢地面對真實的自己,以虛心自省之誠心著成《懺悔錄》,把生活中違背道德良心的小事披露無遺,借此洗去自己心靈的污穢。顯然,他認清了自己,而這正是進步的前提。(引用名言,列舉事例,分析透徹,論證有力。)
虛心自省方自律。自省,讓人更加自律;自律,又讓自省成了每日的功課。(強化關(guān)聯(lián),道理自明。)
孔子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避髯右舱f過:“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毕日苁ベt用肺腑箴言勸誡世人,后輩子孫用行動響亮回應。年輕時的曾國藩碌碌無為,將近30歲時,他開始每天寫日記,反省自己的言行舉止,對自己不斷提高要求,最終成為一代名臣。據(jù)記載,曾國藩曾因小事與朋友小珊產(chǎn)生嫌隙,經(jīng)過自省,他認識到自己是犯了“盡人之歡,竭人之忠”的過錯,“宜速改過,走小珊處,當面自認不是”。從此,曾國藩更加自律,虛心自省,不斷改進,才華與德行自然提升。(緊扣觀點,注重挖掘,有針對性地分析事理。)
虛心自省方自強。自強,不僅意味著能力的增強,內(nèi)心也會越來越強大。
據(jù)《貞觀政要》記載:“朕每閑居靜坐,則自內(nèi)省,恒恐上不稱天心,下為百姓所怨?!碧铺谏頌榛实?,尚能靜坐自省,思考自己這么做百姓會怎么樣,那么做百姓又會怎么樣?!皠颖厝。员卦偎??!币淮斡忠淮蔚淖晕曳词?,使他自明、自律,進而自強,做出的決策更為正確,造福百姓。試想,如果唐太宗不具備謙沖自牧的品性,不能虛心接受忠臣的諫言,不對自己的言行虛心反省,又怎能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的盛世?(深入挖掘唐太宗自省事例,運用假設(shè)正反對比論證,充分透徹。)
(三個分論點層層遞進,思路清晰;論據(jù)充實,分析深入,論證透徹。)
虛心自省是一種美德,是每個人成“賢”路上的墊腳石。一個人若能虛心自省,便可自明,便可自律,便可自強。讓我們學會虛心自省,善于虛心自省,在虛心自省中勇攀生命高峰,在自明、自律、自強中鑄就賢者風范吧?。ㄋ角?,首尾呼應,結(jié)構(gòu)嚴謹;比喻生動,號召力強;強化關(guān)聯(lián),觀點鮮明。)
升格啟示
1.首先,升格文對“賢”的概念進行闡釋,為后文論述張本。然后,緊密圍繞“虛心自省”與“為賢”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展開分析。最后,去除多余概念,緊扣中心論點,明晰文章思路。
2.升格文將中心論點分為三個分論點,層層遞進,不僅豐富了中心論點的內(nèi)涵,也使論證的層次更加清晰。
3.升格文緊扣論點,所選論據(jù)均為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具有代表性。同時,論述每個分論點時,既列舉典型事例,又引用名人名言,深入挖掘,論證充分,力求透徹,從而有力地證明了中心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