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品質逐漸提升,相比于以往人們更加關注精神文化的追求,在這樣的背景下,群眾合唱這種藝術形式獲得了良好的發(fā)展,受到了人們的歡迎。群眾合唱在我國發(fā)展的時間較長,但因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得大部分人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群眾合唱的功能上,而對其所具備的藝術審美一直采取忽視的態(tài)度,從而導致在群眾合唱中一直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群眾合唱水平較低等,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就是因為在群眾合唱中對聲樂訓練不夠重視。通過合理的聲樂訓練不但能夠提升群眾合唱水平,同時也能夠強化集體精神,因此,本文對群眾合唱中聲樂訓練方法進行分析有著重要意義。
一、群眾合唱的特點
從目前來看,我國的群眾合唱沒有實現(xiàn)各個地區(qū)的均衡發(fā)展,相比于北方,群眾合唱在南方發(fā)展得更為普遍,同時,群眾合唱的發(fā)展形式也較為多樣。在相關部門對這一藝術形式進行支持的情況下,我們的生活中出現(xiàn)了多種不同的合唱形式,除了合唱比賽之外,在各類節(jié)目或者晚會中也會出現(xiàn)合唱類的節(jié)目。這充分說明了相關部門對群眾合唱這門藝術所給予的重視。
二、群眾合唱聲樂訓練中的要素
在群眾合唱聲樂訓練中,所涉及的要素較多,例如呼吸、姿勢等,無論是呼吸還是姿勢都在群眾合唱中發(fā)揮著關鍵的作用。雖然姿勢和發(fā)聲之間并無直接性的關聯(lián),但兩者之間卻存在著間接性的關系,好的姿勢更加有利于發(fā)聲時各個器官之間的配合,達到更加協(xié)調的狀態(tài)。而如果是錯誤的姿勢,則在發(fā)聲時難以保持好的狀態(tài)。在群眾合唱中應該保持正確姿勢,具體的標準如下:首先要保持身體的放松,并要自然直立,表現(xiàn)出積極向上的唱歌狀態(tài),胸部自然挺起并收縮小腹,兩腳微分且要保證身體的平穩(wěn)。與此同時,也要保持嘴部的放松,在合唱時要結合歌曲中所蘊含的情感來適當進行動作,避免矯揉造作并需要進行整體設計,避免隨意進行發(fā)揮。相比于站唱而言,坐唱的姿勢是類似的,但要注意坐在凳子上時應留出一部分空間,不要占據(jù)整個凳面。其次,在群眾合唱聲樂訓練中,呼吸是非常重要的要素,可以說對于合唱而言氣息是非常重要的基礎,需要合唱者具備足夠的呼吸技巧和呼吸意識,實現(xiàn)對呼吸的有效控制,我們能夠了解到很多從事聲樂的藝術家會采用胸腹式、胸式、腹式等呼吸方法,從而保證更好的音質和音準,同時也能夠提升吐字的清晰度。最后,在群眾合唱聲樂訓練中,狀態(tài)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對于合唱者而言,應該保持一個積極且有準備的狀態(tài),無論是口腔還是胸腔都應該足夠興奮,這會直接對群眾合唱的效果帶來重要影響。
三、群眾合唱應該達到的效果
優(yōu)秀的群眾合唱團體中聲部包括男高音、男中音、女高音和女中音,且要確保各個聲部的人數(shù)合理。除此之外,還要符合集體演唱的一些要求。具體來看,群眾合唱應該達到的效果主要包括這樣幾個方面:第一,群眾合唱團隊的成員應該具備較好的演唱功底,特別是在快慢過渡和吸氣發(fā)聲的過程中,要保持節(jié)奏上的整體性。第二,要確保群眾合唱團隊中的所有成員都能夠演唱好自己所處聲部中的旋律,這也同樣是實現(xiàn)合唱團音調純正的基礎,就是我們常說的音準。第三,在群眾合唱中要保持整齊的力度,所有的聲部演唱都必須達到歌曲的要求,從而保持整個團隊的力度平衡。第四,作為群眾合唱團隊的成員,在演唱的過程中要做到吐字的清晰,做到發(fā)聲的統(tǒng)一,同時也要對音樂和語言之間的關系進行合理地把握。第五,要實現(xiàn)音響和音色之間的有機結合,讓兩者之間達到平衡狀態(tài)。合唱這種藝術本身就具備高度的群體性特征,需要在演唱中做到齊、準、合,讓合唱效果獲得提升,實現(xiàn)多方之間的配合,通過音色和音響之間的融合來達到預期的效果。第六,要在群眾合唱的過程中保持層次分布,在演唱歌曲時要展現(xiàn)出足夠的表現(xiàn)力,從所要表述的內容出發(fā),使演唱能夠達到層次分明且和諧的效果,展示出作品的內涵。除了上述的幾點效果之外,群眾合唱團體也要達到一個和諧統(tǒng)一的效果,最初建立群眾合唱團體時,如果無法實現(xiàn)長期的聲樂訓練,那么則很難達到理想的音響效果,想要切實提升群眾合唱藝術水平就必須加強訓練。
四、群眾合唱聲樂訓練的方法
(一)音樂素質訓練
實際上很多參加群眾合唱團的人們并未受過系統(tǒng)的聲樂訓練,那么在進行合唱表演的過程中就可能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有必要對其進行音樂素質訓練,通過這個訓練過程能夠幫助參加群眾合唱的人們正確掌握發(fā)聲方式,進一步提升整體的演唱效果,具體針對群眾合唱所開展的音樂素質訓練內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首先,要對演唱的獨立性進行訓練,群眾合唱各個聲部的人員都應該對自身所處的聲部進行明確,并積極學習相關知識,同時也要盡可能地背譜演唱。在各個聲部單獨的練習過程中,應該結合不同聲部的特征來對自身的音色進行盡可能地美化,使其能夠真正達到演唱的標準。與此同時,也要對其他聲部進行熟悉,能夠在其他聲部的節(jié)奏和旋律中找準自己的節(jié)奏。其次,要對正確的發(fā)聲方法進行掌握,具體需要從這樣幾個方面著手:一是要對基本的呼吸方法進行訓練,這對參加群眾合唱的人們而言也是最為基礎的要求,對于一般的群眾合唱團隊成員而言,很難真正實現(xiàn)呼吸的一致,所以需要重視呼吸上的訓練。二是要訓練直聲,在演唱時發(fā)音頻率和顫音會因為不同的演唱者而存在區(qū)別,一旦未在合唱過程中保持和諧的音頻,那么就不能夠達到預期的合唱效果。三是訓練群眾合唱成員的共鳴性,具體包含胸腔共鳴、頭腔共鳴和口腔共鳴這三種方式,為了保證大家的音效一致,在具體的訓練當中應該對聲調共鳴給予必要的指導,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音調表達的一致。
(二)聲樂技能訓練
在群眾合唱過程中,應該保證所有成員都能夠合理把控音調、音量和音準,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吐字的清晰,并要保證標準的發(fā)音,利用合理的歌唱方式來表達歌詞,在具備了較為扎實的基本功后,才可以進行多聲部的訓練。在合唱訓練中,訓練成員的聲樂技能十分重要,具體應該從如下方面進行。
1.氣息訓練
不管是唱歌還是平時說話,都需要利用氣息,所以在唱歌前應該掌握呼吸的方法和技巧,從而更好地表現(xiàn)合唱藝術,好的呼吸技巧和方法能夠增強歌唱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從而提升合唱節(jié)奏的流暢性。好的呼吸技巧和方法并非單純指吸入氣息,而是要保持氣息,在歌唱的過程中進行呼吸需要具備一個支點,這樣才能夠保證歌唱的靈活、自然和流暢,實現(xiàn)對氣息的支撐和保持??刂坪粑倪^程主要是對氣息的保持,使得聲音發(fā)出時能夠保持平穩(wěn),由口腔和鼻腔同時呼吸,而吸氣時則要打開口腔內部,保持肋骨和腹部的擴張,使得空氣能夠被自然吸入其中。在歌唱時要保持緩慢和均勻的呼吸,確保肌肉緩慢推送氣息,利用氣流把握來控制聲音的高低及力度變化。作為歌唱者應該能夠對橫膈膜的呼吸方法進行掌握,在唱歌時要在穩(wěn)定喉頭的同時打開喉嚨,以此來實現(xiàn)對呼吸器官的協(xié)調,從而達到聲音的穩(wěn)定效果。
2.發(fā)聲訓練
群眾合唱聲樂訓練的過程中,常見的誤區(qū)就是為了達到合唱聲音一致而采取小聲唱的方式,這會使群眾合唱團隊的成員出現(xiàn)聲帶閉合不良的問題,這樣一來就會在歌唱時發(fā)聲漏氣的現(xiàn)象。群眾合唱團隊采用的發(fā)聲練習方式應該是正確的聲帶發(fā)聲,必須保證聲帶閉合緊才能夠通過聲音來展示真實的生活。在群眾合唱訓練中要讓喉頭處于穩(wěn)定偏下位置,這樣一來就能夠有效減少振動發(fā)聲聲帶的長度。即便是高音也能夠有效保護聲帶,不會因為錯誤的發(fā)聲習慣而造成病變。在利用聲帶進行發(fā)聲時,喉頭要通過逆流與氣流之間形成沖擊合力,從而使聲帶獲得更強的過濾氣流的能力,為共鳴帶來了更大的空間,讓氣流和聲音能夠更加順暢地在頭腔中流通,在喉位訓練時應該保持上下牙齒的分開,舌尖抵住下牙,保持這樣的狀態(tài)來進行初步訓練。聲帶閉合練習則要結合合唱起聲訓練來開展,通過氣息的支持來進行硬起聲,實現(xiàn)聲帶的閉合共鳴,讓聲音能夠緊實且有彈性,處理好聲音和氣息之間的關系。
3.共鳴器官訓練
氣息的發(fā)出要求實現(xiàn)多個器官之間的共鳴,想要達到音色統(tǒng)一的要求,就需要對發(fā)聲位置進行統(tǒng)一,同時也要實現(xiàn)歌唱的共鳴,人體共鳴器官包含口、胸、咽、喉等,在歌唱時主要進行口腔、頭腔和胸腔的共鳴,群眾合唱的所有成員都應該對共鳴技巧進行掌握,讓胸腔、口腔和頭腔的共鳴都能夠應用到歌唱中,并要結合實際情況來進行合理調節(jié),確保不同的聲區(qū)能夠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音色。對共鳴進行調節(jié)的主要標志是純凈柔和的音色,達到這種效果的音色就實現(xiàn)了充分的共鳴。當出現(xiàn)沙啞音色時,就是因為沒有達到完全的共鳴而引起的,想要獲得好的音色就必須保持集中共鳴點,將注意力放在鼻子和前額的交接部分。在進行歌唱時,氣息應該是朝上的,并向著共鳴點進行集中,通過整體的共振來使聲音變得更加圓潤,對群眾合唱中的各個聲部來說,共鳴腔共振都是必要的,只是不同聲部所應用的共鳴腔比例不一樣。通常來看,高音部在碰到高音時的共鳴腔共振比例較高,低聲部在碰到低音時的共鳴腔共振比例較高,需要合唱成員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充分打開口腔。所以,在訓練群眾合唱成員時,應該教會他們如何合理應用共鳴器官,要通過聲帶的振動來將聲音輸送到口腔,然后再將其升入到頭腔和鼻腔,從而實現(xiàn)腔體共鳴,提升聲音的圓潤度和豐滿度,使其具備更好的表現(xiàn)力。例如在訓練軟口蓋時,應保證軟口蓋呈現(xiàn)出一個拱形,保持舌尖舌根之間的距離,在演唱時由喉頭和舌根都處于打開的狀態(tài),實現(xiàn)頭腔共鳴,呈現(xiàn)出共振式的泛音,從而達到美化音質的效果。一般在對共鳴點尋找、形成時會應用“m”來訓練。
(三)合唱表演訓練
群眾合唱藝術具備集體性的特征,無論單獨的某個人所采用的是什么樣的演唱方式和風格都必須遵循集體演唱的相關要求。為了能夠獲得更好的效果,一方面需要群眾合唱的所有成員保持統(tǒng)一姿勢來進行發(fā)聲,并保證姿勢的正確,除了挺胸抬頭之外也要雙目平視,從而在合唱中保持一個自信的狀態(tài)。另一方面,需要群眾合唱的成員保持一個溫和愉悅的表情,這樣才能夠為觀眾帶來美的感受,同時也可以將一些肢體動作加入合唱當中,讓觀眾能夠更好地去體會歌曲中所包含的情感,從而達到情感上的共鳴,但在這個過程中應該保持肢體動作的一致,從而獲得更好的合唱效果。
(四)合唱指揮訓練
在合唱這門藝術中,指揮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指揮是合唱的靈魂所在,好的指揮不但能夠對合唱團隊進行高質量的組織排練,更能為合唱團隊帶來好的音樂作品。相比于專業(yè)性的合唱團隊,群眾合唱團隊中指揮的重要性就更加明顯,因為群眾合唱團隊中的指揮所面對的成員存在著音樂基礎和演唱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如果沒有合理進行指揮就會導致合唱問題的發(fā)生。從指揮的角度來看,應該做到認真且規(guī)律地指揮,并要保證身姿的挺拔和穩(wěn)定,儀態(tài)動作要流暢大方,能夠和合唱團隊成員之間保持默契配合。另外,在群眾合唱的指揮過程中也要遵循一些基本的指揮技巧,在擊拍時要保持準確和自然,不要采用夸張的指揮動作。要按照節(jié)拍基本規(guī)范,并要遵循歌曲的特點,找準其中的風格,結合實際的內容來進行強弱快慢的變化。同時,也可以進行一些動作上的設計,利用美觀的動作和良好的配合來帶給人們美的享受,同時也有利于激發(fā)合唱團隊的情感。
五、結語
綜上所述,群眾合唱團隊應該具備良好的基本功,并要在合唱的過程中注意提升音樂素養(yǎng)。群眾合唱團隊離不開好的組織性,想要將所有的成員真正融入群眾合唱中需要將他們的凝聚力充分發(fā)揮出來,這樣所有的成員才能夠更加積極地投入訓練,提升群眾合唱團隊的整體精神面貌。在實際的聲樂訓練過程中,應該考慮到不同人的特點,要提升訓練的針對性,利用取長補短的方式來達到更好的合唱效果。
參考文獻:
[1]田俊文.關于群眾合唱中的聲樂基礎訓練分析[J].消費導刊,2019(50):68.
[2]熊成惠.群眾合唱發(fā)展進程及高效聲樂訓練方法[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4(7):89-90.
[3]史麗欣,史改麗. 論群眾性合唱的聲樂訓練[J].大眾文藝,2012(19):19-20.
[4]馮愛芳.群眾合唱中聲樂訓練方法與提升對策[J].北方文學(下旬刊),2016(6):117.
[5]曾文艷.群眾大合唱中的聲樂訓練方法[J].散文百家·國學教育,2014(4):193,126.
[6]王天.群眾合唱的聲樂訓練方法綜析[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4(2):107-108.
[7]黃靜波.淺談群眾業(yè)余合唱的聲樂訓練[J].音樂時空,2013(16):115.
[8]王甜甜.探究正確的聲樂訓練如何滲透到合唱比賽中——群眾合唱中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通俗歌曲,2014(7):14-15.
[9]黃莉.群眾合唱中聲樂訓練方法之管見[J].歌唱藝術,2013(6):39-43.
[10]汪峻帆.芻議群眾性合唱的訓練及其藝術表達方式[J].文藝生活·中旬刊,2017(6):198.
[11]鐘宇.淺議聲樂指導教育在業(yè)余合唱團中的作用及訓練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45):253.
(作者簡介:潘進,男,新疆昌吉州昌吉市文化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音樂學)
(責任編輯 劉冬楊)