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悅
摘? 要:《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寫于抗日戰(zhàn)爭期間,主要涉及革命文藝發(fā)展方向、革命文藝創(chuàng)作要求、革命文藝與政治關系、革命文藝批評標準四個問題?!对谘影参乃囎剷系闹v話》對當代文藝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要鞏固文藝戰(zhàn)線,重視文藝工作;要擺正立場態(tài)度,堅守“二為”方向;要明確文藝源泉,貫徹“三貼近”原則;要堅持兩個“標準”兩個“效益”相統(tǒng)一。
關鍵詞:《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革命文藝;文藝工作
中圖分類號:D64;I20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2)06-00-03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以下簡稱《講話》)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文藝實踐相結合的理念,它不僅是毛澤東思想在文藝領域的光輝體現(xiàn),而且對于指導黨進一步領導社會主義文藝發(fā)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吨v話》寫于1942年5月,時代在變化,但《講話》并沒有失去其歷史地位,至今仍閃耀著理論光輝。為此需要重讀《講話》,從文本中進一步發(fā)掘其豐富內涵,用以指導現(xiàn)實的文藝工作。
一、《講話》文本分析
(一)革命文藝發(fā)展方向:發(fā)展無產階級文藝,堅持為人民大眾服務
“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體現(xiàn)著文藝發(fā)展的方向,是解決文藝其他問題的關鍵,基于此,其涉及的具體內容,在引言與結論中都有提到,且被放在《講話》結論的第一部分。具體內容分為三點。
第一,站在無產階級立場上進行文藝創(chuàng)作。這是立場問題,涉及革命文藝的階級屬性,在引言中明確指出“我們是站在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立場?!碑敃r部分知識分子的思想、情感、立場尚未得到根本轉變,為此,需要對部分知識分子進行改造,重申立場問題。
第二,明確革命文藝是為著人民大眾的。這是隨著立場轉變的態(tài)度問題,是站在無產階級立場上進行文藝創(chuàng)作,不是站在封建主義、資產階級、帝國主義立場上進行文藝創(chuàng)作。那么在此基礎上,革命文藝就應該是為著人民大眾的,就應該對不同性質的文藝作品采取不同態(tài)度。
第三,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與社會實現(xiàn)思想改造。明確立場問題與態(tài)度問題,并不意味著可以進行具體的文藝創(chuàng)作,在這之前還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思想改造過程,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學習社會。學習馬克思主義既包括相關理論知識學習,更包括學習“在群眾生活群眾斗爭里實際發(fā)生作用的活的馬克思主義”,也就是說不能將馬克思主義教條化,要將馬克思主義與具體實際相結合,學習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學習社會,就是說要研究社會上的各個階級,也就是說要從階級角度分析社會狀況。只有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與學習社會,才能將理論與實踐具體結合,才能用理論指導實踐。
(二)革命文藝創(chuàng)作要求:以人民生活為源泉,將普及與提高相統(tǒng)一
第一,以人民生活為源泉,寫實際生活。“革命文藝,應當根據實際生活創(chuàng)造出各種各樣的人物來,幫助群眾推動歷史的前進?!盵1]這強調革命文藝應從現(xiàn)實出發(fā),寫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包括壓迫、斗爭與反抗等。由此,文藝與生活的關系顯現(xiàn)了,革命文藝的唯一源泉是人民生活。由此可見,《講話》不是單純的文藝論述,其出發(fā)點與落腳點都是革命政治,也就是實現(xiàn)革命勝利與民族解放。
第二,明確普及與提高的方向,在普及基礎上提高。在確定寫人民實際生活后,接下來就是如何寫。從知識水平出發(fā),可劃分為兩類人,一是知識水平較低的人民群眾,二是知識水平較高的人民群眾。相比而言,第一類人占大多數(shù),為此以普及為重,需要“雪中送炭”,當然側重普及并不意味著不需要提高,一方面由于第二類人所受教育較多,因此提高是必要的,另一方面事物處在發(fā)展中,廣大群眾的文化水平也是在不斷提高。因此,普及與提高都是必要的。在確定普及與提高后,有一個核心問題,也就是普及與提高的方向。《講話》強調“是沿著工農兵自己前進的方向去提高,沿著無產階級前進的方向去提高?!边@再一次強調了立場與態(tài)度問題,并且相應地提出了學習工農兵的任務,也就是說要先進行角色轉變,從先生轉向學生,通過學習改造自身,進而幫助工農兵克服自身缺點并將其原有的正確的思想萌芽或認知進一步健康發(fā)展或深化,這不是單向改造或簡單的外部灌輸,而是雙向改造與內部發(fā)展。
(三)革命文藝與政治關系:一切文藝屬于一定的政治路線
第一,一切文藝屬于一定的政治路線?!吨v話》首先對兩者的關系進行了闡釋,“一切文化或文藝都是屬于一定的階級,一定的黨,即一定的政治路線的”“它是對于整個革命機器不可缺少的齒輪和螺絲釘”[1],由此可見,文藝與當時中國政治的第一個根本問題抗日不可分割。另外,《講話》解釋了政治的概念,“這政治是指階級的政治、群眾的政治,不是所謂少數(shù)政治家的政治”,也就是說這里的政治強調的是人民大眾當權[2],換句話來講就是部分文藝工作者必須投入革命政治進行自我改造,轉變身份與立場,站在人民群眾立場上,這與文藝為人民大眾服務是有一定重合性的。
第二,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將團結與斗爭相結合。這是對一切文藝屬于一定的政治路線這一觀點的具體分析。文章對文藝界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進行了分析,有三個標準,分別是“抗日”“民主”“現(xiàn)實主義方法”,既團結又斗爭。這不僅體現(xiàn)了毛澤東的辯證思維,更體現(xiàn)了毛澤東對當時社會狀況社會階級的正確分析,通過采取團結與斗爭相統(tǒng)一的策略,既堅守了自身的立場,又盡可能地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是保證文藝運動健康發(fā)展、革命戰(zhàn)爭勝利的重要方法與策略。
(四)革命文藝批評標準:政治標準與藝術標準相統(tǒng)一,動機與效果相統(tǒng)一
第一,政治標準與藝術標準相統(tǒng)一,動機與效果相統(tǒng)一?!吨v話》首先提出了文藝批評的兩個標準,政治標準與藝術標準,接著對這兩個標準涉及的“好”與“壞”進行了說明,并提出以動機與效果的統(tǒng)一判斷“好”與“壞”。對于《講話》中所提到的“以政治標準放在第一位,以藝術標準放在第二位”這個觀點是極容易被誤解的,理解這個觀點必須從當時的社會背景出發(fā),抗日是首要問題,文藝是革命機器的一個組成部分,抗日的勝利與政治立場息息相關,因此在涉及政治觀點或者是階級立場的文藝作品中必須堅持政治標準第一位,藝術標準第二位的觀點,這是具有合理性的。
第二,某些文藝觀點錯誤?!吨v話》批評了八種糊涂觀點并對其錯誤點進行了有理有據的闡述。具體可以把它們歸納為以下四類。主要包括:文藝批評的理論基礎和出發(fā)點問題,部分文藝工作者堅持唯心主義,認為存在超階級,這是錯的,只要有階級存在,就不可能有“人類之愛”;暴露和歌頌的問題,部分文藝工作者認為文藝作品是黑暗和光明各占一半,這是一種錯誤觀點,忽略了暴露與歌頌的對象,要暴露敵人、歌頌人民;動機和效果的問題,部分文藝工作者做事只憑動機,不問效果,這是錯的,“好心”是動機與效果的相統(tǒng)一;世界觀和創(chuàng)作的關系問題,部分文藝工作者認為學習馬克思主義無利于文藝創(chuàng)作,這是錯的,學習馬克思主義強調用馬克思主義觀察世界,而不是指在文藝創(chuàng)作教條式地直接套用馬克思主義。對這八種糊涂觀點的批評,是毛澤東文藝批評“三統(tǒng)一”標準的具體化。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對這八種糊涂觀點的批評并不意味著過度重視政治標準,忽視藝術標準,是根據事實提出的。
二、《講話》對新時期文藝工作的啟示
(一)鞏固文藝戰(zhàn)線,重視文藝工作
從《講話》的形成過程以及相關表述來看,即便是戰(zhàn)爭年代,毛澤東也是十分重視文藝工作的。從形成過程看,在召開文藝座談會前,毛澤東并非毫無準備,其不僅進行了實地考察還單獨與許多文藝工作者進行了談話,了解情況,征詢意見并作出引導。像與周揚、丁玲、艾青等人都談過話。在座談會召開過程中,毛澤東首先做了引言,之后聽取大家的發(fā)言,通過發(fā)言進一步了解情況,中間召開了三次會議,到第三天晚上才發(fā)表最終的講話,形成文章。從相關表述看,《講話》多次強調文藝工作對于革命機器的重要性,如“我們還要有文化的軍隊,這是團結自己、戰(zhàn)勝敵人必不可少的一支軍隊?!?/p>
正如《講話》所說文藝是一條重要戰(zhàn)線,無論社會如何變化,對文藝工作及其作用的重視度是不可變的。一方面,從文藝的作用看要重視文藝工作。民族復興的實現(xiàn)既需要物質力量,也需要精神力量。文藝中蘊藏的思想觀念、精神意志是支撐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斷向前發(fā)展、不斷攻克難關的重要精神力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高度重視和充分發(fā)揮文藝和文藝工作者的重要作用[3]。另一方面,從文藝的特性看要重視文藝工作。
(二)擺正立場態(tài)度,堅守“二為”方向
《講話》中提到兩個重要觀點,其一,“在我們,文藝不是為上述種種人,而是為人民的?!睂⑵浞旁跉v史長河來看,這種觀點具有不可比擬的價值,體現(xiàn)了一種全新的文藝觀,注意到了歷史的真正創(chuàng)造者,徹底顛覆了舊有的文藝法則,將文藝創(chuàng)作指向了人民大眾,構建起以人民大眾為核心的創(chuàng)作理念與審美原則。其二,“一切文藝是屬于一定的政治路線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基于對政治理解的“領域化”,這一觀點不再被提。如果將政治概念置于領域范疇內理解,這一觀點具有不合理性。從地位上講,文藝與政治是平等的,不存在從屬于關系;從范圍上講,并非所有的文藝作品都有明顯的政治傾向。為此,這一觀點需重新加以表述。“二為”方向即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與上述兩個觀點具有一致性,后者是對前者的揚棄與發(fā)展,進一步揭示了政治手段的目的與無產階級文藝的本質。
在新時期我們要擺正立場態(tài)度,堅守“二為”方向。從思想上,要廓清模糊或錯誤的理念,要站在無產階級與人民立場上進行文藝創(chuàng)作,明確文藝階級屬性與發(fā)展方向,明確在階級社會中不存在任何超階級的東西,明確學習馬克思主義不會妨礙文藝創(chuàng)作,明確堅持指導思想一元化與鼓勵文藝作品多樣化是不矛盾的。從理論上,要進一步豐富文藝與人民關系的內涵、文藝與社會主義關系的內涵,為文藝發(fā)展方向提供理論支撐。
(三)明確文藝源泉,貫徹“三貼近”原則
《講話》提出,“革命文藝,則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边@一觀點的提出是對以往文藝觀的一大突破,其遵循唯物主義原則,從現(xiàn)實中而不是理念中尋找文藝源泉,使文藝落地生根,而不再是空中樓閣。這一觀點的提出要求部分文藝工作者由引導者向革命者轉變,相應的思想理念也應向人民大眾靠攏,為人民大眾所認同。這一觀點的提出明確了文藝創(chuàng)作的真正對象,擴大了文藝創(chuàng)作的范圍,推動了文藝的繁榮發(fā)展。黨的十六大提出黨的宣傳思想工作要堅持“三貼近”原則,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這一原則也適用于文藝工作,是對上述觀點的繼承與發(fā)展。
為進一步貫徹“三貼近”原則,需做到以下幾點:其一,反對關門主義,觀察乃至體驗人民生活。作品并不存在于頭腦中,其內容的素材、情節(jié)的設計都來源于人民生活,只有了解人民生活、理解人民需求、把握人民愿景,才能創(chuàng)作真正的佳作。其二,轉變與人民互動的方式與態(tài)度。在執(zhí)行“三貼近”原則的過程中,存在兩個問題,在與人民交流過程中部分文藝工作者采取的語言是不恰當?shù)幕蛘邞B(tài)度是有問題的,最終導致互動無效,進一步導致文藝作品不是真正反映人民生活的。為此要用人民的語言、平等的態(tài)度與人民互動,創(chuàng)造出屬于人民的作品。其三,對文藝作品的原始材料進行加工。普通生活是瑣碎的、趨于平淡的,不具有集中性與典型性,而優(yōu)秀的文藝作品恰恰相反,平和與沖突、時代與個人、現(xiàn)實與想象常常一同出現(xiàn)在文藝作品中,這種作品所具有的感染力、影響力、持久力是更強的,為此進行文藝創(chuàng)作時要描寫真實生活、發(fā)掘真實生活、升華真實生活。
(四)堅持兩個“標準”兩個“效益”相統(tǒng)一
《講話》在文藝批評標準部分,提出“文藝批評有兩個標準,一個是政治標準,一個是藝術標準”“我們的要求則是政治和藝術的統(tǒng)一,內容和形式的統(tǒng)一,革命的政治內容和盡可能完美的藝術形式的統(tǒng)一”[4]“我們既反對政治觀點錯誤的藝術作品,也反對只有正確的政治觀點而沒有藝術力量的所謂標語口號式的傾向”[1],“兩標準”“三統(tǒng)一”“兩反對”是進行文藝批評的重要方法,是辯證唯物主義在文藝問題上的體現(xiàn),為文藝批評提供了基本遵循,為文藝創(chuàng)作指明了方向。改革開放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文藝批評的考量因素主要體現(xiàn)在商業(yè)標準和藝術標準之間,體現(xiàn)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之間[3]。
為使文藝批評加強戰(zhàn)斗力,需做到以下幾點:其一,尊重市場指標。雖然發(fā)行量、收視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標并不能完全反映作品質量,但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藝的市場價值與人民群眾的喜好,因此文藝批評的考量因素應包含市場指標。其二,提高文藝批評主體的批評能力。既包括對個體基本立場、基本態(tài)度的正確引導,也包括對個體審美能力、文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其三,加強輿論引導。當前文藝界存在拉踩現(xiàn)象,部分網友單純因偶像因素判斷文藝作品質量,這對作者及其作品是不公平的,而且極易模糊他人的認知。因此,媒體要重視輿情,加強引導,使文藝作品的社會效益得以最大限度呈現(xiàn)??傊谏鐣髁x市場經濟條件下,要堅持兩個“標準”兩個“效益”相統(tǒng)一,唯有如此才能把好文藝批評的方向盤。
三、結語
綜上所述,《講話》的經典性與價值性并沒有隨時間而流逝,這篇文章不僅對當時的革命文藝工作開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而且對當代文藝工作開展也具有重要意義。開展文藝工作,既要結合當時當?shù)氐膶嶋H情況,也要借鑒與吸收經典理論。
參考文獻:
[1]胡為雄.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經典意義與現(xiàn)實意義[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2,10(4):104-110.
[2]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C].延安整風與新時期黨的建設.三門峽市:華藝出版社,2014.
[3]張永昊.《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對新時期文藝工作的啟示[C]//《科技與企業(yè)》編輯部.“決策論壇——公共政策的創(chuàng)新與分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2016:164-165.
[4]楊烜.論“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在我國的傳播與接受[J].商丘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15(3):4-7.
(責任編輯:張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