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元成
摘要:讀題以及審題能力不僅僅代表著學生的閱讀水平,同時也會與學生的綜合理解能力相掛鉤,讀題作為問題解答的重要基礎以及先導,只有不斷提高學生的讀題以及審題能力才能夠引導學生通過關鍵詞以及對比等了解文章想要表達的中心內(nèi)容,并且提高解答的正確率。選題作為解題的第一步,主要考查學生的信息獲取以及分析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認知水平以及知識基礎,并且具備良好的讀題習慣以及思維方式。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讀題以及審題能力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題;審題;能力
在讀題以及審題能力發(fā)展的過程中是一項十分長期的工作,并且沒有捷徑,只有引導學生不斷反思累積以及鞏固最終實現(xiàn)長期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將讀題以及審題融入于課堂之中,并且不斷引導學生展開反復練習。在題目閱讀的過程中,反復思考最終找到解題方式,提高學生的讀題以及審題能力,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讀題以及審題習慣。
一、加強全面檢測
為了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申婷能力,教師可以通過檢測的方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對學生展開考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鼓勵學生在試題上畫出重點的方式提取題目中的關鍵信息,而通過開展全面檢測不僅僅能夠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同時也能夠準確了解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且不斷創(chuàng)新以及改進。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題目中想要表達的信息,最終獲得題目答案以及提示。學生在遇到不同類型的題目時應當善于提煉題目的信息,最終展開思考完成解題工作[1]。
二、利用典型示范
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抓住一個學生作為典型。如果在很多學生出現(xiàn)錯誤的情況下,這一位學生能夠正確的理解題目并且解答題目,教師可以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表揚,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發(fā)揮榜樣作用。首先既能夠提高被表揚者對于語文這一科目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激發(fā)學生在日后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提高學生審題能力的同時也能夠推動智力的全面發(fā)展學生,如果能夠在全班同學面前受到教師的表揚,那么心中一定十分喜悅[2]。這也會促使學生在日后解題的過程中會更加認真的對題目進行理解,久而久之也會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也可以激勵其他的學生共同審題參與競爭,很多學生從小都存在一定的好勝心,看見其他學生受到了教師的表揚,心中難免會出現(xiàn)羨慕以及不服,這也會督促這一部分的學生不斷努力進行學習。在日后語文解答的過程中會更加認真地展開審題,同時也會借鑒他人的審題方式,最終提高自身的綜合學習能力。
三、鼓勵廣泛閱讀
學生讀題以及審題能力的提升與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息息相關,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加強對于文字的理解,最終提高學生的讀題以及審題能力[3]。作為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組織開展各項閱讀活動,例如讀書筆記收集、好書推薦會等等。通過開展這樣的閱讀學習能夠掀起班級內(nèi)部的閱讀熱潮,同時也能夠在潛移默化之中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能力。除此之外,教師在開展語文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也應當引導學生在閱讀時畫出文章中的關鍵字以及關鍵詞,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思考并且進行記錄。通過形成正確的讀書習慣,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進而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也能夠逐漸展開思考并且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更好地了解書籍想要表達的意思,提高學生對于語言以及文字的敏感力,這也督促這一部分的學生在選題以及讀題的過程中準確抓住要點,畫出關鍵詞,提高審題能力[4]。
四、展開課堂提問
問題教學模式的巧妙運用能夠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使學生能夠在閱讀當中以問題思考為導入進行深入探索。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采用強化提問的方式,將問題作為線索進行引領,學生在連續(xù)的問題分析與解答當中,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學生后續(xù)閱讀便可以通過自我提問的方式,形成閱讀思路,提高閱讀效率[5]。例如在進行《孔乙己》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次轉向的問題引導,建立起閱讀的邏輯線索。在新知預習階段,教學可以設置閱讀全文過程中產(chǎn)生了哪些不理解之處,這樣的問題實際上是以學生的思維為前提,引導學生對閱讀文本進行高度關注,找尋到其中存在的隱藏性問題;在進入到第二階段后,教師可以從人物分析角度出發(fā),提出“孔乙己在小說當中有著怎樣的人物形象,有著怎樣的象征意義”這樣的問題[5]。這個問題的提出要求學生能夠在閱讀當中進行人物分析,理解情節(jié)與人物塑造之間的關系。在進入第三階段后,教師可以將問題進行升級,提出“孔乙己最終結局悲劇是怎樣產(chǎn)生的,有著怎樣的內(nèi)在原因”。在《孔乙己》小說中,作者并沒有對孔乙己的結局進行詳細交代,而是采用了模棱兩可的寫作手法,突出了沒有人在意的孔乙己的社會處境。學生在這樣的問題探究中,能夠逐漸產(chǎn)生對于小說創(chuàng)作技巧規(guī)律的深度理解,對小說中的隱藏細節(jié)和文本主旨進行挖掘,從而掌握更加巧妙的審題技巧。
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應該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思維和能力的提升,將讀題以及審題教學的理念滲透到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在開展讀題與審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開展耐心的指導并且引導學生反復練習,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課程教學效果,通過平時多下功夫才能夠逐漸引導學生提高讀題與審題能力,獲得讀題與審題技巧,形成讀題與審題習慣。
參考文獻:
[1]石玲.立好意,作好文——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立意[J].新教育,2020(20):56-57.
[2]徐惠霞. 芻議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作文審題能力[C]//.2019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chuàng)新學術論壇年會論文集.,2019:76-78.DOI:10.26914/c.cnkihy.2019.002577.
[3]張馨月.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理解審題的新路徑——基于“化歸”思想的實踐[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9(01):80-84+89.
[4]胡素華.談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以五上《習作一》為例[J].新課程(小學),2018(10):125.
[5]嵇愛萍.有趣的圖片,快樂的表達——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看圖作文[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8(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