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元飛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fā)展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強化學生朗讀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前面提高小學生語文朗讀能力,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當構建多元化的朗讀教學方式,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和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對策
在語文教學中,“流利、準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對學生語文學習的基本要求,同時也充分體現(xiàn)了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fā)展,對學生的語文朗讀提出了更高、更明晰的要求。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緊抓學生語文學習的啟蒙期,強化朗讀訓練,全面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同時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尤其是農村地區(qū)的小學,教師對朗讀訓練重視不足,朗讀教學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不僅影響了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更不利于語文教學課堂的改革創(chuàng)新。針對學生朗讀水平差強人意的現(xiàn)狀,筆者立足小學語文教學,探索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對策。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強化朗讀教學的意義
1、有利于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在空前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學會“說話”已經(jīng)成為了現(xiàn)代學生應當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當然,這里的“說話”,并非是常規(guī)意義上的“聊天”,而是指口語交際表達、演講等。表面上看,口語交際和表達是一項簡單的交流活動,實際的教學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很多小學生口語交際和表達能力低下。尤其是農村地區(qū)的小學,由于學生自身存在害羞、自卑等心理,同時普通話水平不高,各種因素的綜合,導致學生口語交際和表達能力低下。如學生演講、朗誦能力低下,即興的口語組織能力低下,當眾表達能力低下等。而出現(xiàn)以上問題,源于教師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缺乏對學生口語交際和表達能力的訓練。在此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立足語文教學的需要強化朗讀訓練,有效的朗讀,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更有助于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提高普通話水平,提高自身的咬字吐字能力。久而久之,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將會得到有效的提升。
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朗讀,是一種有聲閱讀方式。朗讀和閱讀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經(jīng)常朗讀,能夠讓學生感知語言文字的魅力,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朗讀也是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涵的有效途徑。例如,小學語文教學中,針對優(yōu)美的散文、古詩詞教學等,教師在教學時重視朗讀,如構建課內外相結合的朗讀形式,引導學生在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過程中朗讀;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預留足夠的朗讀時間,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領悟文字的內涵,這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當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現(xiàn)狀
為了深入解讀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對策,我們需要探索當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現(xiàn)狀。以筆者所執(zhí)教的地區(qū)為例,在農村地區(qū),由于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水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對朗讀教學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朗讀缺失成為了語文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而這種缺失,不僅僅體現(xiàn)為課堂上的缺失,更體現(xiàn)為課外朗讀的缺失。同時,由于部分教師自身朗讀能力不足,導致在教學中,教師示范性朗讀的作用不佳。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共同導致了一個結果:即學生朗讀能力低下,朗讀的興趣、習慣不佳,朗讀積極性不高。這樣的語文教學現(xiàn)狀,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背道而馳,不利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創(chuàng)新。
三、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對策
1、合理規(guī)劃朗讀時間,培養(yǎng)朗讀習慣
新課程改革對語文朗讀教學的基本要求,決定了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重視朗讀。而合理規(guī)劃朗讀時間,則是教師開展朗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朗讀習慣的第一步。那么,小學語文教師如何規(guī)劃朗讀時間呢?
首先,預留一定的課堂朗讀時間。課堂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的主要陣地,在課堂上,教師要指導學生朗讀的方法和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技能。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給學生預留一定的朗讀時間。例如,小學語文教師通過朗讀導入課堂,以達到課堂“熱身”的目的。在教學環(huán)節(jié),針對一些重點段句,教師也可以通過強化朗讀的方式,讓學生理解文字內涵,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在課堂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朗讀技巧的指導,讓學生把握朗讀的節(jié)奏、停頓以及情感,提高學生朗讀能力。
其次,充分利用課外朗讀時間。在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方面,僅僅依靠課堂時間是遠遠不夠的。而充分利用課外朗讀時間,則是教師強化朗讀訓練的關鍵所在。例如,筆者在語文教學中構建了“課前預習朗讀”與“課后鞏固朗讀”相結合的方式,在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學生至少朗讀課文三遍,在讀的過程中做到不增字、不漏字;而課后朗讀中,由于學生對文本內涵已經(jīng)有了充分的認知,因此,在課后朗讀環(huán)節(jié),學生需要做到“流利、準確、有感情”。課內外朗讀訓練相結合的方式,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2、豐富朗讀訓練方式,提高朗讀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訓練方式應當是多元的而非單一的。為了全面提高小學生的朗讀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務必要不斷豐富朗讀訓練的方式。例如,在朗讀示范環(huán)節(jié),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媒體,將規(guī)范的朗讀視頻、音頻等應用于朗讀指導中,為學生提供標準化的示范,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此外,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構建豐富的朗讀方式,如自主朗讀、分組朗讀、角色朗讀等。以角色朗讀為例,教師可以緊密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分別扮演其中的角色進行朗讀,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jù)角色進行聲音化妝,以更加直觀地表現(xiàn)角色形象,提高學生的朗讀為例。如在教學《陶罐與鐵罐》中,筆者就采取同桌合作的方式,讓同桌學生分別扮演陶罐和鐵罐進行朗讀,通過分角色朗讀更加深入地把握角色性格特點,不僅有助于深化學生對文本內涵的理解,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參考文獻:
[1]馬小婷.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學周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