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飚 彭子怡 顏廷武
(華中農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國際間經貿往來日益頻繁,其中農產品貿易居于重要地位。食用菌作為營養(yǎng)美味的農產品,除滿足國內消費需求外,也向國外消費者大量供給[1]。隨著近年來食用菌進出口貿易取得的巨大進步,我國已成為全球食用菌生產、消費和出口最大的國家[2]。香菇作為我國食用菌產量中占比最大的品種,發(fā)展歷史悠久,也是重要的出口創(chuàng)匯型農產品之一[3]。近年來,在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中,香菇被作為重要產業(yè)獲得了全方位支持,產業(yè)規(guī)模迅速擴張,2020年產量達到1 188萬噸,占食用菌總產量的29.3%。
在國際市場上,由于香菇的特殊風味,其消費市場正在由東南亞向全球延伸,消費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4]。2018年我國香菇出口量首次突破15萬噸,達到15.4萬噸,同比增長5.5%,出口金額為23.2億美元,同比增長13.6%,出口平均單價為每噸1.5萬美元,同比增長7.7%[5]。近年來,匯率波動、全球金融危機以及新冠疫情等因素的沖擊,對我國香菇產業(yè)國際貿易發(fā)展形成了較大影響[6]。如何實現產業(yè)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不僅關系到農民增收,也關乎農業(yè)綠色低碳發(fā)展和鄉(xiāng)村全面振興等重大戰(zhàn)略。因此,有必要對我國香菇主要進出口產品,如鮮或冷藏香菇(簡稱鮮香菇,HS編碼為07095920)、干香菇(HS編碼為07123910)和菌棒(HS編碼為06029010)的國際貿易狀況加以分析,了解其發(fā)展趨勢和存在問題,以便為我國香菇產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相關政策制定提供參考。
2010—2020年我國干、鮮香菇產品出口量見表1,受復雜的國際形勢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近年來均有所下降。鮮香菇出口量均低于干香菇,從水平差距看,2012年兩者的差距最小,干香菇出口量僅比鮮香菇高71%;2017年兩者差距最大,干香菇出口量為鮮香菇的6.26倍。
表1 2010—2020年我國香菇的出口量、出口值和價格
2010—2020年,鮮香菇的出口量以2014年最高,為21 716.12噸;之后除2018年從上年的17 694.35噸上升到18 774.71噸外,其余年份均呈下降趨勢;至2020年,基本回到了2010年的出口量原點,較上年下降6.09%。在鮮香菇出口值方面,整體呈波動下降趨勢,與其價格趨勢相似,其中2020年的單價和出口值均最低,分別為2.42美元/kg和4 148.26萬美元(表1)。
2010—2020年,干香菇的出口量呈波動上升趨勢,可能是受人民幣升值和各國技術性貿易壁壘制約的影響,2012年下降幅度接近50%;2014—2018年則呈上升趨勢,平均漲幅為19.58%;2019—2020年受貿易環(huán)境復雜化和新冠疫情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出口量大幅下降。干香菇出口值的波動情況與出口量基本相同,2020年出口值較2010年增長37.95%。
出口價格方面,干、鮮香菇2010—2020年的平均價格分別為16.20美元/kg和2.96美元/kg。鮮香菇的出口價格整體呈現波動下降趨勢,2011年最高,為3.37美元/kg,2020年最低,為2.42美元/kg,兩者相差0.95 美元/kg;干香菇的出口價格整體呈現波動上升趨勢,2015年最高,為17.91美元/kg,2012年最低,為14.67美元/kg(表1)。與鮮香菇相比,干香菇的出口價格波動幅度較小,其離散系數為0.063 3,而鮮香菇則為0.110 8。
近年來,我國香菇菌棒(菌絲)出口量開始不斷增加,成為香菇產品出口的一個重要品類(表2)。2020年,香菇菌棒出口量達到146 841.76噸,較2017年的88 485.05噸上升65.95%;出口值為8 344.15萬美元,較2017年的5 093.67萬美元增長63.81%;菌棒出口市場價格較為平穩(wěn),波動較小,2017—2020年平均為0.58美元/kg。
表2 2017—2020年我國菌棒(菌絲)的出口量、出口值和價格
我國香菇進口貿易以干香菇為主,數量極少(表3)。2017—2020年,干香菇年均進口40.54噸,2019年最高,為87.23噸;2020年最低,僅5.63噸,主要受國內外疫情影響所致。產品價格浮動較大,2019年為11.13美元/kg,2020年則高達20.72美元/kg。由于國內產量很大而進口市場較小,2017—2019年進口產品價格呈現隨進口量增加而下降的關系,2020年進口數量大幅下降,呈現量少而價高的情況。
表3 2017—2020年我國干香菇的進口量、進口值與價格
從4年同期的進出口平均單價看,我國干香菇的出口均價為16.33美元/kg,而進口均價為14.45美元/kg,出口市場價格高于進口市場價格。說明我國干香菇產品具有較大的出口品質優(yōu)勢。
受地理位置、飲食習慣、經濟發(fā)展情況等因素影響,我國香菇產業(yè)國際貿易地區(qū)主要集中在亞洲的發(fā)展中國家及美國、歐盟等一些發(fā)達國家。而由于出口形式、產品特性等有所不同,鮮香菇、干香菇和菌棒三類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空間分布并不完全相同。根據中國海關信息網近幾年公布的香菇產業(yè)進出口情況,我們選取3~5個占比較大的主要國家和地區(qū),對香菇出口貿易的空間分布及特征進行分析。
在鮮香菇的出口中,韓國、美國、日本、馬來西亞和泰國位列前五,占據出口市場的絕對比例(表4)。2010年我國對這5個國家的出口量占全國鮮香菇出口總量的87.7%,2020年雖有所下降,但也高達77.2%。2010—2020年我國鮮香菇對各國的出口趨勢有所不同(圖1)。2012年以前,日本是我國鮮香菇的第一出口市場,但受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影響,對日出口量一直呈下降趨勢,2020年比2010年下降68.76%。2012年,韓國超過日本成為第一出口市場,出口量達5 704.56噸,占我國鮮香菇出口總量的27.08%。
圖1 2010—2020年我國鮮香菇主要貿易地區(qū)的出口量變化趨勢
表4 2010—2020年我國鮮香菇主要貿易地區(qū)的出口量和比重
2010—2020年對韓國的鮮香菇出口量大致呈“倒V”型變化趨勢,2010—2014年從2 651.22噸一路上升到8 765.93噸,年均增長37%;2014—2020年出口量呈波動下降趨勢,年均下降9.6%,但仍然保持領先地位。第一階段的上升可能是由于2008年金融危機后國際貿易的強勁恢復態(tài)勢,以及我國冷鏈運輸技術不斷提升和韓國地理位置優(yōu)勢,使得出口量不斷上升;而第二階段的下降可能是由于韓國對我國農產品實施嚴格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同時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fā)也產生了巨大影響。
2010—2020年對美國的鮮香菇出口量呈波動下降趨勢,2020年比2010年下降47.7%。2013年對美國的出口量為4 168.90噸,為歷史峰值,且超過日本成為第二大出口市場。2018年后,受中美貿易戰(zhàn)影響,對美國的出口量大幅下降。
2010—2020年對泰國的鮮香菇出口量雖然不高,但表現為波動上升趨勢,2020年較2010年增加2.7倍,占我國鮮香菇出口總量的比重從2010年的3.39%增加到2020年的12.95%。2019—2020年,對大多數國家的出口量都呈下降趨勢,但是對泰國的出口量卻逆勢上升,意味著泰國市場的開發(fā)前景較好。
2010—2020年,對馬來西亞的鮮香菇出口量一直處于相對平穩(wěn)狀態(tài),波動幅度較小。
從鮮香菇出口價格的變動趨勢看(表5),2010—2020年整體呈波動下降趨勢。其中對美國的出口價格較穩(wěn)定且一直保持領先地位,平均為3.67美元/kg。韓國作為我國鮮香菇第一出口國家,其平均價格為3.14美元/kg。出口泰國的價格相對較低,平均為2.18美元/kg,但高于馬來西亞的1.96美元/kg。
表5 2010—2020年我國鮮香菇出口主要貿易地區(qū)價格(美元/kg)
干香菇以越南、泰國、日本、馬來西亞這4個國家和中國香港地區(qū)為最主要的出口市場(表6)。2010年上述5個地區(qū)的出口量占當年出口總量的76.9%,2020年進一步上升到81.2%,貿易空間更趨集中。
表6 2010—2020年我國干香菇主要貿易地區(qū)的出口量和比重
越南近年來一直是我國干香菇的第一貿易市場,但出口量波動幅度較大。2018年達出口量峰值,為51 685.95噸,占當年我國干香菇出口總量的38.2%。受到貿易戰(zhàn)及越南對自身利益權衡的影響,2019年出口量較2018年下降54.2%。
由于飲食習慣及國家對港優(yōu)惠政策的影響,中國香港是我國內地干香菇的第二大貿易市場,但貿易量波動極大,離散系數高達0.709。2016年和2017年對港干香菇出口量超過越南,2017年為最高值,達62 879.07噸,占當年我國出口總量的48.9%。2018年后,由于香港地區(qū)社會環(huán)境形勢不穩(wěn)定,出口量大幅下降。
對泰國、日本、馬來西亞的干香菇出口量則一直保持在低水平波動。由于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影響,我國對日本的干香菇出口量呈波動下降趨勢,2020年比2010年下降約25%。泰國和馬來西亞則呈波動上升趨勢。
出口價格方面,干香菇的價格遠高于鮮香菇,且在各國的波動具有一致性特征,尤其是在2010—2017年(圖2、表7)。2012年,受匯率波動及貿易壁壘等因素影響,出口價格整體呈下降趨勢。2017—2020年,馬來西亞的價格與其他國家相比,呈相反的變化特征。
圖2 2010—2020年我國干香菇主要貿易地區(qū)的出口價格趨勢
表7 2010—2020年我國干香菇出口主要貿易地區(qū)價格(美元/kg)
菌棒是近年來食用菌產品出口的一個新形式,是異地出菇模式在國際空間上的表現。從國別來看,我國香菇菌棒的主要出口市場是韓國、美國和日本(表8),2017年對這3個國家的出口數量占全國菌棒出口總量的96.84%,2020年有所下降,但占比仍然高達86.27%。出口量都呈現穩(wěn)步上升趨勢,其中對韓國的菌棒出口量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對日本和美國的出口量增速也較快。出口價格3個國家之間差距較大,對韓國的4年出口均價為0.49美元/kg,而對美國和日本的4年出口均價分別為0.60美元/kg和0.67美元/kg。韓國的市場價格較為穩(wěn)定,日本的價格波動較大且呈下降態(tài)勢。
表8 2017—2020年我國香菇菌棒主要貿易地區(qū)的出口量、比重和價格
作為特色農產品,我國香菇產業(yè)出口產品以干香菇居多,鮮香菇出口雖然歷史較長,但由于其運輸和保存時間較短,出口量一直處于低水平波動狀態(tài),約為干香菇的1/4。菌棒是近年來新出現的一種香菇出口形式,是國內集中制棒、分散異地出菇在國際市場空間上的表現。香菇醬等精深加工產品雖然具有較高的附加值,但是出口量較少,尚未形成完整的產品出口體系。由此可見,香菇產業(yè)出口貿易的產業(yè)鏈整體偏短,對食用菌產業(yè)發(fā)展的帶動能力較弱。
在國際貿易中,過高的市場集中度意味著較大的貿易風險。雖然鮮香菇和菌棒逐步顯現出市場多元化的趨勢,如鮮香菇在前五個主要市場上的占比從2010年的87.7%下降到2020年的77.2%,菌棒在前三個主要市場上的占比從2017年的96.8%下降到2020年的86.3%,但仍然居高不下;而干香菇在前五個主要市場的占比則從2010年的76.9%提高到2020年的81.2%,出口貿易市場更趨集中。
自2001年我國加入WTO以來,雖然傳統(tǒng)關稅壁壘大幅減少,但技術性貿易壁壘等則快速增加[7],已成為制約我國食用菌產品出口貿易的主要障礙。在對美國、日本、歐盟等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出口時,由于生產標準差異等原因,往往受到對方技術性貿易措施的限制[8],導致產品被銷毀或退回,產生較大損失。伴隨著國際市場中不斷升級的質量檢驗標準和日益增多的檢測項目,與之相應的我國香菇全產業(yè)鏈技術研發(fā)與標準制定仍然落后,難以支撐國際貿易水平的提升。
我國香菇產業(yè)尚處于勞動密集型生產階段,以傳統(tǒng)的農法栽培模式為主,標準化程度偏低,產品品質難以保證。同時,由于生產經營主體的實力較弱,大多以分散的現貨交易為流通模式,缺乏產品的品牌意識,即使出口貿易環(huán)節(jié)有一些較大的企業(yè)參與,但由于產業(yè)鏈復雜因素的存在,導致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香菇企業(yè)品牌不多,具有宏觀特征的中國香菇產品品牌也尚未形成。
針對我國香菇產業(yè)貿易發(fā)展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必須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才能實現從生產貿易大國轉變?yōu)橄愎疆a業(yè)強國的發(fā)展目標。為此,特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工廠化生產是一種運用現代科學技術進行高效生產的先進生產方式,生產效率高,產品品質更穩(wěn)定可靠。發(fā)展和推進香菇的工廠化生產,促進傳統(tǒng)農戶分散生產向規(guī)模化、集約化和標準化生產方式轉變,是香菇產業(yè)未來發(fā)展的重要趨勢。政府可通過財政補貼、金融扶持等支持性措施,重點建設和培養(yǎng)一批規(guī)模較大、實力較強的香菇生產、加工工廠化企業(yè),提升我國香菇產業(yè)的國際競爭力和應對國際市場變化的抗風險能力。
科技含量較高的精深加工產品往往具有更高的附加價值。針對目前出口產品以初級產品為主的這一狀況,加大科技研發(fā),積極開發(fā)香菇醬、香菇飲品、香菇休閑食品、香菇保健品等精深加工產品,調整優(yōu)化產品結構,充分提高香菇有益營養(yǎng)成分的利用率,提高產品附加值,最大程度發(fā)掘其價值潛力。而“國內制棒,國外出菇”的菌棒出口模式可作為一種規(guī)避相關貿易風險的重要選擇。
既要重視國內市場,發(fā)掘內需消費,又要開拓國際市場,滿足海外需求。需通過各種形式,不斷加大香菇產品的國際宣傳力度,提高國際認可度,將產品共享到更加廣泛的消費群體中。同時,要不斷完善我國冷鏈物流運輸體系,增強冷鮮香菇產品的遠距離投送能力,促進產品在更大范圍、更廣空間的運輸銷售,逐步分散香菇產業(yè)國際貿易過于集中的潛在風險。
技術性壁壘是國際貿易日漸盛行的一種新的制約措施,根本性規(guī)避風險的破解之策唯有技術創(chuàng)新。迫切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不斷開發(fā)新品種新模式,運用新技術新裝備,著力提高生產技術水平,提升產品品質標準,從而消除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香菇出口產生的負面影響,實現其國際貿易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香菇是我國特有的一種大型食用真菌資源。香菇產業(yè)是推進我國食用菌產業(yè)國際化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必須將香菇產業(yè)產品品牌的培育建設提升到做大做強我國食用菌產業(yè)的戰(zhàn)略層次,給予高度重視。這需要全方位的措施運用:在源頭上提升菌種品質,嚴格把控菌種供應和菌種質量,防止菌種退化和菌種污染;在栽培環(huán)節(jié)嚴格實施生產的規(guī)范化、標準化,確保初級原始產品質量過硬;在加工出口運銷環(huán)節(jié),要嚴格制定加工標準并予以施行,加強包裝和運輸過程監(jiān)管,強化產品質量安全認證。在保障全產業(yè)鏈和提升香菇產品品質的基礎上,加大香菇產品的國際宣傳力度,不斷提高其國際聲譽,培育并逐步形成中國香菇的國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